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14|回复: 1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联体检诊所》正式回复孙则鸣的诬蔑(2)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联体检诊所》词性的认定,要靠“入句”来落实
                桂林 胡自立

     名联体检诊所体检对联: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清)阮元为杭州贡院题
      对联來源
      阮元,乾隆进士。饱学硕儒。曾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迁体仁阁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太傅。他还当过会试同考官。平生以治经学考据著名,编梓甚多。文崇骈丽,诗出入中晚唐和两宋。有《揅经室集》。他撰写的这首名联堂而皇之长期悬挂在举子们科举考试的贡院门外,可见从形式到内容,都堪称精品。以上内容是一位先生对作者的介绍和对作品的评论。
    诊所意见
    并不因“桂子香时”与“槐花黄后”自对,“西湖月满”与“东浙潮来”自对,此联成立。因为 “千(数)言(名)”与“一(副)笑(动)”不能对仗。按王力规则,做谓语的“笑”除与动词对仗外,只能与做谓语的形容词相对,视为合律。
     有先生(指孙先生)认为“言”与“笑”都属王力先生总结的人事门(一部分由动词转成),而事实上,“出门一笑”中的“笑”并没有转为名词。
    “笑”是谓语,判定词性主要依“词的句法成分”和“词的构词能力”,因此,判定为名词是有误的,它不属王力总结的人事门之列。语法学家邢福义先生说的“词性的认定,要靠‘入句’来落实。”这句话很重要,它提醒我们,可被免无原则争论。
      也有朋友认为:“出门一笑”可以理解为“出门露出一个笑容”。我们说“出门一笑”这个短语并未省略什么成分,在研究它的结构时,增加成分词“露出”是不行的,这样做既改变了语义,也改变了结构,再说“笑”也不能理解成“笑容”。
至于偏正结构名词“千言”与偏正结构的动词“一笑”是否可对,我认为在此语境下是不能对仗的。
       另一种意见更不可取,有人认为阮可为清代有名文人,岂能有错?这一点也是要说明白才行,名联体检诊所是为名人名联而专设,并不依作者身份为标准。本诊所使用的是王力规则,当然也欢迎参与者自带规则。以达辩词性明成分,辩名对识规则之目的。
鉴于用语法观察对联尚处起步阶段,留下争论让后人评说。
       汇总网友意见我认为:
      (1)“笑”是动词,“言”是名词。
      (2)“出门一笑”,孙逐明先生认为“先‘出门’后‘笑’是连动。”我认为是“出门”是“一笑”的时间修饰。
      (3)对“王力对仗理论”如何理解,不是本文主要话题,现整理收藏入博文,不收入这方面讨论,另有其它文章讨论。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挑孙则鸣讨论: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这副对联中,“笑”你为何一时认定为名词,后又改为动词。
你为何用借对解释?
下笔千言,
出门一笑。

[/td][/tr][/table]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j彩| 六合投j注| 网络赚钱去SO娱j乐j城:顶级信用j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则鸣先生,我的事是小事,王力先生的事是大事。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未发言。
作为历史总不论给后人留下空白,如今分题,请先生指出《诊所》的错误。
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的,因为是批评我。正是你需要的。
也希望网友批评。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山耕棘石 于 2011-11-22 23:30 编辑

下笔千言,你用现代白话文翻译出来试试?不要随便添加动词进去,一添加就说明不会是名词了。虽然我和你一样反对孙逐明胡扯,也支持你在对仗上的大方向,你自己很多不那么客观的分析,也正被那几个人当做是攻击语法在 ...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1-11-22 22:49

--------------------
“下笔千言”的“言”是名词有错?!  请看下面“随便添加了动词”吗?


因为 “千(数)言(名)”与“一(副)笑(动)”不能对仗。按王力规则,做谓语的“笑”除与动词对仗外,只能与做谓语的形容词相对,视为合律。
有先生认为“言”与“笑”都属王力先生总结的人事门(一部分由动词转成)。而事实上,“出门一笑”中的“笑”并没有转为名词。
     “笑”是谓语,判定词性主要依“词的句法成分”和“词的构词能力”,因此,判定为名词是有误的,它不属王力总结的人事门之列。语法学家邢福义先生说的“词性的认定,要靠‘入句’来落实。”这句话很重要,它提醒我们,可被免无原则争论。
      也有朋友认为:“出门一笑”可以理解为“出门露出一个笑容”。我们说“出门一笑”这个短语并未省略什么成分,在研究它的结构时,增加成分词“露出”是不行的,这样做既改变了语义,也改变了结构,再说“笑”也不能理解成“笑容”。
至于偏正结构名词“千言”与偏正结构的动词“一笑”是否可对,我认为在此语境下是不能对仗的。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出意外,就是错的,这个千言你当做是名词,怎么和下笔连接得起来呀,又构不成双宾语,完全脱节。这个言,就是白话文的“说”。这是一种艺术的用法,用笔'说话" 也就是写字,下笔千言就是表示用笔写很多字(句子 ...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1-11-22 23:26

----------------
明白先生的意思了。

我认为:
“下笔”是动词做述语,千言是宾语。  没有构成双宾呀!
请赐教。

我们常说的:五言,七言。难道不是名词。

当然,某某言中的“言”是动词

先生说:下笔千言就是表示用笔写很多字(句子 ... 。
我同意你的解释。“很多字”就是“千言”,为何“言”不是名词?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人学“领字”,东施效颦,有事没事在句子前头放一个“正”“唯”等字,狗屁不通。
  这里的正字是副词用作动词,相当于“正是”的意思。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1-11-22 23:35

--------------------
副词(状语)对动词(述语)自古很多。不是副词作动词用。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山耕棘石 于 2011-11-23 00:10 编辑

副词对仗进一步研究,兼答网友嵩云先生之问             
          桂林   胡自立

    仁兄问副词置于名词前如何解释。在对联理论上,这倒是个问题,以我学到的初步语法知识,回答如下。仅供兄参考。
    在散文里,只有判断句的副词可以直接和判断语相联结,叙述句的副词不能和宾语相联结而略去动词。但是,下面情况学习语法时要注意,通常有人说:“不人不鬼”。其中的“不”并不修饰后面的名词。而是“不像人不像鬼”的省略。这一语法现象,依古汉语语法,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如“君不君”、“臣不臣”。
    副词后面省去动词在诗联中的例子,分甲、乙两类。
    甲:上、下联中,副词之后都省去动词的。(为便于理解刮号内补出动词)
      故国犹(遭)兵马,他乡亦(闻)鼓鼙。(杜甫《送远》)
      古墙犹(呈)竹色,虚阁自(送)钟声。(杜甫《滕王亭子》)
      秋窗犹(有)曙色,落木更(遇)天风。(杜甫《客亭》)
      看花虽(在)郭内,倚仗即(至)溪边。(杜甫《倚仗》)
    在这类对仗中,副词对后面的名词无修饰作用,副词仍是也只能是做状语,只不过做句子述语的动词被省略了,使他直接置于宾语前。这种语法现象,除习惯用语外(如:人不人鬼不鬼)在散文中是不允许的,但在诗(联)中常见。这类对仗是合律的。
    乙:仅有一联的副词后面的动词被省略。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杜甫《滕子》)
      述语位置的动词“有”与副词“自”对仗,“自”的后面是名词。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杜甫《日暮》)

      述语位置的动词“非”与副词“自”对仗,“自”的后面是名词。
      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杜甫《洞房》)

      述语位置的动词“满”与副词“应”对仗,“应”的后面是名词。
      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杜甫《得家书》)
      述语位置的动词“知”与副词“且”对仗,“且”的后面是名词。
      幽蓟(馀)蛇豕,乾坤尚虎狼。(杜甫《有感》)

      述语位置的动词“馀”与副词“尚”对仗,“尚”的后面是名词。
      燕入(非)旁舍,鸥归祗故池。(杜甫《过故斛斯》)
      述语位置的动词“非”与副词“祗”对仗,“祗”的后面是名词。
      城峻(随)天马,楼高更女墙。(杜甫《上白帝城》)
      述语位置的动词“随”与副词“更”对仗,“更”的后面是名词。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述语位置的动词“无”与副词“只”对仗,“只”的后面是名词。
      上面的副词也不修饰名词。他后面做述语的动词被省略,使它直接置于宾语前。
      副词只能做状语,与状语位置的动词、形容词……等等对仗是合律的。而与述语位置的对仗,王力先生称“词性不甚合者”。这是因为句型不同的对偶句,对仗要求从严,词性必须相同(相反,句型相同的对偶句,对仗在某些位从宽,如状语位置。)
    在判断句中,副词可以直接置于名词前,判断词“是”往往被省去。如“万象皆(是)春色”。
    副词后面直接是名词,古汉语中涉及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个问题请读拙文《小议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兼析“家”字的词性》。


2005.8.23
中华国粹网论坛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16659&page=1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挥戈百战,下笔千言,这两个对比就好理解了,一个来武的动作,一个来文的动作。对比一下吧,挥戈多次战斗,挥戈不停地战斗;用笔多多地说(用笔说话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艺术用法,就是用笔写字的意思。下笔千言就是用笔写下很多内容的意思)。

---------------------
“战”指“战争”、“战斗”

“战斗”也是名、动兼类词。

词性当入句判定,也就说依据句法功能判定。这是主裁判。

“下笔干言”不是连动短语,是动宾短语。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挥戈百战难道你说百战是名词?动宾结构后面加一个名词是什么东西?用万能胶粘上?

很简单,你用白话文翻译挥戈百战或者下笔千言试试?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1-11-23 00:49

---------------------
入句判定,
不是对比判定!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差”双音形容词、“理论 ”双音名词。“极差理论”名词性偏正短语。
“搞臭”双音动词、“专家”双音名词。“搞臭专家”动词性动宾短语。
不能对仗。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差”双音形容词、“理论 ”双音名词。“极差理论”名词性偏正短语。 “搞臭”双音动词、“专家”双音名词。“搞臭专家”动词性动宾短语。
------------------
“极差(的)理论”
“搞臭(的)专家”
--------------
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语序;一个是虚词。

语言单位在组合过程中,用不用虚词或虚语素,用的虚词或虚语素一样不一样,也都直接影响到组合的结构关系和意义。例如,“四川出产的桔子”和“四川出产桔子”其结构关系和意义就不一样。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山耕棘石 于 2011-11-23 08:44 编辑

“下笔”是动词做述语,千言是宾语。  没有构成双宾呀!
-------------------------
下笔本来就是动宾,何来动词之说?下笔和言有什么动宾的关系?下笔千言是一个有先后顺序的连贯性的动作。
--------------------
“下笔”是一个动词性动宾结构的双音动语。
------------------------
下笔千言就是用笔写下很多内容的意思。

“很多内容”是名词。“千言”当然是名词。
-------------------
这首名联堂而皇之长期悬挂在举子们科举考试的贡院门外。

这里指“考试”。“考试”在这里是“笔试”。不是口试。

“下笔”这个动词后面的“千言”是数量名词,指很多内章的文章。“下笔千言”是动宾短词。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山耕棘石 于 2011-11-23 08:45 编辑

宾语的种类分三种:
一、受事宾语。例:他喜欢荷花。
二、施事宾语。例:家里来了容人。
三、中性宾语。受事宾语和施事宾语之外的宾语,统统叫做中性宾语。
-----------

“下笔”的目的是写文章。“千言”是指内容丰富的文章。两者是有连系的。
王力语法体系称宾语为目的语。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下笔千言”看成连动短语,与“科举考场”的环境不合。
这类考场不考口试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山耕棘石 于 2011-12-12 22:57 编辑

“下笔千言”与“挥戈百战”比较。不能光看字面。试下面比较,供参考:
“下笔千言”:的语意重点是“下笔”。
“挥戈百战”:的语意重点是“百战”。
在这里“下笔”与“百战”都是双音动词。
------------
这就是入句辨词性的道理。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知道这么多了!肚子里无货了。
如不同意,保留意见吧!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词类活用汉典里是不可能都一一例举出来的。比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汉典里一般是不会举例的,
如:今天星期三,字典不可能会举例星期三的词性变化有动词用法的。
-------------
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一般用于说明天气、日期、籍贯等简短句子。例如:
今天||星期三。
他||湖南益阳人。
明天||晴天。
她||青白脸色。
前面||一片汪洋。
这本词典||学校图书馆的。
这两篇文章||一个内容。
一斤白菜||三元钱。
凡例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未话用为动词。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山耕棘石 于 2011-11-23 15:07 编辑

下笔千言:隋朝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说:“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虽然写了一大篇,说了一大堆,却都离题很远,就叫“博士买驴”,或叫“三纸无驴”,也就是所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下笔千言xià bǐ qiān yán
下笔千言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解释】: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出自】:宋·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示例】:你这傻小子如果同女朋友写情书,大概~,倚马可待啦! ◎唐人《一个万能情报员的经历》

下笔千言
  下笔千言 xià bǐ qiān yán

  近义词 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反义词 江郎才尽、才竭智疲

  【出自】宋·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解释】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才思敏捷 ,文思泉涌

  【例子】唐人《一个万能情报员的经历》:“你这傻小子如果同女朋友写情书,大概~,倚马可待啦!”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成语发音: xià bǐ qiān yán,lí tí wàn lǐ    
  成语释义: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成语示例: 其结果,往往是“~”,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离题万里
  离题万里 ( lí tí wàn lǐ )

  解 释 离:离开;题:题目,主题;万里:很远。形容写文章或说话同题旨距离很远,毫不相干。

  出 处 朱自清《论废话》:“有些人说话爱跑野马,闹得‘游骑无归’。有些人作文‘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示 例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文人被人戏称为博士,他上街买了一头驴子,按当时的习惯,买家要给卖家写一份合同。博士铺开白纸,下笔千言,足足写了三大张跟驴无关的废话。卖驴人等得不耐烦就催他快点,他忙说不急还没写到“驴”字

  【成语示例】写文章要抓住中心,决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下笔千言

  • [释义]  千言:长篇大论。一动笔就写成上千言的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 [语出]  宋·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 [辨形]  言;不能写作“颜”。
  • [近义]   一气呵成 一挥而就
  • [反义]   江郎才尽 才竭智疲
  • [用法]  多用于形容才思敏捷。一般作谓语、定语。
  • [结构]  主谓式。
  • [例句]   好的文学家要有~;一挥而就;语气轻重;丝丝入扣的本事

-----------------------
以上从百度查得:千言指长篇大论    应为名词。“千言”的“言”没有“讲”的意思。“千言”不是动词
“下笔千言” 的结构有主谓式和偏正式两种。

我说的动宾式不对。认错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主帖的内容上来:
讨论一:辨词性,
讨论二:辨规则。
辨规则的思路:
(1)按王力规则可对否。(王力规则指:A对联当工对,不可邻对……。B“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

对于(A)已突破。邻对也可。宽对也可。这是共识。牺牲了对仗的可否?半对半不对可否?各人主张自已的看法。

对于(B)“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对不对?古人指的“字”是否是“词”。

(2)当今语言以“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为“语言单位”。今有人认为“字”是语言单位。字组(字串)也是字。按这种方法论,语素、词都不能在这系统里,不能以语素、词讨论“字”。以“字”讨论语法,这种讨论也可以吗?

(3)以“下笔千言”为例。如果“言”是名词,是否可借为动词。
或以“出门一笑”为例:“笑”为动词是否可借为名词。
也就是说,入句辨性之后。词性可以以“借对”而改变吗?如果可以改变。汉语兼类词多的是,只要词性不对,一“借”了之!
借对是技巧还是规则。借对是技巧是指,借可使宽对变为工对。
如借对是规则,可以把不对仗转换为对仗?成为创作对仗的规则。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则鸣既然无时不批评《名联体检诊所》。当对案例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这里正理。不可以空谈。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5 10:23 , Processed in 0.09867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