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古音、平水韵、中华新韵,一个字到底如何读的探讨:)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603 小时
主题
1616

5789

帖子

21

精华

10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百度搜仙史最强音

Rank: 6Rank: 6

UID
41565
经验
23767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16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21 0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古音、平水韵、中华新韵,一个字到底如何读的探讨:)



纵笔传心意,诗奇可大观:)
在线时间
1603 小时
主题
1616

5789

帖子

21

精华

10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百度搜仙史最强音

Rank: 6Rank: 6

UID
41565
经验
23767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16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3
2
 楼主| 发表于 2014-7-21 09:45 | 只看该作者
说完平水韵,继续说下汉典网。汉典网是非商业的网站,这个网站可以查到每个字的宋本广韵的内容,以宋本广韵为标准,继续阐释。
2014年,我们用bù、fǒu等来标注不的发音,“bù、fǒu”等是1932年左右才确定下来的,见1932年教育部公布的《国音常用字汇》。关于现代标准汉语的确立,请看何九盈先生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活在2014年,我们可以轻松了解一个字的今音,但在1932年前的人,想知道一个字的精准发音,难度真的超越我们的想象。
好,那么在宋朝,是如何确定一个字的发音呢?因为宋朝人没有发明bù、fǒu,宋朝人不懂bù、fǒu。
宋朝人等,是用反切来确定一个字的发音。
“不”在宋本广韵里,有三个反切的发音。
反切一:甫鳩,声调是平声;反切的意思,简单说是前一个字的声母+后一个字的韵母。甫鳩,我们用2014年的音标体系来标注,可以知道甫的发音是fu,鳩的发音是jiu,这样不的发音在宋朝,大致是fiu,平声;
反切二:方久,声调是上声,方fang,久jiu,不在宋朝,大致读成fiu,上声;
反切三:分勿,声调是入声,分fen,勿wu,不在宋朝,大致还读成fu,入声;
不在宋朝,有三种读音。
问题一来了,无论是fiu(平声、上声)、fu(入声),都与不bù、fǒu的今音完全不同,类似情况的字,还有很多;不在2014年读bù,但在宋朝,可能读fiu(平声、上声)、fu(入声);
问题二来了,我们是在假设甫读fu、鳩读jiu、方读fang、久读jiu、分读fen、勿wu等的前提下,我们才通过反切,推测不的发音。
但甫在宋朝就一定读fu吗?
但鳩在宋朝就一定读jiu吗?
但方在宋朝就一定读fang吗?
但久在宋朝就一定读jiu吗?
但分在宋朝就一定读fen吗?
但勿在宋朝就一定读wu吗?
要确定“不”的反切,还得研究甫、鳩、方、久、分、勿等6个字在宋朝的精准拟音!
好,我们再来看分的反切。
分在宋本广韵的反切一:府文,平声。
府文,在2014年,是fu,wen,分在宋朝,可能读fen,平声;
分在宋本广韵的反切二:扶問,去声。
扶問,在2014年,是fu,wen, 分在宋朝,可能读fen,去声;
新的问题又来了。
府在宋朝一定读fu吗?
文在宋朝一定读wen吗?
扶在宋朝一定读fu吗?
問在宋朝一定读wen吗?
这样无限反切,还是永远无法知道一个字在宋朝的精准读音,只能猜测出一个大致的拟音。
此外,还有很多字是明朝发明的,有些字是清朝发明的,这样,情况更复杂。
结论一:一个字在古代的某个朝代的某本韵书,到底如何读,是一个永久的难题,至今还没有定论,也无法精准推测,只能知道大概的拟音。
结论二:活在2014年,推崇用今音和中华新韵。因为,没有人懂真正的古音。
……………………………………………….
网络上搜的文字:
中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期李登编著的《声类》。晋代吕静编著有《韵集》,《魏书•江式传》载:“晋吕静仿品登之法作《韵集》五卷,宫商角征羽各为一篇。”。但此二书皆早佚。
官方韵书胎于唐代,孙愐修隋代陆法言之《切韵》,改为《唐韵》。
王仁昫之《刊谬补缺切韵》也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较《唐韵》更早。但孙愐曾利用朝廷扩大《唐韵》之影响,故《唐韵》虽为孙愐私著,命名却带官方性质,为当时押韵之标准。《唐韵》有206个韵,其中定某些韵可同用,故实仅112个韵。孙愐《唐韵》之后还有一种《广唐韵》[1][2]。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陈彭年等人奉诏,据更早之《切韵》、《唐韵》等韵书修成《大宋重修广韵》,即《广韵》。此亦使《广韵》成为中国古代首部由官方主修之韵书。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即《广韵》颁行后29年,宋祁、郑戬给仁宗上书,批《广韵》多用旧文,“繁省失当,有误科试”。另据王应麟《玉海》记载,贾昌朝亦同时上书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之《韵略》为“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举人误用”。故仁宗令由丁度等人重修此二部韵书。结果景祐四年当年即完成《礼部韵略》,二年后于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完成《集韵》。《集韵》为《广韵》之修订本,而《礼部韵略》则为《韵略》之修订本。因《礼部韵略》于收字及字之注释方面皆为科举应试考虑,较《广韵》、《集韵》都简略,故称作《韵略》。又因其为当时科举考试用之官韵,而官韵从唐代开元以来就由主管考试的礼部颁行,所以叫《礼部韵略》。《广韵》《集韵》《礼部韵略》又将某几个韵同用,虽仍有206个韵,但合并可同用之韵后仅剩108个韵。
金代平水书籍(即山西平水地方管理图书印刷之官员)王文郁作《新刊韵略》并旧韵为106个韵,后来刘渊刻书刊行新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共107韵(此书已佚,仅能从元初黄公绍、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一书了解到一些概况)。与宋仁宗景祐四年发布之206韵之科举考试用官韵《礼部韵略》不同,新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和王文郁的106韵的平水《新刊韵略》是一致的。106韵和107韵之区别只在于上声“拯”、“迥”二部合并与否。元初阴时夫著《韵府群玉》定名106韵的版本为“平水韵”。明代以后文人则沿用106韵。
《洪武正韵》为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之明代官方韵书,共16卷。《洪武正韵》在明代多次翻刻,影响很大。《佩文诗韵》则于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至五十五年(1716年)期间编辑成书,共106韵,为清代科举用之官方韵书,完全取代了《洪武正韵》。
……………………………………………….
基于今音来读,史上最多的声动好句,请看《仙史最强音》
http://chuangshi.qq.com/bk/xianxia/49742847-1.html
……………………………………………….


纵笔传心意,诗奇可大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3
发表于 2014-7-24 17:18 | 只看该作者
资料很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主题
181

1302

帖子

1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0247
经验
295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24
4
发表于 2014-7-27 11:48 | 只看该作者
所以现在还泥守古声韵,连明清学者也要笑话咱们了。
夜深狂写孙髯句  才浅偏吟李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5
发表于 2014-7-27 1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4-7-27 17:34 编辑

古代写诗词歌赋,特别是考试,由于各地方言千差万别,必须统一声韵,所以官方就会以某个地方的发音为主,权衡考虑一下其它因素,就会制定并颁布一套声韵标准,和今天的国家标准差不多,这样才能便于统一科举考试,有一个统一标准给文人写韵律文字,这是自然而然的事,过去某些地方的方言是确实存在那种发音的,今天那些发音早已失传,不同的年代也颁布了不同的音韵,今天也颁布了普通话的全国标准,今天写诗词歌赋还按照什么“古韵”纯粹是傻子的行为,是一些脑袋不开窍的榆木疙瘩爱干的傻事,今天,我们只需要了解古韵,知道古代的声律文化就够了,还要按照都不知道怎么发音读都读不出来的所谓古韵写韵律文字,也只有中国那帮腐儒才干得出来,和他们讲道理也是白搭,他们所谓的讲道理,就是搬出朽书来,找得到的就是真理,找不到的就是无理,自己的脑子是从来不会思考的。你读都读不出来,还抑扬顿挫个鬼,还有鬼的什么声律美,哄自己吗?今天有全国统一绝大多数人都会读的普通话了,这就相当于过去的这韵那韵了,还要泥古不化真的迂腐得令人说不上来,不过中国的所谓文人也就那样,是没法讲理的,他们还会以之为高深的学问得意洋洋。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其本质,不会用脑去思考其本质规律或者用韵的目的,只会死搬硬套,瞎搞胡搞。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00 小时
主题
618

3819

帖子

2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0577
经验
15290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28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9
6
发表于 2014-7-27 21:18 | 只看该作者

不无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03 小时
主题
1616

5789

帖子

21

精华

10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百度搜仙史最强音

Rank: 6Rank: 6

UID
41565
经验
23767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16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3
7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7:54 | 只看该作者
陈风 发表于 2014-7-27 11:48
所以现在还泥守古声韵,连明清学者也要笑话咱们了。

问好 陈风,握手:)
纵笔传心意,诗奇可大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03 小时
主题
1616

5789

帖子

21

精华

10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百度搜仙史最强音

Rank: 6Rank: 6

UID
41565
经验
23767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16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3
8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7:56 | 只看该作者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4-7-27 12:47
古代写诗词歌赋,特别是考试,由于各地方言千差万别,必须统一声韵,所以官方就会以某个地方的发音为主,权 ...

问好 漠野孤狼,你的名字是 4321,四种声调全有,

下笔成章4321 也是  4321

4321的发音之美高于3311、4411等只有两种声调,

虽然都是仄仄平平,这就是平仄体系的笼统无用。

北京大学3142、心领神会1324的发音之美超过 3311、4411,

与 4321是一个等级。
纵笔传心意,诗奇可大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03 小时
主题
1616

5789

帖子

21

精华

10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百度搜仙史最强音

Rank: 6Rank: 6

UID
41565
经验
23767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16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3
9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7:57 | 只看该作者
芳菲二月天 发表于 2014-7-27 21:18
不无道理。

问好 芳菲二月天,握手:)
纵笔传心意,诗奇可大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5-10 03:00 , Processed in 0.26083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