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2031
在线时间971 小时
主题78
记录0
版主
![Rank: 6](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6](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经验7317 点
威望0 点
金钱12415 ¥
在线时间971 小时
主题78
版主
![Rank: 6](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6](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 UID
- 46937
- 经验
- 7317 点
- 威望
- 0 点
- 在线时间
- 97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10-12
|
3,14
沧洲精舍中尚有两联,一云“道迷前圣统;朋误远方来”,一云“爱君希道泰;忧国愿年丰”。又《朱子全集》卷后所附载联语尚多,谨摘录如左,以见南宋时楹帖盛行,虽大贤亦复措意于此矣。赠人联云:“水云长日神仙府;禾黍丰年富贵家。”又广信南严寺朱子读书处联云:“一窍有泉通地脉;四时无雨滴天浆。”又建宁府学明伦堂联云:“师师庶僚,居安宅而立正位;济济多士,由义路而入礼门。”松溪县学明伦堂联云:“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又知漳州日,建书舍于天宝镇山开元寺后顶,联云:“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又赠漳州一士子云:“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又一联云:“鸟识元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至世有刻为木榜,悬诸堂楹,人所习见者如:“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立修齐志”;“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此类尚多,安得有心人为之一一搜辑乎?
讲一讲这一段
沧州精舍是朱熹开的一个书院,或者说是学堂。不是今天河北的沧州。是浙江江西附近吧,我没有详细查证。
现在看第一个对联
道迷前圣统;
朋误远方来。
有朋友和我说,看不懂~~那么我们调整一下语序
迷前圣道统;
误远方来朋。
这样就清晰了很多~~~~因为痴迷于前代圣人的道统学说,以至于耽误了招待远方而来的朋友
子曾经曰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是子也还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看起来还是学习更快乐一些~~~~~一个真读书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是一个流水对。虽然没有因为所以的关联词在,但是读者可以自行体悟到的
里面是一些朱熹的对联。南宋的对联,味道与明,与清,与民国还是略有区别。把道提升到第一个字,不单单是为了行文需要,也是对道的尊重。
看第二个联:
水云长日神仙府;
禾黍丰年富贵家。
赠人之语,富贵吉祥。圣人也是人嘛~~~圣人所作,无非天理人情。
此联无它~~~唯对仗工稳而已。
第三联:
一窍有泉通地脉;
四时无雨滴天浆。
此联语对仗则神鬼天机。
表面上写了居所环境,有一眼井泉,下联或许是房屋潮湿滴漏的自嘲吧。
那么既然是读书之所的对联~~~肯定有它的内在含义。
朱子有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水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亦有诸如 源溯濂溪,源通洙泗 等语。那么此间泉通地脉之蕴藉是不言而喻的。
四时无雨滴天浆
下联的天浆,这是美酒,是美文,是圣人言。是泽苗甘霖,是偃草春风,是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建宁府学明伦堂联云:
师师庶僚,居安宅而立正位;
济济多士,由义路而入礼门。
所谓明伦, 是言明上下尊卑,明伦理纲常,明人之所以有别于禽兽。
师师庶僚
师师者~互相学习。孔 传:"师师,相师法。" 《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庶者庶民,僚者官僚
学堂这个地方,不分地位尊卑,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居安宅而立正位
虽然只是在普通的房间中学习,但是要按照君子的言行来要求自己。
什么是正位?
儒家用正位来形容 礼。
《孟子 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上联是讲了学习的态度。
互相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济济多士。这是出自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 文王 以宁。
这里面这么多是学子济济一堂。
由义路而入礼门
这是在讲述如何由仁而义,由义而礼的学习方法以及终极目的。
当然这也是儒家的终极目的,克己复礼。
这样看起来,上下联就很清晰:
克己
复礼
松溪县学明伦堂联云:
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
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
古代儒者,学诗书礼乐易春秋。明诸子百家,儒释道诸般学说,是为通儒。
学成君子
学术有成的君子~
如麟凤之为祥像麒麟,凤凰一样,是国家的祥瑞。
而龙虎之为变;
《周易·革》:"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龙之变,在或跃于渊,在飞龙在天。 此所谓君子得时。
虎豹之变,在旧纹化去,在五彩斑斓,在焕然一新。
上联说,君子通过学习,,改变自身,取得成就,有机会效力国家。
德在生民: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
那么你们学习有成,为官为宦,你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德被生民。要给老百姓造福嘛。
那么如何造福呢?
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
此所谓 恩威并用。
实际上这句话,是出自 易经 风雷屯卦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什么意思呢?君子体察云雨的恩泽,雷霆的威猛,因此感悟到治理国家的方法。
这个联的意思就是,通过学习,改变自身修养。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国家面貌,造福一方。
知漳州日,建书舍于天宝镇山开元寺后顶,联云:
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
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这个对联很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地名。一个是天宝峰。一个是开元寺。
十二座山峰郁郁葱葱,排闼而来,像是从天宝峰上飞过来的。
上联很简单~写了地理气势。
下联呢?
五百年逃墨归儒
这里面的五百年,就巧妙地利用了开元这两个字。我没详查。但是大约唐朝开元年间到朱熹写这个对联的时间段,有五百年左右吧。
逃墨归儒
这是讲天下五百年来 学术的演变。唐朝尊道家,也曾尊佛灭佛。一直到朱熹,确立了朱程理学。
逃墨归儒什么意思呢?这是出自孟子的一句话。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
这个杨,就是杨朱。一毛不拔的成语就是出自杨朱。
杨朱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家兼爱,杨朱爱己。
儒家中庸~~~所以最后儒家是正统
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结语一句尤其高妙
学院是建在了开元寺的顶上了
那么 儒家的学说地位,也是远远高于开元年间的地位了。
一语双关。
不过我个人觉得有点不厚道哈~~~此一家之言。作为对联。这里开元的双关
以及由开元联想而来的 五百年逃墨归儒,允称大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