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时间2836 小时
主题337
联都元老
 
- UID
- 11
- 经验
- 6460 点
- 威望
- 1 点
- 在线时间
- 283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5-19
|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闲山静水</I>在2008-11-28 18:02:15的发言:</B>
<P><FONT color=#4d4db3>一日无事,正无聊间,忽然QQ一闪,寒天乡兄跃然而出:“闲山老乡,赐你一机会,学习高人联作,谢先免了,晕也不必,不日即来。”
可怜不写对联已多年,闻言立觉两股颤颤,欲说不敢,不字方出口,寒兄轻叱:“再说一遍!”
立即噤声。
嗯哼,反正都是高人,唯我不是,怕什么。别人评联让人眼前一亮,俺独让人眼前一黑。
特别声明:
粗观此题所有联作,多字字瑰丽,知是众多师友大作。其中高手不少呢,我所不及,唯学习叹赏,然而诗无达诂,按高要求来吧呵呵。
一、只说不好之处,好的嘛,有目共睹。
二、隐去联者所有姓名,避免主观影响。
三、不当之处,还请谅解,管砸不管疼。
闲话少说,开始。</FONT></P>
<P>我先写个非风光的,似乎只是借题抒怀而已。
题:北国雪
十万里静敛锋芒,剩我化身成蝶,在燕山上苍凉起舞
百千年何寻猛士,更谁击筑破风,和易水边慷慨长吟
<FONT color=#3333cc>闲评:燕山雪花大如席啊,大雪纷飞之时,万物如止,凝滞了时空的燕山上是谁在起舞?雪乎人乎?苍凉中厚重的历史翻起,穿越了千年的易水自斯人去后,寂寞到今。此联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作者以覆盖天地的北国雪亦主诉亦衬托,托物抒怀。个人以为上下联用典是否混乱些?上下联后分句拖沓。作者以为呢?呵,联意很好忍不住赋一绝,算狗尾续貂呵呵。
日暮纷飞三尺雪,
燕山玉骨同清绝。
只因一去有前人,
至此北风尤凛冽。</FONT></P>
<P>不知那里的雪
洁披万物,素笼千山,算底事多情,一澄夜色天如洗
质本无根,融偏有泪,问此身何恨?葬与春风花不知
<FONT color=#3333cc>闲评:这雪哪里倒无所谓,此联只取“葬与春风花不知”这一句及从中而感应到的深情。“一澄夜色天如洗”费解,“一澄”与“葬与”不工也罢了。“质本无根”显生硬呢。或有更好的应该是没有来及斟酌吧。有诗为证:
许是白云无意裁,
人间愈冷愈花开。
若为不受相思苦,
指上晶莹究可哀。</FONT></P>
<P>《北国风光雪占多》:
天亦生垂涎之念,狂纵雪驹,将八千顷北国山川,踏成苍莽;
我徒愧微薄之躯,难偿绮愿:采亿万株江南梅菊,分与人家。
<FONT color=#3333cc>闲评:第一印象,此联顺流而下,将作者之气脉表达得淋漓尽至。联间霸气不让须眉。上联交待是天垂涎北国山川,因而雪蹄蹂躏,倒也苍莽莽北国雪原如在眼前,下联一转,我,欲与天公争锋芒,试让北方如江南般美丽?离雪远了。感觉作者随手而作,这种写雪的角度可谓奇特,而美感不足。戏一绝:
尔宜高远我连绵,
盘古当时开两边。
清白终究污不得,
须知何故枉垂涎。</FONT></P>
<P>《北国风光雪占多》
江北数万里之寰,正尘羽无寻,来者如当天地外;
冰崖百十寻以上,问梅枝染否,山翁点指雪花芳。
<FONT color=#3333cc>闲评:表面文字何其美也,虽然重了“寻”字,而联意并未拓开,某些地方应炼,“如当”绕口、以上联来看,雪压梅枝累累霜,用“染否“是否轻了些?虽说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但“雪花芳”却有生造之嫌。个见。
若询消息到天涯,
却道天涯不是家。
一夜北风寒到彻,
千山雪满有梅花。</FONT></P>
<P>北国雪
十万琼花,自天阙飞来,何妨煮酒倾杯,饮成清白
三千微浪,从心头抛去,便似苍山玉树,坐拥孤寒
<FONT color=#3c3cc4>闲评:天气晚来雪,能饮一杯无?你煮酒我倾杯,但为什么要饮成清白呢?难道?……仔细想想不喜“饮成清白”此四字。以为如何?
1、何妨、便似,此处领字的选择,使气脉略有凝滞,尚可斟酌。
2、三千微浪,从心头抛去。如果以情衬景,不知道这里出自何典,如果扣住了雪,则可,扣不住,则顿时无力。请教。
3、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整联于雪若即若离,个人喜欢。有诗为证:
有客来天阙,
来时十万雪。
白衣或可酬,
与子两孤洁。</FONT></P>
<P>莫叹平生块垒多,且迎风举酒,祷我苍天,亦教心事纷纷落;
原来一啸河山寂,但拄杖寻梅,潜之化境,放任柴门冷冷开。
<FONT color=#573cc4>闲评:此联也是托物表情怀,雪的形态,人的心境,物我相参,天人合一。略觉“冷冷开”有些失味。借下:
煮酒相酬待君来,
冰封已久落尘埃。
心思无限今朝落,
一并梅花昨夜开。</FONT></P>
<P>我自九霄来,忘情处,常借朔风,几任疏狂驰塞外;
事因三界起,降旨时,但循天意,要留清白在人间。
<FONT color=#3333cc>闲评:有几点同这位联友探讨下。
1、上下联第二分句应该斟酌,感觉似乎多余。
2、下联“事因三界起”突然而来,剑走偏锋,有些不知所云,仔细想来能体会一些想象的怪异。
3、两末分句可取,如果重新组织下。正是:
寒剑带风斩玉龙,
我来天上最高峰。
繁华万种均归去,
独爱人间清白容。</FONT></P>
<P>
也不写风光了,就曲来写《北国雪原多侠影》
历劫笑炎凉,任酒痕浸透狐踪,剑向北风锋面砍
立身成冷艳,恰雪岭抖开鹤氅,梅如西域笛中开
<F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