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七讲F组作业**评阅老师南羽格格*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主题
108

711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4288
经验
396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5 1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班副—凌空飞燕 于 2013-6-19 20:48 编辑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2、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最好能写出新意来。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在线时间
130 小时
主题
0

46

帖子

0

精华

42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310
经验
42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3
2
发表于 2013-6-16 08:10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七讲F组冷月飞花作业

本帖最后由 冷月飞花 于 2013-6-18 21:59 编辑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答: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布局分析:我认为这首诗的章法,属于起承继转合的方法。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起:开头点题,人去楼空,以传说引出全篇。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承:前一句,承第一句,写黄鹤一去不归,后一句,续写黄鹤不归的结果,就是千百年只留下白云浮涨。同时,以空字,扣住起句后分句的空余,使情绪自然衔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继:我认为,这是继景,前以传说写了黄鹤楼的虚景,这里是写实景,作者登楼时,恰天光晴好,树木青翠,芳草茂盛,试想一下,登高所见,天青云白,远处一片郁郁葱葱,应该是一片怡人的景象。但是,作者在这里只是一种反衬的手法。
日暮乡关何处是,转:这一句,情绪突然发生了转移,太阳就要落山了,我的家在哪儿呢?古人常说,日出而作,日暮而栖。此时,太阳就要落山了。我该回到哪儿去呢?家在哪儿?一个问句,把情绪一下推到了顶峰。
烟波江上使人愁。合:上一句提问之后,作者不答而答,面对泛泛渺渺的长江,一片茫然,他也不知道家在哪儿。

2、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最好能写出新意来。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七律 端阳寄别
时将重五连阴雨,一日云开愁不终。
默看屏前传祝语,犹思台下陷荆丛。
彩丝难系师生义,香艾空摇荆楚风。
欲作寻常网上别,诗人节道此难同。
自评:
第一联,交待时间和背景,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可是,天气一直阴雨连绵 ,好容易到这一天,天晴了,可是,心中的愁绪却并没有随着乌云散去。
第二联,前一句,承端午,写一个人,静静的看着网上的人互相传递着节日的祝福,后一句承愁字,写心里还在想着,你此时被很棘手的问题所困扰着,而我却什么忙也帮不上。
第三联。进一步拓开,传说五彩丝线可以续命,而此时,却难维系师生的情义。前门的香艾还在风里飘摇着,而我却一点过节的心思都没有,就连对屈原的故事都没有兴趣了。
第四联。前句转,写我很想把它当成是那种平常的网上分别;后句结:可是,诗人节说,这次不一样……因为诗,让我们结下了深深的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2 小时
主题
5

129

帖子

0

精华

3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938
经验
82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4-7
3
发表于 2013-6-18 22:01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二年级第七讲F12☆江南雨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登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首联(起)是景起点题,交代地点。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颔联(承)与点题相连接相融,对黄鹤楼的空,进一步从空间上来写,为转联的实景描写做铺垫。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颈联(转)从承联的空旷虚无转写到实景,急返主题对登黄楼看见的远景展开描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尾联(合)从起句连到承句又奔向转句,再由尾句把整篇乡愁表达的淋漓尽致。诗人心底的失落怅然,继而回神到现实,乡愁跃然而升至更迫切的状态。与主题呼应思乡不见家乡的那种无奈,情寄于诗里。



2、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最好能写出新意来。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七律《端午别过客》
端阳又遇雨纷飞,送别长汀客不归。
浊酒还温音尚在,残棋落就手停挥。
天边耸岫烟云锁,路上行人踪迹稀。
百事品来皆五味,匆匆而过梦相依。

作品的布局剖析:

端阳又遇雨纷飞,送别长汀客不归。首(起)景起点题端午,雨天送客人到长汀。
浊酒还温音尚在,残棋落就手停挥。颔(承)承起送别情景,细致展开拓写人走茶凉伤感镜头。
天边耸岫烟云锁,路上行人踪迹稀。颈(转)转承由具体升至远景描绘,那种别离空落的感觉。
百事品来皆五味,匆匆而过梦相依。尾(合)起 承 转的伤感、不舍、寄托统统用合句来收拢。

     这首七律《端午别过客》,从起句来说,开门破题,端午这天细雨纷飞送客归乡,这是偶遇的客人,一去不会复返。接着承接起句别离的气氛着手局部具体描写。送走朋友往回走,脑海中浮现着酒杯中剩余的酒,和朋友交谈的情景。一盘没下完的残棋,想收拾起来又舍不得。此情此景睹物思人,仿佛对栾的场景就在眼前。

    转也续承了 承联的--由点再写到面,从平面转到空间立体景象来写,那种空落,依依不舍,伤感,抑郁。风雨中遥望天边高耸入云的山峰,都被云雾缭绕遮挡住了,看不见朋友在哪里了。只能看见,眼前路上的行人在雨中寥寥无几,更增添了些幽怨。活在人世间,有诸多的不顺,好多事都非人愿,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红尘滚滚,日月如梭,几十年弹指一挥间,能留下什么?只有回忆和梦相伴。

    通过写送别,是提醒自己和挥霍生命的人们,不要浪费有限的时光,珍惜每分每秒,让有意义的人生打拼的更加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0

79

帖子

0

精华

220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447
经验
5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6
4
发表于 2013-6-19 08: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慧能 于 2013-6-19 18:16 编辑

小渔村二年级第七讲F10无语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白这首诗景起也叫兴起,点名主题写的登金陵凤凰台观景。

承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换了个角度来写景。写的是昔日的吴宫晋代皇宫地点今日的景况。

转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写三山的在青天外遥远,高处的白鹭洲将秦淮河水一分为二,转为写情。天外二水中分。诗人情的表述。

而最后的合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更是点名了诗人登凤凰台的原因。担心云彩蔽日,不知道长安情景的焦虑心情。前边的起承看是写景也是写诗人的无奈。自我安慰,一切将去只有这长江之水不断流淌。但是要放不下对朝政中乌云蔽日担忧。就有了承转句内心情绪的表露。


2、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最好能写出新意来。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七言律诗 压七阳韵
                  端午节
            家里房檐青艾挂,灶台溢出裹蒸 香。
            河心舟动匆匆渡,岸上旗 猎猎扬。
            社稷无踪奸佞在,离骚有影左徒亡。
            端阳祭奠千年去,赴死谏言谁敢狂?
    起句点名时间地点。  艾只有农历5月端午才挂,地点内景家。裹蒸是指粽子,(青字。艾生长着的时候叶上面是青色。等你把它割倒。叶背就是灰色的。
     承句是指也是写景。不是起句那样写家里的景。是外景,换了角度写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端午赛龙舟千船竞发。舟行匆匆。岸上彩旗招展。在风的吹动下猎猎响将旗子向上托起。用重字来烘托场面的喧嚣,想给人以身临其景的感觉。
     转句入情因为楚国的国君昏昏庸无道。迷恋女色,听任谗言诬陷忠良。国家不强盛,贪图浮华,国力消耗殆尽,分不清敌友,战略性的错误,国家被灭。而屈原却留下二十余首传世佳作。突出文人的精神的长存。屈原投江前绝笔:《怀 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 描述事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合句是全诗的总结,端午节纪念屈原都有一千了。而这一千年中。朝代更迭。生灵涂炭。如果有人有不在乎生死谏言的忠臣。也不会奸佞当道有这样多的朝代更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9 小时
主题
1

49

帖子

0

精华

2243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9880
经验
54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12
5
发表于 2013-6-19 08:44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二年级第七讲F10烟凝作业
《客至》

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起句写景,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承句承接起句继续写景,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转句转入实写待客,由景过度到情。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宴席不丰盛。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你。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合句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七律 端午有怀
端午经逢风雨翻,叶蒿依旧遍朱门
龙舟跃跃千年竞,汨水幽幽万载冤
仰首问天同悯古,蹙眉歌曲共安魂
效贞当永新人缅,且敬沅江酒一樽   
本首诗是端午时节感怀而发情感,悼念屈原爱国忠贞的精神得到千古来人们的爱戴和缅怀!
首句,写景,交代时间端午时节,因为老天似乎也为屈原不平,每年端午都下雨,户户插艾蒿是端午节一种风俗习惯,也是纪念屈原的方式。
承句,承接起句,继续写每逢端午赛龙舟,是纪念屈原一直承传下来的传统,古水幽幽载负多少冤屈啊!
转句入情,问天向天倾诉,如此冤屈老天也在为其生怜悯,且歌一曲来慰藉冤屈的灵魂.
尾句,这样的忠贞之士该是我们后人学习缅怀的榜样,且毕恭毕敬向沅江斟一杯清酒以慰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 小时
主题
0

46

帖子

0

精华

42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310
经验
42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3
6
发表于 2013-6-19 17:14 | 只看该作者

RE: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七讲F组08弦子作业

琴瑟和弦  17:12:59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是按起承继转合法写的,首二句写昨夜的一次邂逅相遇,通过“星辰”、“夜风”、“画楼”、“桂堂”、等坏境的渲染和气氛的烘托,描写出这次相遇的甜美和令人难忘。承句(3,4)写彼此之间的相互渴慕,“身无彩凤”比喻爱情的阻隔,“心有灵犀”比喻双方心灵的契合。继句(5,6)描写宴会上相互“送钩”(又称藏钩,古代一种游戏,就是把一钩藏在数人手中让人猜)
、“射覆”(也是古代一种游戏名,就是把东西放在巾孟等覆盖物下面让人猜)的热闹情景,写两个人在宴会上的相见相识。转句,嗟余听鼓应官去,就是听到天明的鼓声作者要去官署上班。走马兰台类转蓬。合句,结局带着幽怨,“类转蓬”自伤身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1

300

帖子

0

精华

801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4453
经验
18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6
7
发表于 2013-6-19 2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企脚北窗 于 2013-6-21 01:17 编辑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七讲 F18企脚北窗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起句
:扣住题目的“京中”交代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诗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沛又含蓄。
       承句: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上林苑里细柳营前,花发柳绿,却无人看顾。花木随着季节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本无所谓“徒发”或“漫新”,然而诗句中却着以“徒”和“漫”,赋予景物以人性。
        转句
: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
        西第:这里泛指豪华府第。
        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
        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这欢畅的场面,正与自己“独游秦”形成鲜明的对照。
       合句:尾联构思新颖,造语清新。语痴而情真。诗人太熟悉洛阳的一切了,他思念洛城的人,也怀念洛城的风日,更留恋洛城的春光美景。   
        这首《春日京中有怀》,结构齐整平密,起承转合极其自然,虚实相生,波澜起伏。其艺术手法对后世很有影响。

2、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最好能写出新意来。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观端午龙舟赛》/七律
五月群龙水上游,千桨劈波响飕飕。
阗阗鼙鼓冲云汉,猎猎旄旗盖碧流。
角棕沉江怀古恨,菖花酿酒祭灵忧。
欢歌鼎沸荡芳野,几人能解离骚愁?

简析:
      
      首联起句:直接切题端午赛龙舟,群龙、千桨形容龙舟很多。飕飕在这里作象声词用,形容龙舟划的很快。
      颔联承句:承接起句的情景,锣鼓声响震云天,旗帜飘扬,每艘龙舟上都有标识的旗号,与岸上两边观看龙舟赛的游人手上加油助威的彩旗可以遮盖了碧悠悠的江水。这里用两组叠声词,夸张的手法来描述。
      颈联转句:这联进而转向了对屈原的思念,端午节这天是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投粽子喂蛟龙的风俗至今仍然存在,人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祭念屈原。
      尾联合句:最后一句是两岸呐喊助威、人声鼎沸,回荡四野,表现了端午节时期热闹的场面。却有许多人在讥笑往河里投粽子的行为。现在的社会,争名夺利,已经忘记了中国传统习俗,现在的年轻人,又有几个人能真正了解离骚的真正含义?   
人人称臭脚,香臭我心知。
走得古风路,扛来文雅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6 小时
主题
2

194

帖子

0

精华

479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585
经验
113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1
8
发表于 2013-6-20 19:26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七讲   F组千禧作业


二年级第七讲作业
一、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答:以 《咏怀古迹·其二》作者:杜甫为对象进行分析:

《咏怀古迹·其二》

作者: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1、布局分析:此诗属于起承继转合法。

2、具体分析: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点出地点、人物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展开描述人物的心理,点出第一句中的“悲”从何来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展开写古迹的近况及继续描叙心理的“悲”伤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回到第一句:点出因何感受如此及旁人的言辞增加了对古迹故事的悲情理解,借对行舟人的愤慨表达自身处境落魄中无奈情感的宣泄。


二、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作业要求:最好能写出新意来。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 小时
主题
0

46

帖子

0

精华

42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310
经验
42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3
9
发表于 2013-6-21 14:01 | 只看该作者

南羽格格  
        冷月飞花你好,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一题做的很好,看的出用心琢磨了。第二题,是不是忘记标明是哪种布局了?第一联的起,第二联的承,比较通,但第三联的扩展个人觉得不太好理解。前面是表达情谊的,第三联 突然来个师生情谊不能维持,我觉得有点突兀。既然不能维持了,为何第四联又来个网上别?这不还是在联系的过程中吗?尾句又说因为诗歌结下深情。个人觉得整首诗歌思绪比较乱。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什么都没表达清楚了。建议重新整理一下。此外炼字不够,希望继续加油。


谢谢老师点评,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1 小时
主题
0

47

帖子

0

精华

1503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4423
经验
33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5
10
发表于 2013-6-21 16: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缙麓紫丹 于 2013-6-21 17:15 编辑

小渔村第十六期二年级 F02-缙麓紫丹 第七讲作业:

1、自己去唐诗三百首中挑选一首七律,自己分析该七律的布局是怎样的
答:
《七律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分析:题目是登高,写杜甫重阳登高远望,触景生情的诗。
第一联是起(首联):通过写风急天高来描述景色,后半句仄抒发对所见所闻的情感。
第二联(颔联):着重渲染秋天的气氛,黄叶在萧萧树木中飘下,低头看见长江水滚滚而来。
第三联(颈联)面对此秋景,一下子想起自己长年在他乡做客,而今病魔缠身,独自登高远眺,陡生凄凉之情。
第四联(合联)写到世事沧桑,如今鬓发花白,恨不能为国分忧,只能戒酒不得解愁。
全诗句句押韵,对仗。且体现了杜甫诗作的大气盘旋,悲凉沉郁。”
二、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作业要求:最好能写出新意来。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答:
七律   《又逢端阳》
又到端阳倍感亲,身在外地把家牵。
乡里粽子香飘远,游子思情用线连。
历尽沧桑心不移,和伊患难话婵娟。
梦里总是长相守,地久天长并蒂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9 小时
主题
1

49

帖子

0

精华

2243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9880
经验
54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12
11
发表于 2013-6-21 22:36 | 只看该作者
烟凝 发表于 2013-6-19 08:44
小渔村二年级第七讲F10烟凝作业
《客至》

报告格格老师,第二题烟凝做了耶!: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1

300

帖子

0

精华

801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4453
经验
18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6
12
发表于 2013-6-23 16:39 | 只看该作者
一枕江风 发表于 2013-6-21 20:43
原来白脚处也有门道的,多谢格格老师细心点评!

唉,说实话,拼的痕迹很重,这个不会写
人人称臭脚,香臭我心知。
走得古风路,扛来文雅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0

79

帖子

0

精华

220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447
经验
5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6
13
发表于 2013-6-25 2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慧能 于 2013-6-25 20:32 编辑
慧能 发表于 2013-6-19 08:28
小渔村二年级第七讲F10无语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


谢谢老师。这一段时间太忙,等有时间了准备把后两句重新写。含蓄一点用江水东去等。非常感谢老师的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 小时
主题
0

21

帖子

0

精华

595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4689
经验
111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7
14
发表于 2013-7-2 12:20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第16 期二年级第七讲F07-☆梅韵沁香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答:我选的是王维的《七律•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诗用的是正格的起承转合法,释析如下:
颔联为承起之句,把读者视野带到广阔的水田,觅食的白鹭盘旋浅飞;树林里高大的树间,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这一联有声有色,进一步深化了起句所要描述的幽静。水流这时缓慢无波,一如诗人的心境。但这还只是铺垫,就像顺水而游的游人,并不知道渠水会流到什么地方去一样。
颈联转向诗人想要表达的心境。虽是转,却如渠水缓动,并不激波,只是自然转向了描写山中习惯了的宁静,故而从容面对朝开暮谢的木槿之衰荣无常,就简单的居住在松下的茅屋里,采摘粘带秋露的葵菜作为素食,也不觉得清苦,反而怡然自乐。
尾联合的更是自然,就像渠水流到了镜塘,不带一丝波漪,却又有突然开阔的境象。这里我要说一下我查找资料的感受。
2、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最好能写出新意来。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七律•端午节》
又逢艾叶香漫处,争渡龙舟竟风流。
鼓乐喧天惊鹭梦,笙歌满地慰英眸。 ,
一吟离骚情难醉,再唱怀沙志不酬。
纵跃汨江成千古,忠肝义胆照九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4 小时
主题
1

67

帖子

0

精华

2563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6402
经验
5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14
15
发表于 2013-9-26 1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斯水蔚蓝 于 2013-9-27 21:04 编辑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七讲作业
F08--斯水蔚蓝
1.原诗:《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布局分析:
       本诗布局属于起承继转合法,就是首联起,颔联承,颈联继,尾联转合,把转的功能放在尾联的上句,尾联的下句承担合的功能。
首联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
颔联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当年吴宫的繁花茂草,均已埋没在这幽静的小路旁;东晋的名门望族,如今也只剩下一片坟场。
颈联进一步写景,那遥远的三山,地半如在青山的;大江的二支,左右共夹白鹭洲。
尾联抒情,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
2     《七律. 端午出游》
              文/蔚蓝
浮生偷得半天闲,短棹轻舟荡碧波。
垂柳弄姿照倩影,圆盘染绿托粉荷。
草繁花密沙滩短,慢语轻歌游客多。
美景良辰须享乐,谁人还忆屈原歌!
    本诗布局属于启承继转合法。首联交代事件起因,地点;颔联和颈联具体描写所见所闻:风景如画,人气和谐;尾联抒情,感叹人人都在享受美景,早已不记得忠贞爱国,耿直不阿的屈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4-9 05:54 , Processed in 0.1510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