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702|回复: 1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对联格律中词性和结构的宽对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
发表于 2014-3-5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钢棒惩迷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
发表于 2014-3-6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如何解释【对仗上的语法问题】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
发表于 2014-3-6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诗词中的对偶叫对仗”。

骈文中的对偶叫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4
发表于 2014-3-6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4-3-6 12:25
对达之此文,有关宽对的主要内容没有异议。但在一些概念上有不同看法。
一,主贴开头说:“对联,作为一种 ...

王力:“诗词中的对偶叫对仗”。

骈文中的对偶叫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5
发表于 2014-3-6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4-3-6 12:25
对达之此文,有关宽对的主要内容没有异议。但在一些概念上有不同看法。
一,主贴开头说:“对联,作为一种 ...

炼句是修辞问题,同时也常常是语法问题。
对仗是修辞问题,同时也常常是语法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6
发表于 2014-3-6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4-3-6 19:13
对仗是一项比较高级的综合性的修辞技巧。因为要实现对仗,(1)首先就要懂得语法:选择对偶的词不仅字数相 ...

1958年《汉语诗律学》
1962年《诗词格律十讲》
1977年《诗词格律》
1979年《诗词格律概要》

楼主有所不知,王力在《诗词格律概要》中,三平尾和三仄尾,由【禁忌】,改嘴【变格】了!
同时,王力说孤平,是一个律诗的旧术语,不再说是律诗的大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7
发表于 2014-3-6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4-3-6 19:42 编辑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4-3-6 19:27
所谓骈文中之“对仗”无论是音韵还是字词的对仗远不如诗中严格,故实际上只能称为对偶。
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对偶句:
大盗移国,
金陵瓦解。  

三日哭于都亭,
三年囚于别馆,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
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
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
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
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
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
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排比句: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
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
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这种声律运用到五言诗七言诗,就成为律诗;运用到四六文,就成为律骈。
你弄些个非律骈文来说事,如同拿古风来说律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8
发表于 2014-3-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4-3-6 19:50 编辑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4-3-6 19:13 对仗是一项比较高级的综合性的修辞技巧。因为要实现对仗,(1)首先就要懂得语法:选择对偶的词不仅字数相同,而且意义相同或相近,而且词性、词或句子的结构相同;(2)其次懂得语音学知识:对偶的词组或句子在音节点平仄相反。(3)第三懂得格律学知识,避免出现违律现象(例如三平尾重字等)。
这就对了,对仗首先是一个语法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9
发表于 2014-3-6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盛夏小雪 发表于 2014-3-6 19:54
还有这回事,不会吧三羊先生

天意【去】将垂象【上】,神龟出负图。七虞
五方【平】行有配【去】,八卦义宁孤。七虞
作瑞【去】旌君德【入】,披文协帝谟。七虞
乘流【平】喜得路【去】,逢圣幸存躯。七虞
莲叶【入】池通泛【上】,桃花水自浮。十一尤
还寻【平】九江去【去】,安肯曳泥途。七虞

这首律诗,算不算出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0
发表于 2014-3-6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盛夏小雪 发表于 2014-3-6 19:54
还有这回事,不会吧三羊先生

胡风迎马首,汉月送娥眉。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这首律诗,算不算出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1
发表于 2014-3-6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4-3-6 21:11
骈文是哪种声律?你家的律诗用“赋的声律”?又一年了你怎么一点也没长进,还是葫芦搅茄子的一盆浆糊!

声律--周振甫

声律

    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三国时李登作《声类》,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也提出了字音的调配问题。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中有“性别宫商,识清浊”的话,说明已经注意调配,能够识别五声。南齐周□作《四声切韵》,已开始分别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到梁代沈约进一步用五声来调配诗的音节,他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指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即要把宫声和羽声的字、浮声和切响的字互相调配。他又提出“八病”说,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前四病为浮声切响(即后来的平仄)的调配不当;后四病指双声迭韵的调配不当。后来更进一步用五声来配四声,但对五声与平、上、去、入关系的解释,却存在分歧。沈约所说的低昂或浮切,以及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所说的“声有飞沉”,都是两分法。四声怎样分为两种,在六朝时没有完全解决。“八病”说过于繁琐,沈约自己也不能遵守。到了唐朝,以上去入为仄,平仄相配,符合于低昂、浮切、飞沉的两分法,便逐渐形成了平仄协调的格律。
    这种格律运用到五言诗七言诗,就成为律诗;运用到四六文,就成为格律文。它的特点是把句子分为音步,有双音步和单音步,如五言律诗的仄仄平平仄,就是两个双音步和一个单音步,平仄互相交错;七言律诗即在五言律诗上加一个平仄相错的音步。一联中的两句平仄相错,联和联之间的平仄相承。再加上双句用韵,首句可用可不用,中间两联对偶,这就构成律诗的格律。四六文是以两个双音步平仄交错为四字句,三个双音步平仄相承又互相交错为六字句,构成上联,再与同样字句的下联平仄交错相对,构成格律文。声律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熟练地掌握声律,有助于创作出音调和谐、悦耳动听、富有音乐美的作品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2
发表于 2014-3-7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4-3-6 23:31
1
我是回复你骈文是否是对仗的问题,(11楼\骈文中的对偶叫什么?)你胡址些什么?格律诗和“格律文"声律相同 ...

不相同,但相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3
发表于 2014-3-7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4-3-7 02:06 编辑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4-3-6 23:31
1
我是回复你骈文是否是对仗的问题,(11楼\骈文中的对偶叫什么?)你胡址些什么?格律诗和“格律文"声律相同 ...

其道理当然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4
发表于 2014-3-7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4-3-7 08:40 编辑

网上有,自己搜!
三羊大字慢悠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5
发表于 2014-3-7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4-3-7 09:42
古人没系统的语法概念和研究,但古人是有语法观念的,启蒙各种对课的训练,就是一种语法训练,偏正词 ...

《习对发蒙格式》

  凡入小学,教之识字,便教读得分明。每字各有四声,惟有“潇、宵、爻、豪、尤、攸、幽”七韵,切之至第三声止,无第四声,余皆有之。第一声是平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皆是仄,故以平上去入别之。平字用仄字对,仄字用平字对,平仄不失。

  又以“虚、实、死、活”字教之。盖字之有形体者谓“实”,字之无形体者谓“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死,谓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活,谓其使然而然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

    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半虚半实者亦然。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此而不审,则文理谬矣。

    又有借用同音字,谓如澄清之“清”与“青”字近音,洪大之“洪”与“红”字近音,彩色门借“清洪”字对“黑白”等字;又如增益之“益”与“一”字同音,参请之“参”与“三”字同音,复载之“载”与“再”字同音,数目门借益参载字对十百千万等字;又如爵禄之“爵”与“雀”字同音,公侯之“侯”与“猴”字同音,禽兽门借爵侯字对鸟兽虫鱼等字,谓之借对。

    例又有引用周易卦名,毛诗篇名,虽不苦拘虚实,然不若亲切者为好。若夫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是作家有此活法,初学者未易悟此。今以虚实死活字分门析类,辑为对属,以便初学简阅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6
发表于 2014-3-7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4-3-8 03:34 编辑

虚实死活,仅仅只是初级入门的,其它的就是靠个人的领悟了,因古代没系统的语法,所以,不同的人领悟能力不一样,有些好,看不懂的就憋出许多歪理来。现在弄个光鲜、群众等单独挖出来叫嚷自对就是所谓的“方家”了 。
===================================
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就是今人语法的词类活用。

语法结构是有层次性的,所谓【结构相同】,是指语法最高上位结构,也就是你说的大结构。孙逐明老师不老实,就在于拿小结构当做大结构来打击王力,对他来说,这不是学术问题,而是是一个人品问题。因为孙糊弄过20多年的语法教师,并有语法结构层次性的文章若干于网络各大论坛。
另外,顺便提及,作为《联律通则》,至今没有对联的定义,更不要说相对准确的定义。也的确是一个不大的小问题,也是一个不小的大问题。莫说联友,就是会长之间,也是各说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7
发表于 2014-3-7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4-3-7 18:20 编辑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4-3-7 16:56
很多人想不通这么多字怎么就是名词了,那我就拿这个举例吧:

观美女华瓶盛粪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将8字名词,一分为二。即,数学算式:
正【甲+乙】,甲|乙,是对仗。
看【丙+丁】,丙|丁,是对仗。
甲与丙、乙与丁,不对仗。

但是,这个自对,是在8个字为【大名词】的前提之下的内部自对!
或者说,自对是有条件限定的自对,没有这个限定条件的自对,就是谬论。譬如,勾股定理:勾方+股方==玄方,其限定条件是直角。没有这个限定条件,这个勾股定理就是谬论!
假如,说这个大名词,是10个字。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甲与乙,对仗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丙与丁,对仗
如此的自对,就是对仗的不允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8
发表于 2014-3-7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4-3-7 18:36 编辑
梅竹逸韵 发表于 2014-3-7 16:56
这点我赞成,对仗包含二个层面,一对偶,二声律。

对仗,本身包含声调的对仗!  


《习对发蒙格式》:
  凡入小学,教之识字,便教读得分明。每字各有四声,惟有“潇、宵、爻、豪、尤、攸、幽”七韵,切之至第三声止,无第四声,余皆有之。第一声是平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皆是仄,故以平上去入别之。平字用仄字对,仄字用平字对,平仄不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9
发表于 2014-3-7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单讲以上两句,是对仗,但不是对偶!或,是对仗句,但不是对偶句!
哪里存在:对偶+声律====对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0
发表于 2014-3-7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爆竹一声,人间改岁;
梅花万点,天下迎春。————————既是对仗,又是对偶

爆竹一声,梅花万点
人间改岁,天下迎春。————————只是对仗,不是对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7 13:44 , Processed in 0.13387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