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子青 于 2013-6-26 18:15 编辑
问好各位诗友!子青斗胆前来赘言,不解不足之处,还望宽怀!我们先学习审题,然后再学习、欣赏大家的作品。
一、定格律为五律,五律四种格式如下(请作者自己校对)
A.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B.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C.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D.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二、审题:以“学诗”为主题,题目自拟
虽是题目自拟,但万变不离其宗,以“学诗”为中心思想,重点在一个“学”字上。谁学?当然是自己学。那么这诗的主体当为作者本人。既是作者本人,我们便可抓住自己在学习的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烦恼和欣悦。烦恼出自初学不知平仄为何物,欣悦来自笔下或许还很稚嫩的诗句。这些林林总总的片段,我们总是可以捕捉到其中之一的,或佳言好字,或感悟领会,而后用诗的体裁、语言记录下来。日日看它三回,反复吟咏,反复修改,终为诗。 我们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素养,但这不影响我们学诗的积极和热情。有的诗朴实,有的诗高古,这些都是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和欣赏到的。
三、作品
江心秋月:《学诗之感》
移案窗前日,(悦吟)唐宋时。
风(香流)淡墨,笔落起忧思。
此路何其远,书山入梦迟。
偶闻千里外,(花木)自然诗。 1. 起句直奔主题,移案窗前只为愉悦地一吟唐诗宋词,给读者开门见山之感,很好。但括号内的词组还需斟酌,反复读来不怎么顺口,另外还需点明所吟何物? 2. 承句直接写吟后的美丽和忧伤,尤赞“笔落起忧思”,好句!该联应对仗,括号内的“香流”可否换为“流香”? 3. 转句因忧思而设问一句,一远一迟,有“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高古,赞!记得该联亦需对仗。 4. 结句最重要,但通篇看来,与前三联相比弱了,还可再提升。我明白作者之意,是想阐述诗应是自然而然来的,这很好,略感表意不是很够。建议可顺着转句表更高之意。 总之,此诗不错,但在审题上还需准确,字词还需精炼。加油!
A--09彧海争锋:《小渔村有感》
幸做渔村(客),羞才瘪腹空。
乞诗生夜梦,恐笔亵春风。
(饱阅)千章尽,不为(万赋)穷。
余生多努力,自在效飞鸿。
1. 起句便抒发感叹,有幸来到渔村为客,此客为何客?过客抑或看客?或者皆不是?所以偏了主题啊。既是客,便不用羞才瘪腹空。望(客)斟酌。或许是我没能懂得作者吧?见谅! 2. 承句继续谦卑孱弱,我们这是学诗啊,对诗词虽是要有恭敬的心,但学者更要有信心才是。单从字面来看,对仗、意境皆好。 3. 转句笔锋突转,意气高扬,与前两联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突兀之感。括号内的字气势太强,有时诗词用字太满,不好变通和回收。 4. 结句终于回归主题,“余生多努力”,表明心迹。 总之,此诗读来有气势,男儿手笔自是不同,但起句一“客”字,有偏离主题之嫌,建议换一字而可活全篇。拙见。
A10 微雨飞燕:《初学诗有感》
夜阑人不寐,对月苦思量。
平仄推敲久,诗词锤炼忙。
书中寻妙句,笔下得新章。
欲补才疏浅,清吟灯映裳。 1. 起句不凡,是一幅月下人不寐,对月苦思量的画面,引起悬念,为承句作好铺垫;是超高的电影镜头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推出意象,拉开意境。赞! 2. 承句接上联,点明所思为何事?原来是推敲诗词,校对平仄。该联对仗工整,紧紧围绕主题,并继续为转句作好铺垫。一联扣住一联,再赞! 3. 转句从承句中脱出,上句好一个“忙”字,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学诗的情景。所以转句自然而然地过度的同时,又还能转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 结句统收全篇,继续补充中间两联之意味。 总之,这是一首好诗。虽然颌联看起来不是景语,但从学诗这个主题来看,诗词平仄就是景语,只是还可更形象具体一些。另外结句如作者自评所说,可以更有余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