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46|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十五期四年级B组灵雁书竹 绝句五十六法研习帖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0 2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灵雁书竹 于 2013-7-16 11:28 编辑

   小渔村十五期四年级B组灵雁书竹 绝句五十六法研习帖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1 16: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雁书竹 于 2013-7-29 15:52 编辑

绝句56法 研习
第一法
七绝《深山藏古寺》
文/灵雁书竹
深山石壁瀑飞花,落座云峰有一家。
幽径蜿蜒藏古寺?却观瀑下一袈裟。

第二法
七绝《思乡》
文/灵雁书竹
伫立桥头望故乡,故乡灯火可辉煌?
孤城流浪他乡远,游子何时再返乡?

第三法
七绝《寻医》
文/灵雁书竹
隔墙唤女问医家,手指南山笑口夸。
妙药神奇出意料,神奇生子又添花。

第四法
七绝《哀乐》
文/灵雁书竹
又曲哀歌刺耳仓,一家悲痛万家伤。
为求多敛财金券,只顾财金不顾乡。

第五法
七绝《篱园》
文/灵雁书竹
去岁篱园菜绿葱,肥椒圆柿角瓜丰。
今年再往怜畦乱,何故篱园遍地空?

第六法
七绝《防虫》
文/灵雁书竹
去年虫卵瀑飞来,一夜秧苗残臂灾。
今日农家封药早,青稞肥壮乐悠哉。

第七法
七绝《思亲》
文/灵雁书竹
他乡一去二三年,每遇中秋望月圆。
今日欣闻阿姐到,不知相见曲何弦。

第八法
七绝《思母》
文/灵雁书竹
提母愁丝隔世牵,只身仙去可安然?
而今唯有相思泪,飞落春池望九天。

第九法
七绝《夕阳美》
文/灵雁书竹
不惑吟诗苦作篇,奋蹄催马度千川。
旁门费解如相问,落日余辉分外鲜。

第十法
七绝《思君》
文/灵雁书竹
河边月下柳丝栖,缕缕清风弄笛凄。
试问伊人思哪个?扬州湖畔我君兮。

第十一法
七绝《雁南飞》
文/灵雁书竹
潇潇寒雨冻花腮,猎猎秋风落菊哀。
试问悲飞南泣雁,明年何日再回来?

第十二法
七绝《梦妻》
文/灵雁书竹
东舍娇妻面似花,西邻爱子惹人夸。
何时天降香风雨,赐我闲田结蜜瓜?

第十三法
七绝《喜雨》
文/灵雁书竹
旱苗逢雨露珠珍,粒润桑田洗晦尘。
翠色欲流谁仰笑?东庄美酒醉香唇。

第十四法
七绝《邻女》
文/灵雁书竹
邻女容花白玉肌,刚婚一夜就分离。
如何再嫁还风雨,更使无辜身倦疲?

第十五法
七绝《出山》
文/灵雁书竹
哗哗暴雨又盆冲,山下泥流路不通。
一己安危何所惧,如何翻过锁眉中。

第十六法
七绝《闲愁》
文/灵雁书竹
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愁。
何如放下闲思苦,独上兰舟沐彩秋。

第十七法
七绝《海归女》
文/灵雁书竹
昨日娇花分外香,今时流浪似蟑螂。
不知哪户海归女,何故神痴不放光。

第十八法
七绝《琴女》
文/灵雁书竹
携子闲游步柳堤,欣闻一曲好神奇。
不知秀女谁家客,纤指临风弄九丝。

第十九法
七绝《网怨》
文/灵雁书竹
门破车飞去远亲,因妻上网架频频。
不知何日情方好,其院凉阴见内人。

第二十法
七绝《寒秋》
文/灵雁书竹
萧风寒雨落花稀,瘦岭枯山寺院凄。
小燕不知天气变,残江还恋暮云低。

第二十一法
七绝《想家》
文/灵雁书竹
寒蛩昨夜不停鸣,夜半更衣柳巷行。
欲送相思于故里,不知何日是归程。

第二十二法
七绝《叹逝》
文/灵雁书竹
萧萧风雨锁清楼,漠漠轻寒好个秋。
多少繁华芳未尽,不知生命已停舟。

第二十三法
七绝《醉诗吟》
文/灵雁书竹
醉抱书山览万金,苦吟香墨不归衾。
茫茫人海朋无数,能解诗情有几心?

第二十四法
七绝《过世》
文/灵雁书竹
夜半狂传犬吠声,疑神小盗上梁行。
起身隔院观灯火,知有人家举白旌。

第二十五法
七绝《情逝》
文/灵雁书竹
离径疏篱已泛黄,落花点点拨忧伤。
不如登岸观山海,潇洒风姿傲四方。

第二十六法
七绝《寒梅》
文/灵雁书竹
一夜寒霜落地生,繁花丽朵瞬间倾。
菊颜不及梅花色,每到初冬死不精。

第二十七法
七绝《渔村好》
文/灵雁书竹
灵雁悟诗来柳城,青山绿水草荣荣。
百花园里春光暖,不及渔村育我情。

第二十八法
七绝《喜相逢》
文/灵雁书竹
二十三年今日逢,同窗玉貌变苍容。
桃园迎客千杯酒,花色不如情意浓。

第二十九法
七绝《商家黑》
文/灵雁书竹
业主惊闻电话疯,商家做事事非公。
分明晓得常规理,偏又无端起骤风。

第三十法
七绝《寻鸟》
文/灵雁书竹
拎筐上岭采菇匆,一影斜飞入柳东。
傍晚离身听鸟叫,分明就在此山中。

第三十一法
七绝《梦之声》
文/灵雁书竹
东方中国梦之声,郭帅离开泪水盈。
一种暖泉推浪涌,泊舟仍要踏歌行。

第三十二法 习作
七绝《思乡》
文/灵雁书竹
往日重阳歌舞楼,今逢此日酒消愁。
伤情一种别乡远,你是春来我是秋。

第三十三法
七绝《西山水》
文/灵雁书竹
西山之水影无踪,一片泥尘河面封。
记得儿时湖静美,常拎虾蟹兴冲冲。

第三十四法
七绝《红枫》
文/灵雁书竹
昨现寒风扫夜空,花凋叶落岭山穷。
莫嫌春去秋颜老,还有丹枫一片红。

第三十五法
七绝《别恋》
文/灵雁书竹
昨日浮云散北风,而今杨柳各西东。
心湖已被浊泥染,莫怪荷花恋水翁。

第三十六法
七绝《平安是福》
文/灵雁书竹
暮色苍凉陋室温,琴棋书画好儿孙。
不须长叹人间苦,幸福平安乃是根。

第三十七法
七绝《废寝》
文/灵雁书竹
衾床早起笔先牵,未就诗文紧续篇。
不解夫君开口说,鸡鸣才进五更天。

第三十八法
七绝《祖父》
文/灵雁书竹
八旬祖父可人怜,风雨人生几十年。
常说从军参战史,横刀匹马保家全。

第三十九法
七绝《乡居》
文/灵雁书竹
篱园小院寂无声,日映繁花分外明。
晨起出门无一事,观红看绿赏春情。

第四十法
七绝《瓜农》
文/灵雁书竹
汗水淋淋满裤泥,甜瓜香味漫河堤。
无端一夜斜风雨,美梦难圆命去西。

第四十一法
七绝《离殇》
文/灵雁书竹
别梦依依望北洼,七星夜幕远天涯。
多情只有西边月,犹为伊人抚泪花。

第四十二法
七绝《重阳聚》
文/灵雁书竹
云亭荒阁锁阳台,暮暮朝朝门不开。
最是重阳之好日,惟闻山寨酒香来。

第四十三法
七绝《诗心》
文/灵雁书竹
梨园煮酒醉飞花,欲上云天揽月牙。
纵使风寒浸心悴,银河泼墨亦涂鸦。

第四十四法
七绝《苦别》
文/灵雁书竹
十载仙游永不衾,凄风苦雨锁儿心。
如今纵有重逢梦,不是童声唤母音。

第四十五法
七绝《战友重逢》
文/灵雁书竹
八一回营即起身,固阳团聚酒香醇。
莫谈半世丝如雪,纵得东风万里春。

第四十六法
七绝《琴音》
文/灵雁书竹
云淡风轻夜幕垂,小楼明月古筝吹。
琴音婉转如春水,柔美欢波化泪悲。

第四十七法
七绝《师心》
文/灵雁书竹
一头白发退青丝,千万粉尘粘胃疲。
唯有耕耘心不减,年年桃李笑春池。

第四十八法
七绝《老汉卖瓜》
文/灵雁书竹
七十车夫买卖迂,三轮摇摆去城区。
四儿俩女都无用,只有西瓜饱汗须。

第四十九法
七绝《寒燕》
文/灵雁书竹
柳燕呢喃燕燕门,叽喳群闹乐旋奔。
自从寒雨封山后,几院寻踪不见存。

第五十法
七绝《梦见桃花源》
文/灵雁书竹
篱园小院绿葱葱,木板房前一片红。
好是桃花源净地,泊舟举步入门中。

第五十一法
七绝《心声》
文/灵雁书竹
日日山沟去牧羊,天天仰望远天长。
若为生得鹏坚翅,定上蓝空万里翔。

第五十二法
七绝《平湖游》
文/灵雁书竹
山绕平湖波撼城,渔舟唱晚水山清。
等闲摇橹飞身上,碧叶红花伴客行。

第五十三法
七绝《梦诗》
文/灵雁书竹
俯床逐句小诗充,又枕书香睡梦中。
正是编筐收口处,几声犬吠断思空。

第五十四法
七绝《中国梦》
文/灵雁书竹
污泥浊水起疮苔,汹涌波涛去毒埃。
如此江山如此梦,谁人不酒笑声来。

第五十五法
七绝《渔村美》
文/灵雁书竹
诗海澄空有梦心,寻梅踏雪觅知音。
渔村摇橹清波上,又得春光一片金。

第五十六法
七绝《扬鞭催马自奋蹄》
文/灵雁书竹
曾经匹马闯关堤,不用扬鞭自奋蹄。
二十几年风雨路,校墙东到校墙西。

(注:绝句56法研习完毕,敬请师友们提出宝贵意见!并借此平台感谢渔村的培养,感谢桃花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青山等学友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雁书竹 于 2013-7-29 15:47 编辑

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一法习作
七绝《深山藏古寺》
文/灵雁书竹
深山石壁瀑飞花,落座云峰有一家。
幽径蜿蜒藏古寺?却观瀑下一袈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4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15 | 只看该作者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明僧德祥《爱闲》:“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第二法习作
七绝《思乡》
文/灵雁书竹
伫立桥头望故乡,故乡灯火可辉煌?
孤城流浪他乡远,游子何时再返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16 | 只看该作者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明姚汝循《回雁峰》:“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欧阳永叔词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

第三法 习作
七绝《寻医》
文/灵雁书竹
隔墙唤女问医家,手指南山笑口夸。
妙药神奇出意料,神奇生子又添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雁书竹 于 2013-7-25 14:48 编辑

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如唐李益《度破讷沙》:“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明黄荣《牡牛图》:“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第四法 习作
七绝《哀乐》
文/灵雁书竹
又曲哀歌刺耳仓,一家悲痛万家伤。
为求多敛财金券,只顾财金不顾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7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18 | 只看该作者
第5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如宋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去岁中秋正病余,爱他明月强支吾。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宋李遘《送春呈袁祖州》:“去年春尽在宜春,醉送东风泪满巾。今日春归倍惆怅,相逢不是去年人”。

第五法 习作
七绝《篱园》
文/灵雁书竹
去岁篱园菜绿葱,肥椒圆柿角瓜丰。
今年再往怜畦乱,何故篱园遍地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8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19 | 只看该作者
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如宋皱浩《仁老寄墨梅》:“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宋朱熹《水口行舟》“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第六法 习作
七绝《防虫》
文/灵雁书竹
去年虫卵瀑飞来,一夜秧苗残臂灾。
今日农家封药早,青稞肥壮乐悠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9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雁书竹 于 2013-7-24 15:56 编辑

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如唐杜甫《解闷》:“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明袁凯《扬州逢李十二衍》:“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第七法 习作
七绝《思亲》
文/灵雁书竹
他乡一去二三年,每遇中秋望月圆。
今日欣闻阿姐到,不知相见曲何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20 | 只看该作者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如唐李白《苏台怀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明王廷相《芜城歌》:“莫向隋宫问六朝,璚枝玉蕊已烟消。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第八法 习作
七绝《思母》
文/灵雁书竹
提母愁丝隔世牵,只身仙去可安然?
而今唯有相思泪,飞落春池望九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21 | 只看该作者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明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七十从戎鬓已斑,劳君相送出滇关。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第九法 习作
七绝《夕阳美》
文/灵雁书竹
不惑吟诗苦作篇,奋蹄催马度千川。
旁门费解如相问,落日余辉分外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22 | 只看该作者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如唐高适《塞上闻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明汪本《舟中有成》:“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第十法 习作
七绝《思君》
文/灵雁书竹
河边月下柳丝栖,缕缕清风弄笛凄。
试问伊人思哪个?扬州湖畔我君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22 | 只看该作者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如唐杜牧《秋浦途中》:“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宋苏轼《又和景文韵》:“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第十一法 习作
七绝《雁南飞》
文/灵雁书竹
潇潇寒雨冻花腮,猎猎秋风落菊哀。
试问悲飞南泣雁,明年何日再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23 | 只看该作者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如唐白居易《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如明陆容《题画》:“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第十二法 习作
七绝《梦妻》
文/灵雁书竹
东舍娇妻面似花,西邻爱子惹人夸。
何时天降香风雨,赐我闲田结蜜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24 | 只看该作者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明钟顺《清夜闻笛》:“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第十三法 习作
七绝《喜雨》
文/灵雁书竹
旱苗逢雨露珠珍,粒润桑田洗晦尘。
翠色欲流谁仰笑?东庄美酒醉香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27 | 只看该作者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如唐李商隐《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宋朱熹《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裘听子规”。

第十四法 习作
七绝《邻女》
文/灵雁书竹
邻女容花白玉肌,刚婚一夜就分离。
如何再嫁还风雨,更使无辜身倦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1:29 | 只看该作者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如宋项安世《夜雨》:“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清何绍基《无园种菜》:“五更风露有精神,浩荡天恩处处匀。菜色青葱真可爱,如何比拟到饥民”。

第十五法 习作
七绝《出山》
文/灵雁书竹
哗哗暴雨又盆冲,山下泥流路不通。
一己安危何所惧,如何翻过锁眉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雁书竹 于 2013-7-16 14:51 编辑

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如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明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第十六法 习作
七绝《闲愁》
文/灵雁书竹
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愁。
何如放下闲思苦,独上兰舟沐彩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5:21 | 只看该作者
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如唐王翰《春日思归》:“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邪,音ya,二声,牙音。若邪:溪水名,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城东北);明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流。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第十七法 习作
七绝《海归女》
文/灵雁书竹
昨日娇花分外香,今时流浪似蟑螂。
不知哪户海归女,何故神痴不放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主题
2

140

帖子

0

精华

375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14
经验
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23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6: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灵雁书竹 于 2013-7-16 17:14 编辑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贺知章《柳枝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金党怀英《立春》:“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第十八法 习作
七绝《琴女》
文/灵雁书竹
携子闲游步柳堤,欣闻一曲好神奇。
不知秀女谁家客,纤指临风弄九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0 17:35 , Processed in 0.0900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