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86|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都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招生考试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40 小时
主题
11

74

帖子

0

精华

2474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68547
经验
56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6-18
1
发表于 2015-7-6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这样 于 2015-7-22 15:43 编辑

联都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招生考试   OK
网名:这样      得分:

第一题20分(批阅老师:幽幽南山)
请你谈谈对对联的认识,至少400字,每少20字扣一分。
答: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此段摘自百度百科)      
       最早对对联的认识是源于看古装电视剧,里面但凡是个才子都会表演一两出对对子好戏,一人出对,一人做答。出句饶有趣味,对者才思敏捷,出口成对。短短数字尽得风流,或得承帝王恩、或得倾佳人心、或得免生死劫……钦羡之余对对联多了些留心与喜爱。凭着兴趣,通过一些接触也渐渐对对联有了点基本的认识。所谓对联又称对子,首先得相对。就如接头对暗号一般,“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字数得相同;词性得相同;结构得相同。后来还知道了得平仄相对,平仄交替,句子读起来才有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感觉,对于平仄的初步理解为拼音的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有些字还有古音今音的区别。再后来知道还有专门的联律,比较复杂,未做细究。对联两字,“对”字为规则,入门相较还算容易;“联”字就大有讲究了,对联更应该着重于此。两句之间的承接是否自然,联意是否得以提升都决定了一副对联的基本质量。这个还不太懂,有待进一步学习体会。
       对联是种有趣的传统文字游戏,更是一种中文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游戏在现在仿佛也不那么被大众喜闻乐见,除去一些特定的场所与时间,对联几乎也很少能映入眼帘了。春节回趟老家倒是欣喜的发现那里还是蛮流行贴春联的,街上有不少卖春联的摊位,除了一些印刷品,也有用毛笔现场书写的。可仔细看看,还是有些许的遗憾,这些写联的要不就是搬一本老旧的联书,虽是合格的对联,但多是陈词缺乏新意;要不就是胡乱的堆砌一些富贵吉祥的祝福话语,只求字数相同,全不论平仄词性。而贴春联的人家也多不分上下联的随意贴。对联作为一种独特传统艺术形式,还真需要大家更多的了解学习与传承发扬。

第二题20分(批阅老师:秋实)
请你找一副最喜欢的名联,尽可能说出你喜欢的理由,至少200字,每少10字扣一分。
答: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两面枝。
——郑燮
喜欢的理由:这是清代名人郑板桥的一副对联,上联写竹,短短七个字形象地抓住了竹的特点,空心有节对应“虚心”,叶子朝下生长对应“低头”,不仅用拟人的手法生动的刻画了竹的自然状态,也象征着一种谦虚礼让的高尚品德,;下联写梅,迎风傲雪的梅,具备傲骨的特征,而且梅花一般只开放在朝着太阳的一面枝上,对应“无两面枝”,梅的这种形象特征同样也象征着不屈和正直的品性。整联对仗工稳,用词形象,联意表达得酣畅淋漓,联以咏志,很好地映照了郑板桥治学诚恳虚心、做人正直不羁的一生。

第三题20分(批阅老师:老八路)

请你在《全唐诗》中找出20副你喜欢的对联,多多益善,适当加分。
答:
01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 --《紫骝马》卢照邻
02 日影岩前落,云花江上翻。 --《早度分水岭》卢照邻
03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长安古意》卢照邻
04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卢照邻
05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从军行二首》虞世南
06 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 --《侍宴归雁堂》虞世南
07 雷吼何喷薄,箭驰入窈窕。 --《入庐山仰望瀑布水》张九龄
08 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 --《林亭咏》张九龄
09 危楼入水倒,飞槛向空摩。 --《登临沮楼》张九龄
10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西江夜行》张九龄
11 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来。 --《扈从登封途中作》宋之问
1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有所思》宋之问
13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秋江送别二首》王勃
1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5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16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寒食汜上作》王维
17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刘长卿
18 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登万岁楼》孟浩然
19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夜下征虏亭》李白
20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李白
21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题东谿公幽居》李白
22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鹦鹉洲》李白
23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 --《寄朗州温右史曹长》刘禹锡
2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5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白居易

第四题20分(批阅老师:岭南一少年)
请你述说一下学过的对联知识,展示一下你的对联水平,我们好根据你的情况进行分组。
答:
学过些对联的基础知识,知道对联为仄起平收,单句内应该平仄交替,两句间要平仄相对。对于平仄的初步理解为拼音的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有些字还有古音今音的区别。对联讲究对和联,对既是字数相对、平仄相对、词性相对、结构相对;联就是上下句要有关联,不能各说各话,要有一个统一想表达的东西。
云栖北岭经年少
月醒南柯一梦空

第五题20分(批阅老师:罗初来)
你认为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请说明理由,字数不限,多多益善。我们将根据你的立场进行分组,因才施教。
建议参考鲁迅先生和梁实秋先生八年论战的有关文章。
答:

这个题目好难啊!从来对政治不甚感冒的我初见到就有几分蒙圈了。首先百度百科了一下文学的定义,其中文学的多重含义就包含了(六)文学具有全人类性、社会性、民族性、人民性、阶级性和真实性等。
既然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就必然具有阶级性
文学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1、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隶属于一定阶级;2、文学显露出作家的阶级色彩;不能把文学的阶级性等同于作家的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文学的阶级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定阶级的思想、情感、理想和愿望。作家的阶级性不等于作品的阶级性。3、文学阶级倾向性的复杂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强烈鲜明、有的矛盾复杂、有的隐晦曲折、有的难以确定。
文学作品与政治的交融程度,看文学作品所反映的阶级立场、阶级属性。
有些作家故意回避文学作品的政治倾向,只谈风月,不谈政治,所谓鸳鸯蝴蝶派。
但更的作家有其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如左翼作家联盟。
就个人而言,不太愿意却不得不承认文学的政治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3 17:06 , Processed in 0.10520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