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隽平(长沙)
近读《书法报》,上面路工的一篇短文令我颇有同感,文章的标题是——《缺乏思想的书法界》,文中写道:“平时我和书法界接触最多,却很难见到一个对社会和历史有深刻见解的人,顶多也就是人云亦云,聊的话题除了书法,大多就只剩下天南地北的侃了。……展览的评委也并不关心作者的书写内容是什么,只要写得好就行,甚至字写错了也不影响获奖。” 书法界的朋友缺乏思想,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文化的缺失所致。尽管在常人眼里,书法是文化人的风雅之事,但在当今的书法界,有文化有思想境界的书法家并不多。现在写书法的朋友大多只对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很感兴趣,一些人甚至沦落到孜孜以求只知玩形式,以追求墨色变化、纸张做旧为能事。笔者曾在高校教授书法15年,自涉足艺术媒体以来,接触过不少缺乏文化修养的书法家,他们因为书法获奖而忘乎所以,公然大谈特谈“书法与文化无关”、“形式就是内容”、“技巧至上”,严格说来,他们只是“字匠”而已。正常人和哑巴沟通是很困难的,有文化的人与没文化的人沟通虽然困难,可没文化的人多半心怀敬意,然而有文化的人与“字匠”交流却很困难,因为现在的“字匠”们与文化很隔膜,甚至从内心鄙视“文化”。所以著名学者钟叔河先生曾对我说:“我从来不收藏当下书法家的字。”
孙太平先生是目前湖南书法界为数不多的学者型书家,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理论家,我们每次相见,总有说不完的话。他对人生、对艺术、乃至对历史和当下的社会现象都不乏真知灼见,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他有一系列论书法的文章,如《书法的技术含量》中写到:“当今的书坛,有一种制作的倾向,这是为了产生视觉冲击。……抢眼的作品是越来越多,可养眼养心的作品就不那么容易了。书法是需要积淀的,就个人来说,有技法的积淀,有心态的积淀,更要有文化的积淀,舍此,哪有源头活水?”
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标准不是艺术技巧如何精准,而是意境的高深。艺术技巧是可以练出来的,而艺术境界是靠综合学养来支撑的。我们说“书品即人品”,并非指狭义的品德,更多的是指书法家的艺术品位和格调,品位的高低取决于书法家的学养胸襟、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卷气来自于多读书、广阅历,所以学养是养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优秀的书法应当是内容、形式、技巧和作者艺品的完美结合,而不仅仅是点画的组合游戏。基于此,孙太平又在《书坛文抄公现象》写道:“从事书法行当的人,要区别写字匠,而成为真正的书法艺术家,好好读书、作文是必须的,国与国的竞争,到最后是文化的竞争,书法家之间高下的区分,到最后也是文化品格来决定的。”
作为书法家的孙太平,属于那种“爱好成就事业的人”。他早年学数学出身,在基层当过四年数学老师,因为擅长书法和写作而调入原湖南教育学院。到长沙后,省城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优越的工作环境,使他能潜心沉入楹联和书法的创作研究当中。如果说学养决定高度,那么思想则决定艺术家的深度。孙太平的书法走的是碑帖结合的道路,他是一个勤于思辨的艺术家,善于从不同碑帖吸取其长处为己所用。他临魏碑,于《石门铭》和《郑文公碑》用功最勤,但并不刻意追求魏碑的细枝末叶、棱角分明,而是“透过刀锋看笔锋”,以写意的方式吸收其线条的厚实和结体的开张;他写隶书,摈弃时人战战兢兢故意抖动的行笔方式,取法《泰山金刚经》和《西狭颂》,得宽博与严整。今天的孙太平以行书名世,其行书以魏碑强骨,以隶书铸魂,集米芾的跌宕起伏、王铎的纵逸豪放、黄庭坚的老树枯藤、于右任的浑厚婉约于一体,长枪大戟、肆意挥洒,豪放朴拙而不失精微。他亦擅写篆隶,其篆书掺《泰山金刚经》之雍容绰约,隶书融《石鼓文》之雄浑深沉,刚柔相济,不入流俗。
欧阳中石先生曾说:文以载道,书以焕彩。孙太平擅作楹联,现任湖南省湖湘名胜楹联艺术中心主席,近年来在国内风景名胜创作书写了大量楹联,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他的楹联一如他的为人,大气率意充满哲理,如题胜棋楼:“世事如棋,走一步,看一步,何来胜局;人生若史,真三分,假三分,本是谜团”; 题岳阳楼 “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登楼方晓乾坤远;散悲喜情怀、乐忧思绪,把酒忽来块垒平”;题彭玉麟故居退省庵:“度势省时知进退,不愧曾生,无输左友;暗香疏影傲蒸湘,魂销往哲,骨胜今贤”。皆为阅尽人生百态、洞晓世事沧桑的人生真谛。
2010年正月,孙太平被查出疑似患有“肺癌”,当他安慰好妻子准备挑战死神时,又被告知是因肩部脂肪宽厚异于常人而造成误诊,因此孙太平戏称2010年是他的重生年,每有佳作落款必书“重生元年”。
生活中的孙太平为人豪放、豁达,乐于助人,最引以为豪的是有“心爱的初恋”和“聪明乖巧的女儿”。他“聪明绝顶”,体格宽大,成天乐呵呵的,一脸福相,脑后一缕秀发自然卷曲,颇有艺术家风范。一次午宴,我那调皮的儿子坐在孙太平对面,突然指着孙太平的头开腔了:“你的头,你的头——”,全桌的人顿时安静下来,正当我担心儿子说出不吉之语时,儿子加了三个字:“很艺术!”
很艺术的孙太平常说自己在政治上不求上进,却在自己喜爱的艺术世界耕耘不止收获颇丰,他曾撰有一联:艺术超凡惟脱俗,人生至乐是无闲。羡慕啊!
(作者系:《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杂志执行主编,书法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