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部中国楹联学的经典论著——----读谷向阳先生《中国楹联学概论》有感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34 小时
主题
277

4322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923
经验
357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5 2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FONT size=3>     谷向阳先生《中国楹联学概论》一书的出版,是我国楹联界乃至整个文学艺术界的一件大喜事,是中国楹联学理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这部专著是中国楹联发展史上一部最有影响、最有份量,最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专著。
    两个多月以来,我对该专著进行了认真的通读,对于部分章节进行了精读,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感觉到这部专著的份量之所在,确实是一部难得的楹联学的经典论著。
    一、理论体系的系统性
    《中国楹联学概论》这部专著,从楹联的本质概念著笔,对楹联的史略、楹联的分类、楹联的格律、楹联的修辞、楹联的创作、楹联的欣赏等整个系统,从宏观上把握,整体上梳理,微观上论证,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楹联学理论体系。从文艺学的宏观系统中找准楹联学的位置,确立它的内涵和外延,对楹联学进行定位、定性,然后又对这一整体进行具体的分析,对其子系统甚至子子系统都把握得十分准确,梳理得有条不紊,论述得恰到好处。
    例如:对楹联修辞这一楹联学的子系统而言,以往的著作多是修辞格的罗列,一列就是十几种几十种修辞格,叫人读后感到眉目不清。而谷先生将楹联修辞划分为语音修辞、文字修辞、词汇修辞、语法修辞四类,这四类便完全囊括了楹联修辞的基本方面,读后感到眉目清析,结钩合理。不仅如此,专论中还将四个子系统;将文字修辞分为拆字、嵌字等九个子子系统;词汇修辞分为拆词、叠词等十二个子子系统;又将语法修辞化解为设问、反语等十六个子子系统。这便使整个楹联修辞论述得天衣无缝,而且完全合乎楹联的修辞规律。如果没有相当的文学功底,没有对楹联的精到研究,没有轻车熟路的理论创作经验,是难以驾驭这部宏篇巨著的。
    二、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任何理论体系的确立都需要科学性,科学性的基础是对事物内部规律的揭示。当然,楹联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也不例外。谷向阳先生《中国楹联学概论》这一楹联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就在于它的科学性。这部专著是对中国楹联科学理论规律性的科学阐述。
    (一)对中国楹联学的历史概括是科学的。
    因为受篇幅的限制,《中国楹联学概论》对中国楹联的历史部分名为“史略”已经足以勾画出了楹联形成的民族根源和哲学思想基础。楹联艺术为什么在中国而不是在别的国家产生,它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门类,它的基本特征又是什么,它是怎么样在中华民族这块文化沃土中成长起来而成为“瑰宝”的等等,这一切问题在此都得到了圆满而令人信服的回答。
    (二)对中国楹联格律的论述是科学的。
    对于格律问题,应当说是目前楹联界最为关住的问题,也是争论和分歧最多的问题。对此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持己见,难以有统一的认识。而且这个问题又是楹联学理论不可逾越的课题。我认为,对联律问题,谷先生的论述是科学的。他揭示了联律产生的历史背景,阐述了联律与诗律的关系,指出了联律是必须遵循的。但是如河确认联律?这个楹联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书中讲的非常科学。对“平仄”这个问题,不少人持有偏见,要么死死抠教条,要么不讲联律。谷先生没有主观武断的言辞,他是从联律产生的历史说起,顺着联律发展的脉络以及联系历史上楹联的创作,而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切合实际的回答。他对楹联的宽和严讲的非常到位,也很符合中国楹联发展的历史事实,更有利于今后楹联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楹联的拗救”一节,讲的非常好。这个问题以前联界有所涉猎,但论述不多,有论述也多是照搬律诗的规则。然而联律有联律的特性,也就是有联律的特殊规律。谷先生正是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正确阐明了楹联的拗救问题,这为楹联创作和楹联鉴赏解决了一大难题。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一部专著,哪一位联家对此作过如此科学系统的论述,这是对楹联界的一大贡献。
    (三)对楹联欣赏理论的确立是科学的。
    楹联欣赏或楹联鉴赏,这也是楹联学的重要课题。这个专题的研究对楹联的创作和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问题牵扯到对楹联界的方向把握和引导作用。过去对楹联欣赏偏重于对联语的独立欣赏,而对欣赏理论的研究不够。何耀起先生在这方面有过专门论述,也很有指导意义,在该书中,谷先生也多次提到和引用何先生的观点。在我看来,对楹联欣赏或鉴赏理论学的真正确立,还是始自该专著。该专著虽然没有展开论述,但是专著中关于“楹联欣赏的条件”、“楹联欣赏的目的和作用”、“楹联欣赏的规律”、“欣赏中的意境开掘”这四节已经基本上勾划出了楹联欣赏学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在全面梳理前人欣赏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应当说,在楹联界对楹联欣赏和鉴赏理论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广义的楹联欣赏(包括楹联书法的欣赏在内)和狭义的楹联欣赏都是楹联界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该专著是为此开辟了一个先河。
    三,理论体系的前瞻性
    谷向阳先生《中国楹联学概论》的一个十分可贵之处是具有明显的前瞻性。这包括对楹联发展形势的前瞻性,楹联理论探讨的前瞻
谁将谁羁绊
我与我周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6 11:09 , Processed in 0.0728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