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梅心春闹 于 2018-4-17 20:58 编辑
七律.扫墓感赋(新声韵) 岁岁清明到墓旁,往来悼念共悲伤。
祖先血肉还田去,考妣骨灰乘鹤翔。
枉点纸钱充冥币,空持供品摆阴庄。
生前尽孝高堂乐,死后难沾儿女光。 简评:首句直奔主题,颔联用词需再斟酌,颈联可,尾句需提升。
《七律.清明》文/雪原
流云万里向清明,遥寄无名或有名。
莫问先人埋几处,犹堪后辈可知情?
丰碑依旧迎风雨,白骨何曾印汗青。
对冢幽幽今两界,追思点点到天晴。 简评:首联写清明遥寄烈士,颔联写后辈对烈士的漠视深感担忧。颈联略显凄凉。结句描写对逝者的哀思。纵观整诗,立意布局用词不错。此诗押庚韵,青出韵。
3、王吉远 记清明节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忠骨从韩国回家
六十年前血火中,英雄生命化金星。
迎难抗美昂昂气,舍命援朝殷殷情。
卧雪餐冰为典范,攻城拔寨打冲锋。
而今忠骨回家国,耳畔如闻喊杀声。
4、王吉远
记清明节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忠骨从韩国回家
六十年前血火中,冲锋陷阵化金星。
迎难抗美昂昂气,舍命援朝切切情。
卧雪餐冰高典范,攻城拔寨大冲锋。
而今忠骨回家国,耳畔如闻喊杀声。 简评:该诗选材好,立意佳,有气势,唯有押韵有误:情、声庚韵,星,青韵,锋,冬韵。
清明祭【今】
脱青着素坟前立,拔却荒蒿腿缓屈,
脑海淳音萦耳畔,浮生不孝罪心虚。
香烟袅袅绵绵恨,细雨淅淅隐隐呜,
泉下有知多护佑,墓前九叩赐福禄。 七律:戊戌清明晓梦慈母有寄 霜鬓慈容似故年,相逢梦里两潸然。
老来得子心头惬 ,忽病无医席上煎。
撒手尘 寰别雏鹤,裁云佛国卧台莲。
深恩未报平生恨, 一柱檀香祭九泉。
注:慈母病逝时余方五岁,五年之后老父也别儿
长辞矣!呜呼哀哉,子欲孝而亲不在焉! 简评:该诗首句通过梦遇描写对已故母亲的怀念,直奔主题。颔颈两联写母亲得子、生病、去世与身卧九泉,短短几句对母亲的坎坷人生进行了概述。尾句写作者对没有尽到孝道而深感自责,只能通过清明祭祀告慰在天之灵。全诗立意鲜明,感情真挚,起承转合自然。莲台与台莲意思区别较大。
清明祭父 不见音容贰拾年,少时记忆掠眸前。
平生辗转聊糊口,一世清高懒弄权。
儿女添愁催发白,心神操碎惹人怜。
杜鹃声里斜阳暮,劝慰亡灵莫省钱。
父亲在我年幼时曾作过村支书这样的村官。但因家里人口太多,生活负担大,日子总是捉襟见肘:( 简评:该诗主题虽然沉重,但是语言感觉轻快,清明祭父跃然纸上。
七律•念双亲
纷纷细雨又清明,扫墓招魂问往生。
鞭炮震天思念寄,纸钱拢雾泪花盈。
望亲择日回家转,备酒端茶煮饭呈。
莫待悲离深后悔,多多陪伴孝先行。 简评:清明扫墓是事关千家万户,千百年来连绵不断,祭祀祖先是严肃的事情,尤其是过去。记得过去扫墓没有燃放鞭炮的习俗,只是近几年开始兴盛起来,因此鞭炮震天以表示喜庆为佳。招魂、望亲择日回家转等用词也感不妥。
七律&清明挽介子推
介公一去几千年,
犹有清名贯陌阡。
割肉尽忠心不悔,
焚山唤士志难迁。
丝丝春雨润青柳,
冉冉轻云巡碧天。
阅尽兴亡生死事,
纸钱飞尽见榆钱。 简评:小诗以清明悼念介子推为主题,前两联紧扣主题,颈联一转写清明的景色,然而结句感觉关联不够紧密。另外‘尽’出现三次,应尽量避免。
七律.清明
雨边茅舍酒旗扬,春到溪头意转长。
入闼双峰高下影,护园百树绿红墙。
牧童逢客频招手,游子无愁也断肠。
一自杜郎吟唱后,谁家不是杏花庄。
简评:该诗由杜牧《清明》演化而来,诗境优美,节奏明快,体现了他乡游子清明时节借酒消愁,思念家乡的内心世界。唯有牧童当店小二招待客人感觉不妥。
11、梦如烟 七律·祭父
心悲烟雾竟难分,一岭青松对暮云。
晚日山林风簌簌,清明时节雨纷纷。
愁肠缕缕侵华发,冷泪行行写祭文。
凭吊家严思不尽,茔前跪守引兰芬。 简评;小诗题目祭父,首句由心境起笔,悲字用沉重阴郁的烟雾一词抒发出来,青松给人肃穆之感,暮云给人以压抑,表现出作者沉痛与悲哀的心情, 颔联以景抒情,进一步衬托作者的悲痛情绪,承接有力稳妥。颈联进一步递进深化,用愁肠侵华发夸张的手法描写极度悲伤,冷泪写祭文寄托深沉的哀思, 也使作者情绪变化发展到达高潮。尾句一转破题,坟前跪守凭吊结束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整诗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起承转合环环相扣,将清明祭祖的真实 感受描写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