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好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情对“细节”之注解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
发表于 2012-5-18 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情对“细节”之注解
1、
无情对只有出句、对句,没有上联、下联,所以平声落脚为出句是允许的;
注:一般地,无情对的特征是:只对不联,所以提出这样的说法。
好人 发表于 2012-5-17 22:13


对类》以及《缥缃对类》,是古人对仗的类书。“类”的下位概念是“属”概念。例如“动物”是“类概念”,“牛和马”,是两个“属概念”。
对联的“对”就是不同,就是属概念的不同;
对联的“联”就是相同,就是类概念的相同。
对联是:因异而对,因同而联;因相异而相对,因相同而相联;因属概念的相异而相对,因类概念的相同而相联。

“相对与相联”和“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
相对是相联中的相对,相联是相对中的相联。

“无情对”是对联的骄子,“诗钟”是对联的特宽,他们二者的“对、联”本质原理,与普通对联是一样的,并无区别!也是“类”越精细“联”越工整,相对越近相联越紧。
“此事无声胜有声,道是无情却有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
发表于 2012-5-18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2-5-18 07:52 编辑
总体来说,说得很好,只是,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总是和语法过不去,语法和过去的各种对法好像也并无冲突,就看个人的语法水平和运用能力了。过去也确实存在不对仗或者对仗有缺陷的东西,但事实是,就拿我举例来说,我 ...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2-5-18 00:15


“语法修辞逻辑”的关系。逻辑和语法是修辞的基础。只有在合“逻辑”、“语法”的基础上才可能谈“修辞”!脱离逻辑和语法谈修辞,必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中楼阁。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对偶的要求是语法结构的“相同”,没有语法结构的相同,就没有对偶句的形成。虽然传统上将对偶句的形式说成是修辞,其本质依旧是一个语法问题!

修辞中的对偶要求是“相同”【语法结构相同】或对称
对联中的对仗要求是“不同”【属概念的不同】或不对称!

所以说,用对偶来解释限定对联的对仗,是一种逻辑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
发表于 2012-5-18 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前刘太品先生一提起语法就鄙夷加蔑视,说对联与语法有什么关系,讥讽加嘲笑,你看他现在自己写的有关对仗的东西,满版却都是语法的观点和概念。

  今天词性的判断,古代虚实死活及其转化的判,哪点离得开语法了?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2-5-18 00:17


古人类书附载的《习对发蒙格式》说;“例又有引用周易卦名,毛诗篇名,虽不苦拘虚实,然不若亲切者为好。若夫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是作家有此活法,初学者未易语此。今以虚实死活字分门析类,辑为对属,以便初学简阅云”。

“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难道不是一个语法问题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4
发表于 2012-5-19 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部分的说法都没有问题,无情对只对而不联那是过去式的,所以无情对不叫无情联。但不一定上下句就不能做到相联,而非要意境相去千里,也有些无情对上下句在意境上是相联的(要做到相联当然更增加了难度),他已经可 ...
华狼 发表于 2012-5-18 22:47


关于“意境”的问题。
“时间隔、空间隔、意境隔”,是内容相关论的三节鞭。这三节鞭,践踏或蹂躏着对联正常的健康发展。对联对联,相对相联,相对,就是“对立”;相联,就是“统一”。对仗,是一种哲学,是一种辩证哲学,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对联是“因不同而相对,因相同而相联”。传统“同门类相对”的说法,实际意思就是:同“类”里不同“属”的相对。异“属”是相对,同“类”是相联。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可以同时分咏两个“人、情、事、物”,这两个不同的“人、情、事、物”需要两个不同的“时间、空间、意境”将其分隔开来,两水并流,由分水岭分开;双山对峙,由隔离带隔开。“山或水”无分隔,则是“一山一水”,而不是“双山两水”了,“一山一水”,对联术语叫“合掌”。
“对联、诗钟、无情对”的对仗,其上句下句都是独立“时间、空间、意境”!
“时间隔、空间隔、意境隔”,是杜绝合掌的独一无二的灵丹妙药或神工鬼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5
发表于 2012-5-19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2-5-19 08:44 编辑
严重同意好人此说。
迄今为止,在下还未见到过永久镌刻或长期张贴于大雅之堂的无情对。
无情对算不算对联学界尚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无情对不是楹联。
无为而为 发表于 2012-5-18 17:52


据说“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就是出自大文豪郭老之手。这个无情对是可以悬挂的。至于挂与不挂,在下不得而知。“三星”是商标(商品)名称,网络误传“三星”是等级名称,是不对的。
三星的“三”,是基数,就是单纯的“一、二、三”等数字。
五月的“五”,是序数,是表示“第几”。
基数与序数的主要区别:基数可以相加,序数则不能相加!在对句中,基数不是不能与序数相对,而是不及基数对基数工整。

三星的“星”,是天文门类的词;
五月的“月”,是时令门类的词,不是天文门类的词。因为“月”是兼“天文、时令”两个门类的词。“月”在句中不作天文门类的“月亮”讲,因其有“兼类”而借的“天文门类”的字义,与“星”构成小类工对。俗称“借类对”,也可以叫“曲解对”、“歪解对”、“歧解对”等。无情对,只是对仗的一种手法,而不是一种文体。“无情对”的手法,在普通对联中时有发生,只是不被人特别关注罢了。

“基数”对“序数”的联例: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赵孟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6
发表于 2012-5-19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29楼三羊老师交流:
  与29楼三羊老师交流:
  无情对仗,是对仗的一种手法。无情对是一种文体的一个分支。

  无情对仗,是对联的基本手法。自对,是其并列手法。假设将“50%以上内容是自对”的对联归纳为一类,起个名字叫“粗放对”,它就是无情对的兄弟。

  普通对仗、无情对仗、自对,只不过是对仗的基本单元不同而已。其中,无情对仗最为精细。
  它们从一开始就都是创作对联的手段。无论如何使用这些手法,无论用的比例如何,当然都是对联了。可不可以张贴,那要看具体情况。普通对联也有许多不适合张贴的。无情对,按理每个行业都可以给它创作一副楹联。
  从这个角度来看,直到今天,人们还这么看待无情对,岂不值得深思?丑时 发表于 2012-5-19 08:53


在下三羊,没看明白,您要与三羊交流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7
发表于 2012-5-19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2-5-19 09:52 编辑
交流,不一定是反对啊。呵呵。我认同您29楼的主要观点。

当然,“无情对,只是对仗的一种手法,而不是一种文体。”您这句话不准确,这是我交流的起点。
丑时 发表于 2012-5-19 09:30


我也知道“不准确”,但是不知如何表述呢?!

无情对,传统说法是“借对”。这个借对,不是借别人的,而是“自借”。自借,就是自己接自己的,换句话说,就是“兼类词”的自借。或者叫“歧义句”、“双解句”、“双解结构”,才能促成“无情对”。所谓“改变结构”,是因为正常的解释不能满足与上(下)句结构相同,而用歧义曲解的方法,改变结构与上(下)句结构相同。无情对的语法结构,决然不是上句与下句的语法结构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8
发表于 2012-5-19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2-5-19 10:23 编辑
“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句中“三星”是商品的等级名称,不是商品(商标)名称。三和五都是序数。
个见。
天山雪豹 发表于 2012-5-19 10:00


三星,商品等级名称,有这种说法。但是,郭老所对的对联,实为“三星”商标名称!据说是法国的三星白兰地。
您也可以百度一下!假令“三星”是级别名,这个对联与普通对联无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9
发表于 2012-5-19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2-5-19 10:28 编辑

上句:气象
下句:吹牛

“气象”的结构有两个:【甲】为“偏正”正常解,【乙】为“动宾”异常解。
所谓“词性”改变,是“词的语法性质”的改变。“气或“象”的词性的改变,是因为“气象”的语法结构改变而改变。“吹牛”是动宾,与吹牛能够对仗的只有“气象”结构【乙】,而不是结构【甲】!也就是:结构不同不能对仗!将【甲】为“偏正”正常解,曲解为【乙】为“动宾”异常解。这是改变结构,其目的是与“吹牛”的动宾结构相同!

上句:举国——关心——高考——热
下句:张家口———眼下———严寒

这个例子,不但不是无情对,连一个普通对联也不是。道理在于上句与下句的语法结构不同。当你“即不能将上句的语法结构改变为与下句的语法结构相同,又不能将下句的语法结构改变为与上句的语法结构相同”时,这个上句与下句两个两句话,就不能形成对仗!“节奏不同”、“语法结构”、“语法性质”的不同,实质一样,说法不同而已。“节奏不同”、“语法结构”、“语法性质”的不同,都不能形成对仗!
所谓“改变结构”,是将结构的不同改变为相同!而不是将相同的语法结构改为不同,也不是语法结构的不同才是无情对的语法结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0
发表于 2012-5-19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情对不需要一定要有歧义能理解成对仗的,无情对本来就是不对仗的,有些歧义或歪解之后能对仗那只是 一部分而已。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2-5-19 10:33


您这样说法,三羊不敢苟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1
发表于 2012-5-19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那您试试把这个歧义成对仗的?有些有歧义或者能歪解成对仗的,只是一部分而已。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2-5-19 10:40


果然的“果”,兼类词。歧义为“果实”与植物的“树”相对;
相干的“干”,兼类词。歧义为“兵器”与工具类“斧”相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2
发表于 2012-5-19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您前面的说法需要实际歧义成对仗,您怎么把句子搞通啊,就这个意思。拆开了单个字您说的那几个不是无情对的不都对仗得好好的?
  这个例子看您怎么歧义成对仗的啊?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2-5-19 11:23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树(木)不动(刀)斧
果(子)不动干(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3
发表于 2012-5-20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用对偶来解释限定对联的对仗,是一种逻辑错误!
----对这一点,我有不同看法。对仗只是在对偶的基础上加进了声律,所以对仗句必然是对偶句,二者本质上是一回事。
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对联,首先要求对仗(对偶+声律),同时还有其他要求(如关于重字等)。
我赞成用现代语法学和修辞学观点解释古代的对类说。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5-18 13:49


此地是杜子桥边,运司河下;
有时见风来水面,月上柳梢。(清代杭州涌金门内杜桥茶馆旧联)

这个对联,难道是“对偶句”吗?!【羊看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4
发表于 2012-5-20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对偶句。
这两句都是运用了句中自对技巧,所以首先要看句中是否对偶:
上联:杜子桥边/运司河下,---工对
下联:风来水面/月上柳梢,---工对
“此地是”与“有时见”是领字。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5-20 08:21


说是“对偶句”,实际是用对仗来解释!
对偶句的定义是语法结构相同,即:主谓宾定状补的对应相同。这个对联根本不符合对偶的定义!

此地是杜子桥边,运司河下;
有时见风来水面,月上柳梢。(清代杭州涌金门内杜桥茶馆旧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 08:11 , Processed in 0.0866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