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4|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远的大观,永久的芳香-——记联圣孙髯翁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主题
82

3105

帖子

7

精华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5419
经验
87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5 1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释远 于 2011-12-6 11:12 编辑

弥勒县楹联学会入住联都了,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第一帖就送给长眠我县的联圣孙髯翁吧......

     孙髯翁(1685-1774),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博学多识,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大观楼题楹一幅,计180字,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作,被后人尊称为联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赞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孙髯翁早年由于对科场搜身极为愤慨,认为这种“以盗贼待士”的举措有辱斯文,遂发誓永不赴秋闱之试。他中年丧妻,仅生一女,其女长大后适广西州弥勒。从此穷困潦倒,寄居于昆明圆通寺咒蛟台,过着以石洞为栖身之所,以卜筮为求生之道的清贫生活。他曾在诗中写道:“白眼无今古,黄金有是非。”


  在《续修昆明县志·人物志》中这样描述孙髯 :“博学多识,诗古文辞皆豪宕不羁,一时名士相与酬唱,所撰乐府,虽不逮汉魏,亦几入香山、崆峒之室。五七规仿唐人,时有杰作。其题大观楼楹联凡一百八十字,混灏流转,化去堆垛之际,实为仅见。”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髯翁八十有三,滇西师范公前往咒蛟台拜谒,见先生“白须古貌,兀坐藜床上,如松荫独鹤,互相问询,乃以诗请。拍案敷陈,目光炯炯射人。自是时携饼饵与谈,辄至暮始返。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岁(1770),师范公再次拜访,先生依然耳聪目明,神智清醒。走路不用藜杖。孙髯翁的女婿在弥勒赶马经商,往来于师宗、丘北、泸西和弥勒间,为人忠厚,家道殷实,为尽半子之责,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岁(1772)将先生接到弥勒奉养。弥勒有个名叫苗雨亭的士子,早年在省城游学,与先生过从甚密。乾隆八年癸亥岁(1734),雨亭公出仕,任河南渑池县令,为官十八年后,于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岁(1761)辞官归里,在弥讲学,得知先生到弥勒安度晚年,当即聘为西席,共同设馆授徒。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岁(1774)春正月初九日,孙髯翁于玉皇诞辰跨鹤西归,享年九十上寿。苗雨亭公感念至交之情,将先生殡葬于弥勒城西苗氏茔地。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岁(1907),弥勒士子协力筹资为先生修墓立碑,墓碑正中刻有”清处士髯翁孙先生墓”十个大字,旁刻一联云:

  古冢城西留傲骨;

  名士滇南有布衣。


  墓前华表上刻有光绪十九年癸巳岁(1893)弥勒贡生杨晓云撰写的八十言长联:


  大观楼长联,脍炙人口久矣。就苹天苇地,濡染笔墨生辉,布衣有何能?几经昆池劫灰,常图不磨文字;

  出挹爽门半里,追绕马鬣依然,叹断碣残碑,灭没名流不少,吾侪非好事,一存滇南傲骨,以昭先正典型。


  民国三年甲寅岁(1914),爱国志士杨杰任弥勒县长,又为髯翁修墓,立碑为志。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岁(1937),杜希贤任弥勒县长,重修孙髯翁墓,并撰《辑刊凭吊孙髯翁先生墓诗碑序》,勒石于墓左,其文有“相传先生晚年,伤伯道无儿,幸中郎有女,远适弥勒,以舐犊情深,常遨游于丘、弥之间,设帐授徒,门墙桃李,一时称盛。后殁于弥,葬挹爽门西郊,郡人士立碑以志之曰:‘清处士髯翁孙先生之墓’……”。


  在1958年“大跃进”年代,先生的墓碑被毁,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重新修复。并将墓联改为先生生前自挽联。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弥勒县楹联学会为县文联下的一个分会,受联圣传奇浸染,对联爱好者不少,我作为后学者之一,觉得有责任让更多的朋友认识弥勒,认识弥勒写联的朋友!
茅盖三间厦,牛耕数亩田,枕上,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首清新杜甫篇!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主题
82

3105

帖子

7

精华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5419
经验
87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27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1:32 | 只看该作者
大观楼长联(全联180字,据考写于清乾隆中期1756年前后)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茅盖三间厦,牛耕数亩田,枕上,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首清新杜甫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主题
82

3105

帖子

7

精华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5419
经验
87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27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1:36 | 只看该作者
大观楼楹联在历史上的辉煌

陈安民  中国楹联

      昆明大观楼落成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为云南巡抚王继文所建,当时只有两层楼,王继文题有“大观楼”匾额和一副楹联:

  天镜平涵,快千顷碧中,浅浅深深,画图得农桑景象;
  云屏常峙,看万峰青处,浓浓淡淡,回环此楼阁规模。


  根据某些历史资料,凡王继文的书法题词都是其幕僚阚祯兆的笔迹。阚祯兆是清初云南的才子和书法家,只因为曾经被吴三桂利用过,就只有当别人的幕僚。王继文的“大观楼”题字和对联很可能是阚祯兆代笔,但现在都无迹可查了。就王继文这副对联本身,对大观楼及其周围的景色是写得很贴切的,可以说是后来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上联的一个提纲。它写了滇池碧水,四围青山,浓浓淡淡,浅浅深深,只不过它写得抽象,孙髯翁却把这些景象具体化了。

  大观楼长联的出现在王继文之后大约60年,即乾隆中期(约为1756年前后)。长联的出现不但在字数上开历史的先河,在内容文字的完美上更一时称诵海内,以致后人不敢创作而只是对它进行种种修改。如本省人陈月川的改联,外省人梁晋竹的《两般秋雨庵随笔》中的改录。最有影响的是于1826年—1835年在云南做官的阮元,他不但对长联进行了修改,而且把改联刻挂于大观楼(直到他去官离昆后滇人才恢复孙髯翁的原貌)。

  非常有趣的是,就在阮元改联之前不久的道光初年(1821年之后),有一个叫净乐和尚的,捐资在大观楼背后又建起了一座五楹三层的华严阁,并自撰一长联:

  叠阁凌虚,彩云南现。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唳;挂斜阳于青嶂,石厂猿啼。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境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
  层楼映水,佛日西悬。帝德容六诏皈心,百蛮顺化;昆华聚秀,宇宙清夷。听梵呗高吟,法音朗诵。笑拈花于鹫岭,理契衣传;侪立雪于少林,道徽钵受。久修净行,释念圆融。历然主伴交承,圣凡泯迹。心源妙湛,回脱根尘,忘机处,发挥这段大光明。


  这副长联减去四个虚字“于”,它的字数和大观楼长联一样,也是180字。从它的内容讲,孙髯翁是用诗人的技巧和历史的眼光写长联的,而净乐和尚则是用诗人的技巧和佛家的眼光写长联的。前者是用骈文的结构、诗句的笔法组成长联的形式,后者也是用骈文的结构,但兼用骈文的笔法和诗句的笔法。而两者都严格遵守骈文的句式规律,即句尾平仄粘对(现在人们称之为“马蹄韵”)。如果站在社会的角度看,自然是孙髯翁的长联更能得到人们的称诵,如果是站在佛家的角度看,那当然是净乐和尚的长联更受佛家思想的欢迎了。

  道光八年(1829年),即阮元在云南执政期间,按察使翟觐光把大观楼增建为三层,以和后面的华严阁一样高,阮元的改联也可能就是在大观楼增为三层时重刻挂上去的。直到咸丰七年(1857年)发生兵乱,其间的30年间,有两座高达三层的大观楼和华严阁耸立滇池边上,两副长联互相辉映,给当时的昆明增加了历史的辉煌。兵乱中大观楼、华严阁及其联匾全部毁于战火,直到同治五年(1866年)才由马如龙重建。但他只把大观楼重建,华严阁就不复存在了。马如龙是回人,也可能他只注重汉文化,对佛文化也就不怎么重视了。大观楼重建后,马如龙将原陆树堂草书的孙髯翁长联以拓片重刻,并由当时的总督劳崇光题跋刻于联末:

  滇南大观楼长联,乾隆中孙髯翁撰,陆树堂书,排髯纵横,大气包举,海内传诵久矣。咸丰丁巳,已毁于兵燹,联亦无存。今云峰军门捐廉重建斯楼,并购得旧拓本付手民,一方胜迹,顿还旧观,甚盛举也。适予初莅行省,乐观厥成,为识其缘起,俾后来者有所考焉。同治丙寅春,善化劳崇光识。

  陆书堂的草书长联现仍挂于大观楼二楼,它和劳崇光的跋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大观楼长联创作于乾隆中即1766年前后,此时孙髯翁已处于70岁左右的晚年,当时他早已“家道中落”,“晚岁甚穷”,联写成后只能由别人(即徐敏,字际良,号良斋)来捐资刻挂。有人说孙髯翁作长联于青年时代是没有根据的。二、陆树堂的草书为“万顷晴沙”,其“沙”字并不是有些人“考证”的应该是“莎”。陆树堂的草书同后来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总督岑毓英重修后赵藩的楷书,中间只有一个“辜”字赵藩将其改为“孤”,赵藩另有文章说明,他考证出孙髯翁常以“孤负”为“辜负”。岑毓英重修此楼时,其弟布政使岑毓宝也题有一联:

  望海忆当年:叹千层浪涌,百尺涛飞,安得滇海长清,再造危邦成乐土;
  登楼忻此日:看六诏风和,三迤云丽,从兹岑楼永峙,常教止水不为波。


  现在再来说一下马如龙。马如龙的功劳除了他恢复了大观楼的重建和长联的重刻,他还用宋湘的诗句“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作为短联挂于大观楼的后面,现在人们称赞前面的长联和后面的短联为两颗璀璨的明珠。马如龙自己的创作虽然平平,但他把宋湘的这两句诗作为联挂出不能不说是很有眼力的。

  大观楼当时还配有不少的小建筑,这些小建筑上也有不少联是很有特色的,例如在“涌月亭”左右各有一副联,左为:何处诉离思,秋水苍葭宛然在;怎能伸别绪,春帆细雨客归来。右为:渔舍晓烟消,长啸一声天地阔;野航初日起,乍传逸响海山清。大观楼后面东西还各有廊房,东有“催耕馆”,联为:云水光涵清吏驾,稻花香慰老农心。西有“放歌台”,联为:兴至欲呼金马走,爽来思唤碧鸡鸣。“催耕馆”后走廊题有匾额“怀古廊”,联为:望祭曾传王给谏,治功追慕赛平章。赛平章即元朝的赛典赤,他在昆明主持兴修了松花坝、金汁河、银汁河等水利工程。

  小建筑之外还有一些茅舍,或为茶室,或为渔家,备有鱼虾、蔬果,多是渔家女自捞自产,客来有茶有酒,有“炒饵块”、“炒面”。在一间主屋有一联:

  春鲤秋鲈携换酒;
  美虾肥蟹助烹鲜。


  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楹联的繁荣已随着清朝的衰败走下坡路。马如龙的重建大观楼,只不过是云南这个边远地方的虚假繁荣。而1875年岑毓英三修大观楼,更只是一种“回光返照”而已。因此,这一时期的大观楼楹联谈不上有什么发展和特色。只是到了民国年间,因时代的急剧变化,才有陈荣昌和曾经留学日本的王灿的联还可以一读。
  陈荣昌作于1932年的联:

  仆本恨人,吞大海一沤,焉得洗胸中块垒;
  谁非乐土,卧高楼百尺,也应游梦里华胥。


  王灿的联则为:

  朝云起雨,暮霭飞烟,世事古今殊,只余无恙西山,随时在目;
  雪浪吞天,风涛卷地,英雄淘泻尽,为问倒流滇水,何日回头?



  但陈荣昌和王灿的联,只不过是借大观楼以发泄心中的郁闷罢了。
茅盖三间厦,牛耕数亩田,枕上,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首清新杜甫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主题
82

3105

帖子

7

精华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5419
经验
87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27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7:47 | 只看该作者
孙髯翁葬于弥勒,他的诗魂也长系弥勒,吟唱在佗峨山,吟唱在甸溪河,化作万树梅花。有诗歌赞道:梅花,梅花,从冬来,霜摧雪压苦挣扎;有诗歌赞道:梅花,梅花,迎春来,争奇斗艳不是她。朵朵花,瓣瓣花,高洁素雅;朵朵花,瓣瓣花,更显风华。梅花,梅花,一片诗花,一片彩霞。这支歌,永远在弥勒红土地上回响。
茅盖三间厦,牛耕数亩田,枕上,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首清新杜甫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5
发表于 2011-12-6 00:27 | 只看该作者
再来学习一次,有新收获,谢谢释远~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主题
63

217

帖子

3

精华

346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10679
经验
34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7
6
发表于 2011-12-16 11:53 | 只看该作者
释远先生,你好!联都有此云南一版,很是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7
发表于 2011-12-16 16:2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金筑子,:)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主题
82

3105

帖子

7

精华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5419
经验
87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27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09:23 | 只看该作者
谢妃子、筑子老师,望多提建议
茅盖三间厦,牛耕数亩田,枕上,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首清新杜甫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主题
82

3105

帖子

7

精华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5419
经验
87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27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7:26 | 只看该作者
先生逝后,有后人传诗一首:

傲骨经天磨出峰,
吟诗作对不愁穷。
山中若有王侯地,
难得拣来葬髯翁。
茅盖三间厦,牛耕数亩田,枕上,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首清新杜甫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主题
82

3105

帖子

7

精华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5419
经验
87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27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7:31 | 只看该作者
名人对髯翁大观楼长联的评价:

1、毛泽东
从古未有,另具一格

2、陈毅
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五千年。
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
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
茅盖三间厦,牛耕数亩田,枕上,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首清新杜甫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主题
82

3105

帖子

7

精华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5419
经验
87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27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0:29 | 只看该作者
3、郭沫若
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现,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4、董必武
髯翁长联语,今古情怀声。

5、余德泉(曾亲到弥勒县拜谒孙髯翁墓)
峨山有极,联圣无俦
茅盖三间厦,牛耕数亩田,枕上,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首清新杜甫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主题
82

3105

帖子

7

精华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5419
经验
87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27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1:00 | 只看该作者
2001年8月,中国楹联学会在昆明召开大观楼长联学术研讨会,鉴于孙髯翁在楹联上树立的三大丰碑(1、长联创作的一面旗帜;2、奠定马蹄韵格式;3、开创了“东汉派”文学结构流派),一致推崇孙髯翁为“联圣”。

注:东汉派,我也不知到底是啥玩意,似乎学界为此还存在不少争议呢
茅盖三间厦,牛耕数亩田,枕上,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首清新杜甫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主题
82

3105

帖子

7

精华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5419
经验
87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27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2:48 | 只看该作者
以我看来,“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是对先生及长联最恰当的赞誉了
茅盖三间厦,牛耕数亩田,枕上,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首清新杜甫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主题
63

217

帖子

3

精华

346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10679
经验
34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7
14
发表于 2012-1-7 1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2-1-15 08:54 编辑

先生引的《大观楼楹联在历史上的辉煌》一文有误,应该如下:
大观楼楹联在历史上的辉煌

昆明大观楼落成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为云南巡抚王继文所建,当时只有两层楼,王继文题有“大观楼”匾额和一副楹联:
  天镜平涵,快千顷碧中,浅浅深深,画图得农桑景象;
  云屏常峙,看万峰青处,浓浓淡淡,回环此楼阁规模。

  根据某些历史资料,凡王继文的书法题词都是其幕僚阚祯兆的笔迹。阚祯兆是清初云南的才子和书法家,只因为曾经被吴三桂利用过,就只有当别人的幕僚。王继文的“大观楼”题字和对联很可能是阚祯兆代笔,但现在都无迹可查了。就王继文这副对联本身,对大观楼及其周围的景色是写得很贴切的,可以说是后来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上联的一个提纲。它写了滇池碧水,四围青山,浓浓淡淡,浅浅深深,只不过它写得抽象,孙髯翁却把这些景象具体化了: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儘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但大观楼长联的出现在王继文之后大约60年,即乾隆中期(约为1756年前后)。长联的出现不但在字数上开历史的先河,在内容文字的完美上更一时称诵海内,以致后人不敢创作而只是对它进行种种修改。如本省人陈月川的改联,外省人梁晋竹的《两般秋雨庵随笔》中的改录。最有影响的是于1826年—1835年在云南做官的阮元,他不但对长联进行了修改,而且把改联刻挂于大观楼(直到他去官离昆后滇人才恢复孙髯翁的原貌)。
  非常有趣的是,就在阮元改联之前不久的道光初年(1821年之后),有一个叫净乐和尚的,捐资在大观楼背后又建起了一座五楹三层的华严阁,并自撰一长联:
  叠阁凌虚,彩云南现。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唳;挂斜阳于青嶂,石厂猿啼。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境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
  层楼映水,佛日西悬。帝德容六诏皈心,百蛮顺化;昆华聚秀,宇宙清夷。听梵呗高吟,法音朗诵。笑拈花于鹫岭,理契衣传;侪立雪于少林,道徽钵受。久修净行,释念圆融。历然主伴交承,圣凡泯迹。心源妙湛,回脱根尘,忘机处,发挥这段大光明。

  这副长联减去四个虚字“于”,它的字数和大观楼长联一样,也是180字。它的下联也重一个“心”字,也同大观楼长联一样。这不知是一种巧合呢,还是作者的一种故意?从它的内容讲,孙髯翁是用诗人的技巧和历史的眼光写长联的,而净乐和尚则是用诗人的技巧和佛家的眼光写长联的。前者是用骈文的结构、诗句的笔法组成长联的形式,后者也是用骈文的结构,但兼用骈文的笔法和诗句的笔法。而两者都严格遵守骈文的句式规律,即句尾平仄粘对(现在人们称之为“马蹄韵”)。如果站在社会的角度看,自然是孙髯翁的长联更能得到人们的称诵,如果是站在佛家的角度看,那当然是净乐和尚的长联更受佛家思想的欢迎了。
  道光八年(1829年),即阮元在云南执政期间,按察使翟觐光把大观楼增建为三层,以和后面的华严阁一样高,阮元的改联也可能就是在大观楼增为三层时重刻挂上去的。直到咸丰七年(1857年)发生兵乱,其间的30年间,有两座高达三层的大观楼和华严阁耸立滇池边上,两副长联互相辉映,给当时的昆明增加了历史的辉煌。兵乱中大观楼、华严阁及其联匾全部毁于战火,直到同治五年(1866年)才由马如龙重建。但他只把大观楼重建,华严阁就不复存在了。马如龙是回人,也可能他只注重汉文化,对佛文化也就不怎么重视了。大观楼重建后,马如龙将原陆树堂草书的孙髯翁长联以拓片重刻,并由当时的总督劳崇光题跋刻于联末:
  滇南大观楼长联,乾隆中孙髯翁撰,陆树堂书,排髯纵横,大气包举,海内传诵久矣。咸丰丁巳,已毁于兵燹,联亦无存。今云峰军门捐廉重建斯楼,并购得旧拓本付手民,一方胜迹,顿还旧观,甚盛举也。适予初莅行省,乐观厥成,为识其缘起,俾后来者有所考焉。同治丙寅春,善化劳崇光识。
  陆书堂的草书长联现仍挂于大观楼二楼,它和劳崇光的跋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大观楼长联创作于乾隆中即1766年前后,此时孙髯翁已处于70岁左右的晚年,当时他早已“家道中落”,“晚岁甚穷”,联写成后只能由别人(即徐敏,字际良,号良斋)来捐资刻挂。有人说孙髯翁作长联于青年时代是没有根据的。二、陆树堂的草书为“万顷晴沙”,其“沙”字并不是有些人“考证”的应该是“莎”。陆树堂的草书同后来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总督岑毓英重修后赵藩的楷书,中间只有一个“辜”字赵藩将其改为“孤”,赵藩另有文章说明,他考证出孙髯翁常以“孤负”为“辜负”。岑毓英重修此楼时,其弟布政使岑毓宝也题有一联:
  望海忆当年:叹千层浪涌,百尺涛飞,安得滇海长清,再造危邦成乐土;
  登楼忻此日:看六诏风和,三迤云丽,从兹岑楼永峙,常教止水不为波。

  现在再来说一下马如龙。马如龙的功劳除了他恢复了大观楼的重建和长联的重刻,他还用宋湘的诗句“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作为短联挂于大观楼的后面,现在人们称赞前面的长联和后面的短联为两颗璀璨的明珠。马如龙自己的创作虽然平平,但他把宋湘的这两句诗作为联挂出不能不说是很有眼力的。
  大观楼当时还配有不少的小建筑,这些小建筑上也有不少联是很有特色的,例如在“涌月亭”左右各有一副联,左为:何处诉离思,秋水苍葭宛然在;怎能伸别绪,春帆细雨客归来。右为:渔舍晓烟消,长啸一声天地阔;野航初日起,乍传逸响海山清。大观楼后面东西还各有廊房,东有“催耕馆”,联为:云水光涵清吏驾,稻花香慰老农心。西有“放歌台”,联为:兴至欲呼金马走,爽来思唤碧鸡鸣。“催耕馆”后走廊题有匾额“怀古廊”,联为:望祭曾传王给谏,治功追慕赛平章。赛平章即元朝的赛典赤,他在昆明主持兴修了松花坝、金汁河、银汁河等水利工程。
  小建筑之外还有一些茅舍,或为茶室,或为渔家,备有鱼虾、蔬果,多是渔家女自捞自产,客来有茶有酒,有“炒饵块”、“炒面”。在一间主屋有一联:
  春鲤秋鲈携换酒;
  美虾肥蟹助烹鲜。

  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楹联的繁荣已随着清朝的衰败走下坡路。马如龙的重建大观楼,只不过是云南这个边远地方的虚假繁荣。而1875年岑毓英三修大观楼,更只是一种“回光返照”而已。因此,这一时期的大观楼楹联谈不上有什么发展和特色。只是到了民国年间,因时代的急剧变化,才有陈荣昌和曾经留学日本的王灿的联还可以一读。
  陈荣昌作于1932年的联:
  仆本恨人,吞大海一沤,焉得洗胸中块垒;
  谁非乐土,卧高楼百尺,也应游梦里华胥。

  王灿的联则为:
  朝云起雨,暮霭飞烟,世事古今殊,只余无恙西山,随时在目;
  雪浪吞天,风涛卷地,英雄淘泻尽,为问倒流滇水,何日回头?

  但陈荣昌和王灿的联,只不过是借大观楼以发泄心中的郁闷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0 小时
主题
161

1656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0876
经验
16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6
15
发表于 2012-1-15 07:43 | 只看该作者
“费移山心力,珠帘画栋”

“費移山心力。珠簾畫棟”


移山心力 珠簾畫棟


胸中有丘壑,笑駡任由我;心上不塵埃,死生丟給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主题
63

217

帖子

3

精华

346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10679
经验
34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7
16
发表于 2012-1-15 08:56 | 只看该作者
15# 空有心如月 谢谢指正,己改,此文原来是简划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2 13:57 , Processed in 0.08936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