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三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逐明老先生又一奇文力作————《传统对偶规则探原〔宽对篇〕》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30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者之三言两语的闲话:
孙逐明老先生,孜孜不倦的啃读古书《缥缃对类》,不论是从理论上,也不管是行动上,企图“重新举起传统字类理论大旗,与新法平权互补”,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其好事多磨、精神可嘉。虽为“前途光明”,却也“道路曲折”!理由有五:
①古人对字的分类,只提“有形、无形”,并没有“有实指、无实指”的说法!
②语助词里面的无实在意义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如何分类?
③古人的“实字”类,绝大多数是单音字;今人的“名词”类,绝大多数是双音词。拿“单音实字”与“单音名词”相比,其吻合率很高。拿“实字”与“名词”相比,吻合率很低。
④虚实分类标注法,只能单字单标虚(实),双字双标虚(实)。不能双字单标虚(实)。你把双音词或双音词组,说成“虚字(实字)”是错误的。同为“活+实”:“喝水”难对“腾云”;同为“实+实”:“熊猫”难对“虎背”。假定双音词是字,双音词组也是字吗?三音呢?多音呢?“茉莉花茶”,如何标注虚实呢?!
⑤友情提示,牢记刘太品先生忠告:“一涉词和短语的结构,已到语法学地盘”!

传统对偶规则探原〔宽对篇〕——《缥湘对类》读书笔记之二
  古人根据“字类相同”的原则对对子。字类理论粗糙模糊,且言之过简,若无老师指导,较难入门。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今人开始采用现代语法的“词性一致”或“结构相同”法则属对。
  语法分析法严谨系统,易于入门,然有严重的“以偏概全”的缺陷。正如《联律通则导读》所说:“现代汉语语法学意义上的对仗,以及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及传统的对偶辞格,是分属两套理论体系,它们之间大部分会相合,但并不是完全相容。”〔注①〕若格守“词性相同”与“结构相同”,将有大量符合“字类相同”的优秀对仗被打入冷宫。  
  二十一世纪后,联律界开始出现古法今法平权互补的主张,意在弥补新法的不足。此主张正在逐步形成共识。
  重新举起传统字类理论大旗,与新法平权互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
  传统字类理论有两大优势是语法分析法不及的:
  第一、字类小类的工对法度十分精细,这一大块是语法分析法根本无法触及的领域;语法派自始至终只能完全倚仗古典工对法度;
  第二、字类虚实死活的宽对法则比语法分析法宽松得无以复加〔详见下文〕;语法分析法以偏概全的缺陷相当严重,主要因此而来。
  李政道博士在题为《对称与不对称》的演讲里精辟地指出:“艺术和科学都是对称与不对称的巧妙组合”。古典对偶法则把大部分工细对称与局部宽松对称甚至是破缺的对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深得辩证法和美学的真谛。  
  重新重视传统字类理论的重大意义,刘太品先生在《近代对联作法丛刊》出版前言里就说得十分精辟:“传统对偶规则是以虚实对偶为基础,以复杂的偶格为定式的复杂体系,规则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对偶的工宽之间往往有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而语法学对偶规则便十分清晰明了,以清晰规范模糊,必有一些相龃龉之处,以语法学对偶规则的精致小鞋来套古代对偶实践的天足,必然会把足削得鲜血淋淋。传统字类虚实对偶从理论角度看确是粗糙和模糊的,但这种理论却孕育出中国古典诗词这枝人类文化史上最为精致的花朵,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任它被‘科学的、精确的规则’所湮灭。”
  当然,现代语法分析法也有古典字类理论不能替代的优势,特别是它的精细严谨的研究方法特别值得古法借鉴;古典对类理论也需要类似的现代化诠释。当前古法与新法平权互补的主张,已经为实现这一目的走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摆在联律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继续探究古法的真实面目,吸取新法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归纳出既完备又简洁易行的现代化新法则来
  明代《缥湘对类大全》和《对类考注》的卷首所载《习对发蒙格式》是古典对类理论的纲领性文件,而它们对大量词语虚实死活的标注和对联范例,则是最可靠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本文以两本古典对仗理论经典著作——明代屠隆订正的《缥湘对类大全》和明代益王勿斋编纂的《对类》为依据,探求古代虚实死活宽对法则的本原,在此基础上制定综合古今法度长处的宽对新法则。至于工对法则,将另文专论。
  一、虚实死活的区分
  古人虚实死活的辨析十分简易,可以归结为两句话:两个角度,三大字类。
  两个角度是:辩虚实,辩死活;三大字类是:实死字、虚死字、虚活字。
  〔一〕辩虚实
  现代词类属于语法体系,词类的虚实是语法功能的类别: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是实词,不能的是虚词。古代字类的虚实却是纯粹词语意义的类别,根本不考虑语法功能。  
  《习对发蒙格式》是这样定义虚实的:“盖字之有形体者谓实,字之无形体者谓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此定义只提“有形”“无形”,无一字涉及语法功能,可见虚实与语法功能毫不相干。
  此定义并不精准,比对《缥湘对类大全》和《对类》里大量常见词语的虚实死活标注,可以得出如下新定义:  
  1、实字是有“实指对象”的字词。包含两个亚类:①“有形体”的为全实字,大致对应现代的具象名词;②“似有〔形体〕而无”的为半实字,大致对应现代方位名词之外的抽象名词,如“声、光、威、华、文、情、姿”等等。
  2、虚字是无“实指对象”,只描绘“性质属性”的字词。也有两个亚类:①半虚字。主要有四小类:方位名词,量词,表颜色的形容词,表气温的形容词;②全虚字。半虚字之外的所有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全部属于全虚字。
  从《缥湘对类》和《对类》所列举的对联范例来看,半虚半实的分别只是判别工宽的依据之一〔对此另文专论〕,在宽对里,全实与半实、全虚与半虚却是可以随意相互配对的〔详见附录一的实例分析〕。因此,宽对只辩虚实已经足够了,采用“排除法”,虚实之辨就十分简单:
  1、有“实指对象”者为实字,对应语法学名词〔方位名词除外〕。
  2、无“实指对象”者为虚字,对应语法学名词之外的所有词类〔加上方位名词〕。
  〔二〕辩死活
  《习对发蒙格式》云:“死,谓其自然而然者”、“活,谓其使然而然者”。“使然而然”是指“外力作用使之产生了动态变化”之意,“自然而然”指“不受外力作用、原本如此”之意。因此,活字就是“动态”字词,死字就是“静态”字词。动静之分同样只看词义,与语法功能没有关系。具体表现为:
  1、活字不等于动词;活字只对应动词内部有动态变化的字词〔可称之为“动态动词”〕,不包括无动态变化或动态不明显的动词〔可称之为“静态动词”〕;
  2、死字不单纯指形容词,它包含了所有静态的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及静态动词。
  语法学之所以把“静态动词”与“动态动词”归为一类,是因为它们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字类不考虑语法功能,只看词义,所以“静态动词”就只能是死字而不是活字了。其他所有词类,尽管语法功能各不相同,但都为“静态”,故通通纳入死字。于此也可见词类与字类区别之一斑。
  完全根据词语意义的动态和静态,死活之分也是很简易的。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有些词语的动静往往模棱两可。例如“交”在“交手”“交锋”里是明显的动作行为,而在“交枝”“日月交辉”里却是静态的描绘。对称美本来就是一种模糊的美感,这种动静模棱两可的字词,在《缥湘对类大全》和《对类》里是死活两用的。余可类推。
  〔三〕三大字类
  辩虚实与辩死活两个角度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三大字类:实死字,虚活字,虚死字。简称实字、活字和死字。
  实字和活字的外延窄,非常容易辨识。实字对应语法学方位名词之外的名词,活字对应语法学里的“动态动词”。 
  唯死字外延很宽,它们包括:
  1、名词和动词之外的所有词类统统是虚死字,包括: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
  2、方位名词的意义较空乏,也是半虚死字;
  3、静态动词也是死字,常见的有:
  ①判断动词:是、为;
  ②助动词〔能愿动词〕:宜、可、须、敢、肯、欲、堪、应、当、要、能……
  ③表存在的动词:有、无、在……
  ④表象似、比较的动词:像、似、如、若、比、类、同、殊……
  ⑤其他动态变化不明显的动词:〔年〕尽、〔时〕停、入〔夏〕、凌〔晨〕、衍〔期〕、隔〔夏〕,连〔夜〕,交〔枝〕,〔吟〕成,〔天〕霁、〔天〕曙……
  以上虚实归类散见《缥湘对类》和《对类》两书之中的标注,亦可参见孙良明的《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中关于蒙学的章节里罗列的虚死字〔注②〕。 
  根据词义,采用排除法,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把这三大字类区分开来。
  〔三〕虚实死活的互变
  虚实死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变的,《习对发蒙格式》所说的“若夫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是作家有此活法,初学者未易语〔“悟”〕此”,就是这一部分。
  虚实死活的互变有两种辨识方法:
  1、词义辨析法
  根据虚实死活的定义,观察词语在具体语境里的词义变化,可以辨析出虚实死活的互变。
  ①虚字“对象化”时就变成实字。如:“人皆爱美”里的虚死字“美”是“爱”的对象,“小儿好动”里的虚活字“动”是“好”的对象,它们转化为实字了。
  ②实字不“实指对象”而表示“动态属性”,变成活字。如“晓镜但愁云鬓改”里的“镜”不实指镜子,而是“照镜”之意,变成了活字。
  ③实字不“实指对象”而表示“静态属性”,变虚死字。如“镜花水月”里的实字“水”表示“花”的存在状态,变成了虚死字。
  ④虚活字“静态化”就变虚死字。如“流水不腐”里的“流”并非直接描绘“流动”,而是说明水的存在状态,活字变成死字。
  ⑤死字“动态化”就变活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是“吹绿”的意思,死字变成活字。
  2、成分分析法:
  熟悉语法分析法者,可以换用语法成分分析法:语法成分〔指主谓宾定状补〕相同时,无论虚实死活是否一致,均可对。唯同为谓语者只限于动词和形容词,其他词性不在此列;介宾结构可对动宾结构,故介词可对动词。
  这一法度等价于上面的词义辨析法,大家可以自行比对。
  〔四〕虚实死活的超越
  任何理论都是有漏的。许多古今优秀的偶句里,个别字眼超越了虚实死活和词性结构的一致性,却仍然保持了鲜活的对称美。主要有三种情况:
  1、符合传统对仗辞格的偶句。如:自对,借对,交股对,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联绵字,叠字,趣联巧对〔回文对、嵌名对、无情对……〕。它们可能局部甚至全部超越上述法度。
  2、有明显的相同义项者可对,不考虑虚实死活以及词性和结构。例如:
  《声律启蒙》的范例“山不断,水无涯”里,“断”为动词、活字,“涯”为名词,实字;语法结构也不同:“山〔主语〕不〔状语〕断〔谓语〕,水〔主语〕无〔谓语〕涯〔宾语〕”。本不可对,但“涯”为“边际尽头”,“断”亦有“尽头”义,故可对。又如:“杜牧文章只得第五,李广事业自谓无双。”“无”为动词,虚死字,“第”是名词,实字;“无双”是动宾词组,“第五”是序数词,结构也不同。因“无双”也有“唯一”“第一”的意思,故可与“第五”相对。
  字类的本质特征是“类义系统”,而“有明显的相同义项”的词就是类义词,所以本法度是对偶最基本的大法。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对称与对称破缺的巧妙结合
  古代优秀偶句作品里,经常见到大部分词语属对工稳,极个别字词失对的情况。这应当对联创作允许的正常现象。理由有二:
  其一、1995年,诺贝尔奖金得主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在题为《对称与不对称》的演讲里指出:“艺术和科学都是对称与不对称的巧妙组合。”
  对称中的破缺,就是美学中的“残缺美”。如三个口袋的西装,比四个口袋的中山装更富于对称美,中式服装的单边掩襟,单手带手表手镯的习惯,等等,都是对称与破缺巧妙结合的表现;断臂维纳斯则是“残缺美”的极致。若无这些巧妙的“残缺”,对称将变得僵硬死板,无美可言。“对称与不对称的巧妙组合”,才是对称美的真谛。
  古代优秀的偶句作品里大量存在大部分字词对仗工稳,而个别字词失对的优秀作品,类似于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名词,实字〕,心有灵犀一点通〔动词,活字”的对仗句,在古代七律和对联名篇里比比皆是。
  《缥湘对类》也有一些有破缺的范例〔其余请参见附件二,试举一例:
  蝉以翼鸣不啻若自其口出〔动态动词,活字〕,
  龙从角听无乃不足于耳欤〔语气助词,虚字〕。〔按:此联的语法结构也不相同。〕
  此联十一个字,十个字属对工稳,唯一字失对,根本无损于整体的对称美,若不仔细考究,很难引起大家的注意。类似的例字在《缥湘对类》里也有一些〔请参见附件二〕,它们是作为范例出现的,可见古人并不以之为病。
  其二,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而“不以辞害意”正是运用修辞的原则之一。正如崔颢的《黄鹤楼》个别句式平仄出律,不妨害他被许多选家尊为七律之首,道理是一样的。
  至少,不以律害意应当成为对偶修辞的基本原则之一,这应当是毫无疑义的。
  二、宽对简明法度
  《习对发蒙格式》归纳了字类对称法的法则:“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半虚半实者亦然。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
  简而言之:只要保证“实字对实字,死字对死字,活字对活字”就是宽对。再把虚实死活的互变、传统对仗辞格以及超越虚实死活的法度结合起来,可以得出如下四条法则:
  1、实对实、死对死、活对活者为宽对。
  2、语法成分〔指主谓宾定状补〕相同者为宽对。唯同为谓语者只限于动词和形容词,其他词性不在此列;介宾结构可对动宾结构,故介词可对动词。
  3、符合古典对仗辞格者可对。
  4、有明显的相同义项者可对,不考虑虚实死活、词性与结构。
  5、不以律害意,当内容与格律不能两全时,在大部分字词工稳的前提下,允许个别词语失对。
  上述五条法则可能交叉,得其一即可,不及其余。
  上述方法是供给乐于采用字类对称法的朋友们使用,若习惯用语法分析法者,可以变更为如下几条法则:
  1、词性相同者可对。。  
  2、成分相同者可对。唯同为谓语者只限于动词和形容词,其他词性不在此列;介宾结构可对动宾结构,故介词可对动词。  
  3、古典字类虚实死活相同而词性不同者亦可对。主要包括:名词动词之外的所有词类〔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静态动词〔判断动词,表存在的动词,能愿动词,其他无明显动态变化感的动词〕,方位词,以上词性均可相互配对。
  4、符合古典对仗辞格者可对。
  5、有明显的相同义项者可对,不考虑虚实死活、词性与结构。
  6、不以律害意。
  此六条法则可能交叉,得其一即可,不及其余。
  小结
  最后以刘太品先生在《近代对联作法丛刊》出版前言里的一段话作结:  
  “生硬照搬语法学对偶规则并将其绝对化和神圣化,只会得出大量古代优秀对仗例句“不合格”的结论,用以指导当今的对联创作,也只会制造出大量毫无生气的死对,因为与汉语客观事实毫不相符的多余规则无端束缚了作者的手脚,窒息了作品的灵性。从这个角度讲,追寻并延续传统字类虚实对偶规则,对于拓展作者视野,解除因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而造成的自我封闭和自我束缚,从而迅速提高对联创作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①〕中国楹联学会《联律通则导读》诗联文化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第25页〕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一:《缥湘对类大全》中不同词类的活字互对范例 
  《缥湘对类大全》不同词性的活字互对配对的范例于下:
  按:加注者都是活字。这些例字的虚实死活都是不曾互变的。

  蚊雷轰不〔副词〕雨,
  萤火寂无〔判断〕烟。〔“判断”即“判断动词”。〕

  唐虞于斯为〔判断〕盛,
  管晏如彼其〔助词〕悲。

  一〔数词〕介不〔副词〕以取人,
  片〔量词〕言可〔助动〕以折狱。

  水共长天同〔动词〕一〔数词〕色,
  雪兼皓月两〔数词〕交〔动词〕晖。

  明月照霜霜照月霜月交〔动词〕光,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数词〕色。
  按:“交”在不同语境里,动静感不同。在“交手”“交战”里是动作行为,是活字;在“交光”、“交枝”是静态的描绘,为死字。这在语感里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无〔判断〕山秀似巫山秀,
  何〔代词〕水清如河水清。

  圣人之道高如天不〔副词〕可〔助动〕及也〔助词〕,
  君子之交淡如水久〔形容〕而〔连词〕敬之〔代词〕。〔“助动”是“助动词”,即“能愿动词”〕

  无父无君比之于禽兽为不〔副词〕足,
  离兄离母况之于蚯蚓为有〔动词〕余。

  扬雄书谓圣经乃〔副词〕众说之郛郭,
  孟子序称论语为〔动词〕六艺之喉襟。

  作为〔动词〕文章扬雄相如最〔副词〕善〔形容〕鸣者〔代词〕,
  措诸〔代词〕事业管仲晏子可〔助动〕复〔副词〕许乎〔助词〕。

  世情都是眼前花无钱难〔形容〕入手,
  春暖不消头上雪有酒且〔副词〕开怀。

  澄潭之远映晴天上下两〔数词〕重〔量词〕星斗,
  沧海之静涵明月高低相〔副词〕对〔动词〕河山。〔“对”在此是静态动词〕

  春光相〔副词〕对秋光秋光不比春光好, 
  旦气连〔动词〕接夜气夜气何如旦气清。〔“连”在此是静态动词〕

  相如沽酒酒誰〔代词〕沽其志姑〔副词〕以寓酒,
  巢父饮牛牛不〔副词〕饮其道可〔助动〕以化牛。

  吕须之掷金钱无〔动词〕为他人之所〔助词〕守,
  亚父之碎玉斗已〔副词〕知吾属之为〔动词〕俘。

  若乃忠信既〔副词〕孚四海之内皆〔副词〕兄弟,
  其或修行无〔动词〕力一室之中有〔动词〕鬼神。

  鲁齐已称唐郑谷为一字师及〔动〕时学也,
  梁武帝命周兴嗣次千文韵不〔副〕日成之。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大〔形容〕道公〔副词〕行于天下,
  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斯〔代词〕文美〔形容〕盛于中华。

  鹦鹉能〔助动〕言争〔动词〕似凤,
  蜘蛛虽〔连词〕巧不〔副词〕如蚕。

  菁菁者莪在〔动词〕彼〔代词〕中〔方位〕沚,
  翙翙其羽亦〔副词〕傅〔动词〕于〔介词〕天。

  日晒雪消檐滴无〔动词〕云之雨,
  风吹尘起地生不〔副词〕火之烟。
  按:“火”字活用为动词了,借名词义与“云”相对。

  树压墙头南北两林分〔动词〕内外,
  花飞庭院高低一片任〔副词〕东西。

  山水得之〔代词〕心醒能〔助动〕述以文也,
  风月长如〔动词〕此顾安〔副词〕所得酒乎。

  陶渊明菊径就〔动词〕荒著千年气节,
  诸葛亮草庐虽〔连词〕小藏万卷诗书。〔按:“就”,紧连之意,静态动词

  如〔动词〕此而〔连词〕已矣,
  其〔助词〕斯之〔代词〕谓欤。

  秋天摇夏扇寒暑不〔副词〕时,
  腊月起春雷阴阳失〔动词〕序。〔按:此处“失”是“不符合”之意,静态动词〕

  宰予昼寝于〔介词〕予与何〔代词〕诛,
  子贡方人夫〔助词〕我则不〔副词〕暇。

  吕先生品箫须〔助动〕添一口,
  谢状元射策何〔代词〕吝片言。

  泰山喬狱世共〔副词〕仰于孤高,
  长江大湖人孰〔代词〕窥于涯涘。

  生民以来未有〔动词〕盛于孔子,
  天下之士岂复〔副词〕贤于周公。

  欠食饮泉白水如〔动词〕何〔代词〕得饱,
  故人做墨黑土终〔副词〕是〔判断〕难为。

  花发荒园似〔动词〕倩流莺留客住,
  菊残荒径不〔副词〕知寒蝶为谁来。

  水中梅影雪痕千点浸难〔形容〕消,
  画里桃华春色一抹开不〔副词〕谢。

  日月交〔动词〕晖兔走天涯乌出海,
  溪山相〔副词〕映鱼游树上岛沉波。

  圣人之道高如天不可〔助动〕及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久而〔连词〕敬之。

  纸鹞腰间系线放得〔助词〕去收得〔助词〕来,
  木鱼口内含珠吞不〔副词〕入吐不〔副词〕出。

  点尔何〔代词〕如赤尔何〔代词〕如各〔代词〕言其志,
  回虽不〔副词〕敏雍虽不〔副词〕敏请〔动词〕事于斯。

  无父无君比之于禽兽为不〔副词〕足,
  离兄离母况之于蚯蚓为有〔动词〕余。

  扬雄书谓圣经乃〔副词〕众说之郛郭,
  孟子序称论语为〔判断〕六艺之喉襟。

  作为〔动词〕文章扬雄相如最〔副词〕善〔形容〕鸣者,
  措诸〔代词〕事业管仲晏子可〔助动〕复〔副词〕许乎。
  
  点尔〔助词〕何如赤尔〔助词〕何如各〔代词〕言其〔代词〕志,
  回虽〔连词〕不敏雍虽〔连词〕不敏请〔助动〕事于〔介词〕斯。

  附件二:“《缥湘对类》不以律害意的范例”

  刘贲下〔动词,活字〕第我辈登科,
  雍齿尙〔副词,死字〕侯吾属无患。

  觅人不见谁知〔动词,活字〕闪在门中,
  拙女出才已自〔代词,死字〕嫁于家外。

  扬花就地滚成团春风蹴鞠,
  梅影当窗横作画夜月丹青。
  按:“蹴鞠”是动词,“丹青”在这里已经活用为动词,是“画画”的意思,但继续下分,却有失对之处:“蹴鞠”为动宾结构,“蹴”为动词,活字;“丹”“青”〔颜料名〕,是并列结构的两个名词,实字。

  虾投汤内换红袍鞠躬如也,
  蚕入丛间成白茧中心藏之。
  按:“鞠躬”是动词,活字;“中心”是定中结构的词组,“中”为方位名词,死字,“心”是名词,实字。

  灯月交辉万户千门天不〔副词,死字〕夜,
  雪霜映色五湖四海水成〔动词,活字〕冰。

  道德五千言乘牛出函谷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按:“道德”是并列结构的名词,实字;“腰缠”是状中结构的词组,“腰”是名词直接作状语,已经虚化为死字,“缠”是动词,活字。

  若乃忠信既孚〔动词,活字〕四海之内皆兄弟,
  其或修行无力〔名词,实字〕一室之中有鬼神。

  作为文章扬雄相如最善鸣〔名词,实字〕者,〔按:此处的“鸣”是“善”的宾语,已经活用为名词了〕
  措诸事业管仲晏子可复许〔动词,活字〕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14# L翠拨青松
相对于《联律通则》来说,对联专家某某的“解读”,难说等于中国楹联学会的“解释”。

孙逐明老先生的所谓“字类理论”,
不是济世的馅饼,而是坑人的陷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语法分析法以偏概全的缺陷相当严重”,
“重新举起传统字类理论大旗,与新法平权互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
------说梦话呢?
现代语言学只是门工具课,可用来阐述任何文学现象,当然也可用来诠释古代对偶理论的。自己缺乏现代语法学和现代修辞学的基础知识,又不虚心学习语法学和修辞学,对一些古代对偶现象弄不懂,解释不通,就胡说什么“分析法以偏概全”,赖工具不好用,等于肚子痛怨灶王爷,还想“要新建个理论系统”,实在可悲又可笑!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1-12-1 23:08 [/quote]

孙逐明老先生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他杜撰的“字类”与“字截”的说法,实际就是一串虚实死活的糖葫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1-12-6 00:03 编辑

想当年:孙逐明老先生把王了一老先生骂了个狗血喷头,王力未倒,自身赔了夫人又折兵。
看今朝:孙逐明老先生出尔反尔向王力下跪求和,欲与“新法平权互补”,您这样没意思!
须知,王了一的对仗理论与孙逐明的对偶理论,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
“平权互补”的黄粱美梦,蚍蜉撼树的终归结果必定无疑的,是你死我活:
不成水花!便成火花!
拭目以待!好戏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姓孙的下载一个正宗说法,免得东拉西扯、丢人现眼:电大语法教员竟然不知道词类的定义!国家薪水白流淌!
http://xh.5156edu.com/page/z8338m5798j18550.html
现代汉语词类表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根据“字类相同”的原则对对子。字类理论粗糙模糊,且言之过简,若无老师指导,较难入门。
==========================================================
既然是字类(孙逐明自造术语)理论“粗糙模糊”,你就是将火眼金睛的孙猴子请来,辨析“虚实死活”,也是猴子看戏——干瞪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在国粹的发言:
  这样没脑子的东西也好意思发表。
   搜索什么是修辞,修辞包含哪些内容?再请他们指出在所有修辞的内容中,有哪一条哪一点可以用来分析判断对仗?稀里糊涂!

  对偶是一种修辞,但是判 ...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1-12-6 19:20


  此外,《联律通则导读》把对偶理论区分为“现代语法学的对仗”与“传统修辞学的对仗”,这种提法是不严谨的。对偶的语法分析法虽然分析了词性和语法结构,但对于词性和语法结构的具体规定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根本不是语法规则,而是了典型的修辞规则了。
  因此,对于对偶而言,无论是古代字类分析法和现代的语法分析法,通通属于修辞学范畴,而不是语法范畴。

========================孙逐明语录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对偶【名词】:修辞方式,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
对仗【动词】:(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孙逐明拿“对偶”当“对仗”来说事,
本身就是名动不分、不伦不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的“实字”,根本不等于今人的“名词”。古人的“实字”,只等于今人的单音名词。
因为古人的“实字”,只是对应今人名词中的单音名词。对应比率为百分之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义分为:词汇意义、修辞意义、语法意义。
对仗对应“三分词义”,也有三种对仗。即:
1、词汇意义的对仗。或者叫感念意义的对仗,古人叫同门相对,对类相对,也叫逻辑对仗;
2、修辞意义的对仗。就是比喻、夸张、借代等得对仗;
3、语法意义的对仗。习惯说法就是词性相同的对仗,或简称:词性相对。
“春风”对“流水”,其中:
1、“风、水”两者的对仗,是“词类相同”。属于“逻辑对仗”
“春、流”两者的对仗,是“词类不同、词性相同”。
春,名词类;流,动词类。叫做“词类不同”;
“春、流”充当定语,显示形容词词性。叫做“词性相同”。属于“语法对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2 17:48 , Processed in 0.0886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