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学堂之教案选录》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17 1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o submit for Liandu Book Number TWO

</FONT></FONT>
<p>
<P><FONT size=3>《联都诗词学堂第三期教案选录》
<p></FONT>
<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FONT>
<p>
<P><FONT size=3><B>"第1课” 课本余声 -- 《四声补阙》
</B>《四声补阙》                               狂狂生撰
<p></FONT>
<p>
<P><FONT size=3>何谓四声? 原来每一汉字可各圈四声. 南北朝時梁人沈约著有《四声谱》专论四声. 梁武问周舍何谓四声, 周舍答曰: “天子圣哲!” 妙喻也. 盖天字普通读为平声, 子字正是上声, 圣字为去而哲为入声. 故天子圣哲读原四声正是平上去入. 至隋時陆法言更著《切韵》, 分析更尽详细.( 参上面《诗韵合壁》)
<p></FONT>
<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如何认识四声, 每字皆有平上去入, 例如东字, 原读声乃平声, 读如冬, 圈上则读董, 圈去则读冻, 圈入则读笃.( 说广府话, 或梅县客家话的, 是佳偶天成, 一听便知; 而今日普通话乃满清人学京话渊译的一种语言, 对认识四声就比较困难了) 又如江, 江原音为平, 基腔切; 圈上则读如蔣, 圈去则读醤, 圈入则读炙音...
<p></FONT>
<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做诗言之, 只走马看花般了解便够了, 深究的学问留给声韵学家吧! 只是唐诗里, 诗人喜欢把其诗中一些字读歪之, 叫做圈声; 有時把尾字仄声者押平韵, 尤其杜子美诗, 有很多字圈声异读, 比文章出现的圈声多出倍数. 例如: 冬日有怀李白
<p></FONT>
<p>
<P><FONT size=3>十个字中有二个圈声:     
<p></FONT>
<p>
<P><FONT size=3>       更寻嘉树传(去声), 不忘(去声)角弓诗.  
<p></FONT>
<p>
<P><FONT size=3>又春日忆李白亦然</FONT><FONT size=3>, 如在文章里就不会了:
      飘然思(去声)不群, 重与细论(平声)文.
<p></FONT>
<p>
<P><FONT size=3>由七十四岁康熙进士编著杜少陵集详注的仇兆鳌注杜诗中圈声字, 大可信任:
<p></FONT>
<p>
<P><FONT size=3>      此生任(平声)春(上声)草, 悲歌在一听(平声). 和:
<p></FONT>
<p>
<P><FONT size=3>      异才应(平声)间(去声)世, 雕鹗離(去声)风尘.
<p></FONT>
<p>
<P><FONT size=3>老实说, 仇兆鳌的读法(此生淫蠢草) 狂狂亦认为难以信赖. 唯姑妄言之姑听之, 一如我上面说的, 不希望我们学堂个个於学诗之前, 先做声韵家焉!
<p></FONT>
<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大概多数是诵读的需要, 即迁就格律平仄, 有字往往原平声字需圈旁(圈字的左上角读上声, 圈字的右上角读去声, 圈右下角读入声; 然圈读入声较稀少) 而读上或去声, 或原去或上声字圈声读平, 固然也有因辞义之不同的, 从杜工部详集中我找到:
<p></FONT>
<p>
<P><FONT size=3>      应, 读去声, 答也; 读平時解作当也.
<p></FONT>
<p>
<P><FONT size=3>      王, 读平解王侯也; 读去声作动词也.
<p></FONT>
<p>
<P><FONT size=3>      分, 读平声解刀之也, 动词; 读去声用作名分解也.
<p></FONT>
<p>
<P><FONT size=3>      衣, 通常作名词读平; 作动词读去声.
<p></FONT>
<p>
<P><FONT size=3>      燕, 通常鸟名读去声; 地名读平声.
<p></FONT>
<p>
<P><FONT size=3>      间, 平声者, 隙也, 古字从门从月, 门隙见月; 去声者, 代也.
<p></FONT>
<p>
<P><FONT size=3>还有好几个且简述之:
<p></FONT>
<p>
<P><FONT size=3>髯, 分上声平声二读,
<p></FONT>
<p>
<P><FONT size=3>污, 分去声平声二读,
<p></FONT>
<p>
<P><FONT size=3>宛, 分上声平声,
<p></FONT>
<p>
<P><FONT size=3>降, 分去声平声,
<p></FONT>
<p>
<P><FONT size=3>无, 分上声平声,
<p></FONT>
<p>
<P><FONT size=3>号, 分去声平声,
<p></FONT>
<p>
<P><FONT size=3>料, 分去声平声,
<p></FONT>
<p>
<P><FONT size=3>兴, 分去声平声,
<p></FONT>
<p>
<P><FONT size=3>期, 分去声平声,
<p></FONT>
<p>
<P><FONT size=3>长, 分上声平声,
<p></FONT>
<p>
<P><FONT size=3>骑, 分去声平声,
<p></FONT>
<p>
<P><FONT size=3>便, 分去声平声,
<p></FONT>
<p>
<P><FONT size=3>荷, 分去声平声,
<p></FONT>
<p>
<P><FONT size=3>上, 分上声去声,
<p></FONT>
<p>
<P><FONT size=3>好, 分去声上声等...
<p></FONT>
<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又以下诸字在诗中平仄均可, 试於天一阁殿版康熙字典证之:
<p></FONT>
<p>
<P><FONT size=3>听, 正韵他定切, 去声, 聆也; 唐韵他丁切, 平声, 聆也.
<p></FONT>
<p>
<P><FONT size=3>过, 正韵古卧切, 去声, 越也; 唐韵古禾切音戈, 平声, 经也.
<p></FONT>
<p>
<P><FONT size=3>醒, 原上声苏挺切, 醉解也; 圈平声, 音星而义同.
<p></FONT>
<p>
<P>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2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8:40 | 只看该作者
<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3>使人吟诵如闻音乐, 诗之引人入胜, 无非诗之 “眼耳”! 眼者, 有个字或一短句特见魅力的, 成为整首诗的眼睛; 耳者, 有二个四个字听来特别动人的, 成为整首诗, 歌曲般的高潮一点是也. 双声叠韵往往造就此诗之耳目是也!</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3>古人诗韵, 取其谐和, 双声者古所谓和, 乃同母之字也, 发音相同也; 叠韵者古所谓谐, 乃同韵之字, 韵母相同也, 又反切之上一字为声, 下一字为韵. 古人作文做诗, 每觉用叠韵字能取得音节谐和, 而易读也. </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WORD-BREAK: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 36pt;><FONT size=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滿地黃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點點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3>这李清照之声声慢乃最好的例子, 看后半阙有惊人的 “浅白” 和 “平凡”, 全凭声韵绝招也.惟后人每模倣做的, 都很不受欢迎, 当有理由, 大家心领神会, 不须解释也.例如联都那一场诗赛 “咏雪”诗: </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WORD-BREAK: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 36pt;><FONT size=3>麻麻密密最侵衣,絮絮纷纷鸟不飞,梅鹿徨徨行欲止,山农碌碌去还归,
一天有意渲清白,百物无颜话式微,莫以轻寒辞醉酒,佳人何事掩孤屝.</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3>如果一直叠韵到底, 那便俗不可耐, 今劈头一句就不同眾说的咏雪, 不赞美反而冷漠嫌棄, 承句亦很无可奈何之感, 之后不再叠韵, 而景情结合, 完成异类咏雪了.</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 ------------- ---------------------- ---------</FONT>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0cm 0pt?><FONT size=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 size=3></FONT></P></FONT>
<P><FONT size=3></FONT></P>
<P 0cm 0pt; WORD-BREAK: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3><B>关于</B><B> "第1课作业之第1题”</B></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3>第2题. "全心捉贼"  和
第4题. "无为圈声"  其实是送分!  
第5题. "办认平仄"  也十分容易的.</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3>很滿意成积平均, 最可惜乃有一位同学只第一题失了5分, 而第4题交白卷. 如你在答案上写上一点文字,我也会给5分作安慰的, 今只好被 0 分了.  其总分还有 75分,  可喜可嘉也!

至于第一题嘛!最难, 又最有意义,
又同学最多错误的, 乃是第一题... 原为: </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12pt? LINE-HEIGHT: break-all;><FONT size=3>第1题. "狗尾续貂”</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FONT size=3>1. 把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这句标明每个字之五音.
2. 依原五音, 重做一句, 以继李清照句意 “莫道不消魂...”
<BR line-break?><BR line-break?></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7 18:42:2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3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8:43 | 只看该作者
<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 ============ ======= ========<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0302  心上秋 ==20
答:帘--阳平,卷--上声,西--阴平,风--阴平,人--阳平,比--上声,黄--阳平,花--阴平,瘦--去?br&gt;续:云锁秋千,慵懒还依旧。ok<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0323  西湖雨 ==9
答: 簾捲西风, 人比黄花瘦.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未见改动句?<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琴耘  0304   ==20
答:帘(阳平)卷(上声)西(阴平)风(阴平),人(阳平)比 (上声)黄(阳平)花(阴平)瘦(去声)
续:词点深秋,华彩弦音奏。ok<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庭霰 ==20
答:簾:下平;捲:上声;西:上平;风:上平; 人:上平;比:上声;黄:下平;花:下平;瘦:去声.
续:谁遣东君,还把峦山绣.0k<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0325  桃叶  ==15
答: 平上平平,平上平平去... <B>摧</B>损<B>红颜</B> ,难解<B>相</B>思扣 (凡粗体乃阴阳平搞錯)<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0303号  梦蝶 ==15
答: 平上平平,平上平平去... <B>霜</B>打<B>残荷</B>,<B>秋</B>满<B>衣</B>襟绣。<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0318  溪花禅意 =
答: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慵抚<B>琴弦</B>,难解<B>胭</B>脂扣<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0381 素手折梅 ==10
???<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竹心 == 8
阳上阴阴,阴上阳阳去...改写:<B>窗入斜阳,锦</B>暖<B>心</B>先透 (既知簾为阳, 人为平, 何以又错)<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0310 瞎熬糨糊 ==10
答: 簾捲西风, 人比黄花瘦. 平上平平  平上平平去 ... ?<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0378 田七    ==??
答: 平上平平,平上平平去 ...谁讨人樱亓嘶ㄉ?lt;/FONT&gt;????<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彩霞满天     ==8
答:簾下平(十四盐)/捲上声(十六铣)/西上平(八齐)/风上平(一东)/人上平(十一真)/比上声(四纸)/黄下平(七阳)/花下平(六麻)瘦..
换成:<B>衫</B>展<B>闲栏</B>,尘远<B>苍</B>天旧。<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0338号 悠永 ==14
答: 簾(下平)捲(上声)西(上平)风(上平), 人(上平)比(上声)黄(下平)花(下平)瘦(去声)  
改字:<B>霜</B>老<B>陈</B>窗,难<B>予相</B>知扣。<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0382 一袭青衫 =12
簾       捲    西     风,     人         比      黄      花     瘦
(阳平) (上) (阴平) (阴平),    (阳平)   (上)  (阳平)  (阴平)   (去).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 :无<B>力重阳</B>,<B>轻骨</B>离<B>愁</B>透.  - - - - (力,骨乃入声)<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香山红叶  ==14
答:平上平平,平上平平去(四声)... <B><U>莺</U></B>懒风轻,谁解离<B><U>人</U></B>皱[红叶]<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0334  浮*萍 ==17
答: 平上平平 , 平上平平去 (四声)...<B>萧</B>雨敲窗,<B>声咽</B>残更漏 (改动)<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0344  清溪一叶==8
答:  帘 :下平,十四盐卷:上声,十六铣西:上平 八齐风: 上平 一东人:上平,十一真比:上声,四纸黄:下平,七阳花:下平,六麻瘦 去声,二十六宥...<B>一豆微光</B>,<B>借得纱</B>窗透。<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罗衣  ==9
答: 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 ...寻<B>句</B>花间, <B>偏听</B>蛩声逗.<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山风  ==20
答:  平上平平, 平上平平去(四音)..琴淼风中,谁守残更漏(改动)ok!<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素香远 ==10
答:  平入平平, 平入平平去 ... <B>窗纳寒</B>村,<B>吹竹</B>人依旧<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0315  灵瞳 ==20
答: 平(阳),上,平(阴),平(阴);平(阳),上,平(阳),平(阴),去
续:如许烟花,荼已红装旧 ok!<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飘  ===9
答: 帘[下平 十四寒],卷[上声 十六铣]西[上平 八齐],风[上平 一东],人[上平 十一真],比[上声 四纸],黄【下平 七阳】,花【下平 六麻】,瘦【去声 二十六宥】。
改: 残雨清筝,<B>孤</B>影<B>唏</B>嘘又。<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向往飞翔  ==20
答:(1)标明五音:簾(阳平)捲(上声)西(阴平)风(阴平), 人(阳平)比(上声)黄(阳平)花(阴平)瘦(去声)
(2)改字:残酒清秋,寒影怜灯漏.ok<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怀念  ==16
阳平 上声 阴平 阴平,阴平 上声 阳平 阴平 去声 ...<B>杯</B>底天边,鸿影寒<B>仍</B>旧<p></p></P><P break-a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4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8:44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cm 0pt"><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 ==== ===========<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B> <p></p></B></P><P 0cm 0cm 0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七绝] 课外诗韵练习 (十二) 题目: 立春有感<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配合《第 1 课》"韵用":平水韵 "<FONT size=3>十二文"</FONT>
"体裁":七绝 要求合律、押韵.

"诗题":  旧新交替有感<p></p></P><P break-all; mso-line-height-alt: 12.0pt">=== ===== ====== ======<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加上一个玩的!<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同学如果做不出偏韵十二文的诗, 可做七字对联一副, 要求上联仄收,下联平收而用十二文韵.既做诗后的同学, 倘仍有余兴, 亦可做此联... <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 === ======== ======= ===========<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3楼:琴耘: 七绝  旧新交替有感<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爆竹声声万象欣,孩提喜庆换新裙。
忙将白发从新染,为促团圆好气氛。<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狂评:孩提用裙? 男的呢? 染发为转,怪转也.<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4楼:梦蝶: 七绝  旧新交替有感<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岁末忽逢暴雪纷,山川湖海笼彤云。
遥闻一阵幽香至,犹似三春暖日熏。<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狂评:篇排有序,很好.辞宜再洗.<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5楼:路德维希: 七绝·旧新交替有感(十二文)<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爱上层楼看乱云,天低风冽雪纷纷。
怅惘时日多虚度,岁岁年年不待君。<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狂评:好. 转结似不能连系.<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7楼:彩霞满天: 七绝  旧新交替有感<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梅伴平安迎福至,声声爆竹雪偷闻。
一年光景由春始,几度人间驻过云。<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狂评:收句欠通顺.转句后三字无大用处.次句亦然.<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9楼:心上秋: 学诗杂感12(十二文)<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闲愁无日不思君,半入诗词半入文。
对酒难酬心底事,何缘醉卧石榴裙。<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狂评:次句欠解,且难搭下句.<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新旧交替有感(十二文韵)<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尘心无奈乱纷纷,春去秋来不忍闻。
除却花开难入眼,休将愁苦赋诗文!<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狂评:好诗!三句略差, 整首合成好.<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10楼:凌云: 七绝  旧新交替有感<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才愁竞日雪纷纷,忽喜今晨丽日昕。
天地阴晴原有法,人间忧乐晓几分?<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狂评:今晨乃竟日之上半.几字出律. 意短.<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12 Fl/ 0318   溪花禅意 七绝  旧竹新笋<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从来石畔悄清芬,自古虚怀似此君。
春笋雨中诗寄语,明朝持节更凌云。<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狂评:末句承了字义,脱了笋意.<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14 Fl/ 风中飞絮 新旧交替有感<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大雪成灾家亦贫,全年物价涨纷纷。
几时修到神仙列,静卧山中餐白云。<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狂评:亦字不好.纷纷以形物价? 下半风趣得度.<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另一个习作,辛苦狂兄老师批一下。- 听琴<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月静林梢泊暮云,清弦一曲洗尘氛。
悠然流水高山意,似此佳音久不闻.<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狂评:十分好, 自然, 均衡, 流云行水.<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15/  0371号无用人<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冬去春来瑞雪纷,严寒未退苦风勤.
但盼佳节早来到.鞭炮声声去请春.<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狂评:盼为仄! 收句好.<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16/  0329    皖<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诗海泛舟吟一首,真心敬恩师育我殷,
联江拾趣话三声,诚意来网校学文欣.<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狂评: 联吧! <p></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23/ 素香远  七绝  旧新交替有感<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5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8:45 | 只看该作者
<P break-all; 12.0pt? mso-line-height-alt:><FONT size=4>=== ===== ====== ======


</FONT>
<P><FONT size=4></FONT>
<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size=4>加上一个玩的!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size=4>同学 可做七字对联一副, 要求上联仄收,下联平收而用十二文韵.既做诗后的同学, 倘仍有余兴, 亦可做此联...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size=4>= === ======== ======= ===========</FONT></P>
<P><FONT size=4>(都是同学出对联, 狂视情形而或前或后加上二句, 以使成七绝!)

</FONT><FONT size=3>凌波顾影恋痴魂,风摆青衣舞懿纯(溪禅)好个名称心一次, 开山劈石数乾坤(狂).(懿=心一次)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秋来九月菊花傲,雁去一行落日吞(梦蝶)雁羽书成犹未付, 菊黄友喜入盘飧(狂).-(菊)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湘裙绿萼只头晕, 红叶诗题泛碧文(狂), 新月难圆犹可待,旧情未忘欲相焚(心上秋).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滯行应恨雪纷纭, 难免他乡喫面筋(狂), 一度春秋一度返,几家忧乐几家闻?(凌云)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溪边草逸闲抛露, 岭首松高醉卧云(溪禅) 漱石暂時甘齒冷, 枕流久便发头晕(狂).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厚土三千七八分,高德无上独离群(山风)年年此会逍遙去. 不羨人君羨灶君</FONT>(狂)</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FONT>
<P><FONT size=3></FONT></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国家強大赖斯文,颂帝崇贤最误君(狂); 书海无边需努力,镉忻蜗父?(非儿)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晓月桥边轻落脚,晨风柳下乱缠腰(溪花)春心缱恋疑真幻,赢得牙床乱絮条.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一年往事谁评点,隔夜情怀鼠打分[开心又来]东倒西斜称未醉,书床狼藉不成文.[狂]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人言动笔似耕云,渐惯荒农漫采芹[狂]一径花香扑面老,半山春色入诗纷.[姗姗来迟]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国家強大赖斯文,颂帝崇贤最误君;(狂狂生)书海无边需努力,诗田有梦细耕耘.(非儿)chong!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欲飞笨鸟寻佳径,难得凡禽出凤毛。(溪花)眼鏡空蒙黄石谷,牙旗又落紫金刀(狂).14/2/8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狂狂以之集成一绝: 14/2/8
人间鬼域九重氳, 枉识西天蝌蚪文(狂) 莫道尘中无雅味, 才知韵海有清欣(香山)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狂狂以之集成一绝: 14/2/8
红豆珠珠情岭泪, 巫云缕缕梦乡裙(一鹤) 泰山瀚海都除却, 南国之春鲜再闻(狂)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狂狂以之集成一绝: 15/2/8
情浓如许岂相分,岁岁春晴欲问君(狂); 万里冰封唯有雪, 千年梦幻只留云(无语凝眸).
</FONT>
<P><FONT size=3></FONT>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7 23:51:3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6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8:46 | 只看该作者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 ====================== ======================= ========================= =====




<P>
<P 0pt? 0cm><B><FONT size=3>"第2课” 课本余声 -- 《格律补阙》</FONT>
<P><FONT size=3></FONT></P></B>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FONT size=3>《格律补阙》  狂狂生撰 (版权独有 翻印必究)</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FONT size=3><B>尽信书不如无书</B>:

花费幾天幾夜時候, 死读格律规则, 囫图吞棗, 怎及得久不久或每日精读一二篇你所喜欢的诗章? 存菁去艾, 采长芟短, 必自成家. 今人喜人云亦云, 做应声虫; 播弄凡诗必拗救为流行曲, 标準是无病呻吟, 或郑卫山歌. 名家说这一项是诗中大忌, 于是不敢越雷池半步, 且常找人家的来评头品足谓什么什么犯了大忌. 什么大忌小忌?</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FONT size=3>据沈德潛说起句可不用韵, 宋人有用别韵者, 然必於通韵中找, 方可借入. 诗学纂闻一书谓之孤雁入群. 谢榛四溟诗话曰: “七言绝律起句借韵, 谓之孤雁出群, 宋人多用, 只宁用仄字勿用平字, 若子美 ‘先帝贵妃俱寂寞’‘诸葛大名垂宇宙’ 是也...</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FONT size=3>如是观之, 清人都胡说八道, 近人必更精通罢! 王力等大概更会高明... 能处处针锋相对仇兆鳌的, 有个大清学人, 施鸿保也! </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FONT size=3>施有个文章如此: “又云 ‘前投幕府诗, 本用鱼韵, 而起借虞韵<I>无 </I>字, 谓之孤雁入群格, 此诗本用青韵, 而借庚韵<I>声 </I>字, 谓之孤雁出群格... 今按此诗(指杜甫之客旧館), 作<I>听 </I>当是, <I>声 </I>字虽亦有意义, 如鸡声茅店月之类, 然公诗決不用此等字, 且此等瑣屑之格(指孤雁什么什么), 乃晚唐及南宋诗人所作为, 公未必知, 则知亦必不效为之也.”</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FONT size=3>再找仇兆鳌之少陵集详注, 其注 “客旧馆” 有二, 后者虽似前段落所云, 前注却是如此: “声字出韵(看! 他已直指杜甫有错), 若作听字, 对卷字亦穩, 杜诗五律, 无失韵者.”</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FONT size=3>君听谁说?</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B><FONT size=3>圈声救拗否</FONT></B><B><FONT size=3>? </FONT>
<P><FONT size=3></FONT></P></B>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FONT size=3>古人读诗每见拗, 只圈声而已, 连注解诗圣之名家如仇某施某者, 罕有一提救拗. 不用絮言, 且择其文简述之. 盖古人善用五声, 如仇兆鳌读杜甫之 “王室比多难, 高官皆武臣, 幽燕通使者, 岳牧用词人.” 比不读上而作去, 难亦固读去, 燕固读平, 而使不读上而作去声, 一一难以累集.</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FONT size=3>施鸿保之 “读杜诗说” 有言: 杜诗五律拗句, 凡1st句如致此自僻远,7th句如何時一樽酒等甚多, 注亦不叶(注意: 这叶字非树叶之叶)读; 唯中联拗者, 如上句三四字与下句第三字平仄互易叶读... 如 “螺蚌滿近郭, 蛟螭乘九皐” 则<B>字音微异而義则一</B><B>. </B>仇认为滿读平声而近亦读平. 但施不认为, 谓滿若读平近亦叶平, 则乘须读仄了! 其实滿从仄读, 乃为拗句也. you see my friend!</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FONT size=3>施又证杜有拗句, 常因失写而后有改正者, 如 “非尔更苦节, 何人符大名”( 今人定必以符字救苦字之类), 叶读不能成事, 而杜子于他本已改持字代苦字矣! 又如 “鹿角真走险, 狼头如跋胡”( 今人必谓<I>如 </I>字救<I>走 </I>字了), 施注谓: 走字不叶, 当从另一本作趨字. </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FONT size=3>施亦有強调, 杜甫于七言律句常有拗句, 如 ‘磵道余寒历冰雪’ ‘伯仲之间见伊吕’ ‘庾信生平最萧瑟’... 第六字应仄而用了平声字, 於是作者在第五字专用仄字, 非为救拗, 实便於吟诵, 极之自然之事也. 而施鸿保不因它们已是药到春回, 而仍称该类句子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7
发表于 2008-2-19 08:41 | 只看该作者
<P>狂校长,教案不知可做完了?如果做好,贴来完整的最好,到时候如果只有2讲就没办法收录了,如何?:))</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8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22:02 | 只看该作者
<P>第二课 (续)</P>
<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B>律诗的对仗</B><B>

</B>
<P>
<P break-all; 12.0pt? mso-line-height-alt:>中两联对仗

<P>
<P>
<P break-all; 12.0pt? mso-line-height-alt:>  为了说明的便利, 古人把律诗的第一二两句叫做首联, 第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五六两句叫做颈联,第七八两句叫做尾联。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现在试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P>
<P>
<P WORD-BREAK: break-all; 0cm 0pt; 12.0pt? mso-line-height-alt:>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    ·
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⑸?
  ·

  “开府”对“参军”,是官名对官名;“渭”对“江”(长江),是水名对水名。
观 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⑹。
  “新丰”对“细柳”,是地名对地名。
客 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183;        ··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⑺。
  ·  ·
盘飧市远无兼味,尊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

<P>
<P>
<P break-all; 12.0pt? mso-line-height-alt:>鹦 鹉
[唐]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
         ·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   ·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⑻。

<P>
<P>
<P break-all; 12.0pt? mso-line-height-alt:>㈢首联对仗

<P>
<P>
<P break-all; 12.0pt? mso-line-height-alt:>  首联的对仗是可用可不用的。 首联用了对仗, 并不因此减少中两联的对仗。凡是首联用对仗的律诗,实际上常常是用了总共三联的对仗。
  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七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少。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是,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首联用对仗还是可能的。上文所引的律诗中,已有一些首联对仗的例子。如杜甫《春望》,《秦州杂诗》等。现在再举两个例子:

<P>
<P>
<P WORD-BREAK: break-all; 0cm 0pt; 12.0pt? mso-line-height-alt:>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 ·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      ·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⑼。
  ·          
  首联对仗,首句入韵。
恨 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 ··         ·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         ·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  · ·   ··
闻到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⑽。
          ·
  首联对仗,首句不入韵。

<P>
<P>
<P break-all; 12.0pt? mso-line-height-alt:>㈣尾联对仗

<P>
<P>
<P break-all; 12.0pt? mso-line-height-alt:>  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对仗是不大适宜于作结束语的。
  但是,也有少数的例外。例如:

<P>
<P>
<P WORD-BREAK: break-all; 0cm 0pt; 12.0pt? mso-line-height-alt:>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⑾!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  ·      ·
这诗最后两句是一气呵成的,是一种流水对。还是和一般对仗不大相同的⑿。

<P>
<P>
<P break-all; 12.0pt? mso-line-height-alt:>㈤少于两联的对仗

<P>
<P>
<P break-all; 12.0pt? mso-line-height-alt:>  律诗固然以中两联对仗为原则,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仗以少于两联。这样,就只剩下一联对仗了。
  这种单联对仗,比较常见的是用于颈联⒀。例如:

<P>
<P>
<P WORD-BREAK: break-all; 0cm 0pt; 12.0pt? mso-line-height-alt:>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⒁。
      ·

<P>
<P>
<P break-all; 12.0pt? mso-line-height-alt:>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       ·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9
发表于 2008-2-19 22:34 | 只看该作者
恩,那就把讲义和相关的作业题目整理一下,至于学员的优秀作品,能收多少算多少吧,辛苦了,:)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06:29 | 只看该作者
<P 0pt? 0cm><B><FONT size=3>"第3课” 课本余声 –
<P></FONT></B><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绝律诗之起承转合》 ----------  狂狂生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坛经》曰:  “若悟自性, 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六祖这是说佛. 六祖同师兄分道扬鏢, 一主渐悟, 一主顿悟. 顿悟, 当头棒喝,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如大和尚拈花微笑, 如郭靖对天发赣. 顿悟也. 能顿悟, 先具自性, 求自性,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先要知寂知灭. 即系话先了解尘缘, 了解人生, 学习清高, 当一洗凡尘, 自性则光秃秃,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圆陀陀, 慢慢然生长了.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这里何以与作诗之起承转合有关? 怪矣! 学诗之初, 学四声, 学平仄, 学对仗, 学格律,

都是铁牛耕地, 凭一勤字便成; 然而学到此地步, 灵字出发矣, 不单要勤, 还得有敏,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所谓勤敏, 正如六祖求师, 如果不敏, 被老师头上三下打击, 便徒呼雪雪了.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李處權《崧庵集》如是说: “學詩如學佛,教外別有傳。 室中要自悟,心地方廓然.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又有云:  “任持自性 乃诗的最高境界也.” 又云: “禪为詩家切玉刀”...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又《诗辯》又云: “禪家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學者須從最上乘,具正法眼,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悟第一義。 ……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陽學下韓退之遠甚,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而其詩獨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惟悟乃為當行,乃為本色。 然悟有淺深,有分限,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怎样表现才具 “正法眼”, 不易亦不难, 悟性也, “妙悟”也! 就那句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且孟襄陽學下韓退之遠甚,而其詩獨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即是话饱学如韓文忠,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虽执唐宋八家牛耳, 其诗竟不半S便出产, 懒鬼画符的孟浩然?  无他, 孟有豪爽,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有超然, 而韓有正统, 有呆板, 此之谓也, 即一方面有妙悟, 另一方则执迷不悟.]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又说:”詩貴性情,亦須論法,亂雜而無章,非詩也!” 又提说 “法”了, 法者, 诗言之,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就是诗用起,承,转,合,结構. 《说诗晬语》“然所謂法者, 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而起伏照應,承接轉換,自神明變化於其中.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且看近人说起承转合 --以绝诗例,施蛰存认为: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应当从什么地方说开头(起)
接下去应当怎么说(承)
再接下去,应当如何转一个方向,引导到你要说明的观念(转)
最后才综合上文,说明你的观念,完成这篇文章的目的任务(合)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标準的四头怪, 有如下三首: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尚有典型的, 如王昌齡的闺中少妇不知愁, 涼州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
初接这个四头怪兽, 是可以以之为模, 试按照之写写绝诗. 不过老施这个提法真的不够活泼,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做下去自是一湖死水中游泳. 不是辨法, 况且很多古人绝律都常找不到齐全的起承转合.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这是将来的课程. 同学也可以在三百首或千家诗中找一找这类不完全的绝诗, 当为课外遊戏)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老施也说这样写诗, 也成了八股文章了. 对! 但再走回《说诗晬语》听听怎说: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若泥定此處應如何﹖彼處應如何﹖不以意運法, 轉以意從法,則死法矣。試看天地間水流雲在,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月到風來,何處著得死法?”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老施顾慮是多余的, 古人老早说得清楚了, “以意從法,則死法矣”.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ll;>再走回《坛经》里说的: “若悟自性, 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
<P><P><P LINE-HEIGHT: 12pt? break-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07:09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第3课”课本</FONT></b></P><P><U>第3期 第3淉</U></P><P><U></U></P><P><FONT size=3>【联都诗词学堂课本】 </FONT></P><P><FONT size=4>诗词格律 </FONT></P><P><FONT size=4><B>诗词的语法特点</B> </FONT><P><TABLE width=550><TR><TD><FONT size=4>  由于文体的不同,诗词的语法和散文的语法不是完全一样的。律诗为字数及平仄规则所制约,要求在语法上比较自由;词既以律句为主,它的语法也和律诗差不多。在这种语法上的自由,不但不妨碍读者的了解,而且有时候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艺术效果。
  关于诗词的语法特点,这里不详细讨论,只拣重要的几点谈一谈。 </FONT><P><CENTER><FONT color=blue size=4>㈠不完全句</FONT></CENTER><P><FONT size=4>  本来,散文中也有一些不完全的句子,但那是个别情况。在诗词中,不完全句则是经常出现。诗词是最精炼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所谓不完全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子。最明显的不完全句是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就算一句话。例如杜甫《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将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象庾信的诗一样, 俊逸得象鲍照的诗一样。 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里有四层意思:“晴川历历”是一个句子,“芳草萋萋”是一个句子,“汉阳树”与“鹦鹉洲”则不成为句子。但是,汉阳树和晴川的关系,芳草与鹦鹉洲的关系,却是表达出来了。因为晴川历历,所以汉阳树就更看得清楚了;因为芳草萋萋,所以鹦鹉洲更加美丽了。
  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这里也有四层意思:“云鬟湿”是一个句子形式,“芳臂寒”是一个句子形式,“香雾”和“清辉”则不成为句子形式。但是,香雾和云鬟的关系,清辉和玉臂的关系,却是很清楚了。杜甫怀念妻子,想象她在鄜州独自一个人观看中秋的明月,在乱离中怀念丈夫,深夜还不睡觉,云鬟为露水所侵,已经湿了,有似香雾;玉臂为明月的清辉所照,越来越感到寒冷了。
  有时候,表面上好象有主语,有动词,有宾语,其实仍是不完全句。如苏轼《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这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云”并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是“挂”的主语。岭上积聚了晴云,好象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起了太阳,好象挂上了铜钲。毛主席所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月”并不是“叫”的宾语。西风、雁、霜晨月,这是三层意思,这三件事形成了浓重的气氛。长空雁叫,是在霜晨月的景况下叫的。
  有时候,副词不一定要象在散文中那样修饰动词。例如毛主席《沁园春·长沙》里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恰”字是副词,后面没有紧跟着动词。又如《菩萨蛮·大柏地》里说:“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复”字是副词,也没有修饰动词。
  应当指出,所谓不完全句,只是从语法上去分析的。我们不能认为诗人们有意识地造成不完全句。诗的语言本来就象一幅幅的画面,很难机械地从语法结构上去理解它。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就是诗的语言要比散文的语言精炼得多。 </FONT><P><FONT size=4></FONT><CENTER><FONT color=blue size=4>㈡语序的变换</FONT></CENTER><P><FONT size=4>  在诗词中,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在不损害原意的原则下,诗人们可以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现在举出毛主席诗词中的几个例子来讨论。
  七律《送瘟神》第二首:“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第二句的意思是中国(神州)六亿人民都是舜尧。依平仄规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六亿”放在第一二两字,“神州”放在第三四两字,“尧舜”说成“舜尧”。“尧”字放在句末,还有押韵的原因。
  《浣溪沙·1950年国庆观剧》后阕第一句;“一唱雄鸡天下白”,是“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意思。依平仄规则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所以“一唱”放在第一二两字,“雄鸡”放在第三四两字。
  《西江月·井岗山》后阕第一二两句:“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壁垒森严”和“众志成城”都是成语, 但是, 由于第一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所以“森严”放在第三四两字,“壁垒”放在第五六两字。
  《浪淘沙·北戴河》最后两句:“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曹操的《观沧海》原诗的句子是:“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依《浪淘沙》的规则, 这两句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所以“萧瑟”放在第一二两字,“秋风”放在第三四两字。
  语序的变换,有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22:18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FONT><FONT size=4><B><P><B><FONT size=3>"第4课”课本</FONT></B></P><P><U>第3期 第4淉</U></P><P><U></U></P><P><FONT size=3>【联都诗词学堂课本】 </FONT></P><P><FONT size=4></FONT> </P></B></FONT><P><FONT size=4><B>词的种类</B> </FONT><P><TABLE width=550><TR><TD><FONT size=4>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FONT><a href="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scglzl\scglzl.chm::/scglk.htm#z"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4>①</FONT></A><FONT size=4>。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FONT><P><CENTER><FONT color=blue size=4>㈠词 牌</FONT></CENTER><P><FONT size=4>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FONT><a href="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scglzl\scglzl.chm::/scglk.htm#z"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4>②</FONT></A><FONT size=4>(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 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FONT><a href="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scglzl\scglzl.chm::/scglk.htm#z"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4>③</FONT></A><FONT size=4>,女蛮国进贡, 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FONT><a href="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scglzl\scglzl.chm::/scglk.htm#z"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4>④</FONT></A><FONT size=4>,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 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 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FONT><P><FONT size=4></FONT><CENTER><FONT color=blue size=4>㈡单调、双调、三叠、四叠</FONT></CENTER><P><FONT size=4>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例如:
</FONT></P></TD></TR></TABLE><CENTER><TABLE><TR><TD><CENTER><FONT size=4>渔歌子</FONT><a href="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scglzl\scglzl.chm::/scglk.htm#z"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4>⑤</FONT></A><FONT size=4>[唐]张志和
</FONT></CE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22:22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B>词 谱</B> </FONT><P><TABLE width=550><TR><TD><FONT size=4>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填”,就是依词谱填写的意思。
  古人所谓词谱,乃是摆出一件样品,让大家照样去填。下面是万树《词律》所列《菩萨蛮》的词谱原来的样子</FONT><a href="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scglzl\scglzl.chm::/scgll.htm#z"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4>①</FONT></A><FONT size=4>:
</FONT></TD></TR></TABLE><TABLE width=450><TR><TD><CENTER><FONT size=4>菩萨蛮
四十四字 又名子夜歌 巫山一片云 重叠金
李白
</FONT></CENTER><FONT size=4>  平(可仄)林漠(可平)漠烟如织(韵)寒(可仄)山一(可平)带伤心碧(叶)暝(可平)色入高楼(换平)有(可平)人楼(可仄)上愁 (叶平)  玉(可平)阶空伫立(三换仄)宿(可平)鸟归飞急(三叶仄)何(可仄)处是归程(四换平)长(可仄)亭连(可仄)短亭(四叶平)
</FONT></TD></TR></TABLE><CENTER><TABLE width=550><TR><TD><FONT size=4>《词律》在词牌下面注明规定的字数,词牌的别名;在词中注明平仄和叶韵。凡平仄均可的地方,注明“可平”、“可仄”(于平声字下面注明“可仄”,于仄声字下面注明“可平”);凡平仄不可通融的地方就不加注,例如林字下面没有注,这就表明必须依照林字的平仄,林字平声,就应照填一个平声字。“织”字下面注个韵字,表示这里该用韵;“碧”字下面注个叶字</FONT><a href="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scglzl\scglzl.chm::/scgll.htm#z"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4>②</FONT></A><FONT size=4>表示这里该叶韵(即与“织”字押韵)。当然并不规定押哪一个韵,但是要求一个仄声韵。“楼”字下面注“换平”,是说换平声韵。“愁”字下面注“叶平”,是说叶平声韵。 “立”字下面注“三换仄” ,是说在第三个韵又换了仄声韵;“急”字下面注“三叶仄”,是说叶仄声韵;“程”字下面注“四换平”,是说在第四个韵又换了平声韵;“亭”字下面注“四叶平”,是说叶平声韵。万树是清初时代的人,在万树以前,词人们早已填词,那又依照谁人所定的词谱呢?古人并不需要词谱,只要有了样品,就可以照填。试看辛弃疾所填的一首《菩萨蛮》:
</FONT><CENTER><TABLE><TR><TD><CENTER><FONT size=4>《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FONT></CENTER><FONT size=4>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FONT><P><FONT size=4>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FONT></P></TD></TR></TABLE></CENTER><FONT size=4>辛词共用四十四个字,共用四个韵,其中两个仄声韵,两个平声韵,并且平仄韵交替,完全和李白原词相同。平仄也完全模仿李白的原词,甚至原词前阕末句用“仄平平仄平”,后阕用“平平平仄平”,都完全模仿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拿谁的词来做样品呢?其实《菩萨蛮》最早的作者(李白?)并不需要任何样品,因为《菩萨蛮》是按曲谱而作出的。民间作品多数是入乐演唱的,所以只须按曲作词,而不需要照样填词。至于后世某些词调,那又是另一种情况。词人创作一种词调,后人跟着填词。词牌是越来越多的。有些词牌是后起的,那只能拿较晚的作品作为样品。
  本来,唐宋人填词就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一个词牌往往有几种别体。词中本来就是律句占优势,有些词的拗句又常常被后人改为律句。例如《菩萨蛮》前后阕末句的“(仄)平平仄平”就被改为“平平仄仄平”。有些词,如《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在开始的时期就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所以后代更自由一些。大致说来,小令的格律最严,中调较宽,长调更宽。我们研究词律的时候,即要仔细考究它的规则,又要知道它的变化。不求甚解和胶柱鼓瑟都是不对的。
  由于词谱的篇幅较大,其示例请参看</FONT><a href="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scglzl\scglzl.chm::/scglt.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4>词谱举要</FONT></A><FONT size=4>。这里就不再举例了。
━━━━━━━━━━━
</FONT><A><FONT size=4>①</FONT></A><FONT size=4>原为竖排,现改为横排。 ②叶,同协,不是树叶的“叶”。
</FONT></TD></TR></TABLE></CENT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22:25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B>词韵</B> </FONT><P><TABLE width=550><TR><TD><FONT size=4>  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戈载的《词林正韵》,把平上去三声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十九部。据说是取古代著名词人的词,参酌而定的。从前遵用的人颇多。其实这十九部不过是把诗韵大致合并,和前面所述 </FONT><a href="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scglzl\scglzl.chm::/scglj1.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4>古体诗</FONT></A><FONT size=4>的宽韵差不多。</FONT></TD></TR></TABLE></P><P><FONT size=4><B>词的平仄</B> </FONT><P><TABLE width=550><TR><TD><FONT size=4>  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最明显的律句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有些词,一读就知道这是从七绝或七律脱胎出来的。例如《浣溪沙》四十二字,就是六个律句组成的,很象一首不粘的七律,减去第三、七两句。这词的后阕开头用对仗,就象律诗颈联用对仗一样。《菩萨蛮》前后阕末句本来用拗句((仄)平平仄平),但是后代词人许多人都用了律句,以致万树《词律》不能不在第三字注云“可仄”。如果前后阕末句都用了律句,那么,整首《菩萨蛮》都的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组成的了。不过要注意一点:词句常常是不粘不对的。象《菩萨蛮》开头两句虽然都是律句,但它们的平仄不是对立的。
  不但五字句、七字句多数是律句,连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等,也多数是律句。现在分别加以叙述。
  三字句。——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如“须晴日”, 平仄仄如“俱往矣”, 仄平平如“照无眠”。两个三字律句用在一起如“青箬笠,绿蓑衣”。
  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 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如“天高云淡”,(仄)仄平平如“怒发冲冠”。两个四字律句用在一起如“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如果先平脚,后仄脚,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我们把平起变为仄起,仄起变为平起,就扩展成为六字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如“我欲乘风归去”,(平)平(仄)仄平平如“红旗漫卷西风”。两个六字律句用在一起如“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如果第三字用仄声,则第五字往往用平声;如果第三字用平声,则第五字往往用仄声。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第三字用仄声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第三字用平声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九字句。——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一般都用两个律句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一字句</FONT><a href="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scglzl\scglzl.chm::/scgln.htm#z"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4>①</FONT></A><FONT size=4>。——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律句。如“不应有恨、何是偏向别是圆”。又如“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
  词中还有二字句、一字句、一字豆</FONT><a href="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scglzl\scglzl.chm::/scgln.htm#z"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4>②</FONT></A><FONT size=4>。现在再分别加以叙述。
  二字句。——二字句一般是平仄(第一字平声,第二字仄声), 而且往往是叠句。 如“山下,山下”。又如王建《调笑令》,“团扇,团扇。……弦管,弦管”。个别词牌也用平平,如辛弃疾《南乡子》:“千古兴亡事,悠悠!……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一字句。——一字句很少见。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
  一字豆。——一字豆是词的特点之一。懂得一字豆,才不至于误解词的平仄。有些五字句,实际上是上一下四。例如“望长城内外”,望字是一字豆,“长城内外”是四字律句。这样,“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和“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成为整齐的对仗。
  特种律。——特种律句主要指的是比较特别的仄脚四字句和六字句。仄脚四字律句是“(平)平(仄)仄,但是特种律句则是“(仄)平平仄”(第三字必平);仄脚六字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但是特种律句则是“(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忆秦娥》前后阕末句,依《词律》就该是特种律句。其实,前后阕倒数第二句也常常用特种律句。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如梦令》的六字句也常用特种律句。如“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直指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又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却道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
  拗句。——大多数的词牌都是没有拗句的。但是,也有少数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22:32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B>词的对仗</B> </FONT>
<P>
<TABLE width=550>

<TR>
<TD><FONT size=4>  词的对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对仗的,有自由的。
  固定的对仗,例如西江月前后阕头两句。此类固定的对仗是很少见的。
  一般用对仗的(但也可以不用),例如《沁园春》前阕第二三两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两句;后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两句。又如《念奴娇》前后阕第五六两句。又如《浣溪沙》后阕头两句。
  《沁园春》前阕第四五六七两联,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后阕第三四五六两联,职“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是以两句对两句,跟一般的对仗不同。象这样以两句对两句的对仗,称为<FONT color=blue>&gt;扇面对</FONT></FONT></TD></TR></TABLE></P>
<P><FONT size=4><B>诗词的节奏</B> </FONT>
<P>
<TABLE width=550>

<TR>
<TD><FONT size=4>  诗词的节奏和语句的结构是有密切关系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和语法有密切的关系。(语法: see <B><FONT size=3>"第3课”课本 -- </FONT>诗词的语法特点</B>。)</FONT></TD></TR></TABLE></P>
<P><FONT size=4><B>结 语</B> </FONT>
<P>
<TABLE width=550>

<TR>
<TD>
<P><FONT size=4>  任何规则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的格律也不能例外。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 格律是为我们服务的; 我们不能反过来成为格律的奴隶,我们不能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杜甫的律诗总算是严格遵照格律的了,但是他的七律《白帝》开头两句是:“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第二句第一二两字本该用“平平”的,现在用了“仄仄”。诗人有意把白帝城中跟白帝城下(城外)迥不相同的天气作一个对比,比喻城中的老爷们是享福的,城外的老百姓是受灾受难的</FONT><a href="mk:@MSITStor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scglzl\scglzl.chm::/scglr.htm#z"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4>①</FONT></A><FONT size=4>。我们试想想看:诗人能把第二句的“白帝”换成别的字眼来损害这个诗意吗?</FONT></P>
<P><FONT size=4>
</P></FONT></TD></TR></TABLE></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1 21:26:4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21:25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cm 0pt"><FONT size=3><b>"第4课”</b> 《词律补阙》</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FONT> </P><P 0cm 0cm 0pt"><B><FONT size=3></FONT></B> </P><P 0cm 0cm 0pt"><FONT size=3>《词边花絮》</FONT><FONT size=3>      - - - -  狂狂生撰

<b>白雨词话有今不如古之慨叹:<p></p></b></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他说</FONT><FONT size=3> :”倚声之学,千有余年,作者代出。顾能上溯风骚,与为表里,自唐迄今,合者无几。窃以声音之道,关乎性情,通乎造化。小其文者,不能达其义,竟其委者,未获索斥其源。揆厥所由,其失有六:
飘风骤雨,不可终朝,促管繁弦,绝无余蕴,失之一也。
美人香草,貌托灵,蝶雨梨云,指陈琐屑,失之二也。
雕锼物类,探讨虫鱼,穿凿愈工,风雅愈远,失之三也。
惨戚凄凉,寂寥萧索,感寓不当,虑叹徒劳,失之四也。
交际未深,谬称契合,颂扬失实,遑恤讥评,失之五也。
情非苏窦,亦感回文,慧拾孟韩,转相斗韵,失之六也。”.....<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 <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又说: “学词贵得其本原; 学古人词,贵得其本原,舍本求末,终无是处。其年学稼轩,非稼轩也。竹垞学玉田,非玉田也。樊榭取径于楚骚,非楚骚也。均不容不辨。 <p></p></FONT></P><P 0cm 0cm 0pt">
<FONT size=3>又说: “作词贵沉郁 ; 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顾沉郁未易强求,不根柢于风骚,乌能沉郁。十三国变风、二十五篇楚词,忠厚之至,亦沉郁之至,词之源也。不究心于此、率尔操觚,乌有是处。 <p></p></FONT></P><P 0cm 0cm 0pt">
<FONT size=3>又谓 : “诗词有不尽同; 诗词一理,然亦有不尽同者。诗之高境,亦在沉郁,然或以古朴胜,或以冲淡胜,或以钜丽胜,或以雄苍胜。纳沉郁于四者之中,固是化境,即不尽沉郁,如五七言大篇,畅所欲言者,亦别有可观。若词则舍沉郁之外,更无以为词。盖篇幅狭小,倘一直说去,不留余地,虽极工巧之致,识者终笑其浅矣......<p></p></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75pt"><FONT size=3> <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张氏(惠言)词选,可称精当,识见之超,有过于竹垞十倍者,古今选本,以此为最。但唐五代两宋词,仅取百十六首,未免太隘。而王元泽眼儿媚、欧阳公临江仙、李知几临江仙、公然列入,令人不解.....<BR line-break"><BR line-break"><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狂认为他这人之偏激, 不可理喻, 巧的手头有《历朝名人词选》, 此书在大陆算是古籍, 不易犾得. 其作者夏秉衡, 字平千, 号谷香子, 清松江华亭县人, 著作颇名, 今略录其词话:<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 <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B>华亭夏子自言</B> “有志倚声擬自选本, 词律严矣而失之鑿; 汲古备矣而失之烦. 如啸余草堂诸选, 更拉杂不足为法. 唯朱竹垞词综一选最为纯雅....<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 <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B>历朝名人词选</B>发凡, 倒有值得一知的地方, 他说: 填词家初无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自草堂以臆见分之后, 遂相沿大约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 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 九十以外为长调. 虽非定例, 然于体无礙也, 故因之.<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 <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词有调同而名屢易者, 皆后人取异标新之所致, 此集僅录其原名, 而于目次注明者, 即某调又名某调, 庶不致蒙混庞杂难以识认. 唐五代词皆无题, 调即题也. 宋人间有命题者, 今则隨意填调, 调与题全无关涉. 不为拈出, 读者茫然矣! 此集中所选, 于有题者, 悉仍用其旧, 无题者, 细玩词中之意, 以一二字标而识之, 似亦于体无害.<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 <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以上体会, 原來各尊各法, 互不相让. 后人也就不应盲目追崇, 朱张苏李, 由他去罢. 又知道选填各谱, 实要揀择精细, 不能红牙轻拍, 把菩薩蛮去写血跡斑斑的赤壁之战; 亦或鸣箏高唱, 把瑶台聚八仙去写情愁殜殜的闺房怨女. 希见同学选择广泛, 不千篇一律的一翦梅, 九张机, 清平调... 烦死我了.<p></p></FONT></P><P 0cm 0cm 0pt">
<FONT size=3>四声到了作词, 正是用兵之际也! 读周济之宋四家词选有序曰: “东真韵宽平, 支先细腻, 鱼歌缠绵, 萧尤感动, 各具特色, 莫草草盗用也. 阳平字多则沈而阴平字多则激. 故重阳间一阴, 则柔而不靡, 重阴间一阳, 则高而不危.<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上去宜办, 上入亦然, 入可代去, 上不可代去. 入之作平者无论矣!”<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 <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 这句话是周先生说给推崇新声之流辈听的. 入如何 “派入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7
发表于 2008-2-22 12:46 | 只看该作者
<P>诗词类的教案中有关于平仄格律的相关内容,编辑校对起来比较容易出错,狂校长,可否将教案的电子文档,校对以后发我邮箱里?这里复制的,担心在编辑时会出错,</P><P>我的邮箱:2183739@163.com</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主题
650

7191

帖子

5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校长

Rank: 10Rank: 10

UID
1068
经验
95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6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2-24 19:05 | 只看该作者
第2课 平仄格律 已寄出! 请查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9
发表于 2008-2-24 23:21 | 只看该作者
收到,狂校长辛苦了,:)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1-5 11:00 , Processed in 0.0885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