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我心飞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对联内容关联和“隔”与“不隔”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1
发表于 2008-7-30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飘儿</I>在2008-7-30 21:00:50的发言:</B>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ff0000 size=4>第十题:假设这场PK对方输了,请给对方赠副联,以表达你的心情。10字以上。8分钟。</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ff0000 size=4>白银时代21:18:07
到此以来,一对锋芒真敌手
从今之后,相逢门派是同盟</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ff0000 size=4>安达老师 :出题要求安慰pk输了的一方,白银时代的联切题紧,全联中规中矩;</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ff0000 size=4>羊哥哥 : 俺上学做作文,老师要求内容要相关题目,要切题,要紧靠主题。</P>
<P><FONT color=#3809f7 size=6>俺上学做作文,老师要求内容要相关题目,要切题,要紧靠主题。
</FONT>
<P><FONT color=#3809f7 size=6>从来没有“切题不要太紧”、“关联不要太近”的说法。
</FONT></P></FONT>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ff0000 size=4><FONT color=#000000>飘儿问: 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才出来的果子 ,已经点评完 ,切题要准 ,羊哥哥,你来谈 ,他这个联切题吗 ?  
</FONT></P>
<P></FONT></P>
<P>[em23][em23][em23]</P></DIV>
<P>您断章取义了!
<P>咩咯咯自己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2
发表于 2008-7-3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灯</I>在2008-7-30 22:57:30的发言:</B>
<P>呵呵,俺的三羊先生~~~</P>
<P>对联上、下联之间当然存在“内容相关”呵,只是不全部如此罢了。</P>
<P>先生的贡献,在于无情的鞭挞了<FONT color=#ff0066 size=5>不完善的“内容相关”论</FONT>,仿佛一剑客,一剑封喉;但是作为一种可供大家学习与操作的理论,怕是不能。杀手终不是医生。</P>
<P>如先生所说,都隔了罢;问题是:即使上、下联都隔了,就是对立么?对立,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关系,隔又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对立,不等于隔。</P>
<P>故,先生的理论错误。</P></DIV>
<P>
不完善的“内容相关”论。</P>
<P>不知如何才能完善“内容相关”论?</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3
发表于 2008-7-31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灯</I>在2008-7-31 16:22:11的发言:</B>


<P>
<P>用更先进、更经得起检验的理论替代它!</P>
<P>当然,包括“内容相关”论在内,“内容相关”论作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P></DIV>
<P><FONT color=#3300ff size=5><B>对联对联,因对而联:
正对正联,反对反联;
工对工联,邻对邻联;
宽对宽联,不对不联。</B></FONT>
<P><FONT color=#3300ff size=5><B>对仗,就是汉字“形音义”的对仗。
关联,就是汉字“形音义”的关联。
“形音义”的对仗,产生和促成了对联“形音义”的关联。</B></FONT>
<P><FONT color=#3300ff size=5><B>字“<FONT color=#ff0033>形</FONT>”的对仗:偏旁和部首;
偏旁对偏旁、部首对部首。
同时允许:偏旁对部首、部首对偏旁。</B></FONT>
<P><FONT color=#3300ff size=5><B>字“<FONT color=#ff0033>音</FONT>”的对仗:双声和叠韵;
双声对双声、叠韵对叠韵。
同时允许:双声对叠韵、叠韵对双声。</B></FONT>
<P><FONT color=#3300ff size=5><B>字“<FONT color=#ff0033>义</FONT>”的对仗:反对和正对。
以及:颜色、方位、数字、形体、时令……。</B></FONT>
<P><FONT color=#3300ff size=5><B>对联的两行文字,好比两条并行而不相交的铁道。一组一组的形音义的形式对仗,就是一根一根的抽象的枕木。对仗组数越多,枕木根数越多。枕木越多,关联越紧;枕木越少,关联越松。
</B></FONT></P>
<P><FONT color=#3300ff size=5><B>===========</B></FONT></P>
<P><FONT color=#3300ff size=5><B>你说“对仗”相关也行;</B></FONT></P>
<P><FONT color=#3300ff size=5><B>你说“词类”相关也行;</B></FONT></P>
<P><FONT color=#3300ff size=5><B>你说“词义”相关也行;</B></FONT></P>
<P><FONT color=#3300ff size=5><B>决然不是“句意”内容相关”!</B></FONT></P>
<P><b><FONT color=#3300ff size=5>============</FONT></b></P>
<P><b><FONT color=#3300ff size=5>对字不对句,可以理解,</FONT></b><b><FONT color=#3300ff size=5>对字义不对句意。字义可以由对仗而来。句意不能对仗!</FONT></b></P>
<P><FONT color=#3300ff size=5><B> </P></B></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4
发表于 2008-8-1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下三羊,推荐一文。</P><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香曼</I>在2008-7-31 15:48:32的发言:</B>
<P><FONT size=3><FONT size=5>   不是内容相關    而是類別相對</FONT></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P><FONT size=3>要求上下聯“內容相關”,是近來聯壇的一個話題。許多書籍、文章、聯校都在大談上下聯要“內容相關”,中楹會還把它寫進所謂《聯律通則》。但一副對聯,貼在你那兒,上下聯內容相關,貼在我這兒,上下聯內容無關了;昨天看,上下聯內容相關,今天看,上下聯內容無關了;內部人看,上下聯內容相關,局外人看,不知道上下聯內容相關不相關;你說是無情對,我看是有情對,或者說,無所謂有情無情。可見判斷上下聯內容相關不相關,是件難事兒。為淄川區教育局大門聯“堅持重教尊師方向,反對貪汚受賄作風。”爭得不亦樂乎,就是明證。</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FONT><p><P><FONT size=3>對仗有兩大基本法則。第一是詞性相對(實對實,虛對虛)。它是判斷兩個語段是不是對仗的語法方面的法則。第二是類別相對,即指同一事類的詞語相對。古人根據實字是否用同類詞語對仗,把對仗分為工對、鄰對、寬對三種(請參閱《你可能不同意的關於工對、鄰對、寬對的劃分》)。這是一個判斷對仗是否工整的詞義方面的法則。從詞義關聯程度看,工對最緊密,鄰對次之,寬對最鬆泛。</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FONT><p><P><FONT size=3>上下聯的關係,不是內容相關不相關的問題,而是實字的類別相對的工寬問題。</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香曼整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2008.07.31 .15</FONT>:46)</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FONT><p></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5
发表于 2008-8-2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我心飞扬</I>在2008-8-1 17:28:21的发言:</B>


<P><FONT color=#000000>呵呵,我在讲内容关联,总感觉三羊先生再讲词语对仗。</FONT>
<P><FONT color=#000000>关于第一个图,应不难理解吧?</FONT>
<P><FONT color=#000000>越往A点,上下联内容就接近,越远离A点,上下联内容就越不相关。</FONT>
<P><FONT color=#000000>举几个例子,先看这一句:</FONT>
<P><FONT color=#000000>布谷声声催懒汉, </FONT>
<P><FONT color=#000000></FONT></P>
<P><FONT color=#000000></FONT></P>
<P><FONT color=#000000>子规句句警闲人。</FONT></P>
<P>上面这个句子很工对吧?但这两句说的一个意思,是全合掌,就如同上下两联合在A点上。我这个图,可千万不能用一个词或一字来解释,要看整个句子。</P></DIV>
<P>飞校:
<P>1、关于关联
<P>谈对联的“内容关联”,离不开“词语对仗”。因为,因对仗才使得对联有了关联。所谓内容关联,实际就是对仗词类的关联。词类,准确的说,就是对仗词类。他不同于语法词类。
<P>2、关于合掌</P>
<P><FONT color=#000000>布谷声声催懒汉,
子规句句警闲人。</FONT></P>
<P><FONT color=#000000>此联,是否认为“一个事物不同的两个方面”?另:懒汉、闲人,最多是近义词吧。</FONT></P>
<P><FONT color=#000000>可参阅下面的三个对联:</FONT></P>
<P>成都 武侯祠 联:
此老不攻画,不善书,不经杂诗,压倒蜀吴魏中几多伪士;
其人可托孤,可寄命,可临大节,算来夏商周后一个纯臣。
————————————“此老”、“其人”,同指。

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八十寿辰贺联:
测黄道赤道白道,离经叛道,赞钰老步人间正道;
探行星彗星恒星,戴月披星,愿哲翁成百岁寿星。
————————————“钰老”、“哲翁”,同指。</P>
<P>王维《故南阳》诗句:
淑女诗长在
夫人法尚存
————————————“淑女”、“夫人”,同指。</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6
发表于 2008-8-2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我心飞扬</I>在2008-8-1 18:07:26的发言:</B>


<P>没有说,字字工对就是失误。</P>
<P>在八班的讲义中,我举了这么一个例子:</P>
<P>如这么一个出句:
琴伴庭前月
两个人各对了一句,分别是:
对句一:箫吹岭上云
对句二:衣无世外尘</P>
<P><FONT color=#ff0033 size=5>对句一非常工,对句二在小类范围上不如对句一工,但两句哪句更好?</FONT></P>
<P><FONT color=#ff0033 size=5>显然,对句二更好。</FONT></P>
<P>对初学者来说,字字工对是基本要求,目的是为了打牢基本功。当有了一定基础,就要讲究“意”为先,即在意好的情况下,字词对仗可适当放开。
</P></DIV>
<P><FONT size=5>飞校:</FONT>
<P><FONT size=5>能否解释一下“显然、更好”的理由呢?</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7
发表于 2008-8-7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我心飞扬</I>在2008-8-4 14:28:29的发言: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三羊</I>在2008-8-2 18:41:18的发言:</B>
<P>飞校:



<P>1、关于关联



<P>谈对联的“内容关联”,离不开“词语对仗”。因为,<FONT color=#ff0033>因对仗才使得对联有了关联</FONT>。<FONT color=#ff0033>所谓内容关联,实际就是对仗词类的关联。</FONT>词类,准确的说,就是对仗词类。他不同于语法词类。</P>
<P><FONT color=#0000ff>飞扬:三羊先生,我真的看不懂您的理论。且您的这种观点我反对。
</FONT></P>
<P>2、关于合掌</P>
<P><FONT color=#000000>布谷声声催懒汉,
子规句句警闲人。</FONT></P>
<P><FONT color=#ff0033>此联,是否认为“一个事物不同的两个方面”?另:懒汉、闲人,最多是近义词吧。</FONT></P>
<P><FONT color=#0000ff>飞扬:此联“布谷”与“子规”、“声声”与“句句”、“催懒汉”与“警闲人”几乎都是一个意思,怎么能说成“一个事物不同的两个方面”?这个联是典型的全合掌。</FONT></P>
<P><FONT color=#000000>可参阅下面的三个对联:</FONT></P>
<P>成都 武侯祠 联:
此老不攻画,不善书,不经杂诗,压倒蜀吴魏中几多伪士;
其人可托孤,可寄命,可临大节,算来夏商周后一个纯臣。
————————————“此老”、“其人”,同指。

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八十寿辰贺联:
测黄道赤道白道,离经叛道,赞钰老步人间正道;
探行星彗星恒星,戴月披星,愿哲翁成百岁寿星。
————————————“钰老”、“哲翁”,同指。</P>
<P>王维《故南阳》诗句:
淑女诗长在
夫人法尚存
————————————“淑女”、“夫人”,同指。</P>
<P><FONT color=#0000ff>飞扬:对联中只要不是全合掌,少部分合掌是允许的。您举例的这几个联就是少部分合掌,且这几联与上文“布谷、子规”那个全合掌联差别很大的。您没看出来吗?</FONT></P></DIV></B></DIV>
<P><FONT color=#0000ff></FONT>

<P><FONT color=#0000ff size=3><B>1、</B></FONT>
<P><FONT color=#0000ff size=3><B>飞扬:三羊先生,我真的看不懂您的理论。且您的这种观点我反对。</B></FONT>
<P><B><FONT color=#0000ff size=3>三羊回飞扬校长:</FONT></B>
<P><B><FONT color=#0000ff size=3>对联的对仗,是词的形音义的对仗,
对联的关联;是词的形音义的关联。</FONT></B></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3>词形关联:
“偏旁→←偏旁”、“部首→←部首”、“偏旁→←部首”;</FONT></B></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3>词音关联:
“双声→←双声”、“叠韵→←叠韵”、“双声→←叠韵”;</FONT></B></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3>词义关联:
名词小类词义、颜色词义、方位词义、数词义及形体词义。</FONT></B></P>
<P>
<P><FONT color=#0000ff size=3><B>2、</B></FONT>
<P><FONT color=#0000ff size=3><B>飞扬:此联“布谷”与“子规”、“声声”与“句句”、“催懒汉”与“警闲人”几乎都是一个意思,怎么能说成“一个事物不同的两个方面”?这个联是典型的全合掌。</B></FONT>
<P><FONT color=#0000ff size=3><B>三羊回飞扬校长:</B></FONT>
<P><FONT color=#0000ff size=3><B>布谷声声催懒汉
子规句句警闲人
——春鸟(布谷、子规)的俩方面:催懒汉、警闲人。</B></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3><B>淑女诗长在
夫人法尚存
——樊氏(淑女、夫人)的俩方面:诗长在、法尚存。</B></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3><B>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韩信(生死、存亡)的俩方面:一知己,两妇人。</B></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3><B>“布谷、子规”、“淑女、夫人”、“生死、存亡”,这三种合掌,应该属于允许范围的合掌。这是一种“谁也不指责谁、谁也不笑话谁”的合掌。古今对联人高抬贵手自圆其说,就是没有办法的一种办法。</B></FONT></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3></FONT></B></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3>诚然,这是三羊依“懒汉、闲人虽然义近,还不至于合掌”的说法。</FONT></B></P>
<P><FONT color=#0000ff size=3><B></B></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7 12:45:0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8
发表于 2008-8-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我心飞扬</I>在2008-8-4 14:37:30的发言:</B>


<P><FONT size=3>借我讲义的原文来解释一下:</FONT>
<P><FONT size=3>  两句均符合对联格律“六要素”,但我们再细细品一下,就会发现“对句一”完全受“控制”于出句了。如:见到出句的“琴”,他就只想到在乐器的范围内挑其它乐器,见到“庭前”,就只想到找另外一个具体的景物,见到“月”就只想到在天文景物中找个其他的,结果对的句子只能说中规中矩。</FONT>
<P><FONT size=3>  再看“对句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他在用字用词上,摆脱了义类工对的束缚,在词性一致的情况下适当放宽,结果便出现了对句二这种上联写景,下联写理的对联,通过下联的写理,将“无尘”“潇散”等传统哲学意味的清逸之气贯通,使得整联有了更高的意境。</FONT></P>
<P><FONT size=3>  对一个联的欣赏,每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可能你不接受。但是从我欣赏角度来看,我怎么看都觉得句二比句一好。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句二“显然更好”的原因。我不知道这个解释您是否满意?</FONT></P></DIV>
<P>出句:琴伴庭前月
对句:箫吹岭上云——句1
对句:衣无世外尘——句2
对句:笛横户外云——句3
对句:箫追岭上云——句4
对句:箫追岭上风——句5
<P>对仗是“形、音、义”的对仗;
关联是“形、音、义”的关联。
<P>这是对联对仗的形式和规矩。追求不追求这种形式、遵守不遵守这个规矩,他与对联的句意内容无关。字形对仗的偏旁对、部首对,字音对仗的双声对、叠韵对,“形音义”三大类中的前两大类的对仗形式,与对联的句意内容,一点干系也没有。讲究“形音义”的对仗,就是最大限度的体现对联的对仗艺术。
<P>为了“突破、求变、超越、摆脱”,其心情可以令人理解。但是,不讲原则的过度的一味追求,则感情的天平必将或多或少的失去不应有的平衡。用失去平衡的天平,就必然掺杂者相对过多人为的因素,体现在文艺批评上,就自觉或不自觉的出现偏差。从古到今事在人为,都有人事观点,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P>飞扬校长,您如果将人为加在出句2的思想感情,转移道出句1上,我想一定对出句1产生以外的惊喜。出句1蕴藏着的那高雅的情操、宽广的胸怀以及非常的风度,不同的角度一样产生同样精彩。其情操、情怀和情味,与出句2并不相差多少啊!
<P>另:句3、4、5,是三羊杜撰的。虽不敢与句1、2相比,也多少有的小意思吧。出句对对句,是有限制的。但限制是有一定限度的。不然,为何一个出句,会有若干个对句呢?
<P>谢谢!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9
发表于 2008-8-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铁画银钩</I>在2008-8-7 14:08:00的发言:</B>

<P><B><FONT color=#0000ff size=3>布谷声声催懒汉
子规句句警闲人</FONT></B></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3>如果此联都至于合掌,那合掌一说不存在了,看联无数,没见过比这个更合掌的。</FONT></B></P></DIV>
<P><b><FONT color=#0000ff size=5>您是否认为,懒汉与闲人就是合掌?</FONT></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0
发表于 2008-8-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灯</I>在2008-8-7 15:51:07的发言:</B>

<P>飞校:

1、关于关联
谈对联的“内容关联”,离不开“词语对仗”。因为,<FONT color=#ff0033>因对仗才使得对联有了关联</FONT>。<FONT color=#ff0033>所谓内容关联,实际就是对仗词类的关联。</FONT>词类,准确的说,就是对仗词类。他不同于语法词类。

<P><FONT color=#0000ff>飞扬:三羊先生,我真的看不懂您的理论。且您的这种观点我反对。</FONT></P>
<P><FONT color=#0000ff><FONT color=#000000 size=4>反对!解释下无情对,三羊先生。无情对不是对仗词类的严格对仗么?是工对!</FONT></FONT></P>
<P><FONT size=4>细羽家禽砖后死</FONT></P>
<P><FONT size=4>粗毛野兽石先生</FONT></P>
<P><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4><FONT color=#000000>关联,合掌,隔,都是一种逻辑关系。无情对的“无情”,也是一种逻辑关系。</FONT></FONT></FONT>
</P></DIV>
<P><FONT size=5><b>一灯老师:</b></FONT></P>
<P><FONT size=5><b>您是否能解释一下,分咏诗钟靠什么,将那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行文字,并列联结在一起的吗?</b></FONT></P>
<P><FONT size=5><b>
</P></b></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1
发表于 2008-8-16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1 23:23 , Processed in 0.0841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