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4|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期一年级升级考试A组评阅提交处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主题
105

655

帖子

0

精华

117

积分

禁止发言

UID
20657
经验
11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8 1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2
发表于 2011-8-20 09:16 | 只看该作者
A组长—蕙质兰心作业
联都小渔村二期班中期摸底考试题目
一. 总结五讲讲义中心内容.(30分,平均每讲6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不得几讲混答.
2. 不得大段复制讲义内容,提倡大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 完全按照讲义内容进行总结,否则视为无效作业,评阅有权扣分或者不打分.
第一讲 七律的基本知识
一、读诗的作用
1、培养诗句的语感
2、解决以后写诗词穷的问题。
二、律诗的相关知识
1、律诗,律诗,律,格律。就是说区别于古风等类的诗。
格――格式,包括:平仄,粘对替,字数,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律――韵律,声律,音律
3、律诗的组成与特点:
律诗最基本的骨架,便是起承转合,也是律诗中比较难掌握的。
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
对仗是律诗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承句和转句是对仗的。
起句和合句可以对仗可以不对仗,首句可以入韵可以不入韵,不过七律一般首句入韵的多。
起句如果对仗就也叫首联 合句如果对仗就也叫尾联
三、七律的分类:
按照起句第二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我们将律诗划分为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和平起仄收式四种。
四、选择韵字应该避免的地方:
1.窄韵:是说这个韵部可供选择的字很少。
2.险韵:指语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
3.僻韵:僻,生僻也,就是选用那些很生僻的不常用的韵字。
4.倒韵:就是为了合乎韵字而将本来正的词颠倒过来。如天空,写成空天。
5.叠韵:它是指两个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所组成的词连在一起使用。如翩跹等。
6.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7.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8.窜韵:就是所押的韵字不是同一韵部。这个韵部押了,又跑到别的韵部去押。
9.双声:就是声母一样的两个字一起使用 如大地 动荡等
10.复韵:复韵有两解,一是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而无间隔。二是使用同义字做韵字
五、几种有几种貌似律诗的诗体:
1、老干体--近似于老干部的发言内容而因此得名。老干体只是律诗中的一种体系。特点是:气势宏大,内容贫乏,歌功颂德与忧国忧民共存。
2、伪诗--律诗的一切特征。任何一首诗,只要不言正不言志的,符合格律和起承转合的就算伪诗。
4.象诗--同样具备律诗的所有格律特征,区别在于:内容空洞.写了一大堆,但完全脱离实际的东东,无病呻吟就是象诗的特征。
5.四不象诗--有明确的主题,也就是主题不明显。东拉西扯、主题不明确,是四不象诗的特征。
四不象诗-老干体-伪诗-玄诗这四类,都有具体的内容,都符合格律的所有特征。
6.打油诗--也具备格律的基本特征,非常白话、内容诙谐,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
六、怎么写好诗:
外:就是读书 读诗 多练
内:发乎我情,扬乎我心
如此兼修,经过一段时间,外也将成为内,外+内 如此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有何不可得   
七、对仗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出句 对律诗来说 就是1357  对句 就是2468
影子妄评:总结的很琐碎,还是搬讲义上来,总结,只是要求形似而已.6分.
第二讲:七律的起句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呢 起——开始  承——承接  转——转折 深入  合——总结
上章:起句承句,下章:转句合句。
二、诗中景和情的关系都有哪几种?
1.先景后情    2.先情后景    3.情景交融
什么是景语,什么是情语呢?
景语,顾名思义,写景的语言了。情语——抒情的语言了。
三、律诗中的起承转合特点
起:语不惊人死不休
承:天衣无缝接传球
转:转承颔首潜诗眼
合:总括全诗一望收
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四、怎么样写好命题诗:
命题诗 ——必须围绕命题来立意 谋篇  否则就不叫命题诗
命题作业 审题是第一要素
五、起句的一些注意点:
1:一般,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
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6:起句一定要扣题。
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六、写诗常用的几种手法:
1、兴的作用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同时“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的作用
2、赋:就是直言其事。说白了就是说大白话。
影子妄评:总结的很详细.之所以要总结这些,是为大家以后写诗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的.你要是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多好,记住这些..6分.
第三讲—七律的承句
一、写诗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1、扣题不紧
2、语言白话
二、兴的应用
兴,简单的说,其实就是触景生情。兴的作用 就是渲染氛围 营造气氛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也就是叙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物咏物。起句的兴与赋是从第一句开始的
三、承句的写法
承句在诗中所承担的使命是承接、扩展。
概括一下,起句是总写,概括性的写一下,不直接写景色如何如何,承句是详细的描写
    四、律句的音节划分
律句有七言和五言的。七言的音节一般这样来划分:12/34/5/6/7,五言的音节划分为12/3/4/5
五、律诗首字平仄的分配
这个首字的平仄分配最佳为4/4 ,其次为3/5 再不济为2/6  
影子妄评:很好,但我不喜欢大家都这样的总结了.6分
第四讲—七律的转句
一、平上去入四声的特点
平声“哀而安”:约是一种长的中平或低平调。 平声又可以分为阴平,阳平。
上声“厉而举”:约是一种短的升调,用力比较强。
去声“清而远”:约是一种长的高降调,“远”是长义
入声“直而促”:发音短促。
二、诗脉【诗的脉络】
1、一诗一脉【一诗一线】——一首诗只能表达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思想。具体到七律中就是起句、承句、转句、合句都必须围绕主题这唯一的一条线来写,不能这根线,那根线的乱交织。
2、怎么来安排这条线
拿到题目的时候要先立意,这个立意就是贯穿在全诗中的线
三、转
1、转句的功能便是:转句:转折,深入。
对于景+情来说,上章为景,下章为情。上章就是起句和承句,下章就是转句和合句。那么转句前分句就是上章和下章的分水岭了。
2、转句的要求是:
(1)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而要从景语干脆利落的转入情语,不可还在景语上徘徊不前。
(2)不断裂。这一点要求大家不要光顾着转,而不顾衔接性了
(3)形转而意不转 ,这里的转,只是形上的转,并不是指意上的转啊,不是说从这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
    四、读诗三要法,
    一.粗读: 二.细读  三,精读
影子妄评:形似理解了,就要加以神似了.俺不对照讲义.此题给你满分.6分
第五讲—七律的合句
一、合句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合句大家都知道是律诗中的七八两句。
合: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一个总结。
二、写合句有几个注意点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目的。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
三、比的方法:
主要有以下三种:比喻、比拟、对比
1、比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其一,明喻。就是比较明显地打比方。  其二,隐喻,也就是暗喻,比喻关系暗含在其中。  其三,借喻。是一种省略性的比喻,直接用比喻物来代替被比喻物。
2、比拟。这是一种把物比作人,或者把人比作物,或者把甲物比作乙物的一种方法。
    3、对比。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来突出事物的特点。这也是一种绝句中常用的方法。有横比与竖比之分。
四、韵字的选择和处理办法【韵部和内容的关系】
平声“哀而安”:约是一种长的中平或低平调。 平声又可以分为阴平,阳平。  
上声“厉而举”:约是一种短的升调,用力比较强。   
去声“清而远”:约是一种长的高降调,“远”是长义。   
入声“直而促”:发音短促。
阴平相对情绪上平和些,而阳平有提升情感的作用。
以上声自为韵字的时候,会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如果在词里押上声韵,就叫做“以韵余”,即是指上声字为韵时,其音含而遣意,其意蕴有余音的意思。
去声什么特点的?所以运用在诗词里它所带来的情感也强烈些,那么余音则不如上声了。发音短促,所以一般押入声韵的词内容一般很沉重、凝咽。
五、承句名词、非名词的使用
在我们律诗中 于景而言,名词就是一个景物的名称。很死板的名称罢了。诗意的灵动是靠非名词来营造的。
影子妄评:OK6分.总分30分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〦彩| 六合投〦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〦乐〦城:顶级信用〦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3
发表于 2011-8-20 09:21 | 只看该作者
二、写一首七律诗,题目自拟(25分,五个小题平均每题5分)
作业要求:
1. 格律无误(包括粘对替,韵脚等).
2. 章法分明(起承转合)
3. 主题明确(诗中心)
4. 句子的独立性(一句一意)
5. 句子的简洁性(一个句子里,不重复意象的描述)

春(下平七阳)
炮竹一声除旧岁  人间万象换新装
花艳蝶争春色美  桃红李白果园香
四方游客踏闲步  田野农人耕播忙
最是一年风景处  劝君更惜好时光
影子妄评:
1. 格律无误(包括粘对替,韵脚等). 无误.5分
2. 章法分明(起承转合) 无误,5分
3. 主题明确(诗中心) 此题略有失误,春的范围过大.而使诗中心被削弱.扣3分.
4. 句子的独立性(一句一意) 各句一句一意,无误.5分
5. 句子的简洁性(一个句子里,不重复意象的描述) 此题略有出入.,承句”花艳蝶争”已经表明了一个景,后分句”桃红李白”属于意象赘述.扣3分.
总评,写诗最后得分19分.
三. 自评诗.(25分每小题5分)
自评要求:
1. 你是怎么审题的
命题为春,就以春天的景和物铺开写来,带给人们的感受和启发。
影子妄评:符合事实.5分
2、怎么立意的
春是美好的,也是稍纵积逝的,人们应该珍惜美好的时光和事物,不要让年华白白流走。
影子妄评:此立意甚好,表达却失误.你写春景太多了,违背了这个本意.3分

3、分析自己诗里的章法


炮竹一声除旧岁  人间万象换新装
花艳蝶争春色美  桃红李白果园香
四方游客踏闲步,田野农人耕播忙。
最是一年风景处,劝君更惜好时光。

按照诗来说,基本是上景下情了。首句整个写春天来到,万物更新。承句分写春天的景色,转句前分句写游人踏春,后分句写农民务时,有个对比,合句写出春光带给人们的感想。
影子妄评:立意尚可,表达也比较明确,章法也比较到位,但全诗内容欠缺紧凑。并有意象重复描写之赘句,各句展示的时间和景象跨度太大,由而造成全诗脉象泛泛。深度和情感因此而被削弱。扣3分
4、诗的诗脉你是怎么串连起来的.
春来到-春景-赏春-惜春
影子妄评:基本上按全诗表达的方式总结,5分5. 你怎么完成这首诗的(尽量把自己写诗的经过和体会写出来,相信以后你回头再看自己这首诗时,会有很多感触)
答 先整体理出自己所要表达的诗意,学了怎么处理七律的起、承、转、合句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写景从整体写到实处,再转向写出个人的感受,融入自己的理解,得出诗所要表达的诗脉。再处理押韵和处理平仄。不知道做对了没有?
影子妄评:第一次写诗的体会不可能一次性就总结得到位,如果你每写一首诗都能这样认真去总结,相信你的下一首一定会是一个不小的进步。5分。
总计:22分
四:对联(20分)
出句1. 风月焉能偿酒债(染月)
出句2. 往日诗心零落尽(染月)
答:风月焉能偿酒债(染月) ==时光最是蕴人情(蕙质兰心)
   影子妄评:平仄无误,词性较相吻合。只是联位整体性不够紧密。扣2分,8分。
往日诗心零落尽(染月)== 今宵情趣复重来(蕙质兰心)
影子妄评:平仄无误,词性较为吻合,上联写悲,下联反着对,表达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的结果。甚好。只是词性有误8分
总评,兰心组长作业认真细致,本次考试最终得分为:85分,祝贺,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4
发表于 2011-8-20 09:24 | 只看该作者
2、A14—妖妖作业
第一讲:
1.        建议我们大声读诗及读诗的好处:培养语感和免于词穷。
2.        何为律诗,律即格律,律诗的基本格律是什么:
格——格式,包括:平仄,粘对替,字数,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律——韵律,声律,音律
其中最基本的骨架,是起承转合
3.        格律虽知,还需押韵、对仗。
1.        韵一般押平水韵。类别:首句押韵和首句不押韵。并且在选择韵脚的时候避免窄韵、险韵、僻韵、倒韵、叠韵、撞韵、挤韵、窜韵、双声、复韵。
2.        承句和转句必须对仗,起句和合句可对也可不对。其中出句和对句平仄要相对且不能重字。
4.        列举一些貌似律诗实不为律诗的诗体:老干体、.伪诗、玄诗、象诗、四不象诗、打油诗,让我们知道律诗并不是格律、韵都有,但内容却不够也不能称为一首好的律诗。
5.        自己为什么要喜欢诗,如何才得一颗诗心。
6.        影子妄评:基本正确。6分
第二讲:
1.        起承转合——
1.        浅谈起承转合的难易
2.        何为起承转合:起——开始  、承——承接 、 转——转折 深入、  合——总结
3.        诗中景和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情景交融   先学习第一种先景后情,举例了一些律诗,分析哪些为景语,哪些是情语
4.        起承转合的特点: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缺一不成律诗)
起:语不惊人死不休    承:天衣无缝接传球    转:转承颔首潜诗眼合:总括全诗一望收
注意:起承转合 句与句之间的不可代替性。
2.        具体例举说明应当如何写起句,起句的7大注意事项:
注意1: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注意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
注意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注意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注意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注意6:起句一定要扣题。
注意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3.        列举诗中的写作手法:赋与兴的作用及其兴的运用:兴的作用是渲染和烘托。赋:就是直言其事。说白了就是 说大白话。一般起句用兴的比较多,“起兴,兴起”,而且兴又兼具比喻、象征的作用
影子妄评:基本正确,6分
第三讲:
1.        指出上讲作业中一些问题,比如:扣题不紧、语言白话。
2.        继续讲“赋与兴”
1.        赋与兴的定义   
2.        赋与兴在律诗起句中的运用
3.        承句的写法,它的作业是“在诗中所承担的使命是承接、扩展”两者缺一不可。
注意:如何承接,如何扩展,扩展到什么程度,与转句如何过度都需要考虑清楚。
4.        分析写诗的步骤(以命题诗为例)
1)立意:立意的重要性和写承句的注意点:处理好起句和承句意象的关系,不可一下子在起句的时候把意象写尽,要留给承句空间。一般来说起句写总,承句写祥。影子妄评:应该是起句总领全篇吧。如何总领的,如何在实际写诗中运用的。这些才是实在内容,而不是泛泛所指。
5.        介绍律句的音节划分:
七言的音节一般这样来划分:12/34/5/6/7;
五言的音节划分为12/3/4/5
6.        律诗首字平仄的分配:最佳为4/4 ,其次为3/5 再不济为2/6
  影子妄评:有复制讲义的感觉,并且没总结到位。扣3分。
第四讲:
1. 浅谈了下平上去入四声的特点
2.律诗除了要做到语言优美、格律正确、立意向上外,还需做到一诗一脉。
特点是:1.雅致2.精炼。
3.转句
1.        转的特点: 转句:转折,深入
2.        转句的要求:
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由景入情,要对起句和承句有所思考。
不断裂,也要跟前面的两句有关联。
形转而意不转,转的时候不能把主题给转没了。
3.        举例分析从诗脉上的转句
4.        读诗三要法:粗读、细读、精读
5.        小结起承转合
影子妄评:基本正确,6分
第五讲:
1.        合句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1.        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        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        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也可以情景结合。
4.        注意扣回起句
5.        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余味无穷
2.        合的重要性:合句一般是全诗的诗眼。或点明主题,或深化主题。
常见的手法有:词意俱尽、意尽词不尽、词尽意不尽、词意俱不尽
3.        比
1.        比的概念: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
2.        比常见的三种手法:比喻(明喻/暗喻/隐喻)、比拟、对比
4.        韵字的选择和处理办法
          1)平上去入四声的特点:
平声“哀而安”:约是一种长的中平或低平调。 平声又可以分为阴平,阳平。 ?
上声“厉而举”:约是一种短的升调,用力比较强。 ??
去声“清而远”:约是一种长的高降调,“远”是长义。 ??
入声“直而促”:发音短促。
5.        在写诗中遇到凑韵的时候的处理方法:
1.        换韵
2.        尽量选择名词性韵字
3.        倒数第三字淡化
影子妄评:基本正确。6分
本题对总结有复制嫌疑,缺乏自己的主观认识。这是唯一不足的地方,本题总得分。27分。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5
发表于 2011-8-20 09:26 | 只看该作者
二.?? 写一首七律诗,题目自拟(25分,五个小题平均每题5分)
作业要求:
1.???? ? 格律无误(包括粘对替,韵脚等).
2.???? ? 章法分明(起承转合)
3.???? ? 主题明确(诗中心)
4.???? ? 句子的独立性(一句一意)
5.???? ? 句子的简洁性(一个句子里,不重复意象的描述)赵
三.?? 自评诗.(25分每小题5分)
自评要求:
1.???? ? 你是怎么审题的
2.???? ? 你是怎么立意的
3.???? ? 你怎么分析自己诗里的章法
4.???? ? 这首诗的诗脉你是怎么串连起来的.
5.???? ? 你怎么完成这首诗的(尽量把自己写诗的经过和体会写出来,相信以后你回头再看自己这首诗时,会有很多感触)
棚屋
天寒险阻路难行,林寂森森幽怨鸣
遍野雪深缠足下,数声獾戾扰心旌
百般苦楚如浪涌,千种辩辞似剑横
重返死阴求对质,无边幻像换新盈
注:死阴是指歌里唱的一样:我虽然行过死阴的幽谷,也必不怕遭害。
这里引用是因为棚屋是他女儿丧命的地方。
新盈:当一切景物都变了以后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自我分析: “棚屋”代表着“由你自己的痛苦建造的房屋”,“比喻你受困的、受伤的和遭损害的地方……以羞辱或伤害为中心的地方”。 也是人在绝望中获得重生的地方。根据前段时间看的小说《棚屋》有感而写。诗的脉络就是根据小说情节串联(主人公在女儿被害三年后,接到一封来自上帝的邀请信,再次回到凶案现场的路途情景和心里状态。)起初主人公第一次进棚屋,依旧什么都没有变,看到地上的旧血迹,让他又悲痛欲绝。当天回神过来,谩骂上帝欺骗他,嘲笑自己的傻,等他转身离开后,突然发现一股暖流袭来,回头看发现一切都变了,雪都不见了,死气沉沉的迹象都变成了生机勃勃,棚屋也变成了结实美观的木屋。
第一二句写景,转句写,他来到小屋后,看到屋里的血迹依然在,悲痛又再次升高,一直责备自己当初的疏忽,早知道如果怎么怎么样,也就不会发生悲剧,一直同自己内心争辩,后悔。合句是写他来这里的目的,如果真的是来自上帝的邀请,他要质问上帝,为什么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可爱的女儿身上,而凶手却逍遥法外。当一切景象被更新后,他知道,上帝真的在那里。
影子妄评:没有按要求方式做作业,无法一一对照点评。总评如下:1.起句点题了吗,起句的如何写法你是否真正理解了呢,如果能理解,这首诗的起句就不会这么突兀。毫无所指一样。2.看不出你整首诗表达的跟题目有多大关系。棚屋,从题目上看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物象而已,所以,看你题目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围绕着屋的形状来描写,但你的诗没做到这点,读得让人云里雾里,不明方向。不扣题。3.承句不对仗,再去看讲义怎么说对仗内容的。4.自评诗各项作业要求,没有一一落实。5.全诗没中心,有题目,有骨架,格律也对,除此之外全达不到要求。15分

四:对联(20分)
出句1. 风月焉能偿酒债(染月)==云烟岂可还人情
影子妄评:平仄无误,词性无误,但上下联整体意思不通,云烟跟人情啥关系。感觉这对联是在凑。5分出句2. 往日诗心零落尽(染月)==如今曲意骤然生
影子妄评:平仄无误,词性无误,联意没深度,凑的迹象很明显。5分
妖妖本次考试最后得分为:52分(要加油啊)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6
发表于 2011-8-20 09:29 | 只看该作者
3、A08-雨 作业
联都小渔村二期班中期摸底考试题目
一. 总结五讲讲义中心内容.(30分,平均每讲6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不得几讲混答.
2. 不得大段复制讲义内容,提倡大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 完全按照讲义内容进行总结,否则视为无效作业,评阅有权扣分或者不打分.
答:第一讲:介绍了什么是律诗,也就是格律,律包括音律、韵律、声律;格则是指句子的起、承、转、合、粘、对、替、字数、平仄、对仗、押韵。每首诗押韵都要一韵到底。介绍了韵脚的一些概念包括:窄韵、险韵、僻韵、叠韵、撞韵、挤韵、窜韵、复韵。诗体的一些概念:老干体,伪诗、玄诗、象诗、四不像诗、打油诗。那么我们学习诗,是因为它语言美,意境美,音律美。以七律为例,它的四句首句(如果对仗也叫首联)承句(颌联)转句(颈联)合句(如果对仗也叫尾联)组成了诗的基本架构,使我们透过诗的表现形式,体会到内在的含义,使得“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为绝妙词”
影子妄评:雨这样的总结才是最完美的总结。赞一个再送花花代表敬意。6分
第二讲:既然诗存在语言美,怎么表现出来呢,就要学会,表达,这便是起承转合的运用了。大凡诗者无非以景言情,以情托景,情景交融。这样诗就有了先情后景、先景后情、情景交融之分。而它的美感,无论怎么表达,都要有连贯性,整体性,还有每个句子的独立性。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要注意每个句子的写法,比如起句,点题却不可太满;要符合心情的景;符合主题的景;符合逻辑;还要为承句留有余地打基础。起句,有兴起和赋起的比较区别。兴者,烘托,比拟,渲染。赋者,直言其事。
影子妄评:OK。比其他套用讲义的作业方式看得赏心悦目了。6分
第三讲:拿到一首诗,首先要立意,谋篇。起句之后便是承句的写法,承句首先要承接着起句,延续起句的内容或是细分,然后必须有扩张的发展,为转句的出台奠定基础。每个句子都有其音律的美,在七律中,我们划分音节是这样的12/34/5/6/7,在整体一首诗中,每个句子上下两个分句第一个字的平仄分配,也对整体的诗的美感有影响。体会好的诗词的意境和谋篇过程对我们至关重要。
第四讲:古汉语非为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诗有了语言美,还要有节奏美。这就要求学好声。一格好的诗体,都是贯穿一个主线,这就是诗脉。立意便是贯穿在诗中的主线,一首好的诗一般都是一个主题,一根主线。这样再写了起句,承句后就要学好转句的写法,转句既要完成承句的对承句的转折,又要进一步深入主题,为合句服务。以上景下情的诗举例,转句在完成由景到情的转变,在写的时候,要转的干脆,别和承句分不开情景的表达;同时又要在意思上有连续;这就要求,写的时候形转而意不变!在具体写的时候,还有个窍门,就是实在不能从诗脉上完成转句的构思时,可以从承句的字面上联接起来。学习一首好的诗词,要学会粗读、细读、精读。从体会一首诗的背景,到理解它的构思,再到写作技巧。这样我们就掌握了写诗需要立意,再谋篇,然后下笔,最后修改的这个过程。
影子妄评:OK。6分
第五讲:合句作为全诗的一个总结,不仅要扣题,还要真的突显出点睛之笔的作用,总结前面三句的内容。好的合句,会让人意犹未尽,大多运用比兴的写法。有这么几种结尾:意近词不尽,词尽意不尽,词义都不尽,词意俱尽。一般以景结尾的犹能表达笔尽意未穷。以景抒情多用比的手法,比者:比喻,比拟,对比。比喻又有明喻,借喻,隐喻三种。而比拟多拟人化。对比则是用差异使人产生强烈的感觉。学习了这些,我们有了基本的章法,就要推敲韵字和整首诗的关系了。平声相对平和,有提升情感的作用,而上声部韵字悠长的情调不言而喻,让人在读的时候,自感袅袅。去声则相对强硬些,干脆,激烈,时髦点的词就是果敢。入声则表现的凝重些。体会和理解这些对我们写诗运用韵字有多多少少的帮助。再就是要学会运用实词和虚词的推敲。
影子妄评:6分,恭喜雨此题得满分。30分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7
发表于 2011-8-20 09:33 | 只看该作者
A08-雨 作业
1.写一首七律诗,题目自拟(25分,五个小题平均每题5分)
作业要求:答:
看图作诗一首:        有感山水画一副.(下平八庚)

                    翠柏微朦山欲横,轻舟一叶雾潮平。
                    遥偷秀色知天远,近觑青波觅水声。
                    身在灶台无锦字,神游画里忘归程。
                    若能钟鼓通天意,当绝尘缘此处生。
2.        1. 格律无误(包括粘对替,韵脚等).
影子妄评:无误5分
2. 章法分明(起承转合) 影子妄评:无误5分
3. 主题明确(诗中心) 影子妄评:无误5分
4. 句子的独立性(一句一意) 影子妄评:无误5分
5. 句子的简洁性(一个句子里,不重复意象的描述) 影子妄评:基本达到要求,诗中个别句子需要加强炼字。5分

三. 自评诗.(25分每小题5分)
自评要求:
1. 你是怎么审题的
答:看清要求是一首七律,并且是自命题,那么既然是七律,就要按照律诗的要求来写,格律都要对。还要符合自己的构思,符合我选择的图的境界。
影子妄评:很仔细认真,向你学习。
2. 你是怎么立意的
答:拿来这幅图,先仔细看它好在哪里,自己喜欢哪里,画里是什么感染了我。如果看不出画本身的意境,那么,我自己觉得我想在这幅画里得到的是什么享受呢?便有了基本的构思。我渴望在这样的地方感受自然美,远离喧嚣。
影子妄评:呵呵,是的哦,再进一步,就要努力把自己溶入这幅画中去,体会下身入其境的感受,这样就知道怎么写了。3. 你怎么分析自己诗里的章法
答:翠柏微朦山欲横,轻舟一叶雾潮平。
   遥偷秀色知天远,近觑青波觅水声。
   身在灶台无锦字,神游画里忘归程。
若能钟鼓通天意,当绝尘缘此处生。
按照诗来说,基本是上景下情了。首句写整体画面中的物象,“翠柏微朦山欲横,轻舟一叶雾潮平。”一个横字,写出山的雄阔,以及作为绘画艺术中迷蒙的绿色葳蕤的感觉,因为它必定不是实物和照片,没有碧翠的通透,只翠微朦笼。而和这样美轮美奂的地方自然有水才灵,远方,天水相接,一叶轻舟享受着山色有无中,江流天地外的闲悠。
影子妄评:眼睛能看到的都是直观的,但我们可以用心去观察和体会写出立体感来的。这句后分句的“雾”有点不妥,因为前面写“轻舟”,肯定是指很远的地方了,视界很阔时,再有了雾,这小舟就不明显了,雾与舟也有了相争之意。两者缺乏递进的联系,建议重新构思这个下句。
“遥偷秀色知天远,近觑青波觅水声。”承句写如此的美景老远就想偷来占为自己,而,怎么看,也不可能,去不了,遥远无及。便走近去细看,去倾听一下活灵活现的那水的声音吧。前分句承接着起句续写画面的美,天远,还表达出一种远观景色的浩渺。后分句,写出活灵活现的水流动感。
影子妄评:如果起联是远景,这承联就必须落到实处,也就是观察视角放近了,可这承联看上去还觉得是在虚写。诗意放得太远了,后面就不太好收住了。“偷”字形容不好,山色只能是用视觉来形容的。后分句的“觅”也不妥。水声只能用听觉来判断的。而且对仗也不工。
“身在灶台无锦字,神游画里忘归程。”转句,用灶台比喻俗物缠身,而身在红尘,怎么能写出灵秀的字。后分句,则直接点名只能在如此的画面里神游一番。或者说,这样美丽的地方如画一样令人忘记浮生梦世。
影子妄评:转句前分句有点太突然。一下子转出来跟承句就断裂掉了,后分句又返回去写画的意境,好象转不出来了,转句对仗也不工整。
“若能钟鼓通天意,当绝尘缘此处生。”合句说出自己的愿望。用晨钟暮鼓的表达心中的禅意,渴望,假如真的可以有所感动,一定会离开尘缘进入这仙境般的地方去生活吧。
影子妄评:合句较有味道,但后分句的“此处生”我感觉是共此生的意思吧,这里的生就不是动词了。再想想看。4.       
这首诗的诗脉你是怎么串连起来的.
答:实景描写---对实景的感觉---对自己的感觉---对着两景融合的渴望。
影子妄评:诗脉不是这么总结的。观画—欣赏---惊叹---神往。你的诗表达出来的是这么一个脉络吧。
5. 你怎么完成这首诗的(尽量把自己写诗的经过和体会写出来,相信以后你回头再看自己这首诗时,会有很多感触)
答:就我个人来说,我总是先入眼为主,喜欢看开门见山,那么第一眼的感受就很容易写出来,接下来,就按照这句话的韵部去寻找合适的词语和韵字。当第一句写出来后,我一般就会想到最后了,合句的意思便有了大概。然后我才根据我的思想琢磨承句和转句的内容,以及平仄,押韵,... 等等。有时候为了自己要表的意境反复更改句子。有时候写诗,抓不住要表达什么,这才是最难写的,即无从落笔,有没法收笔。而且,在诗的创作中,我感觉,无论什么诗,没有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没有真的灵感,生搬硬造是最可怕的,人有个性,正如诗有灵魂。拙见。
影子妄评:情是任何文字的主题,所有写景的都是为后面要表达的情而服务的,你这道写诗加自评题总得分为46分

四:对联(20分)
出句1. 风月焉能偿酒债(染月)
出句2. 往日诗心零落尽(染月)
答:风月焉能偿酒债 == 赋词好比弄弦音  
影子妄评:不对吧,这上下联怎么也扯不上关系的呀,雨,不知道你怎么想的。5分
   往日诗心零落尽 == 今宵月影冷清来
影子妄评:这个不错,冷清不如冷寒更好。自己读着感觉下了。9分。
总评:恭喜雨此次作业总共得分90分。望再接再厉。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8
发表于 2011-8-20 09:40 | 只看该作者
4、A15--帘卷西风作业
第一,总结五将讲义的中心内容
第一讲,1讲了读诗的好处,两点1增强语感,解决词穷的问题,及语言白话的问题。
2讲了律诗的基础知识,律诗的骨架,起承转合。律诗的基本特点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要押平声韵。律诗的基本格式,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3讲了押韵的问题,在押韵过程中,十个问题是我们要避免的即:窄韵,险韵,僻韵 倒韵 叠韵 撞韵  挤韵 窜韵4讲了诗歌的三美,语言美   意境美    音律美。要使诗歌达到这三美,必须内外双修,外就是多读书 多读诗歌多练习写诗。内就是发乎我情,扬乎我心(个人理解就是写诗要有真情实感,不能无病呻吟)5讲了对仗要注意的两点,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对立的,二是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6什么是起承转合,起---开始   承----承接  转-----转折深入   合---总结 又景和情的关系有三种------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情景交融7诗的三个特性;整体性,连贯性  独立性。个人理解整体性就是每一句都要为诗歌的意服务。连贯性就是各句之间不能有割裂的感觉。独立性是指,句和句之间不论是意象还是诗意不能有重复的感觉,每一句之间都无可替代。
第二讲讲了起句1 起句的特点,起句要扣题,把读者一下引入你要营造的氛围之中如果起句写景,注意要大略的写不能把景写的太满,目的給承句写景留有余地,起句选的景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一般时间地点写首句,2兴的作用,---渲染,烘托 创造意境兴的作用是使我们的情来的自然一些不显突兀。赋的作用,直言其实,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3起句写法的注意点,起句要扣题,,景物描写不能太满,时间地点写前面,符合自然逻辑 起句的景要为转句的情服务,如果以景语开头,要选则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4起句前后分句的关系,分别是平行,递进,互补,相连。
第三讲讲了承句:1承句的使命是承接和扩展。承接起句的景,(体现了诗的连贯性)后分句不但要承接起句的景,还要在前分句的基础上,有所递进,目的是使转句转的自然(连贯性的体现)承接和递进缺一不可。具体来说扩展是指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描写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读起来有视觉转变的效果。扩展不能漫无目的,扩展是为了和转句之间有个过渡,让转不要来的突然,出人意料来的突兀。成句要紧接起句的景,这个是限制在上景下情的框架里的,如果不是按照上景下情来写的承句不一定要写景,但是承接的功能是不变的,在气脉上,意念上要在起句的基础上做到做到层层递进,构思布局时,要从逻辑的角度考虑事物内在联系,做到念不中断,意不偏离。写诗要考虑整体美,在意上不能割裂2写诗的步骤;第一  立意意是诗的灵魂,无意不成诗第二,谋篇首先要做的是选取意象,选取那些有助于表达意的东西。3诗脉;一诗一脉,怎么安排这条线就是谋篇的问题。
第四讲:转句对于景加情的写法来说或转句前分句就是上章下章的分水岭了,但是还有内在意的联系。转句的要求是转的干净利索,不能拖泥带水如果承句是写景的转句就是对起句和承句的思考或感受,前者是直观的,后者是主观上的反应(个人以为转句是意脉上的一个跳跃,比起句更有深度,但以起承还有意念的联系)2形转而意不转,一诗一脉转指的是意念上的拔高,纵深 厚实而非一诗二意。3转句地前后分句也是递进关系,转句后分句要为合句做好铺垫,转句前后分句意思不能平行,只能递进。在金陵的基础上读诗三法--粗读---细读----精读
第五讲  合句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和转变做一总结。合句的前分句要对前六句稍作一小节,并且且要在逻辑上语气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衔接注意扣回起句,做到字尽意不尽,余味无穷。合句想做到余音了然要用景结情的方法2结尾有四种结法-----词意俱尽---词尽意不尽-----意尽词不尽----词意俱不尽3  关于比   ;明喻---隐喻-----借喻----比拟-----对比(横比  纵比)
影子妄评:不一一对照讲义了,不管自己答的还是复制的。都给30分。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9
发表于 2011-8-20 09:44 | 只看该作者
A15--帘卷西风作业七律     秋
没有炎炎酷暑烦,金风染得果喧喧。
光鲜硕果招商远,广阔农田孕宝盆。
汗水天天秋色好,仁和户户紫烟存。
盈年美景天人喜,老杜缘何苦啸猿。
影子妄评:格律无误,韵压十三元。章法分明,立意清晰,扣题。但诗味淡20分
自评: 你是怎么审题的 怎么立意的  怎么分析诗里的章法的这首诗的诗脉怎么连接的,你怎么完成这首诗的
现在刚好入秋了,就想写写秋天,人的心态不同,眼中的秋天也不同。有人悲秋,眼中看到的就是萧素凄凉。而在乐观人眼里,秋天是个可喜的季节,收获的季节。所以我立意为喜秋。因为是初学,所以我决定用老师教得上景下情式起句总写秋天的惬意,硕果累累透着喜悦,承句具体写如何喜人的,转句转到对秋天美景的思考,是因为人们的勤劳,和气才有如此祥和美景,结句扣住一个喜字,以问句达到意进词不尽的效果。诗脉是----季节丰收----丰收后带来的美好生活-----对美好生活的思考-----总结全文回到喜字上    写这诗时,先想到立意,---喜秋然后寻找意象硕果  大田 金风   紫烟   用一根逻辑思考的线把它们穿起来。
影子妄评:1.起句没扣题,写秋没直接言秋,而从夏日着笔,表面上看有联系,实则等于废句。2.承句对仗不工。3.白话入诗,诗味甚淡,有打油味道。4.诗脉总结不凝练。5.没按题目要求答题。本题15分
风月焉能偿酒债-----烟花岂可懂痴情  
影子妄评:平仄无误,词性尚有出入,酒债—痴情。工么,岁月-烟花。意象重复。一副联应为一个整体。上下句表达出来的应给人一种完整的感觉。对照下,这联会工整么?6分
往日诗心零落尽-----近年悟性递增深
影子妄评:平仄无误,词性不工,诗心-悟性。上下句意思感觉很牵强,不相谐。7分。总分:78分。加油。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10
发表于 2011-8-20 09:53 | 只看该作者
A12—暗夜花开作业
联都小渔村二期班中期摸底考试题目
一.   总结五讲讲义中心内容.(30分,平均每讲6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不得几讲混答.
2.       不得大段复制讲义内容,提倡大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       完全按照讲义内容进行总结,否则视为无效作业,评阅有权扣分或者不打分.
一讲内容:律诗的几种体和诗味
1、读诗的重要性。
A、培养诗句的语感;
  B、解决写诗时的词穷。
2、律诗的相关知识。
A、律诗的格和律。格包括:平仄、粘对替、字数、押韵、对仗、起承转合。律包括:韵律、声律和音律;
B、律诗最基本的骨架:起承转合;
C、律诗最基本的骨架:起承转合;
D、律诗最明显的特点:对仗。承句与转句必须对仗。
E、押韵: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通押;
F、选韵:选择韵字有讲究,通常要避免以下韵字(窄韵、险韵、僻韵、倒韵、叠韵、撞韵、挤韵、窜韵、复韵、双声)。
3、律诗的几种诗体
   A、 老干体:句子是口号型的,但这种口号不是借用、化用、引用别人的口号,是创作的口号。
   B、伪诗:有律诗的一切特点,但诗的内容非言正、非言志。
C、玄诗:也就是算命诗,也讲究起承转合,也有章法,但远离了“诗言志、诗言正”的宗旨。

D、象诗:具备律诗的所有格律特征,区别在于:内容空洞.完全脱离实际,无病呻吟。
E、四不象诗:也有律诗的基本格律特征,但内容有些乱,有的时候甚至是东拉西扯,没有明确的主题。
F、打油诗:具备格律的基本特征。打油诗与其他诗的区别在于:非常白话、内容诙谐,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是旧体诗的一种。
4.        诗味
A、语言美:在于遣词造句。
B、意境美:在于意境的营造。
C、音律美:在于平仄韵律的铺排。
二讲内容:比兴起句
1、何为情?何为景,以及诗中几种情与景的关系:
A、先景后情(上章景,下章情)
B、先情后景(上章情,下章景)
C、情景交融 (上下情景相融)
2、起转合的特点:
A、整体性:一首诗美,必须是整体的美;
B、连贯性:是指四步之间是密不可分割的;
C、独立性:四步之间,随便哪一步都是和其他三步不一样的,不可替代的。
3、起句的七大特点:
A、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B、起句前后分句关系可以是互补,可以是递进,可以是平行,也可以是相连。
C、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选取跟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D、选取的景物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E、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F:起句一定要扣题。
G: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4、比兴在起句中的作用
A、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简单地说就是借景生情,创造意境,以起到渲染和烘托的作用。一般常见于上景下情式律诗中。
B、赋:就是直言其事。直铺陈叙述。
三讲内容:立意的重要性以及承句的写法
1、写诗中常见的几个错误:
A、扣题不紧;
B、语言白话。
2、立意的重要性。应先有意而后谋篇,然后再按着自己想表达的情感选取意象。
3、写承句的注意点:
A、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
B、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也就是说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多为起句的补充,转句的铺垫。
C、承句不可写得太满,应为转句留有余地,以便可以更自然地转向转句。
4、律句的音节划分。
A、七言:12/34/5/6/7
B、五言:12/3/4/5
5、首字平仄分配表。
四讲内容:诗脉以及转句的写法
1、四声及其特点。
A、平声“哀而安”:约是一种长的中平或低平调。 平声又可以分为阴平,阳平。
B、上声“厉而举”:约是一种短的升调,用力比较强。
C、去声“清而远”:约是一种长的高降调,“远”是长义4、
D、入声“直而促”:发音短促。
2、什么叫诗脉及其重要性。
A、一诗一脉,只能表达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思想。
B、立意,就是那根贯穿全诗的线。
3、写承句的注意点:
A、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B、不断裂;
C、形转而意不转。
4、读诗三要法。
A、粗读,了解诗作背景以及格律体裁。
B、细读,了解诗句结构,以及起承转合技巧。
C、精读,吸其精华,换位比较。
五讲内容:合句的特点及写法
1、起承转合在句子中的作用:
A、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B、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C、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相对于起、承的转变。
D、合: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一个总结。
2、写合句有几个注意点
A、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B、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C、最好使用比,以期达到字尽意不尽的目的;
D、注意扣回起句;
E、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余味无穷。
3、合句的特点:
A、出彩的合句多半是以景结,用比的手法。
B、结句的四种情况:词意俱尽、意尽词不尽、词尽意不尽、词意俱不尽。
4、比的几种方法。
A、比喻(明喻、隐喻、借喻);
B、比拟;
C、对比;
5、韵部和内容的关系
A、四声:平、上、去、入。
B、平上去入四韵部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阴平情绪平和,阳平有提升情感的作用;上声韵意蕴有余音;去声韵“清而远”;入声韵则一般很沉重、凝咽。
C、凑韵时会遇到的三种处理方式。
6、承句名词、非名词的使用:写诗对联都注重炼字,诗意的灵动是靠非名词来营造的,所以我们炼的字就是名词以外的词了,比如形容词,比如动词,比如虚词。
影子妄评:这些东西要是能真正深入你头脑里了,你就不会这么总结了。还是满分吧。30分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11
发表于 2011-8-20 09:55 | 只看该作者
A12—暗夜花开作业
二.   写一首七律诗,题目自拟(25分,五个小题平均每题5分)
作业要求:
1.       格律无误(包括粘对替,韵脚等).
2.       章法分明(起承转合)
3.       主题明确(诗中心)
4.       句子的独立性(一句一意)
5.       句子的简洁性(一个句子里,不重复意象的描述)
中元节寄亡父            中元节寄亡父(二)

别后斜阳芳草萋,残霞隐隐楚云低。   别后斜阳芳草迷,残霞隐隐暮云低。
风摇老柳嫌蝉噪,雨打新梅恼鹊啼。   风摇老树驱蝉噪,雨润秋山引鹤栖。
恨我今生失良药,愿翁来世得菩提。   恨我今生失良药,愿翁来世得菩提。
楞严玉宝莲台使,一路清音唱到西。   楞严玉宝莲台使,一路清音唱到西。
影子妄评:到底哪一首为准呀。花开这首诗昨天在群里讨论过了。不复赘述了。22分
三.   自评诗.(25分每小题5分)
自评要求:
1.       你是怎么审题的
题目为《中元节寄亡父》,全诗围绕着对亡父的一种美好祝愿而展开。
影子妄评:我还是原来的观点,你的审题跟立意出乎人之常情外。
2.       你是怎么立意的
时至中元节,一直想为亡父超渡。所以全诗想寄予一种对亡父早登极乐的祝福。
影子妄评:祝福是必然的,但没了怀念,感觉情就淡了。等于泛泛所指。
3.       你怎么分析自己诗里的章法
起句:别后是指父亲去世之后,斜阳,残霞,芳草萋,楚云低等景描写了父亲去世后的心情。
影子妄评:景是抒情铺垫用的,你动用了大量这样的景到最后没达到结果,这就是失败。
承句:前分句紧连起句的后分句楚云低,而写到风,此处当运用了字面转。后分句在嫌蝉噪的基础上又扩展到雨打新梅有鹊来啼却仍恼。更深入地说明了对亡父的哀痛与思念。其中,老柳与新梅皆想利用为借喻。个人感觉,喻意是不错,但对仗句子处理得不好,字词需要凝炼。
影子妄评:你应该好好去理解讲义里景为情服务的内容。怎么写才能让人感觉自然而又能托出悲伤的氛围。
转句:直接点出,为何嫌蝉噪,为何恼鹊啼?为何看芳草也萋,为何感楚云也低。都是因为苦无良药,留不得亡父。本意是无良药,但失替,所以只好在此借用一个失字。看来,炼字一项还是不行。(其二,老树与秋山皆有所指,“引鹤栖”再次点出心愿并引出转句。但个人感觉不如前一首感情缠绵与曲折一些。)
合句:悲过痛过之后,在诗的最后“莲台使”、“清音唱到西”表达了对亡父早成大宝早登西方极乐的美好祝愿。不怒不嗔,不惊不喜。
4.       这首诗的诗脉你是怎么串连起来的.
忆父——思父——痛失父——祝福父
5.你怎么完成这首诗的(尽量把自己写诗的经过和体会写出来,相信以后你回头再看自己这首诗时,会有很多感触)
其实一直都想给亡父再写点儿什么,不再是思念,不再是无助。最近看了点儿佛经,始知“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于是心中遂常暗祈亡父早登西方极乐以成大宝。前段时间从笔度春秋老师对B组五讲作业的评述中学到不少知识,因想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韵部选中了亦无大悲又无大喜感情比较中性的八齐韵。(说实话,这个韵个人感觉用起来有些吃力,特纠结)并,首得句:愿翁来世得菩提。
影子妄评:我佛书看得很少,还是个凡人,所以无法超然,这样的题材要是我写肯定会写得很沉重,不会这么平淡,各有各的见解吧。本题20分

四:对联(20分)
出句1. 风月焉能偿酒债(染月)=湖山自可涤凡尘
影子妄评:这联较有深度,下联有个涤字,应该跟水有关吧。再斟酌下了。9分
出句2. 往日诗心零落尽(染月)=当年豪气消磨空
影子妄评:消磨空,三平尾。这联不如上个对得工整,意思也差多了。6分
恭喜花开本次考试最后得分为:87分。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12
发表于 2011-8-20 09:57 | 只看该作者
6--A组20-昔杨
交联都小渔村二期班中期摸底考试卷
一.   总结五讲讲义中心内容.(30分,平均每讲6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不得几讲混答. 2.       不得大段复制讲义内容,提倡大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       完全按照讲义内容进行总结,否则视为无效作业,评阅有权扣分或者不打分.
答:第一讲总结:
1、        坚持读诗,培养语感,为写诗打好基础。
2、        律诗的相关知识(格和律),重点起承转合、对仗、压韵、貌似律诗的诗体等。
3、        关于诗味,诗具有语言美,意境美,音律美。
第二讲总结:
1、        诗中景和情的三种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情景交融。
2、        律诗起承转合的特点: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3、        起句和其特点。包括写起句的注意点,比兴在起句中的作用及兴和赋的定义。
第三讲总结:
1、        简评作业诗中出现的问题,要扣题,主题明确,有诗味,避免白话。
2、        巩固兴和赋,及在起句中的作用。
3、        承句的写法,注意点和立意的重要性。
4、        律句的音节划分,律诗首字平仄的分配。
第四讲总结:
1、平上去入四声的特点。
2、诗脉,一诗一脉,起承转合围绕一个主题来写。
3、转句的功能和三个要求。
4、        影子老师读诗三要法。
第五讲总结:
1、合句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2、什么是比,比的三种主要方法,比喻、比拟、对比。
3、韵字的选择和处理办法(韵部和内容的关系)。
4、承句名词、非名词的使用。
影子妄评:昔杨的作业一向都很认真的,影子不必一一细看也知道会很细致的在总结。OK。30分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13
发表于 2011-8-20 10:01 | 只看该作者
A组20-昔杨
二.   写一首七律诗,题目自拟(25分,五个小题平均每题5分) 作业要求: 1.       格律无误(包括粘对替,韵脚等). 2.       章法分明(起承转合) 3.       主题明确(诗中心) 4.       句子的独立性(一句一意) 5.       句子的简洁性(一个句子里,不重复意象的描述)
答:《七律•赠老师》
密雨斜侵入小楼,晨闻去讯意难休。-
殷言在耳时时嘱,永夜费灯字字谋。
世事犹知多蹇路,流年唯愿少烦忧。
清歌一曲为君起,甘露半程方寸留。
1.格律无误(包括粘对替,韵脚等).
影子妄评:格律无误.5分
2. 章法分明(起承转合)
影子妄评:章法清晰,但缺乏层次感,仿佛是流水线.4分
3. 主题明确(诗中心)
影子妄评:主题与诗中心有一定模糊性.赠师,以扣题要求而言,起句不应从老师离别而写起,此诗中心明确是写跟老师分别而引起一系列感伤和不舍之情,与主题一个”赠”字缺乏对应关系.扣2分.
4. 句子的独立性(一句一意)
影子妄评:各句皆属独立,5分
5. 句子的简洁性(一个句子里,不重复意象的描述)
影子妄评:没有意象描述的重复感觉,但诗中个别字表达不到位.略失误不扣分.5分.22分
三.   自评诗.(25分每小题5分) 自评要求: 1.       你是怎么审题的 答:诗送给老师,那么构思立意都围绕我听到老师离开的感受和想对老师说的话而写。影子妄评:你这诗的题目应该是<赠别>更好贴切些. 2.       你是怎么立意的 答:难舍老师,祝福老师,感念师恩。
影子妄评: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有情有义,此立意甚好.
3.       你怎么分析自己诗里的章法 答:起句以密雨兴起,细密的小雨,就像听到老师去讯时纷乱的心绪。同时,起句也点明地点时间。承句由意难休扩展开来,因为老师的突然离开,所以自然而然地想到老师在时,殷切的教导,和她为我们所作的细致繁杂的工作,前后分句有提升,从不同画面和场景进行刻画。承句没有言情,只是陈述,但是这样的陈述,正是体现了不舍的心情。老师为什么要离开啊,她不走多好,由此进入转句,世事难料,多有波折,老师肯定有她自己的苦衷和不得已。转句入情,有感慨,更有祝福和宽慰。合句前分句“清歌一曲为君起”,是在心里默默地为老师唱一曲送别之歌,既然老师已走,唯有清歌相送,祝福相随,而老师的点点教诲也会永记心中。甘露对应密雨,既像老师的润物无声,又是此际的心情。方寸留回应意难休,满腔乱绪,化为对老师深深的感恩。
影子妄评:构思和谋篇是挺好的.只章法运用缺乏层次感.以我的感觉,赠师.起句应该先写老师曾经为学生们付出多少而起,到转句再写突然离别.然后表达不舍之情,由此,该诗内容就更有层次,也更紧凑.
4.       这首诗的诗脉你是怎么串连起来的. 答:听闻去讯---回忆教诲---感慨祈愿---永铭师恩
影子妄评:你是按自己写的来总结的,也比较到位,但在章法构思上,太过于直接.对老师分别之情因为章法运用不当而使诗的情感被削弱了.自己体会下了.
5.       你怎么完成这首诗的(尽量把自己写诗的经过和体会写出来,相信以后你回头再看自己这首诗时,会有很多感触) 答:那天清晨上班,打开电脑,就听到老师离开的消息,很是吃惊,老师一向对工作是那么尽心尽责,于是往事幕幕袭来。可是我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老师离开,肯定有她的苦衷和不得已,我们只要祝福就好,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祝福。在心底默默为老师唱起一曲,虽然老师在我学习的路上,搀扶了我短短一程,可是我心里会永远记得,那如滴滴甘露般的教诲。因为有感而写,所以诗很快就写好了,可是自己一看,哇,好油啊!油就油吧,好歹也是心之所感,情之所至。
影子妄评:会表达了,句子也会顺了,剩下的就是谋篇了,如何运用这小小的空间努力把自己的情感放大,这就是谋篇能力了.同样的句子,不同的组合下会产生哪些不同的效果呢?体会下了.23分
四:对联(20分) 出句1. 风月焉能偿酒债(染月) 对句:梅兰自可养诗心
烟霞或可寄诗情
云山未必忘尘缘
影子妄评:我的判断,这个上联的”酒”只是属于辅助名词,后面的”债”才是真正的主要名词.那么照这样的意思来理解,这联你的三个下联,都过于注重这个酒了,对出来的下联虽然工整,意思也较吻和,但总觉得有点呆板.思维被固定了,对出来的句子就缺乏灵动性了,8分
出句2. 往日诗心零落尽(染月) 对句:今宵客梦等闲回
影子妄评:这联反而不如上个联好呢?对联第一关要好好审联,体会对联所表达出来的意境.情感等.只有品味出来了.才能根据上联的意思对下联.这联感觉你在凑哦.6分.总分89分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14
发表于 2011-8-20 10:05 | 只看该作者
学员: A—05怪怪
  一、总结每讲纲目:
(一)第一讲:1、每天大声读诗,培养语感,积累词汇。
              2、律诗的格律包括以下内容:格——格式,包括:平仄,粘对替,字数,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律——韵律,声律,音律。律诗最基本的骨架是起承转合。
              3、律诗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对仗,中间的颔联和颈联是非用对仗不可的。对仗有如下特点:(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4、律诗的平仄格式可以分为两大类: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式。
              5、律诗押韵要避免以下情况:.窄韵、险韵、僻韵、倒韵、叠韵、撞韵、挤韵、窜韵、双声、复韵。
              6、辨别几种貌似律诗的诗体:老干体、.伪诗、玄诗、象诗、四不象诗、打油诗、
              7、写诗要有遣词造句的能力,还要有诗心。

(二)第二讲:1、诗中景和情的关系有如下几种: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情景交融。
            2、先景后情的律诗中要注意区分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
            3、律诗起承转合的特点: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4、律诗中起句的特点:(1):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6)、起句一定要扣题。(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5、起句的写作手法有兴起和赋起。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作用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兼有比喻、象征的作用。赋:就是直言其事。就是说大白话。
(三)第三讲:1、承句的写法:就是承接起句的景,后分句不但要承接起句的景,还要在前分句的基础上有所扩展,递进,目的是为了更自然的转向转句。
              2、写诗的步骤:立意——谋篇
              3、常用的谋篇技巧:起句总写,承句分写,转句起桥梁作用,合句表明立意。
              4、律句的音节划分——七言的音节一般这样来划分:12/34/5/6/7,
五言的音节划分为12/3/4/5。
              5、律诗首字平仄的分配:律诗首字的平仄分配最佳为4/4 ,其次为3/5 再不济为2/6  如果到了1/7   0/8,就很不协韵了。
(四)第四讲:1、平上去入四声的特点: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2、诗脉:首诗只能表达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思想,诗脉就是诗的立意。
              3、转句的功能:转句能把前面的起句和承句所表达的意思推向转折,深入。
              4、转句的要求是:干脆、不断裂、形转意不转。
              5、读诗三要法:粗读、细读、精读。
(五)第五讲:1、写合句有几个注意点: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前分句在语气、逻辑上,要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用写景以比作结的形式达到字尽意不尽的目的;要扣回起句;要通过合句让整首诗余味无穷。
             2、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比喻、比拟、对比。
                     3、韵字的选择和处理办法【韵部和内容的关系】:阴平情绪平和,阳平提示情感,上声余味悠长,去声情感强烈,入声沉重、凝噎。
             4、承句名词、非名词的使用:诗意的灵动是靠非名词来营造的。不要过多使用名词,要注意提炼动词来使用。
影子妄评:我发现这次评阅作业给自己出了个琐碎的难题了.要求大家去总结五讲的讲义,结果每个同学做一次作业,俺这些当评阅的有多少份量也等于做多少次总结.真是累死了,在这个题目上,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大笔一挥,通过,满分.各位总结的如何.大家心里有数了.是这样的吧.要不认真总结,我们评的再仔细.也是徒劳的.30分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15
发表于 2011-8-20 10:07 | 只看该作者
A—05怪怪
二、写一首七律诗,题目自拟
                              路
雨季长长路已残,人车皆叹出行难。深坑时裹车前步,泥淖常沾身上冠。百孔千疮人怨怒,八乡十里众蹒跚,路成之日惟欢笑,谁愿深怜今路寒。
影子妄评:压十四寒韵,格律无误.章法迷糊,立意谋篇不足,全诗诗脉开展不开,内容反复,扣题但没写出诗韵来/13分
三、自评诗
1、这首诗,我是这么审题的:先审考卷题目要求,题目要求写七律,那么就不能用别的格律诗体裁,要注意粘对替,用上平水韵;然后还要讲究诗的起承转合,不能乱凑句子;主题必须先确立,并在诗中体现出来,所描写的内容要能够为主题服务;每个句子都要有一个意思,不能写废话;八个句子的意象不可重复。这是考题要求。然后,我给自己定了个七律题目:路。写路,可以有多个写法,多种立意,重在立意。我给自己的这首诗里的路定下了一个主题,这样就有了写这首诗的方向。
影子妄评:你的诗表达出来的并没有你总结上那么明朗呀.四联八句,围绕着路难行团团转,
2、立意时,我仔细回想上半年天天走的那条烂路的情景和感受,定下了这么个立意:通过写这条路的破烂难行,人们对路的怨气,表达路的委屈:人们只顾行路,不顾维护。启发人们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珍惜自己身边常见的人,常用的物?
影子妄评:你写路只是路的表面,却没能引申出更深的一层意思.所以你的诗意展不开,如果把路比作一些相似的东西呢.那么你就有更广的思路了和写法了.
3、这首诗,先在起句交待这条路所面临的背景:雨季,行路难。然后在承句里描绘难行的详细情况。转句里写人们面对这条烂路的反常反应:对这么可怜的路人们不去修葺,倒反怨气冲天,宁愿天天蹒跚而行。合句引发人们思考:对一个人或一件物,人们不要忘记了昔日的欢好,要注意维护和珍惜。
影子妄评:写诗不是写散文,不需要这么啰嗦,一首诗五十六个字,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人对路不好的一些抱怨什么的.那有什么意义呢?
4、这首诗的诗脉是这样的:路烂——车人行路难——路烂却遭怨——泥淖中自嗟
5、写作时,我先不顾格律,用普通句子把句意表达出来,然后再打开平水韵定下韵部和韵字,再修改承句和转句成对仗句,接着在线检测格律,初次检测结果让我很吃惊,原来有些135字的平仄也是要讲究的,不能乱用。于是按照检测结果进行修改,为了调整平仄,有些词语都要换掉,致使句意有了一些变化,就这样一直改到检测报告说非常完美为止。
影子妄评:上面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你能不能正确的理解.好好复习讲义了.如何写诗,如何去用诗的语言来表达更丰富的含义.你都要仔细的学.12分
四、对联:
出句1.风月焉能偿酒债(染月)==雨霞怎可托尘心
影子妄评:雨和霞怎么混在一起了,而且还用”托”,不要说上下联的意境了,单是这个下联的句子就造的矛盾百出.一点都不自然.3分
出句2.往日诗心零落尽(染月)==当今赋意勃然兴
影子妄评:上联仄收,下联应该平收,这是对联起码的规则,你却用仄收尾.看来你对联还不过关.3分
怪怪本次考试总得分:61分(要加油哦)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16
发表于 2011-8-20 10:08 | 只看该作者
旁听生—心烛
一. 总结五讲讲义中心内容.(30分,平均每讲6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不得几讲混答.
2. 不得大段复制讲义内容,提倡大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 完全按照讲义内容进行总结,否则视为无效作业,评阅有权扣分或者不打分.
答:第一讲中心内容及纲目大致为以下几点:
a.       读诗的必要性。
常读古诗,借鉴前人作品,寻求诗感,便于今后自己写作。
b.       熟悉和应用律诗的相关基础知识。
律诗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平仄,替、对、粘,字数,对仗,押韵,及其基本骨架起、承、转,合)承句与转句必须对仗。
c.       诗所押韵的相关韵部知识
确知律诗的远古文化,及韵书的演变,以进一步对律诗加深了解。
d.       简要介绍与律诗诗体相似的数种体裁
e.       诗的诗味,及语言、意境,音律的美,和如何寻求,创造这种美。

第二讲中心内容及简要纲目,同样有以下几点:
1、  律诗的:章法
有上下章之分,起、承为上章,转、合为下章。
2、  何为景语,何为情语,及两者之间的关联。
景语,字面了解,即写景的语言,情语,只抒情的语言,它们在律师中的相互关联为,先景后情、先情后景及情景交融。
3、  律师中起承转合的各自特点
必须具有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整体性,是指起承转合要在律诗中响应整体效应,整体美。
连贯性,是说起承转合之间要紧密相连,不能有断裂。
独立性,是说四个步骤都要有它的不可替代性,起既是起,承即是承,转即是转,合即是合,不能相互交换,相互替代。
4、  起句的写作方法
首先,起句有诸多注意点
a.       一般起句的景不易写太多,应留有余地为承所服务。
b.       起句的前后分句,关系可以为互补关系,也可为递进关系,还可为相连及平行关系。
c.       起句选景,应为转句之情留下伏笔,不可选过多与主题无关之景,以免凑句之嫌。
d.       所选之景必须符合自然逻辑。
e.       若起句使用景语,需选符合全篇心情描述之景,如夏夜及不可取烈日之类词。
f.        起句需紧扣主题。
g.       一般而言,七律中以起句交代时间,地点为常见。
其次,比兴在起句中所处的作用
比兴在起句中有渲染和衬托的作用,其目的为使我们所表现的情感更加自然流畅。
第三讲中心内容及纲目
三讲着重讲了两个内容:
1、律句的音节划分
七言为12/34/5/6/7  及前面两组占四个字,两个字一拍,每个字半拍,后面三组每个字为一拍。
五言为12/3/4/5同七言相似,即去掉前一拍。
2、承句的写作方法
承句在诗中起承接,扩展的作用,不但要承接,还要扩展,前分句承接起句的景,后分句在承接的同时扩展为转句的情所服务,两者缺一不可,注意,这个扩展不是漫无目的的扩,而是要做到启下的作用。
首字的平仄分配,以四平四仄为佳
四讲中心内容及纲目
1、何为平、上、去、入?
平声“哀而安”:约是一种长的中平或低平调。 平声又可以分为阴平,阳平。  
上声“厉而举”:约是一种短的升调,用力比较强。   
去声“清而远”:约是一种长的高降调,“远”是长义。   
入声“直而促”:发音短促。
2、何为诗脉?
简而言之为一诗一脉。是指一首诗一条脉络,一个主题,起承转合围绕这一个主题表达同一中心思想。
3、转句的写作手法
转句—转折,深入。
转,不可拖泥带水,要做到干脆利落,不能一再停留在承句的景里,要从所看到得逐渐深入之所想,是从外到内的过程,一外一内,一外,从外到内;一内,从内到外,做到不断裂,形转而意不转。
4、读诗之三要素
a.粗读、b细读c.精读
五讲讲义中心内容及纲目
1、合句的写作手法
合句诗在起、承、转的基础上做一总结,前一分句,对前六句做一浅淡的总结,在语气与逻辑上位后一分句做准备,以便于前后分句 的衔接,可以用比,也可用景或情,由内容而定,做到扣回起句,留有诗味。
2、比的解说
比,. 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巧比妙喻的写作手法,是让诗词更显张力。
比的手法有,比喻,比拟,对比。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某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将抽象具体化,将深奥浅显化。比喻包含有,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指做明显的比喻
暗喻,指句子中暗含的意义
借喻,指借用某件事物做正面或反面的比喻。
比拟:是将物拟人化,或将人拟物化,也有物物相拟化。
对比: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来突出事物的特点,有横比与竖比之分,多用于绝句。
3、韵部的相关知识
我们所遵循韵部为平水韵,有平,上、去、入之分,这点在三讲以讲解过,韵字的选择,将由全篇所表达内容而决定。
阴平相对情绪上平和些,而阳平有提升情感的作用。
词中,仄声韵相对比较多,上声字为韵时,其音含而遣意,其意蕴有余音的意思。
一般押入声韵的词内容一般很沉重、凝咽。
4、承句中名词与非名词的使用
名词,词性的一种,也是实词的一种,是对待人、事、物、时间、地点等的实体词和抽象事物的词,那么在承句中,我们尽可能的不去对名词进行深一步的练字与推敲,(这是因为我们在起句中已经交代了时间,地点等)而是在动词,形容词与虚词上做文章,使得诗读起来了不过于死板。
影子妄评:我发现这次评阅作业给自己出了个琐碎的难题了.要求大家去总结五讲的讲义,结果每个同学做一次作业,俺这些当评阅的有多少份量也等于做多少次总结.真是累死了,在这个题目上,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大笔一挥,通过,满分.各位总结的如何.大家心里有数了.是这样的吧.要不认真总结,我们评的再仔细.也是徒劳的.30分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17
发表于 2011-8-20 10:10 | 只看该作者
旁听生—心烛
二. 写一首七律诗,题目自拟(25分,五个小题平均每题5分)
作业要求:
1. 格律无误(包括粘对替,韵脚等).
2. 章法分明(起承转合)
3. 主题明确(诗中心)
4. 句子的独立性(一句一意)
5. 句子的简洁性(一个句子里,不重复意象的描述)
深夜抒怀
心烛  下平  十一尤
怀端素纸夜添愁,但见月圆时近秋。
家信如鸿催日短,归心似箭望窗柔。
谁怜半百慈娘苦,化却三旬孤女忧。
长恨缚鸡无薄力,残章断语葬心舟。
影子妄评:格律无误,,压尤韵.章法尚可.不太扣题,诗句表达缺少诗味.,句子不简洁凝练.且看:怀端,是怀揣的意思吧,抱着一堆信纸想写诗又写不出来滋生出愁绪来了,这愁到底是啥呢,是写诗为主还是思家为主呀,起句没点题.,.后分句,但见月圆时近秋,这秋是指中秋吧,但这里是不是凑得太明显了,每个月都有月圆的时候呀.这里还没点题.承句,信件的本身就被称为鸿书,鸿雁了,这里两个词,家信如鸿,形容是不是很不妥呀,后分句”归心似箭”大概是指马上就要回程了,那后而望窗柔就不明所以了,承句是点题了,但到底是写愁还是写喜的呀.分不清的.转句,没转出来,跟承句表达的意思较相近.合句的总结莫名奇妙,缚鸡,指自己女子身份吧,手无缚鸡之力,古时指书生,这跟你要回家见亲人有啥关系,后句,是指要写首诗抒发下思家的心情吧,是倒扣了起句了,但方式很不好,这诗问题太多了.后面不一一细评了.本题得分10分
三. 自评诗.(25分每小题5分)
自评要求:
1. 你是怎么审题的
题《深夜抒怀》,字面解释,深夜,这个不用解释,抒:表达,抒发。怀;情怀
是指在夜深人静之时,对自己情感的叙述,表白。
2. 你是怎么立意的
立意,题是抒怀,那肯定为思,可思?又是什么人呢?那自然是与自己最亲的人,所以,全篇赋居多,是以情景交融为手法。
3. 你怎么分析自己诗里的章法
起句,指明了时间夜,月圆之夜,因题目为抒怀,自然心中定是有困惑之事,看见月圆而又思亲,所以本人大胆的认为也算点明主题,嘻嘻!
承句,在起句的基础上承接,扩展。承句交代了因何而愁(家信,催归,)望窗柔
,想回却又不能回的思想拨动。
转句:前面讲述思,知是亲人,却不知什么人,这里提出来是母亲,这里没有做到转变,不知怎么表达?全篇直白!
4. 这首诗的诗脉你是怎么串连起来的
.凌乱,不知怎么找?请原谅!
5. 你怎么完成这首诗的(尽量把自己写诗的经过和体会写出来,相信以后你回头再看自己这首诗时,会有很多感触)
这篇是近几日家母怜我因病不能治疗,多次电话,短信之后的寄怀与无奈而做叙述,想听母亲的回家治疗,可眼看自己所做的半年努力有了眉目,又不忍就此浅至,只能推辞母亲至八月中旬,想到自己将近三十,仍要母亲为之担忧,懊恼不止,却又无能为力,就连告诉母亲实情的勇气都没有,所以写出此篇,不成文,让老师见笑了,实是汗颜!
影子妄评:你这首诗意思明朗,但表达方式不妥,造句不简洁.对起承转合章法上还很迷糊,而且有些不扣题,10分
四:对联(20分)
出句1. 风月焉能偿酒债(染月)
对句:   桃花岂可作营生?
出句2. 往日诗心零落尽(染月)
对句   此时墨骨亦无形
影子妄评:两个联格律基本正确,词性也相吻合,但联意一般.12分
总得分:62分.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18
发表于 2011-8-20 10:12 | 只看该作者
(旁听:秋风引)
一.   总结五讲讲义中心内容.(30分,平均每讲6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不得几讲混答. 答:一讲 一、读诗可以解决两个问题:培养诗句的语感,增加词汇量 二、关于律诗的相关知识: 格——格式,包括:平仄,粘对替,字数,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律——韵律,声律,音律 三、关于诗味 1.语言美2.意境美3.音律美 二讲 一、 复习一讲内容 二、 起承转合及其特点 1律诗中的这个起承转合的特点: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2、关于起句及其特点 注意1、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注意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递进,平行、相连关系 注意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 注意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注意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注意6:起句一定要扣题。 注意7: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B、比和兴在起句中的作用 起句前分句:兴起 兴,写景,赋:就是直言其事。 三、律句的音节划分 言的音节一般这样来划分:12/34/5/6/7,五言的音节划分为12/3/4/5 三、 承句的写法 承句在诗中所承担的使命是承接、扩展。 首字平仄的分配:这个首字的平仄分配最佳为4/4 ,其次为3/5 再不济为2/6  如果到了1/7   0/8   四讲 一、 平上去入四声的特点 平声“哀而安”:约是一种长的中平或低平调。 平声又可以分为阴平,阳平。   上声“厉而举”:约是一种短的升调,用力比较强。    去声“清而远”:约是一种长的高降调,“远”是长义。    入声“直而促”:发音短促。 二、诗脉【诗的脉络】 一诗一脉【一诗一线】——一首诗只能表达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思想。 三、转 转句:转折,深入。 1. 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2. 不断裂 3. 形转而意不转 五讲 五律适合言景,七律适合言情 七律要求其中二联是对仗的形式的。 七言诗的句式,多是以上四下三为常见的,或者是二二三的形式。尤其是前四字,一定要守住二二的基本格式,前四字不可以出现一三或者三一这样的句型,那样读起来会非常别扭的。
影子妄评:我发现这次评阅作业给自己出了个琐碎的难题了.要求大家去总结五讲的讲义,结果每个同学做一次作业,俺当评阅的多少份量也等于做多少次总结.真是累死了,在这个题目上,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大笔一挥,通过,满分.各位总结的如何.大家心里有数了.是这样的吧.要不认真总结,我们评的再仔细.也是徒劳的.30分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主题
9

397

帖子

0

精华

9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4801
经验
18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19
发表于 2011-8-20 10:17 | 只看该作者
(旁听:秋风引)
二.   写一首七律诗,题目自拟(25分,五个小题平均每题5分)
作业要求: 中元月夜祭祀 阶露隐然照烛黄,中元夜色起新霜。 月高影短桂枝瘦,符烬泥微烟火长。 四野风声寂寥处,一方魂魄奈何乡。 玉壶清浅出心海,宛转一轮秋意凉。
影子妄评:格律无误,章法分明.中心明确,句子简洁凝练.诗脉清晰.25分
三.   自评诗.(25分每小题5分) 自评要求: 1.       你是怎么审题的 中元夜,既要表现初秋的微寒还要表现中元的节日特征
影子妄评:我个人以为,中元夜只是一个辅助的节日,祭祀才是真正的中心.所以,在诗当中如果把中元夜和祭祀两个都表达平衡时,就分不清主次了.
2.       你是怎么立意的 人间天上,共一轮秋月影子妄评:这个立意的写法有点不符合主题了,感觉是在赏月吟诗一样轻松,这跟题目祭祀有啥关系呢?.
:3.你怎么分析自己诗里的章法 苔露寒生映烛黄,中元月色起新霜。---起句点明时间地点
影子妄评:起句写景,一般总写,不直接描写具象的,这里的描写过细,而且还不很点题.寒生,新霜,这两个词尽管在诗中表达的是两个意思,但在这里容易给人错觉.那就是意象的重复.建议后分句的”新霜”换个,形容月色的,可用的词较多了.
烟熏树影花香透,符烬尘灰祭语长。---承句写中元夜人们在树影花香中祭奠亲人
影子妄评:起句对祭祀的点题还不到位,到承句这些时,感觉少些铺垫.有点突兀.而且前后分句描写祭祀过程没有铺展开,你看,烟熏树影,符尽尘灰是不是有点一类的意思呢.其实这两句只要一句就能概括出来了.
上界风声飘渺处,四方星宿奈何乡。---转句写中元夜,人间天上的无奈
影子妄评:这个转句是表达祭祀人对远逝之人的关怀吧.转得合理.只是表达很含糊,情感偏弱.
玉壶清浅依澄海,共赏人间秋意凉。--合句写人间天上共赏秋月
影子妄评:合句写对先人的祝福了,立意尚好.本诗章法安排较到位,只是有点松,情感淡些.中心不太紧凑,这跟你原先立意有关.把赏月跟祭祀夹在一起了.
4.       这首诗的诗脉你是怎么串连起来的. 望月 4. 你怎么完成这首诗的(尽量把自己写诗的经过和体会写出来,相信以后你回头再看自己这首诗时,会有很多感触) 这首诗是中元夜在户外祭奠先人,望见一轮明月,有感而写,
影子妄评:这题总结太随手.怎么写诗的过程,如何立意,如何谋篇,如何扣题等,很多细节你都忽略了.其实写诗的体会也等于是一种情感的回忆.20分.
四:对联(20分) 出句1. 风月焉能偿酒债(染月)  对句: 菊兰尚可佐茶香(秋风引)
影子妄评:格律工整,联意尚可,但中心扣不紧,感觉上下联各说各的.7分
出句2. 往日诗心零落尽(染月) 对句:今朝曲意奈何多(秋风引)
影子妄评:这联好,较上联工整,上下联相扣,表达一种无奈之情.10分.
本次考试秋风引总得分.92分.
蕙质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88 小时
主题
1

214

帖子

0

精华

3909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5020
经验
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13
20
发表于 2011-8-20 10: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影子老师百忙中审阅,并给出意见,批示,每一滴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无私奉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5 18:22 , Processed in 0.1135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