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殿试试卷:8号卷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7 1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命题成联(每题20分):
1、 题北洋水师;
一艘钜舰,为中兴而进,问谁人怯懦求全,俾驱倭靖难心,只换来掩入波涛,沉于屈辱;
漫海血腥,流青史未干,教我辈安危惕厉,对觊土窥疆者,直须放千钧霹雳,万丈雷霆。
2、 题三星堆遗址;
十数里尘封渐启,却犹蒙神秘面纱,问西蜀之间,谁布下三星迷局?
几千年足迹深沉,若相论文明海拔,则中原以外,又挺来一座奇峰。
3、 请您以古代名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为题撰联。
兹事譬如橘枳,虽是同源,却淮南淮北一分,相似其形,相殊其味;
初心易入赤朱,既行斯世,须知恶知良而择,与贤人近,与善人居。
二、联作思路解析:(20分)
请从上题即"命题成联"三题中,自选一幅联谈创作思路。要求300至400字
谈三星堆遗址联创作思路
看到题目,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三星堆的神秘和高度文明,有人说过,第一印象往往是最触动人心最引发共鸣的东西,因此我确定了以这两方面作为创作主线。
接下来是精拣资料,找到有助于表达主线的元素,并将其有机的组合成联。首先我了解到了三星堆的规模、地理及其主要出土文物青铜面具,并由面具想到了面纱这个关键词,同时也了解到遗址发掘时间短,文明独特,尚有诸多不解之谜,如文明的发源,文明为何突然消失等,就好像蒙上了一层层面纱,扑朔迷离,正等待世人慢慢揭开,因此有了一个围绕着迷而展开的上联。因早早确定了主线,故下联和上联的创作其实是同步的。虽然代表三星堆的元素很多,但我只择取了其代表了长江文明的源头,与中原黄河流域的文明遥相呼应这一点。它就像在地下深埋了几千年的一座高山,与中原的文明之峰相峙而立。据此,最终完成了整联的创作。整联创作速度比较快,可以说率先确定立意和主线,并据此精拣资料元素对于成联的创作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
   
三、 论文(20分):
   “自对之我见”为题撰论文 [要求字数800~1000字,不符合要求适当扣分]
自对之我见
自对手法,由来已久,其在诗词曲赋中也有大量运用,是格律文学中被运用得非常广泛的一种创作手法。本文仅就对联中的自对概念及基本要素进行浅探。
  一、自对概念定义
关于自对,联界看法大体相同,却缺乏一个公认的准确定义。《联律通则》也只简单称之为当句对。笔者认为这种称法并不严谨,因对联单比可含多个分句,某些超长联单比已如一篇完整的文章,称为“当句对”会让人误以为自对只存在于单个分句中。因此,笔者对自对进行如下定义:所谓自对,是指对联单比内某处或者多处自行对仗,而另一比对应处亦自行对仗的对仗方法。
另外,自对中的相关术语,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统一和定义,以下使用到的一些术语,请详笔者附录论文《楹联自对浅探》。
二、自对的基本要素
在众多关于对联自对的学术文章中,均未提及自对的基本要素,因此,笔者试就此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并参考《联律通则》对联基本要素,提出自对的基本要素,分“自对相基本要素”及“自对单元基本要素”两部分进行阐述。
(一)自对相基本要素
1、相数相等。存在自对的联中,上下比各自包含的自对相总数相等。如例1:
[,此地有[
[,是日也[
此联上下比自对相数均为二,两者相数相等。
2、相位对应相位即自对相位于联中的位置。上比为自对相的位置,其下比也必须是自对相,两两对应。如例1。
3、相性相同。存在自对的对联中,同位相相性相同。同位相即上下比对应位置的两个自对相。如例1,上比[游目|骋怀]与下比[仰观|俯察]即为同位相,两者均为邻位自对。
4、字句对等。同位相间字句数必须相等,如例1。
5平仄相对同位相尾字平仄必须相对。如例1,“怀(平)”对“察(仄)”,“岭(仄)”对“清(平)”。
(二)自对单元基本要素
1、字句对等。同位相中,上下对应位置的自对单元字句数相等。如例1,首分句,上比一单元“游目”与下比一单元“仰观”均为两字,余者同理。
2、词性对品。同一自对相中的自对单元间,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其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才能构成对仗。如例1首分句,上比自对单元为“游目”和“骋怀”,游、骋均为动词,目、怀均为名词;下比自对单元为“仰观”和“俯察”, 仰、俯均为动词,观、察也均为动词。同时,上下比同位置的自对单元,词性可以不对品,如“目”对“观”,一个为名词,一个为动词。
3、结构对应。同一自对相中的自对单元间,相应的句式结构或词语结构要相互对应,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等。如例1首分句,“游目” 和“骋怀”均为动宾结构,下比“仰观”和“俯察”均为偏正结构。同时,同位相中上下对应位置的自对单元允许其结构不对应,如例1“游目”为动宾结构,下比对应位置的 “仰观”则为偏正结构。
4、节律对拍。同一自对相中的自对单元间,其语句节奏应保持一致。如例2:
古阁越千秋,(他已/序前,|我当/跋后)
书生非一介,(不惟/江上,|更出/云端)
本联单比自对相内,自对单元均为二二节奏,节奏一致。
5、平仄对立。指同位相中,上下比对应的自对单元处,其语句节奏点平仄声调应该相反。如本文例3:
(甘霖|瑞雪)—>节奏点:霖(平)|雪(仄)
(百岭|千娇)—>节奏点:岭(仄)|娇(平)
6、其他,单比内自对单元的节奏点平仄交替问题及形对意联的问题,均纳入全联考虑,不单独作为考量自对单元的基本要素。
三、尾声
限于篇幅,本文只能重点阐述笔者对自对基本要素的一些思考,对于自对理论体系来说,只是冰山一角,谨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促进广大楹联爱好者对自对理论进行更加深入而完整的探索和研究。


附录:笔者论文《楹联自对浅探》
楹联自对浅探
对联是一种以对称美为根本的格律文学,除了一般的对仗方法外,还有一些对基本对仗进行丰富、补充及变通的特殊创作手法:如自对、借对、意对、蹉对等。本文仅就自对这一创作手法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
自对的手法,由来已久,其在“诗、词、曲、赋”等格律文学中也均有大量运用,可以说是格律文学中被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创作手法,但限于篇幅,本文只对自对在对联创作中的一些运用要点进行论述,余者不再赘述。
    一、自对概念及相关定义
关于自对的概念,广大联友基本都有个大体相同的看法,但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准确定义。对联格律的权威规范《联律通则》里,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而只是简单的称之为当句对。笔者认为这种称法并不严谨。因为一副联由两个单比组成(没有将之称为一句联的说法),而每一比中又可包含多个分句,有些超长联单是一比就好似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称之为“当句对”会让人误以为自对只存在于单个分句当中。因此,笔者试着对自对进行如下定义:所谓自对,是指对联单比内某处或者多处自行对仗,而另一比对应处亦自行对仗的对仗方法。
另外,关于自对的研究,虽然已有不少论文专著,但对于自对中的各种术语均缺乏统一或没有定义。为了更好的阐述笔者的观点,笔者在此尝试着对这些术语进行统一和定义。
(一)将对联中各组无法与同比其他组自对再次形成对仗的自对,定义为一个“独立自对相”,简称“自对相”或“”。由此看出,同比内的自对相之间是不能再形成自行对仗的,但上下比对应位置的自对相之间可以形成对仗,也就是俗称的上下互对。如:
例1、上海市豫园一笠亭联: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为了更加直观,本文中联内自对部分均用文字加粗表示,从例1的分析可以看出,下比包含两个独立自对相,分别是(仰观俯察)与天朗气清),两者之间无法再次形成对仗。虽然上比(游目骋怀)和(崇山峻岭)之间可以视为宽对,但只要上下比的其中一比两组或者多组自对无法再次形成对仗的,其另一比对应位置的自对组亦相应的视为两个独立自对相或者多个独立自对相。
(二)自对相中各自成对的部分定义为“同级自对单元”,简称“自对单元”或“单元”,位于首位的称为第一自对单元,简称一单元,位于次位的称为第二自对单元,简称二单元,依次类推。自对单元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自对单元不能单一存在,也就是说,一个自对相里必须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对单元才能成为自对相,从而形成自对。
如例1,第一自对相即“(游目|骋怀)”中包含两个同级自对单元,分别是第一自对单元“游目”和第二自对单元“骋怀”,两个单元形成自对,组成一个自对相。两个单元间用“|”分隔,其余自对相同理,不再赘述。
(三)单比只包含一个独立自对相的,定义为“单相自对”;单比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独立自对相的,定义为“多相自对”,按照自对出现的顺序,上比第一组自对称之为“上比第一自对相”(简称“上比第一相”),第二组自对称为“上比第二相”(简称“上比第二相”),依次类推,下比如是,称为“下比第一相”、“下比第二相”等等。
如例1,单比包含两个自对相,就属于多相自对,也可称为双相自对或两相自对。
(四)一个独立自对相内部不再包含自对相的,定义为“单级自对相” ,简称“单级相”,反之,一个独立自对相内又包含自对相的,定义为“多级自对相”,简称“多级相”,为了方便区分,多级相内被包含的自对相不再称为独立自对相,而称为“单元自对相”,简称“单元相”。位于多级自对相最外一层的单元自对相,定义为“一级单元相”,简称“一级相”;如果其内一层还是单元自对相的,定义为“次级单元相”,简称“次级相”,依次类推,位于最内一层的自对相,定义为“内相”,内相中不再存在被包含的自对相,也就是说内相必须是单级自对相。在计算整联独立自对相的数量时,一个多级自对相中不管存在几级单元自对相,此多级自对相都只能算做一个独立自对相。
为了更好的解析以上定义,笔者将例1中的联与苏州拙政园联合并为一联来进行分析示意,忽略其间联意无法承接的部分,只从形式上解析以上各个定义:
例2、苏州拙政园联:
脂粉简编,冠缨图史
糠秕礼义,锱铢功名
例3、合并苏州拙政园联与上海市豫园一笠亭联:
[(<脂|粉>|<简|编>),|(<冠|缨>|<图|史>)],[,此地有[崇山|峻岭];
[(<糠|秕>|<礼|义>),|(<锱|铢>|<功|名>)],[,是日也[天朗|气清]。
首先,此例联上下比各包含三个独立自对相,分别用符号“[]”表示,其中,一二分句为一个多级自对相,第二第三个自对相均为单级自对相,故此例属于多相自对,共有三个独立自对相,也可称为三相自对。再来看看一二分句组成的这个多级自对相,其中一级单元相为(脂粉简编)和(冠缨图史),两个单元相形成自对,用符号“()”表示;其中次级单元相分为<脂粉>和<简编>,<冠缨>和<图史>,单元相两两形成自对,用符号“<>”表示,由于本级单元相已经不再包含自对相,而只包含自对单元“脂”“粉”,“简”“编”,“冠”“缨”,“图”“史”,故这个多级自对相的次级单元相即为此多级自对相的内相,并由此可见,自对单元的最小单位可以小到一个字。另外,从此例亦可看出,单元相既具有自对相的特点同时也具备自对单元的特点。
(五)自对的创作手法,在对联创作中,尤其是长联、超长联的创作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同时,自对与通常的上下联互对,又可以并行不悖,而且往往同时存在的。如例2,单比既有自对,上下比之间也可以形成两两互对。这种自对互对兼用式的自对,从全联的整体对仗效果看,使对联整体上对仗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联的对称之美。可以说,因为有了自对,不但丰富了对联的对称之美,同时也拓展了对联的创作手法。下面再举一个上下联不形成互对的范例,如本文例1的上海市豫园一笠亭联: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上比第一自对相“游目骋怀”与下比第一自对相“仰观俯察”并不对仗, 上比第二自对相“崇山峻岭”与下比第二自对相“天朗气清”亦不对仗,但上比第一自对相 “游目”与“骋怀”两个单元形成自对,第二自对相中,“崇山”与 “峻岭”两个单元形成自对。下比对应上比,第一自对相中,“仰观”与 “俯察”两个单元形成自对,第二自对相中,“天朗”与“气清”两个单元形成自对。这样,上下比对应位置分别通过自对单元的对仗形成自对相,全联便视为已经对仗,并且是工对了。
二、自对及自对相相性的分类
对于自对,网络上存在着多种分类方法,有按自对在联中所处的位置分的,有按字数分的,有按自对次数分的,有按自对格局分的,等等,林林总总。笔者认为这些分法过于庞杂繁复,因此对自对的分类进行了相应的简化,将自对的种类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相自对,一类是多相自对。这两个定义在前文已有详细定义及示例,在此不再赘述。
相性即自对相的性质,根据自对单元在相中的位置,笔者将自对相的分类又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邻位自对相,一类是隔位自对相,一类是复合位自对相
(一)邻位自对相,简称邻位相。自对单元两两相邻,中间无其他字词句相分隔的自对相,称之为邻位自对相。如:
例4、李啸村赠郑板桥联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本联单比只有一个自对相,因此属于单相自对;上比自对相(诗|书|画)由 “诗” “书” “画”三个单字自对单元两两相邻自对而成,中间无其他字词句分隔;下比自对相(归|去|来)由 “归” “去” “来”三个单字自对单元两两相邻自对而成。本例自对单元的语法单位为字。
例5、肖大志撰佛教联
(心真|法假)
(识有|境无)
本联整比单相自对,自对单元“心真”与“法假”、“识有”与“境无”,相邻形成自对。本例自对单元的语法单位为词。
例6、江苏省南京市莫愁湖联:
(玳梁燕去,|玉座苔移),千古犹留凭眺处
(天际遥青,|城头浓翠),一樽来坐画图间
本联亦是单相自对,上下比首分句与次分句各为一个自对单元,相邻形成自对。本例自对单元的语法单位为句。
综合以上三个范例可以看出,自对单元的语法单位可以是字,也可以是词,还可以是句。
(二)隔位自对相,简称隔位相,自对单元之间被其他字词句相分隔开来的自对相,称之为隔位自对相。例如:
例7、佚名联
甘霖瑞雪;—>自对相为:(甘霖|瑞雪)
百岭千娇。—>自对相为:(百岭|千娇)
上比自对单元 “甘霖”与“瑞雪”间隔“成”字而形成自对;下比自对单元“百岭”与“千娇”间隔“见”字而形成自对。分隔自对单元的部分语法结构为字。
例8、乾隆年间嘲讽联
渺渺三魂,活佛竟成死鬼—>自对相为:(活佛|死鬼)
迢迢万里,东来不见西归—>自对相为:(东来|西归)
上比自对单元“活佛”与“死鬼”间隔“竟成”一词形成自对,下比自对单元“东来”与“西归”间隔“不见”一词形成自对。分隔自对单元的部分语法结构为词。
例9、顾文彬题苏州环秀山庄
幽栖此日重建,看峭壁垂云闲扶短策明波洗月净濯兰缨,水边楼观先登,更将秋共远;—>自对相为:(峭壁垂云|明波洗月)及(闲扶短策|净濯兰缨)
俯仰十年前事,乍扫苔寻径伛偻穿岩拔叶通池虚空倒影,眼底烟霞无数,都是昔曾游。—>自对相为:(扫苔寻径|拔叶通池)及(伛偻穿岩|虚空倒影)
本联单比分别包括两个自对相,因此属于多相自对。上比,自对单元“峭壁垂云”与“明波洗月”相隔分句“闲扶短策”形成自对,自对单元“闲扶短策” 与“净濯兰缨”又相隔分句“明波洗月”形成自对。下比,自对单元“扫苔寻径”与“拨叶通池”相隔分句“伛偻穿岩”形成自对, 自对单元“伛偻穿岩” 与“虚空倒影”又相隔分句“拨叶通池”形成自对。本联上下比共同构成两组隔句自对,自对单元两两像个,并交织穿插在一起的情况也被称为“扇面对”,是自对的发展和延伸,充分展现了自对灵活性的一面,手法高明,怡然可赏。
综合以上三个范例可以看出,分隔自对单元的部分,其语法单位可以是字,也可以是词,还可以是句。
(三)复合位自对相,简称复合位相,一个自对相中的自对单元既有邻位自对又有隔位自对的,称之为复合位自对相。例如:
例10、黄遵宪人境庐联:
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自对相为:(三分水|四分竹|七分明月)
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自对相为:(五步楼|十步阁|百步长江)
本联中,上比一单元与二单元相邻,二单元又与三单元间隔“添”字,三个单元构成一个自对相;下比对应的,一单元与二单元相邻,二单元又与三单元间隔“望”字,三个单元也构成一个自对相,其中一二单元为等量自对,一二单元与三单元间为不等量自对,这两个概念将在下文提及。
(四)两种较为特殊的自对形式
1、不等量自对,从前文例子可见,大部分的自对相都是由字数相等的两个或多个自对单元两两对仗组成,这种自对称为“等量自对”。然而在对联的创作中,自对相中还存在着两个或多个自对单元字数不相等的情况,这种自对即称为“不等量自对”。例如:
例11、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四面荷花”与“三面柳”形成四字对三字的不等量自对,其中,单元节“四面”与“三面”还是等量对仗,单元节“荷花”与“柳”均为名词词性,两者形成二字对一字的不等量对仗。由此可见,不等量自对中的自对单元节字数可以不等,但其词性品类必须相同。下比同理,自对单元“一城山色”与“半城湖”对应的形成四字对三字的不等量自对。同时,此联上下互对也很工稳,是自对和互对同时存在的又一经典范例。
例12、慈利县吴恭亨自题居处联
(二分/诗景|八分/画)
(楼外/江声|天外/峰)
此联也是四字单元对三字单元的不等量自对,“二分诗景”对“八分画”,“楼外江声”对“天外峰”。上下比间,“二分”对“楼外”,“八分”对“天外”并未形成上下互对,是一种单比独立自对的不等量自对的范例。
例13、黄遵宪题人境庐联:
(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自对单元“三分水”与“四分竹”是等量邻位自对,它们与自对单元“七分明月”又组成了不等量的隔位自对,其中,单元节“水”、“竹”、“明月”字数不等,但均为名词词性。下比同理,“五步楼”与“十步阁”是等量邻位自对,它们与“百步长江”又组成了不等量的隔位自对。
对偶本来讲究句长相等,但从以上范例可见,这种长度不对等的自对同样存在着对称之美,并且别具一格,在一板一眼的字数对等的对偶中拓展了创作的手法,为传统对偶增加了灵动的趣味。同时,通过以上范例,还可以看出,不等量自对既可以以临位自对的方式出现,也可以以隔位自对的方式出现。
2、排比自对,指在上下联中,单比至少有三句两两相临的自对单元连续铺排在一起,从而形成自对相的对联创作手法。排比自对如同文章中的排比句,具有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这种排比自对如同潮涌,后浪推进前浪,给人一种绵延连续的特殊美感,是强化语句气势的一种创作手法。如:
例14、佚名格言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向高处立,|在平处坐,|从宽处行)。
此联上下比三个分句为两两相邻的自对单元,各自连续等量自对,单比形成一个排比自对相。
例15、成惕轩寿张怀九联
(匡世/以才,|树人/以学,|华国/以文章),岳岳不群,斯为楚宝;
(怡情/有菊,|益寿/有芝,|承欢/有兰桂),绵绵多祜,永纪王春。
此联上下比前二个分句等量自对,同时又与三分句形成不等量自对,共同组成一个排比自对相。由此可见,排比自对中既可以只存在着等量自对,也可以同时存在不等量自对。同时,排比自对的自对单元间必须连续的并列成排,所以,排比自对均属于笔者所定义的邻位自对。
三、自对的基本要素
笔者发现,在众多的关于自对的学术文章中,均未提及对联自对的基本要素,因此,笔者试就此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并参考现行《联律通则》对联基本要素,提出笔者认为的自对的基本要素,并分为“自对相基本要素”及“自对单元基本要素”两大部分进行阐述,如:
(一)自对相基本要素
1、相数相等。存在自对的对联中,上下比各自包含的独立自对相总数必须相等。如本文例3:
[(<脂|粉>|<简|编>),|(<冠|缨>|<图|史>)],[,此地有[崇山|峻岭];
[(<糠|秕>|<礼|义>),|(<锱|铢>|<功|名>)],[,是日也[天朗|气清]。
前文已述,本例为一个多级自对相和两个单级自对相组成,上比自对相数为三,下比自对相也为三,上下比相数相等。
2、相性相同。存在自对的对联中,上下比对应位置的自对相相性必须相同。如上一范例,下比对应位置的自对相均为邻位自对相。
3、相位对应相位即自对相位于联中的位置,上比为自对相的位置,其下比也必须是自对相,两两对应。如上一范例。
4、字句对等。同位相间字句数必须相等。同位相即上下比对应位置的两个自对相,如上一范例,上比[游目|骋怀]与下比[仰观|俯察]即为同位相,两者字句数相等。上比首分句和次分句由两个四字分句作为自对单元形成自对,下比首分句及次分句亦然,两者字句相等。
5平仄相对同位相尾字平仄必须相对。如上一范例中,“史(仄)”对“名(平)”,“怀(平)”对“察(仄)”,“岭(仄)”对“清(平)”。
(二)自对单元基本要素
1、字句对等。同位相中的对应位置处,其上比自对单元与下比自对单元的字句数必须相等。仍如上一范例,上比第一组自对相中,第一自对单元“脂粉简编”与下比对应位置的第一自对单元“糠秕礼义”均为四字一句,字句相等。其余部分同理。
2、词性对品。同一自对相中的自对单元间,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其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才能构成对仗。词性品类详《联律通则解读(叶子彤)》。如本文例1: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以上下比第一自对相说明,上比自对单元为“游目”和“骋怀”,游、骋均为动词,两者相对,目、怀均为名词,两者相对;下比自对单元为“仰观”和“俯察”, 仰、俯均为动词,两者相对,观、察也均为动词,两者相对。同时可以看出,上下比相同位置的自对单元,其词性可以不对品,如“目”对“观”,一个为名词,一个为动词。
3、结构对应。同一自对相中的自对单元间,相应的句式结构或词语结构要相互对应,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或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如上一范例,上比第一自对相中,“游目”和“骋怀”均为动宾结构,下比“仰观”和“俯察”均为偏正结构。同时,因为单比已形成自对,故同位相中上下对应位置的自对单元允许其结构不对应,如上一范例中,“游目”为动宾结构,下比对应位置的自对单元“仰观”则为偏正结构,两者结构不对应。
4、节律对拍。同一自对相中的自对单元间,其语句节奏应保持一致。节律的概念及分类详《联律通则解读(叶子彤)》。如:
例16:邹伏享题滕王阁联
古阁越千秋,(他已/序前,|我当/跋后)
书生非一介,(不惟/江上,|更出/云端)
本例中,上下比自对相内,自对单元均为二二节奏,节奏一致。
5、平仄对立。指同位相中,上下比对应的自对单元处,其语句节奏点平仄声调应该相反。如本文例7、例8:
例7、佚名联
甘霖瑞雪;—>自对相为:(甘霖|瑞雪)节奏点:霖(平)|雪(仄)
百岭千娇。—>自对相为:(百岭|千娇)节奏点:岭(仄)|娇(平)
例8、乾隆年间嘲讽联
渺渺三魂,活佛竟成死鬼—>自对相为:(活佛|死鬼) 节奏点:佛(仄)|鬼(仄)
迢迢万里,东来不见西归—>自对相为:(东来|西归) 节奏点:来(平)|归(平)
6、其他,单比内自对单元的节奏点平仄交替问题及形对意联的问题,均纳入全联考虑,不单独作为考量自对单元的基本要素。
四、自对中规则重字和不规则重字的探讨
关于这一问题,特别是不规则重字的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故本文将此问题单独提出来,阐述笔者观点。
1、自对中的规则重字,如本文例11:
(四/荷花|三/柳)
(一/山色|半/湖)
上比重字“面”,下比重字“城”,属于对联格律中的规则重字,在这一方面,学术界的观点是相同的,即对联允许规则重字,无须讨论。另外,从此例可以看出,自对相内的自对单元之间,处于同一位置的字词可以相同,这一点也是得到学术界一致认可的。
2、自对中的不规则重字,如:
例17、王澄川题岳武穆联
(忠,|),大丈大当如此矣;
(,|),小朝廷岂求活耶。
此联表面上看,上比两个“死”字对应下比同一位置的两个“归”字,属于规则重字,没有问题。特别的是,上比有两个“为”字,但下比对应位置的字却不相同,分别是一个“南”,一个“北”,还没完,如果从下比的角度来看,下比首分句有两个“南”字,但上比对应位置的却是一个“为”一个“忠”,下比二分句有两个“北”字,而上比对应位置的确是一个“为”一个“孝”字,很显然,按照联律通则的观点,这样的对仗似乎犯了不规则重字的禁忌,然而,如果通过自对理论来看,上比一个自对相(忠,|孝),自对单元间同一位置处有两个“为”两个“死”相对,通过上一条自对中的规则重字规则,自对单元间同一位置处允许字词相同,故可以形成自对,再看下比自对相(,|),自对单元间同一位置处两个“南”对两个“北”,另“归”字对“归”字,也符合自对中的规则重字规则。所以,笔者认为,这样的不规则重字其实质是一种运用了自对手法的规则重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规则重字,对于集句联或部分集句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运用价值,从对联创作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很有益处的。下面再举一个此类的名联作为欣赏:
例18:陈宝裕题黄鹤楼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里洞庭,|九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子自有眼界,那管他(去了黄鹤,|来了青莲)
五、自对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一)自对是对传统互对的突破和变通
第一,自对突破了传统互对只有纵向(即竖向)对仗的单一形式,利用同比间自对单元形成自对,从而形成横向对仗,开辟了对联纵横均可对仗的新局面。如例1。
第二,自对突破了原本某些对仗元素因其词性相异、结构不同、字数等不同而不能形成对仗的限制,利用自对对其变通,从而形成对仗。如例1及不等量自对范例。
第三,利用自对单元之间有规则的重字,有条件的突破了传统互对对联中的不规则重字禁忌,从而引发了对对联不规则重字的重新思考、讨论,把对联不规则重字概念的进一步严谨化、科学化推上学术日程。如例17、例18。
(二)自对是对传统互对的丰富和优化
第一,通过横向对仗、多级自对的深度方向对仗及扇面对的交错对仗等方式,丰富了传统对联只有竖向对仗的单一的对仗模式,极大的拓展了对联的对仗空间,使原本只有竖向对仗的线性空间得以发展到横向、深度方向均可对仗的立体对仗空间。
第二,自对可以与传统互对共同存在,这种自对互对兼用的创作手法,不但加强了对联的对仗效果,也进一步优化了对联的整齐美、层次美、对称美,起到了为传统互对锦上添花的作用。如例2。
(三) 自对是对传统互对的创新和发展
虽然自对和互对之间存在着对仗方向不同的本质区别,但究其根源,自对并未脱离构成对仗的根本方法,是在互对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更为灵活的对仗方式,也是对联对仗中的高级形式之一。可以说,由于自对的出现,极大的推进了对联对仗从单一的互对模式向多元化模式发展的步伐,有效的提升了对联创作的自由度,在联律的大规则中寻找到了一种更加纵横挥洒的创作手法。因此,笔者相信,自对的明天将是更加美好而广阔的。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自对概念及相关定义、自对及自对相相性的分类、自对的基本要素、自对中规则重字和不规则重字的探讨、自对的作用及发展前景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笔者对于自对理论的一些粗浅认识和思考,内容看似比较充实,但对于整个自对理论来说,也只是冰山一角,对于自对的起源、演变以及在诗词曲赋中的应用特征等问题均未能涉及,稍有遗憾。但笔者还是希望能通过此文抛砖引玉,以此促进楹联理论界对自对理论进行更加深入和完整的研究及探索。最后,限于笔者水平,文中错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方家多多批评指正。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5 01:26 , Processed in 0.08426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