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43|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師大家的對聯【作者:香港 陈锡波】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0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師大家的對聯
陳錫波

有一副對聯,以蜂腰格,即七言聯第四字位置,嵌入人名蓉芳二字,“莫學芙蓉空有面;應效芬芳發自心。”
   

嵌名聯,首先是對聯,必須符合一般對聯格式:平仄相協和句式對偶。上述對聯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上下聯相對的字,僅就其音步節奏點的二四六位置三字而論,已是仄頂仄、平頂平、仄頂仄,完全不合對聯規矩。再看對偶,「空有面」是副詞‧動詞‧名詞,而「發自心」是動詞‧介詞‧名詞,詞性不對稱,結構不相同,不成對偶。

   
還有,芙蓉為什麼空有面?芙蓉的特點是否空有面?有何根據?白居易《長恨歌》提到芙蓉和面的關係,是這樣:「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那是因為在馬嵬坡「宛轉蛾眉馬前死」,唐玄宗「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思念楊玉環,見太液芙蓉似其面,未央之柳似其眉。這也不關芙蓉是否空有面事。嵌蓉字而說芙蓉,卻為何無端給它安上空有面的污名?
   

不管誰的名字,取名時必然對其情有獨鍾,嵌入聯中,理該演繹其正面意義,除非善意玩笑或存心諷刺,千萬不應就其字義妄加貶抑,因聯中所嵌之字,既帶該字的普遍意義,也指名字其人,例如嵌中醫師魏漢良名字的對聯,「漢方本有回春術;良藥原存濟世心」,漢方既指一般的藥方,也指漢良開出的方;良藥既指一般的良藥,也指漢良給病家的藥。所嵌的字在聯中具有雙關意義,是嵌名聯的特點。因此,如果有人名為春生,嵌一聯「春光易逝;生命無常」,你是春生,會高興嗎?雖然春光易逝和生命無常都是實情,說春光易逝誡人不可虛擲光陰;說生命無常勸人珍惜當前,但是對聯是為春生而作,春光的春和生命的生也就指春生其人了。
   
近年坊間聯書甚多,粗制濫造、不合格律的對聯也不少,為什麼偏偏要拿此聯說事?因為它出自名家!名家名大,影響也大,不得不說。魏蓉芳是郭沫若侄子郭倍濂的妻子,一九四○年秋天,郭沫若為侄媳作了此聯。或許辯者會說,大師以聯引喻,訓示晚輩,無可厚非,那麼,「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這樣的格式,「空有面」與「發自心」不成對偶,又該如何解釋?
   

這就關係到如何對待名師大家對聯的問題。郭沫若是眾所周知的著名詩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以及歷史劇作家,也寫過不少對聯,此處不擬評論其一生成就,僅僅談論其一聯得失。名師的作品,一字一句,舉足輕重,「一言而為天下法」,有人當它為創作楷模,有人以它為理論根據,對社會有深遠影響,如有差錯,貽害也大。對待名師大家作品,豈可因其名氣而盲從?實事求是,以聯論聯,是其是而非其非,方為正理。

   

其實,就是被人譽為「楹聯學開山之祖」的梁章鉅,其對聯作品也並非全無瑕疵,例如其贈林則徐的對聯,「帝倚以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茍不論平仄是否諧協,就聯意看,上聯是省略了一個「之」字,完整應為「帝倚之以為股肱耳目」,上下聯斷句是「帝倚‧以為‧股肱耳目」和「民望之‧若‧父母神明」。「帝倚」對「民望之」,「以為」對「若」,顯然對不起。

   

何況,現在市面上的聯書,對聯作者張冠李戴者有之,假托名人之作者有之,轉載傳抄出錯者有之,以訛傳訛者有之,例如,不少聯書就將戴傳賢《國父紀念歌》的歌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當成孫中山的對聯,甚至有的「楹聯家」竟然以此作為對聯仄聲結尾的例證。孫中山根本沒有寫過這樣的對聯,只是他的遺囑中有這樣的話,「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把不合律的對聯硬塞給孫中山,簡直是「栽贓」,不可不慎。



像「孫中山的對聯」這種謬誤,只要有人指出真相,當可避免上當受騙,問題自解。但是,像梁章鉅、郭沫若這樣泰斗式的權威人物,他們那種平仄格式和不成對偶的對聯,究竟該不該認同?他們如此寫法,別人可否仿效,照著寫?可以的話,所據何理?是何格式?如若不然,是他們一時不慎出錯、還是故意不依聯律?人非神仙,不慎出錯並不奇怪,後學者不盲從就是了;若是故意不依聯律,那就值得商榷。



聯律,不是誰人所訂,而是長期創作實踐中約定俗成逐漸形成的共識,總結了對聯最基本的要求和特點。對聯由格律詩衍變而來,聯律也依詩律,或以詩律化裁而成。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平仄諧協和句子對偶。平仄格式按平平、仄仄為一個音步,本句平仄相間,對句平仄相對,節奏點(音步第二字)平仄分明、非節奏點(音步第一字)平仄兩可,下聯平聲結尾。對偶則是句子的語法結構基本一樣,意群句讀相同。如果大師不依聯律,其它人也跟著不依聯律,那還有什麼傳統可言?聯律是對聯的統,沒有統,還有什麼可傳?


對聯應不應該嚴格依照聯律,聞一多有感于當時寫詩的人太隨便,說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話,他說:「下棋不能沒有規矩,詩也不能廢除格律。假使你拿起棋子來亂擺一氣,完全不照規矩進行,看你能得到什麼趣味?做詩的趣味也是一樣,假如詩可以不要格律,做詩定比下棋、打麻將還容易,難怪這年頭寫詩的比雨後長出的春筍還多。」不依聯律,「寫對聯的比雨後長出的春筍還多。」
   


原載 20101018 香港<<大公報>>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6 07:44 , Processed in 0.07259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