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香山石径:
尘不沾,风徐抚,寂静处寻幽觅胜;
林中隐,云上牵,春秋间偎绿依红。
黄栌
16、
半坡红叶知何去?
满地清霜裹土来。
17、
香山红叶,妆成秋色;
今日霜林,缺了风情。
18、山道暇想:
如画山光,栌红松绿分秋色;
浴春风月,道曲云深醉客心。
19、紫烟亭:
擅太白诗情,烘得一轮日暖,千秋烟紫;
借庐山景象,收来满眼山光,万里风情。
------紫烟亭、踏云亭都是香炉峰上的景点,名出李白诗《庐山瀑布》,日光照到,时见淡淡紫光环绕。
20、踏云亭:
半弯半寺,一里一亭,步步清香里,自问得道何人,竟踏云而去?
百物百情,四时四象,山山胜景中,休惊痴心尘客,又赏叶而来。
21、香炉峰:
置一天炉,竟春浮云白、夏生烟紫、秋映叶红、冬照雪蓝,漫拥山光旖旎,添作京华胜景;
顺千石级,看金筑台高、元立阉幽、明开斋雅、清修园阔,长随风月虔诚,环朝清净香峰。
------香炉峰是香山的最高点,可纵览全景,名出李白《庐山瀑布》诗意。
22、多景亭:
白石径前,自有风情醉尘客;
青松林里,漫将秀色拥山亭。
------是香炉峰下、香雾窟上的一处山亭。
23、香雾窟:
劫后余生,古树笼云香一窟;
巍然长叹,名山有恨泪千秋.
------ 香雾窟位居山半腰,四围绿荫,清静幽雅,花木芬芳,乾隆皇帝命名曰“香雾窟”,取意弥布芳香的洞室,故其地亦称“静室”,为皇帝登山游玩休息观景之处。为清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焚毁,2002年重建。
西山雪晴:
24、
古寺何存,寒泉不涌,留心帝所尘埃封记忆;
黄栌已落,素雪未临,放眼西山碑碣伴风霜。
25、
唐拓荒,元开基,集千秋雪韵,光辉其景;
明未竟,清何极,觅一地风情,逸雅云山。
------西山雪晴是京华八景之一,历代文人、帝王多有吟唱。
26、隔云钟:
闻风而动,亭外清秋离树叶;
触景何悠?山间远古隔云钟。
------隔云钟是琉璃塔上方山梁上的一个亭子,这里云雾飘缈,但却时闻香山诸寺悠扬的钟声,从远处传来,此起彼伏,因而得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0 14:46:3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