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2676
在线时间326 小时
主题551
记录0
联都贵宾 联都2008年殿试探花
经验3108 点
威望1 点
金钱5584 ¥
在线时间326 小时
主题551
联都贵宾
联都2008年殿试探花
- UID
- 15528
- 经验
- 3108 点
- 威望
- 1 点
- 在线时间
- 32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4-8
|
[Power=6]
<P><FONT size=3><B>一、词句重配(20分)</B></FONT>
<FONT size=3>鹧鸪天</FONT>
<FONT size=3>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FONT>
<FONT color=#0000ff size=3>说明:这是黄庭坚很有名的一首词。请任选其中喜欢的一句重配上(下)联,重配句需与全词的语言风格和背景情境圆融契合。</FONT>
<FONT color=#0000ff size=3>注:重配句不得与被配句在词中的原对句重字,与其它句重字不限。</FONT>
<P><FONT size=3>答: 人生莫放酒杯干====岁月何嫌名利少</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B>二、主题连珠(20分)</B></FONT>
<FONT size=3>羁旅——夜、雪、江、船</FONT>
<FONT color=#0000ff size=3>说明:请以“羁旅”为主题撰一成联,并将“夜、雪、江、船”四字连缀在联中,位置不限,单边不少于7字。</FONT>
<P><FONT size=3>答: 何处弹琶,青衫泪洒相思地
江船傍苇,风雪夜行寂寞人
</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B>三、情景撰联(30分)</B></FONT>
<FONT size=3>林氏自挽</FONT>
<FONT size=3>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愿后日再定婚姻,莫向生妻言死妇</FONT>
<FONT size=3>儿依严父艰哉,小孩子终当有母,倘他时得蒙抚养,须知继母即亲娘</FONT>
<FONT color=#0000ff size=3>说明:上联是清时民妇林氏临终前写给自己的挽联,名为挽联,实为对亲人情深理笃的嘱托,全联在朴质深情的倾诉中,饱含着对亲人的大爱和人情事理的大义,感人肺腑,令人动容。假定林氏的儿子已长大成人,在生母的祭日,请以林氏儿子的口吻和笔触写一副对生母的悼念联,单边不少于7字。</FONT>
<P><FONT size=3>答: 生别已凄凄,念母托言,孝字当先终不忘
祭时犹恻恻,行儿大爱,恩情日厚永无休
</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B>四、主题论述(30分)</B></FONT>
<FONT size=3>清联和民国联被广泛地认为是中国楹联联创作的最高峰,这个时期的楹联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充实,并在关注时政和社会变革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FONT>
<FONT color=#0000ff size=3>说明:清联和民国联何以称“最”?请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谈谈个人的看法,注意,一定要是个人看法(即使是普遍的看法,也要组织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拿来主义”的资料占用过多篇幅,将酌情扣分。论述文字在300~800字之间为宜,过少或过多也将酌情扣分。</FONT></P>
<P><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答: 楹联属于一种对仗的文体,常被人题写于楹柱与门柱上,所以很容易被人见识与接触到,因此人们常做一些鼓励与勉励楹联来告诫自己,有名的蒲松龄"聊斋"联即是也.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兴盛的文体,唐诗,宋词,元曲,至明清小说,当然它们各自有其发展与兴盛的原因,这里不做细究,诗词曲相较于小说这样的文体来,比较短小精悍,适于传唱,而楹联做为一种相对来说也比较短小的文体当然也比较适于传唱.其次,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开始兴盛,那时的园林就是文人园林,造园家就是文人,因此楹联在造园中发挥了不少的作用,有亭即有联,因此,放开小说不谈,在明清时期,如果要找出一个能同诗词曲一样有共同特点的文体来,那么就是楹联了,园林的兴盛,我想对楹联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再者,开头说到过的,楹联有劝戒警示的作用,而且从最初楹联从桃符发展而来的相关性来看,楹联的传阅读者范围比较广,可以广泛到最普通的老百姓,因此,一兴俱兴,发展之势必然高涨.到了民国时期,国难当头危机重重的社会里,许多有识之士,革命分子们,更是用楹联作为劝戒与警示,或是怀古咏今,或是劝慰告诫,或批判讽喻,给楹联注入了不少的革命精神,晚清中国楹联创作代表钟云舫,就是一个正气凛然,为民说话,敢于批判腐朽黑暗的统治阶级的平民楹联艺术家.</FONT></FONT></P>
<P><FONT size=3> </FONT><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因此综其我所见来看,楹联之所以在明清之前没有兴盛,因有其它特殊文体兴盛给其造成冲击和压力,其次由于有明清园林的推动作用,再加上其广传性的特点,使其有了发展之势,再者晚清与民国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其发展达到了高峰时期,因此,清,民国楹联也从最初的山水花木精神而渐渐转化为革命精神,使其更有时代特征.我想这就是清联和民国联之所以称"最"的原因吧.</FONT></FONT>[/Power]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9 19:03:19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