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北纬42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联都第十六场会试试题(主考官:北纬42度)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022 小时
主题
535

6146

帖子

7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8005
经验
535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
1
发表于 2006-8-1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宋体>一、出句应对(20分)

</FONT>
<p>
<P><FONT face=宋体>出句:月落乌啼,有声有色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对句:花开蝶舞,多彩多姿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ff0000>北纬:与前面有的联友的句子一模一样,前后分句联系紧密,表意生动。但还是情境相谐的问题,上联夜景,下联是缤纷绚烂的春之景致了……</FONT>
<P><FONT color=#ff0000></FONT></P></FONT>
<P><FONT color=#ff0000></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ff0000>得分:14分</FONT>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二、散嵌作联(20分)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素材] 一本正经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一世文章常本性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半生经略正豪情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ff0000>北纬:“本性”与“豪情”的用法有点险,“常本性”显然不如“常存本性”更完整明晰,“正豪情”亦然。
<p></FONT></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ff0000>得分:12分
<p></FONT></FONT>
<p>
<P><FONT face=宋体>三、联说时事(30分)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背景] 中央电视台前身北京电视台从1958年5月1日开始,将国歌作为晚上7点05分的节目开始曲进行播放,这样的安排既增强了公民的国家观念,也宣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但在2004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对中央一套节目进行改版,并在此次改版中将国歌播出时间调整到清晨。理由是:晚上7点一般是我国广大观众吃饭和休闲的时间,选择这个时间将国歌作为伴奏曲播放,显得不够严肃,也带来了诸多尴尬。长此以往,会使得人们对国旗国歌越来越淡漠和随意。同时,中央电视台经过调查证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电视媒体(包括公营电视台)每天在晚饭时段播放国歌。依循国际惯例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中央电视台正式实施了国歌播出时间的调整决定。与央视相反的是,广大群众认为调整国歌播放时间的是要为经济利益让路。晚上7点左右是广告投放的黄金时段,而清晨则是广告投放的垃圾时间,一调整可能会给央视带来滚滚商机、黄金万两。说明:就以上材料反映出的问题,你怎么看?请以成联的形式阐释你的看法。单边不能少于七字。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我觉这个事件所反映的是两个层面、两种视角上的问题,曾试着驳倒任何一方,但都觉与情不容,与理不合,因此我的观点是中庸的,希望能达到一种平衡: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无可厚非,人民珍视国歌情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不伤大雅,央视筹谋经济文章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ff0000>北纬:也是一种看法。前一分句对仗有点宽。我是觉得央视让国歌给广告让路,确实有点太功利了,毕竟央视是人民政府的喉舌,播放国歌是个大事情。
<p></FONT></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ff0000>得分:20分
<p></FONT></FONT>
<p>
<P><FONT face=宋体>四、阅读赏析(30分)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FONT face=宋体>材料] 挽联是楹联作品中颇具特色的一类。它们大多感情充沛、言语真挚、风格落拓、</FONT><FONT face=宋体>气度沉郁,善于传递丰富深沉的感情。以下为“天下第一联”云南昆明大观楼联作者孙髯</FONT><FONT face=宋体>和清末“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的两幅自挽联: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胡涂到底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孙髯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慨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委残荒草,满腔血洒向空林。问谁来歌蒿歌薤,鼓琵琶冢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松楸魂魄,愤激千秋?纵令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倘他年化鹤东归,一瓣香祝成本性,十分月现出金身。愿从兹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销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惟恐苍天厄我,再作劳人——左宗棠</FONT><FONT face=宋体>说明:请从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两方面对以上两幅自挽联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赏析。</FONT><FONT face=宋体>赏析文字不能低于300字。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 size=3>先单说:</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孙髯是昆明大观楼长联的作者,被后人誉为“联圣”,其人傲骨坚韧,出类不群,幼年时就以诗文著名。也有忧国忧民的大情怀,但因愤恨于科举进场搜身,而一生与仕途无缘,其性格的桀螯不驯可见一斑。</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他的这副自挽联,开句即以“这回、此番”作领词,不仅引领全联,更妙在很自然地引领了“生”和“死”,显得无比轻巧随意,比“今生、来世、死去”此类的熟词更显几分豁达!</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上句短短数字,宽宽松松的句法和笔调,却活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1 07:15 , Processed in 0.0769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