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国仲] 对偶思维与对联创作浅论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4 0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B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对偶思维与对联创作浅论

</FONT></B>
<p>
<P >王国仲
<p>
<p>
<P >

<p>
<P >对偶与对联有着难解难分的关系。对偶是对联的一种表现形式。对联是由对偶方式构成的一种特殊文体。有人干脆就说:对联是完全对偶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偶的发展催生了对联文化,对联的发展又使我国汉语独有的语言艺术魅力得到了极大的弘扬,而这里所说的“我国汉语独有的语言艺术魅力”就包含着对偶这种极具特色的对偶修辞方式的因素。
<p>
<p>
<P >对偶,人们通常从语言意义上去论及它阐释它,即定义它为语言表达式,语言表现形式;一种修辞方式,一种优化语辞的言语活动。深入考察,对偶也是一种哲学概念,一种思维方式。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从这个角度看,对偶的语言意义同样包含着思维的内容。对联创作思维,自然可以从形象思维、艺术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大的方面去考虑,但就具体、直接一些来说,对偶思维是对联创作的骨干思维形式。围绕这一点,本文就对偶思维与对联创作的关系作一些浅显的论述。
<p>
<p>
<P >一、     对偶和对联的有机契合
<p>
<p>
<P >对偶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应该是较为久远的事。汉语中单音节词占多数,这为对偶形式创造了便利。但对偶的兴起与发展应首先归功于它自身的一些优点,比如整齐,对应,音谐,这就好记,先是在言语中使用,后在诗文中使用。《诗经》中已应用了对偶句,先秦散文中对偶句的增强语言色彩和力量的作用已突显出来。对偶在赋体的形成和衍变中成为一个极为重要因素,以至骈文成了对偶的产物,近体诗由于主要利用了对偶即对仗而诞生了格律诗。八股文是对偶运用的极端结果。对偶作为一种语言手法、手段几乎被所有语言类文学艺术所征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概莫能外。就是像谚语、成语、格言、警句等语句和话语形式也常用对偶方法。对偶,一般认为它有两个作用,一是“义”的作用,讲究虚实自对,一是“声”的作用,要求平仄互对。格律诗中的对偶,就是指词语的骈俪,意义的排偶,声音的对仗,亦即句式、词性、词义的对应,声调(平仄)相反对立。对偶的形式,因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多种分类法。有的分正对、反对、平对、串对,有的分正对、反对、言对、事对,有的分宽对、工对、结构对、专对、语气对、意对、反对,有时分别按内容和形式分类,多达数十种之多。现在较为流行的分法是工对、宽对,此外再分反对、借对、自对、错综对等特殊小类。对偶可以说是我国民族语言的重要形式,是修辞学中首讲的修辞格;是我国诗歌等文学创作的一种美学要求。
<p>
<p>
<P >对联是对偶文学。有人这样定义对联:对联是对偶句。从强调对偶角度说,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从对联是一种独立文体方面说,这话是不完整的,不准确的。对联是采用对偶形式或格式的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体裁,这样概括,似乎更好些。对联从词性、平仄、节奏、句式以至语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对仗规律,因此说对联的对仗是严格的,谨严的,是精密工整的,是十分彻底的。就独立文体讲,现在仍通行使用的恐怕只有对联了。骈体文赋还有人写,如《光明日报》“百城赋”征文中,确有律赋骈赋,但并不多,骈散句相间的城赋占多数。按正反合思维,我认为对偶的对联,是骈文和律诗的折中,是韵文和散文的折中。对偶是对联的最为鲜明的特征。一般来讲,对联具有以下特点:上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形式对称;内容相关;文字精炼;节奏鲜明。这些特点实际上都和对联统一的艺术表达形式——对偶密切相关。我想,对联之所以构成独立文体,其要义在于它有完整的意义表达,它虽然常常篇幅短小,但它却表达完整意义;它有统一的艺术表达形式,即对仗;他有一定的构章手段,分上、下联,这是纵,可采用多个分句组边,这是横,横纵结构。上下联这种分行分层结构具有特殊意义,突出“对”,使上下联组成被对句和对句关系,有意义的强调功能;组成内部结构,利于音节的适当安排;在无过渡句段的情况下,显得简洁疏朗;最大意义是和对偶相关,当然和有的联需要在楹柱、门柱张贴也有关。上下联的设立,至少和下列因素发生关系。一是逻辑,主要指对联所表现的事物间(内容上)上的逻辑关系,包括上下联的因果、条件、并列、递进、主客等关系。二是辩证,包括对偶思维,尤其是艺术辩证法的一些对立统一的概念,例如轻重、疏密、虚实、顺逆、联对、肯否等。三是修辞,运用上下联分置,便于对偶、对照、排比等修辞格的使用。四是格律,对仗、平仄、句式等构成对联格律,造成形式美,使得上下联的和谐、对称、比例这些美的因素突显出来。
<p>
<p>
<P >对偶与对联的有机契合,熔铸了对联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内质和表现形式。对联作为独立文体,它以别有风味的意境给人以美感。它以并置、对比的分层形式表达联对关系,表达完整意义,采用对偶思维,把握对比离合之度,引发模拟、类比、联想,表述情、志、义、理。它形制小,但指向性强,以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透出作者的机敏、?script ></script>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4-10 06:30 , Processed in 0.10810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