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联的虚与实(作者:韩崇文)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主题
122

3536

帖子

0

精华

7314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32364
经验
731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3 1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联的虚与实
        在古代,人们常用虚实来表述辩证关系。中医理论把这种辩证关系演绎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在对联中,虚和实有着不同凡响的表现。它在语法范畴,即词的虚实,严谨而生动,它在艺术范畴,即意的虚实,浪漫而出色。其实,虚和实这两个词,本身便是一副很好的对联,是一副含义非常丰富的对联。
  
   一、虚实的不同概念。
   在对联中,虚和实的概念具有双重性。一措词的虚实,是属逻辑思维的,一指意的虚实,是属形象思维的。
  作为语法概念的虚实,始于宋代。周辉《清波杂志》卷七:“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文。”此后关于虚实字(词)的概念和范围有多种说法。明代无名氏《对联?司对格式》云:“盖字之有形体者为实,无形体者为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此皆死字也。推虚字则有死有活,凡自然而然者为死,高,下、洪,织之类是也。使然而然者为活,如飞、腾、变、化之类是也。”据此可知,普通名词属实,动词形容词属虚,而动词为活,形容词为死。抽象名词属半实,助词为半虚。不过,虚实的概念不能完全用现代汉语的词类去套换。因为实词本身也有虚实之分。如名词如果为实,动词形容词就为虚。形容词如果为实,动词就为虚,介词如果为实,连词就为虚。虚和实是相对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应词和实调的概念,范围则是十分明确的。
  意的虚实和词的虚实含义不同。意的实,一般指在现实中存在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较为具体的,如天、地、日、月、山、川、植物、动物等等。意的虚是较为抽象的东西,不是具体的,有时也看不见,摸不着,要去体会、想象。诸如计划、蓝图、前程、理想、心情、感受等等。
   二、虚实的多种样式。
   词的虚实,即通常说的要词性相同,其原则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说的再具体一点,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这一虚实,是对联的基本要素。无须举例说明。意的虚实,样式较多,其原则是实对以虚,虚对以实。和词的虚实对仗原则恰恰相反。这一虚实也是对联的要素,但情况较为复杂,举例如下:
   l、一联之内,上联实,下联虚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湖南岳阳楼联》)
   上联写景为实,下联写情为虚。
   2、一联之内,上联虚,下联实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村。(左辅《题岳麓书院联》)
   虽以古训为联语,但上联较虚了联较实。
   3、一联之内,先实后虚
   宝剑锋从磨而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格言联》)
   先写宝剑、梅花为实,后写磨项、苦寒为虚。
   4.一联之内,先虚后实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国裁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方志敏《自题联》)
   先写心情为虚,后列书、马、山、水、松、竹、梅、兰为实。
   5.一联之内,上下皆实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战湘。《山东济南大明湖小沧没事联切
   上联写花柳为实,下联写山湖为实。
   6、一联之内,上下皆虚
   救民安有息肩日;
   革命方为绝顶人。(冯玉祥《自题联》)
   上联写救民之态度,下联写革命之志向,皆为思想方面的东
  西,双虚。
   7、一联之内,双虚双实
   故人云雨散;
   空山来往疏。
   故人为实,云雨散为虚,空山为实,来往疏为虚,云雨互为实,
  来往互为虚对,因而双虚实对。
   三、虚实的重要作用
   对联中的虚实,其地位和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梁羽生先生曾讲:“对联艺术的主要特点是对称。概括而言,对称可分三个方面:一词性;二虚实;三平反。即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实相对,合乎平反规则。若再加上一条‘切合题旨’那就是评定对联优劣的四项原则了。”这里讲的虚实即意的虚实,而词性相同是讲词的虚实的,四项原则中,虚实已占半壁江山。由此可见其地位的重要。不讲词的虚实,不能成联,不讲的意虚实,不能成为佳联。由此又可见虚实在对联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古人在讲意的虚实时,曾讲到:“全用景物则过实而窒,全用人事则过虚而软。必要虚实均匀、语言和畅,而后为尽善也。”古今均有上下联皆实或皆虚的待联。如杜甫的待联:
   社旗日暧龙蛇动,
   宫殿同微燕雀高。(全实)
   曼殊的待联: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虚)
   但是,这毕竟为少数。
  虚实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景是实,情是虚,有情有景,才能情景交融。所谓“景物无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融景入情,寄情于景”,正是虚实相对的写照。
   如果说画为实,诗为虚。虚实相对就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果说静为实,动为虚,虚实相对就会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形
  成“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的妙境。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亖彩| 六合投亖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亖乐亖城:顶级信用亖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2963 小时
主题
180

1万

帖子

6

精华

10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2454
经验
20282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29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28
2
发表于 2013-2-7 21:53 | 只看该作者
古人在讲意的虚实时,曾讲到:“全用景物则过实而窒,全用人事则过虚而软。必要虚实均匀、语言和畅,而后为尽善也。”
谢谢冰清主任转的好东东~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_彩| 六合投_注| 网络赚钱去SO娱_乐_城:顶级信用_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但做得来皆事业;若推不去即因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2 16:48 , Processed in 0.0646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