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合掌” 先看下面这两句话: 今天是周四; 昨日为周三。 这两句话是很有数学逻辑的,肯定是不隔了,但说来说去就是那么个意思。作为平时说话,人家会说你啰唆,在对联里,就是“合掌”。合掌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对联有惜字如金之说,其语言表述的空间十分有限,讲究用最简短精练的语言来涵载最大的信息量。合掌这样明显的意思重复,是对联之大忌。 再看下面这组由联友明月如斯和佚名写的出句和对句: 一抖诗囊成半阙; 浅掏笔管又三车。 明月如斯老师有评如是:看似比较成功的流水对,然掏笔管,跟抖诗囊合掌,因为都是比喻搜刮心中的积累,喻体不同,本体毫无二致。这就是属于比较隐蔽的合掌了。 前面我们只是浅谈了一下关于“隔”和“合掌”两个关联上的问题,给我们划出了两条平行线,在“隔”与“合掌”两个区间内,我们的思维是可以无限延伸的。 下面浅谈一下我们在创作对联时,遇到得比较多的情况。 1、工对 指“类”对,尤其指小类互对。能工则工。如: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鹰/马:飞禽对走兽,属于动物类(禽畜鸟兽虫鱼)相对,普通工对;眼/蹄:属于形体类(五官肢体内脏)相对,普通工对。 2、宽对 指实对实、虚对虚,仅要求词类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动词等等)。当宽则宽。如: 春风送暖花千树; 骏马扬蹄路万程。 春/骏:名词对形容词,实对实。 3、正对 正对指用反映同类事物或概念的词语两两相对。也就是从一群事物的相关个体、或一件事物的相关侧面,来表达相同的主题,所使用的词语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或相近性。如: 汉柏秦松骨气; 商彝夏鼎精神。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4、反对 反对指用相反的内容来构成统一的主题。强调的是上下联意的对比和反衬、时间或者空间的对比或反衬,既对立又统一,常使用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如: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5、串对 串对又叫流水对,指上下联都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必须串联在一起,才能够表达完整的意义,在语序上不可颠倒,即所谓“一句分作两句说”者也。既不属于正对,也不属于反对。 串对有时候是单句,但大多数时间表现为复句形式,表达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关系。串对虽然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对联,但限于对仗比较难以工巧的原因,使用率比正对和反对要低得多。如: 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最后谈谈对联的基本禁忌,大致有六类: 1、字词上忌不规则重字:包括同位重字与异位重字,不包括异位互重与叠字。 2、格律上忌乱脚:句脚通常上仄下平,避免同声落脚、上平下仄。 3、格律上五七言律联忌三平尾与孤平:小忌三仄尾,不忌孤仄(格式为“平平平仄平平仄”)。 4、内容上忌合掌:合掌指单句的前后部分、或上下联之间,意义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 5、内容上忌隔境:隔境指单句的前后部分、或上下联之间,意义不相关或者相反,不能表达同一个主题。 6、内容上忌不相称:上下联之间,单句意义的轻重大小忌虎头蛇尾;通常允许下联的意义胜过上联,但亦应有度。
【结束语】在此感谢历任老师们的讲义和资料,特别感谢武冈李飞老师、恒阳老师、圣雪老师。让我们站在历任老师们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