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凌一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格言联墨品鉴》出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0:16 | 只看该作者
53
好书好读直须读;
难事难为偏要为。
对联的最大受众是普通群众,让人看得懂是最低要求。凌老师的作品有一个突出优势:言简意赅,简单明了,这是多数作品保持的风格。更有一些雅俗共赏的精品力作,可以看出凌老师苦心孤诣之艺术追求。这副联平白如话,言浅情深,可以作为其艺术风格之代表。(吕淳民点评)

因好而好,知难而不畏难,君子自强不息也!可与天下士共勉矣。(黄泰诚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0:15 | 只看该作者
52
不为世上无知者;
多读人间有用书。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这句话有时候对,有时候不对,不是还有“艺高人胆大”的说法吗?我觉得说“无知者无能”可能更准确。既然无知者一事无成,我们当然不能成为无知者。怎么才能“不为世上无知者”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多读人间有用书”。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开卷未必都有益”,不管怎么说,“多读人间有用书”总是有益的。(邹列强点评)

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者深知学习之重要,用通俗易懂之对联劝世人多读书,作有用之才,而莫作不学无术的睁眼瞎,真可谓用心良苦啊。(喻斯美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0:14 | 只看该作者
51
学无止境需贪学;
行有限时莫妄行。
联作的涵义简单明了,无需多言。在此要说的是炼字,“贪学”之“贪”入木三分,化贬为褒,堪称点睛之笔,俗手大多止步于“勤学”,稍有探求者或曰“恒学”,独此“贪学”似未经人道!下比相对上比稍微逊色,但亦为不可多得也。(吕淳民点评)

勤于学而慎乎行。圣贤之教也!(黄泰诚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0:13 | 只看该作者
50
学富只因常好学;
才高还要更贪才。
撰短联不易,撰首尾同字之短联尤为不易!予观凌先生此联,初觉平常,然细品之后,大有深意。“学富五车”与“才高八斗”双典切题自然,含而不露,得蕴藉之美;语句朴实,对仗工稳,联意紧密,显非凡之功。“贪”字既与“富”字遥相呼应,又升华主旨,堪称神来之笔!此格言联足当与天下读书人共勉!(王绍伟点评)

此格言联有两大特点:一是境界很高。学富五车,根本原因就在常常好学;才高八斗,仍不满足,更进而造就非凡才能,这是古今大学问家、大事业家的必由之路。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贯彻始终而行之。联语充满哲理,人生就是一部好学和求才的经典历史。巧在一个“好”字,一个“贪”字,将好学和求才的渴望和决心有机统一,并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体现出好学和求才道路上的深刻体会和科学总结。只要为此而奋发者,必定大有作为和收获成就,不愧为做学问和做事业之道也。二是联文手笔不凡。两个“学”字、两个“才”字分嵌上下联头和联尾,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欣赏性。词性和平仄协调,颇具节奏感和音乐感,散发出强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堪称精品之作。(唐意诚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0:12 | 只看该作者
49
水平有限难懂水;
学问无穷乐求学。
机关奇巧,寓意深长。(白国成点评)

水乃生活必需品,司空见惯以至人类不加珍惜,这是水资源保护的意义重要所在。但作者显然不囿于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水”已经暗喻人民群众,水平无疑是执政水平的考量。那些做表面文章,不深入基层的领导干部怎么会了解人民疾苦呢?不懂“水”就会远离人民,割断干群“鱼水深情”,后患无穷矣,真真振聋发聩,震撼人心,妙不可言!下联顺承上比,宛如行云流水,既然“水平有限”,必须抓紧学习,而学无止境,“学问无穷”要活到老学到老,寓学于乐,见解非凡。“水、学”首尾复辞,突出表现主体,技巧娴熟顺畅,融艺术和生活于一体,令人钦佩不已。(吕淳民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0:11 | 只看该作者
48
一字千金千字少;
千篇一律一篇多。
文贵新奇、精练,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先秦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立木悬赏于咸阳城门,谓如有人能增减一字,赏千金。南朝梁•钟嵘著《诗品》云:“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对联十分讲究精准,即用最省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该联言简意深,短短十四字,明白如话,本意全出。告诉人们:好文章即使长一点也无妨;没有新意之文,一篇也嫌多。熟练运用重字技巧,读后印象深刻,对仗、声律非常工稳,亦是该联一大特点。(吕可夫点评)

一字千金,典出《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对著作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后以此比喻文辞精当,结构严谨,或用来形容价值极高的作品。联语紧缀“千字少”,是对好文章未必能够尽善尽美的一种怅叹,也可以理解为对好的书法家未能字字精美的惋惜。千篇一律,典出南朝梁•钟嵘《诗品》。意指文章公式化。引申为艺术作品板滞,或办事程式化。联语随后指出“一篇多”,可见主要是针对文章和书艺发出感慨。上下联合起来理解,无疑是对当前文艺界“名人”的一记当头棒喝。联想到拜金主义盛行对艺术的亵渎现象,不禁对联语的深远寄意由衷叹赏,对联家的艺术胆识频生敬意。对仗采用规则重字和反对技巧,尤其加深了无尽感慨。(何俊良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凌一二 于 2013-2-22 10:08 编辑

47
遇事当寻活办法;
读书须下死工夫。
常言道:事是死的,人是活的;又道:事在人为。我们在做事之时,常常会步入“山重水复”之境,千思万想,不得其法,屡战屡败,便心灰意冷,萌生退意,如此,则世事多半不成。此联开篇便以做事必成之信念,于思想上不拘泥于固有藩篱,于方法上不囿于前人足迹,循事物内在之理,解事物纷繁之结,如水之变化,遇山迂回,遇沟成河,遇洼成湖,随境赋形,则做事终将“柳暗花明”。当然,此“活办法”并非上下打点、左右逢源之钻营小人所曲解之意。下联谈读书,却无“巧办法”可寻,无“捷径”可走,只有静下心来,摒弃浮躁,脚踏实地,恒久持之,方能入读书之真境界,成读书之大功。
联作者善用辩证关系,“死”“活”相对相生,“死功夫”中出“活办法”,见事高远,言简意深。(李克点评)

此是一副于平实中可见思想闪光的佳联。“死”“活”二字,有对有联,相对而又相承。读书乃求道,须以“死”字来建立心中毫不动摇的原则。处世行为则不可拘泥,须以“活”字来适应事物的无穷变化。心中刚定而表面圆柔,深谙“内圆而外方”之道也。(陈创点评)

上联言处事当随机应变,下联言读书不能投机取巧。一“死”一“活”,相映成趣。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要下死功夫读,要勤读苦读专心致志地读,要乐于坐冷板凳。书中有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就看我们读了之后怎么运用。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也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它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如此看来,下死功夫读书并不是要把书读死,而是要活读活用。(程鸿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18:07 | 只看该作者
46
好学之余无嗜好;
求真以外少追求。
   “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嗜好”出自《尹文子•大道下》:“夫佞辩者……探人之心、度人之欲、顺人之嗜好而不敢逆,纳人于邪恶而求其利。”上联意思是一个人除去喜爱学习再无不良爱好。“求真”指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和探寻客观规律。下联是说一个人除却“求真”之外,便别无他求。
上联由“好学”对比“嗜好”,下联由“求真”成为“追求”,首尾复字的技巧凸显联语主旨,让读者看到了作者好学不倦、求真务实的美好品德。又何尝不是对时人的鞭策!?(刘烈凡点评)

此联堪称述志联中佳品。作者用两行文字告诉我们:
    平生的爱好是什么?就是好学!此外别无爱好。
    平生的追求是什么?就是求真!此外很少追求。
    此联意境之高超,行文之流畅,对仗之工稳,无不令人折服。拜读之余,凑得俚词一阕,以博一粲:
      新联妙,妙在动词双。二玉好求重字巧,一联新意满帘香。 畅快得天然。(李华广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09:25 | 只看该作者
45
醉倒不忘天下事;
醒来便读枕边书。
琢磨斋主凌先生这副自娱联通俗而形象,言简而意赅,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全联读后即受到强烈的爱国之情的感染,使人不禁想起明代顾宪成的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意即醉倒之后仍然不忘天下大事。下联则借伟大导师列宁把好书放在枕边、把坏书拿来垫脚的故事,说明一有时间就读好书(一个“便”字写出了求学之勤之切)。综其上下联,一位为天下事而勤奋读书的有抱负、有追求的当代青年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在艺术手法上,把“醉倒”、“醒来”这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境统一到为天下事读书这个主题中来,更突出了全联的思想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而一个1977年出生的青年能熟练地掌握新旧四声,运用古声入联(“忘”平声、“醒”平声、“读”仄声)的方式解决了本联的平仄问题,也为利用新旧四声双轨并行的现行规则拓宽创作道路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范例。(丹徒生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09:24 | 只看该作者
44
读书常恨少;
积德不嫌多。
文约意赅,含意深广。平时要勤读诗书,就无需在紧要关头左支右绌,“书到用时方恨少”。才识处世所先,德行立身之本。施比受更有福,应多多益善。“少、多”的反义修饰与“恨、嫌”的感情表达,使作者犹如蜜蜂埋头花蕊,觅取蜜汁,藏身花海,采集芬芳,期望于人的最少,而贡献于人的最多的形象品格跃然纸上。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佳句也。(吕英点评)

五言联很难写,能在有限的空间展示丰富的哲理诚非易事。 “书到用时方恨少”,上联化用俗语,简洁有力,教育意义深刻。在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进程中,道德建设至关重要,下联以此为切入点,可谓一字千钧!全联寓哲理于平实,足见匠心。(吕淳民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9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2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9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21:57 | 只看该作者
卷三  治学(17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9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2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9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21:56 | 只看该作者
43
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盈则必亏,亏则必盈。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利弊得失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换。八言联,八个字,寄寓深,角度奇:修辞犹如珍珠倒卷帘,“得失、盈亏”巧妙换位,完成了哲理的从容表述,斩钉截铁,不容置喙,信夫?诚哉妙手偶得也!(吕淳民点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上联之意也。“满招损、谦受益”,下联是也 ,语言平淡, 寓理深刻。须知:得失之间休着意;盈虚之道莫忘怀。 (何新建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9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21:55 | 只看该作者
42
读书总觉用书易;
创业方知兴业难。
知识对于人的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你不知道,你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候哪本书上看来的,不知道突然的灵感是什么触动了的,不知道那些让你对各种棘手事应付自如的本领,是何时得来的……于局外人,会感叹:他怎么那么容易啊?!好像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问题解决了。可是你知道背后他的积累么?所以,学习吧,像海绵一样地去汲取各种知识,总有一天,它会为你添上隐形的翅膀。这不就是上联要告诉我们的吗?创业方知兴业难,这句应该也是千古一叹,所谓创业易守业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强的毅力,谦逊的态度等等,于创业兴业,都是不可放弃的品质吧。(卜用可点评)

    联语简而直白,其义使人一目了然。上下联一“易”一“难”,正反相对,形成鲜明的比照,指出了读书与创业的因果关系。(周兆浦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9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21:54 | 只看该作者
41
得失无心无得失;
穷通有道有穷通。
联语巧妙,有无之中,自明哲理。(孔军点评)

首尾用复词,联中用复字,突出有、无对比,妙在“心、道”之中。只有无心得失,方能轻装上阵;而有道穷通,必将马到功成。                                       (何先绪点评)

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无须太看重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勇往直前,顺利完成任务或到达胜利的彼岸。而一个人的前途或命运也应该只有努力拼搏,才会有美好的将来。天上不会掉馅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喻斯美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9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2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凌一二 于 2012-11-13 22:12 编辑

40
言轻不痛何妨重;
事缓则圆莫要急。
古人云,“状理则理趣浑然”,是格言说理文章的关键所在,因为这种文体往往因语寻常但意难得而不好着笔。这副联则通过一“痛”一“重”,和一“圆”一“急”之间的转折,再加上“何妨”、“莫要”二字对语气的限定,阐述了中心题旨,便能“理趣浑然”。(王家安点评)

顺理成章,动人遐思。指责会带给你刺痛,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明智使生命持久。这正是它的忠实之处,自家有过,人说要听,当局者迷,旁观者醒,故厌隔靴搔痒,应欣入木三分。急行缓行,前程总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所以遇事要殚思竭虑,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作者运用“轻重缓急”这一反义联合式成语,使联之哲理娓娓道绝。对立化统一,浅入深出、深入浅出、反思正作、正作反思。愈显作者虽年轻涉世,但因深入洞察,严密思维,而愈显真知灼见。全联语言典雅、庄重、含蓄,发人深省,上乘之作!(吕英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9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02:10 | 只看该作者
39
生活草草人非草;
世界花花心莫花。
凌先生擅作格言联,其作品技巧娴熟,文字精炼,常常短而有致,富于哲思,而其最为可贵之处乃在于磨砺身心,迪人向善,这也正是其作为教育界人士宝贵精神之所在。试观此联,上下联以花草为媒,实则将人与社会之关系清楚表述出来,虽笔墨寥寥,寓意却不俗。愚以为“草”与“花”在联中之意绝非单一,“草草”、“花花”皆寓社会缭乱、复杂、五彩缤纷之意,“人非草”之“草”则又多了草率、轻率之意,“心莫花”之“花”亦多了浮躁、轻薄之意。整联以谐趣入笔,以理趣出笔,殊可玩味。(渠芳慧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7: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凌一二 于 2012-11-12 10:34 编辑

38

争气者岂能泄气;
顺心时尤要当心。
      此对上联用一反问句,下联用一肯定句,语气诚恳亲切,如同与人促膝谈心。上联“争气”和“泄气”意味深长,争气是积极的,泄气是消极的。此格言激励争气者遇到困难时不要泄气。人生有顺境和逆境,争气者也不例外,当身处逆境时不能消极泄气,而应积极面对,持续争气。下联意在给人浇一盆冷水,提醒人们在“顺心”时更要“当心”,不可得意也不能大意,古今乐极生悲的例子令人深思。(高应峰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主题
407

2725

帖子

4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8547
经验
99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7
9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6:51 | 只看该作者
37
该清醒时须清醒;
不明白处要明白。
用反复、强调的手法以”须” 和”要”两个肯定语气来点睛,论点自明,引人深思。(张志强点评)

赏其联,须得其味。此联在将说而未说之中,算是提了个醒。然而,何时该清醒,哪处不明白,联语中并未“清醒明白”地指出来。而读者审时处地,细细品来,则余味无穷也。
郑板桥风流绝代,犹谓“难得糊涂”,想必我等凡俗,欲“清醒明白”也是大不易也。(陈创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8 08:43 , Processed in 0.0964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