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21班C06帝台春学习本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09 小时
主题
12

473

帖子

2

精华

7423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57842
经验
178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9-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6 0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C06帝台春学习本
在线时间
209 小时
主题
12

473

帖子

2

精华

7423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57842
经验
178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9-27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09:32 | 只看该作者
初级班学习室使用须知(学员必读)


为维护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现将教室的常规要求作一下说明:

      1.本版为学校专设的初级班学习室,只存放讲义、作业和班内通知公告,其他活动在大厅内搞。
      学习问题集中在专项《答疑解惑》帖子中提出,老师集中回复。提问前请认真阅读各楼层,关注是否有相同或类似提问。

      2.学习室内除交作业和规定跟帖范围内的帖子,学员不得自行发帖,否则各管理有权移动和删除,且无须提前通知。

      3.作业与考卷作答格式:
    (1)每次作业和考卷第一行注明自己在相应班级的注册学号和学员名,并加上“得分:”,不写学号或者不注明学员名者不予登录成绩。如果经提醒,或者未经提醒在下一次作业前未修改并联系教师登陆成绩,则当讲作业成绩无效。
    (2)复制学堂布置的作业或考卷题目。
    (3)开始作答,涉及联句内容请遵循以下规则:
            出句:XXXXXXX[此句作者的联都注册名]
            对句:XXXXXXX[此句作者的联都注册名]
      注:①如果上下联均为自己所作的成联则不写上联后的方括号,只在下联后的方括号署名。
            ②学堂学员在学堂学习期间方括号中的名字不得缩写或省略,方括号不得使用其他形式代替。
     (4)确定作答内容不改,示意教师可以开始评阅时,请在首行姓名后写OK。如不注明且未说明要修改或补充,作业全部作答完毕2日后教师可视为已经作答完毕,开始评阅。
       以上作业格式和答题要求长期有效,不合规定者教师有权不予批改!

     4.违反作答要求的处理方法:
    (1)严禁恶意占位作答,占位后三日内不作答者学堂有权删帖。
    (2)作业帖内提问,交流者一律视为违反第一条,作删除处理。
    (3)当作业或考试时间已经截止或教师开始批改本人作业、考试内容时,非经教师通知,本人不得再私自修改作业、试卷内容。如发现批改后私自修改教师评阅结果或个人作答内容者一律按作弊处理,累计达到两次者开除学籍。
    (4)当所有学员提交的作答内容均已批改后由学校统一解开各位同学的隐藏设置。

    5.学员QQ群
    (1)正确利用学员QQ群交流,不得交流作业和考试答案,不得帮助查找相关资料,或在作业期间将相关材料带入群中交流。如警告无效,则清理出学员群,后果自负。
    (2)重要提醒交流均以学员QQ群通知为主,如因未及时加入学员群,未及时关注作业或考试评改情况,未看到修改通知,造成作业或考试无效者,后果自负。

      望周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9 小时
主题
12

473

帖子

2

精华

7423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57842
经验
178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9-27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09:33 | 只看该作者
对联的用典(作者:李岫春)


对联的用典
作者:李岫春


顾名思义,用典这一手法,就是在对联中运用典故。什么叫典故呢?简言之,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都可以当作典故运用。我国旧体诗文中多喜用典,对联亦如此。但对联不一定都要用典,不少对联因为用典而使其光彩夺目,文情隽永。如用典不当,也会使作品褪色。用典要讲技巧,必须做到恰当合理,有的放矢,过分和不及都将成为败笔。
 
  (一)用典要有思想性
 
  如郑板桥为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写的一联: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曾即孔子弟子曾参。他说过:“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每日反省自己的忠心、守信、复习三个方面,此为“曾三”。“颜”为孔子弟子颜回,他有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故称颜四。“禹寸”,是说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游南子》谓:“大圣大责尺壁,而重寸之阴”。陶分,指学者陶侃珍惜每一分时光。他说过,“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郑板桥化古人之名言,以最简练的语句,囊深邃之内容,此联在于激励人们,珍惜时光,思想积极,值得效仿、学习。
 
  (二)用典要准确
 
  用好典故,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必须做到用典准确,切不可典义失调。
 
  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袁世凯本想利用小凤仙以磨洗蔡锷心志,但小凤仙与蔡锷相识后,结为知音,爱憎同道,视为患难知己,后来小凤仙冒险救蔡脱身,完成倒袁大业。不幸蔡病逝,作者将蔡比周郎岁在青年而夭,又暗喻袁世凯是曹操,用典贴切;下联将自己比做红拂,将蔡锷比做李靖。两喻中人物同是在政治上做过一番大事业的英雄,所以此联用典贴切、自然,令人生发联想。
 
  (三)用典要新颖
 
  典故是静态的,用典贵在活用,可使典故鲜活起来,给读者以新鲜、真实、完美的感觉。这就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主客观意识融进典故中去,使它具有独特的韵味。
 
  如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马一浮赠毛泽东联:
 
  旋乾转坤,与民更始
  开物成务,示我周行
 
  这副联用了四句成语,“旋乾转坤”出自韩愈《潮洲刺史谢上表》一文,这里是说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军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从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民更始”出自《汉书•武帝》,这里是喻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改造旧的社会面貌,除旧布新。下联的“开物成务”出自《易经•卜辞上》,这里是说毛泽东通晓万物之理,按理办事,从而得以成功。“示我周行”,出自《诗经•大雅•鹿鸣》,这里是说毛泽东为全国人民指出了很好的建设新中国的方法和道路。这些典故,一字不改,现成照搬。整个对联对仗极其工整,气魄宏大,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既是用典之妙品,又是集成语联之佳作。
 
  成都武侯祠联写得出人意料: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作者赵藩借鉴清末岑春煊、刘丙章先后任四川总督,其一宽一严、尽失其度,终至失误的教训,托出诸葛亮的治蜀之道,针贬时政,颇有余味。赵为岑春煊老师,联语一语双关,明写诸葛亮治蜀之功,暗示岑治蜀之过,致使岑后来迷路得返,当归功于此联之妙力。此联作为墓祠联,不见悲寒之色,用典奇绝,笔法乃联中稀品。毛主席当年游武侯祠时,对此联极为赏识。
 
  下面谈谈用典的几种方式:
 
  拈用
 
  将古诗文中的原话照搬或稍加改动而成联,称拈用。
 
  如杭州岳庙联:
 
  天下太平,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
 
  上联引自岳飞的话:“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矣。”只将顺序颠倒一下,属拈来之笔,下联引自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只改动几个字、即翻成新联。
 
  掇合
 
  在一联里,将不同作品中的互不相干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典故掇在一起,为同一主题服务,即称掇合。
 
  如安徽霍山县韩信祠联: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此寥寥十字,便全面概括了韩信一生中的重大经历。上联“生死一知己”,是说韩信得以重用及后来谋反被识破者,均为萧何一人。世人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理也。下联是说,韩信在早年因家贫挨饿,幸被一洗衣妇人救助,才保全生命。后韩谋反被捕,被吕后所杀,存亡都在两个妇人之手,即是下联的含义。
出新
 
  即用原来的典故翻出新意。
 
  如河南南阳卧龙岗诸葛庐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有何辩襄阳南阳
 
  据传此联为清代咸丰年间的南阳知府顾嘉衡所做。有关部门对茅庐的所在地,多有争议,一说在湖北襄阳的隆中,一说在河南南阳。顾嘉衡是清襄阳人,当时他正在南阳任职,地方人士要他证明茅庐的出处,顾颇感为难,于是便撰写一联于卧龙岗处。意思是说既然诸葛亮对政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功绩扬名天下,又何必去为茅庐这一小事而争论不休呢?此联句显示了作者的大度胸怀。
 
  脱化
 
  即用典用得不着形迹、使典故原来的风貌不易被人察觉。
 
  例如湖南岳阳楼一联:
 
  四面湖山收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乍看不见用典,其实不然。下联应是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脱化。重在“忧乐”二字。二字关情,用得极巧。
 
  改造
 
  即对所用典故的内容做一番改动,以为己用。
 
  请看下联:
 
  不明才主弃
  多故病人疏
 
  传说此联为清代大学土纪晓岚所做,因他的府上人多次被庸医所误,故对不学无术的庸医恨之入骨。为此,他将孟浩然的诗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改变成一幅嘲讽庸医的妙对。按原诗的意思是说,因为没有才华而不被当权者重用,因为身体多病,连老友也疏远了。改联不变一字,只调换了“才”、“明”、“病”、“故”四字的位置,意思则变成为由于庸医所致遭财主嫌弃,由于总出事,故病人都不来求医。可称神来之笔,令人称奇。此为改造典故的很好范例。当然,对用典的改造,不仅在于动字,有的可用原意,有的反其意而用等等。这要作者通晓典故,掌握好用典的分寸及典故的内涵及外延特点,才能得心应手,改出新意,不落俗套。
 
  修饰
 
  修饰即摘取原文中、诗词中的句子加以修正,以符合对联的要求。
 
  下联是清末秀才许经明为明诚学校所题之联:
 
  明以辩之,学以聚之
  诚者成也,校者教也
 
  联中四小句,形成字句对,集引对,联首二字藏“明诚”二字,以誉明诚学校之意,后半句首字冠“学校”二字,主语诚、校与谓语成、教分别构成叠词,妙趣横生。上句“明以辩之”,出自《礼记•中庸》原句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诚之”,在明辩之句中加一“以”字。“学以聚之”语出《易经•乾卦》:君子“学以聚之”。下句“诚者成也”,出自《礼记》,原文为“诚者,自成也”,删去一个“自”字。
“校者教之”出自《史记•儒林传》正文。上句的意思是说,学者要对所学知识必须加以分辨以求其解。学者以学而聚,亦学问之聚处。下联的意思是说教育十分重视“诚”的,只有讲诚,方成大器,联语典雅自然,主意深邃,堪称奇绝之作。
 
  (四)用典要照应主题
 
  做对联,不仅形式上要对称,内容上更要讲对称,用典时特别要注意它的对称形式,即文与义的关系。如上下句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典故,典故之间内容要和谐,性质要对称,不要生拉硬扯。典故的引用必须服务于主题,这是关键。因为用典的作用是让人们从典故中更深刻地领悟联语的旨意。如果用典失误,文义错节,题典火调,必然使读者误入歧途。
 
  如庐山白鹿升仙台(又称街碑亭)一联写的与内容十分贴切:
 
  故从此处寻踪迹
  更有何人告太平
 
  史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之时,有一名周颠的疯和尚,于南京处唱太平歌,歌词大意是说:“朱元漳当了皇帝,天下会得太平”。朱听说后,派人将其招至军中,随军而行。在朱元璋横渡长江时,狂风大作,兵马难行。周颠立于船头,向天大叫数声风雨骤止,顺利渡江,后周颠告辞要走,朱元璋问去何方?周答:我是庐山竹林寺僧人。后来人们传说他在仙人洞北竹村等处骑白鹿升天而去。朱元璋为他在此建升仙台和御碑亭。此联之妙,在于它全面地将故事化为联内,文辞紧扣主题,语言平中具奇,非大家所不能为。
(五)用典要自然得体
 
  要明白用典不是点缀作品更不是炫耀文采,卖弄风骚。用典只是一种手段,为了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目的。作品是给人看的,用典必须做到不生涩、不枯燥、不失度、不牵强。中国历史典故浩若烟海,我们用典的范围毕竟有限,使用典故必须避免那些生涩、偏颇、繁乱、含义不清以及不称为典故的“典故”入联。更不能随意串联一些成语、典故或者人名以成联,使人读之生厌或不知所云。典故要给人以美感,要成为点睛之笔。
 
  如蒲松龄的镇纸铜条联写的就十分成功: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联语中连用两个典故,上联借用项羽救赵过漳水后,沉船、破釜、背水一战,终获大捷的典故,无半点雕琢之感。下联借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苦熬十年,绝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和远大志向。
 
  (六)用典要积极上进
 
  典故是几千年文明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但由于它产生于封建社会,有的典故有很浓郁的封建落后色彩,如“人生如梦,攀龙附凤、黄金屋、男尊女卑、黄道吉日、盖棺论定、金榜题名”等等,用这些词时必须慎之又慎,否则会陷入封建思想的团圆之中。古为今用必须注意思想性和政治性。毛泽东是用典的高手,在他的诗作中,典故屡见不鲜,像吴刚、嫦娥、孙大圣、唐僧、神女、湘妃、牛郎、盗跖、玉皇、五帝、孔子、陶令、曹操、霸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他的笔下运用得十分自如、自然。例如,“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联句。如何做好对联,无捷径可走,必须平时多读一些名诗、名句、名联,久而久之,会得悟其真谛。多写,首先应在多读的基础之上。总之,在用典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创作出新的胆识,不要在别人的陈词滥调中爬行。这是我们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的关键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9 小时
主题
12

473

帖子

2

精华

7423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57842
经验
178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9-27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09:36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对联集锦
1、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此联在书出两次出现,分别在第一回《甄干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和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是在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处。
2、
玉在柜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第一回《甄干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中,甄士隐中秋夜邀贾雨村饮酒,雨村在葫芦寺中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对天长叹高吟一联。
3.
身后有馀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贾雨村在林如海处做西宾(教黛玉读书),偶至效外信步,在智通寺门旁见此“破联”。
4、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荣国府“荣禧堂”联,并注明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手书。”
5、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题于宁国府秦可卿上房内。
6、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袭人是酒香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宁国府秦可卿卧房内联。
7、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横批“孽海情天”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太虚幻境宫门之联。最让人英雄气短,荡气回肠!
8、
幽微灵秀地
无可奈何天”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太虚幻境内之联。
9、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大观园刚刚完工,贾政带领众幕僚并宝玉游园时所作的对联:
10、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宝玉为沁芳亭桥作的联
11、
新涨绿添浣葛处,
好云香护采芹人。
宝玉为有凤来仪(此为宝玉取的名,后被元春改名潇湘馆)作的联
12、
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
宝玉为“杏林在望”(宝玉取的名,也曾想过用“稻香村”,后元春改名“浣葛山庄”,最终因黛玉代宝玉作的诗句中有: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最终命名“稻香村”)作的联
13、
三径香风飘玉蕙,
一庭明白照金兰。
某二公(贾政的幕僚,未知其姓名)为“蘅芷清芬”(宝玉命名,后元春赐名蘅芜苑)作的联
14、
吟成豆蔻才犹艳,
睡足酴醿梦也香。
宝玉为“蘅芜苑”题的联
15、
金门玉户神仙府,
桂殿兰宫妃子家。
元春(贵妃)游大观园,正殿气象非凡,作者(曹雪芹)有感而发
16、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洲万国被恩荣。
横批(匾额):“顾恩思义”
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元春归省庆元宵》,此联为元春为大观园正殿题赐的联。
17、
花魂点点无情绪,
鸟梦痴痴何处惊。
第二十六回《蘅芜苑设言传密语,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因薛蟠欲寻宝玉,便冒贾政假传宝玉,约出园去一日方归。黛玉担心,便夜探怡红院,恰巧宝钗在此,闹气的小丫头又不给黛玉开门,黛玉就多了心,在门外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18、
花影不离身左右,
鸟声只在耳东西。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黛玉与宝玉闹别扭,便独自葬花,悲悲切切吟出一段词,宝玉闻之心中难过,便于山坡上大放悲声。
19、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泻竹桥。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挂于藕香榭柱上。
20、
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秋爽斋探春房中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的《烟雨图》,左右两边便是颜鲁公的墨迹。
21、
肝脑涂地,兆姐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悬挂于贾氏宗祠的联,悬挂于贾氏宗祠正门的联,为前翰林掌院王希献所书。
22、
勋业有光昭日月,
功名无间及儿孙。
悬挂于贾氏宗祠抱厦前的联,是御笔(哪一位啊?)
23、
已后儿孙承福德,
至今黎庶念荣宁。
悬挂于贾氏宗祠正殿前的联,也是御笔
24、
花到正开蜂喋闹,
月逢十足海天宽。
第八十五回《贾存周报升郎中任,薛文起复惹放流刑》,贾政报升时。
25、
绿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空。
26、
亭亭玉树临风立,
冉冉香莲带露开。
赞黛玉
27、
瘦影正临春水照;
卿须怜我我怜卿。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28、
香魂一缕随风散,
愁绪三更入梦遥!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29、
假作真来真胜假,
无原有是有非无。
第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之“真如福地”联。
30、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第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之“福善祸淫”联。
31、
喜笑悲哀都是假,
贪求思慕总因痴。
第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之“引觉情痴”联。
32、
内典语中无佛性,
金丹法外有仙舟。
第百十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之宝玉自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 小时
主题
6

127

帖子

0

精华

886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54597
经验
886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2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7-23
5
发表于 2015-4-29 15:18 | 只看该作者
拜见师姐,好勤奋啊哦!: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18 08:52 , Processed in 0.0725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