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正:“生套”误为“生造”。兼回马甲先生。
近代著名国学家章太炎在《论诸子学》中,对中庸之道与民族性格关系的剖析是发人深省的:
所谓中庸,实无异于乡愿。彼以乡愿为贼而讥之。夫一乡皆称乡愿,此犹没身里巷,不求仕宦者。若夫“逢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则一国之人皆称乡愿。所谓中庸者,是国愿也。孔子讥乡愿而不讥国愿,其湛心利碌,又可知也。君子“时中”、“时伸”、“时绌”,故道德不必求其是,理想亦不必求其是,惟期便于行事则可矣。用儒家之道德,故艰苦卓厉者绝无,而冒没奔竞者皆是。
章太炎的这段话是很有见地的,他提出儒家虽然力图划清“中庸”与“乡愿”之界限,但是“中庸”的随时而动,与“乡愿”的见风使舵实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这就是底线都很模糊。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愿”者甚于乡愿也;“乡愿”者“外貌忠诚谨慎、实则伪善(之人)也”。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文章中“彼以乡愿为贼而讥之”指的就是此。
那么,马甲先生把“国愿”生套在自己的联句中合适吗?“国愿”不是指国家统一的愿望,是相对与“乡愿”章先生所用的代名词而已。如果硬要把“愿”字理解为“谨慎、忠厚”,把“国愿”解释为对国家的忠诚,则你的整个句子就不通了。
“舟悬孤月一江愁”---若解释为“舟悬的是孤月的影”还凑合,若说是舟悬挂着孤月则文理不通,当改“帆悬”为好。但,“舟悬两岸”我是怎么也搞不明白了,“悬”可当“牵挂”讲“如:心悬社稷”,难道“舟”也可“牵挂”两岸?--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拟人手法啊:)---以俺的鉴赏水平来看,不好懂。
二、谢谢婴宁联友指正!
8、幽莺喜燕,一帘早杏笑东风
平仄合律(3分):基本合律,此项不扣分。
词性对仗(3分):基本合律,此项不扣分。
玻璃机巧(6分): “幽莺”稍差一点。-1
表达准确(4分):“一帘”不如“一园”。-1
立意(4分):上下意境相合。从气势上来看上强下弱不相当、因果关系也不明显-1.5
得分:16.5分。
9、妍梅早杏,一篱菜花盎田心
平仄合律(3分):花出律,-1分。
词性对仗(3分):基本合律,不扣分。
玻璃机巧(6分): 梅=槑。花通華。“妍、篱”稍差一点。-1
表达准确(4分):“一篱”不如“一园”。-1
立意(4分):也是写春,意境基本相合。“盎田心”,无味;但“盎”字好。前后句之间衔接不紧密(成并列结构了,不象出句那样是因果关系)。-2
得分:15分。
半墨粗心大意,真诚向联友道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2 12:40:2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