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大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楹联学新编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3:3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从内容上分类

    从内容盼分类,对联可分为:述事联、状景联、抒情联、晓理联、评论联等。

    一、述事联
    述事联,是指直接陈述某件事情的对联。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故事史迹很多,可以记叙者不少,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这类对联亦众,对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都大有好处。如关岳庙联:
    义存扶汉三分鼎;
    志在平金一片心。
述而有评、简练有力。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此联陈述了春秋时人俞伯牙在龟山鼓琴与钟子期交为知音的故事。上联写伯牙鼓琴时,忽而“志在高山”,忽而“志在流水”,意指情趣高雅;下联则写伯牙鼓琴时的客观反应:知音者在听琴入迷。不明者“荷樵”而去。联语仅十六个字就描绘了一幅画卷。可惜联语有平仄失对之处。
如云南大理感通寺联:
     奇花龙女传千古
    名士高僧共一楼
    上联回顾了该寺主持法天与明代洪武年间朝见朱元璋时献白马一匹,龙女花一株的事情;下联指杨慎被贬云南后曾和李云阳结伴游点苍山、夜宿感通寺,时闻十僧诵经韵脚有错,即提笔为之校改。全联正是通过叙述与感通寺有关的两件事,写出了其悠久的历史,抬高了其身价。如湖北黄冈赤壁联: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上联前句是指苏轼的词风,后句是苏轼游赤壁后所写的词《念奴娇》中的句子;下联句出曹操《短歌行》。全联用两个典故来述说与赤壁有关的历史,不禁使人联想到苏轼两游赤壁的文坛雅事和曹操赤壁大败的历史往事。

     二、状景联

    状景联,是指描写景物的对联。如伊秉缓题江苏镇江金山寺明月亭联:
    月明如画
    江流有声
    全联虽只八个字,就从月夜和江流两方面绘声绘色地描摹了一幅自然美景的画图,给人以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又如,杭州西湖灵隐寺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表现了佛门的独特风光。

       三、抒情联

    是指寄托和抒发感情的对联。人是有思想感情,有志趣理想的,存之于内,必发于外,笔墨所到,自然流露,它可见于各类对联,亦可有它专类。如林则徐在流放中的一联:
    西塞论心亲旧雨;
    东山转眼起新云。
    明显地表明他的抱负,渴望东山再起。又如冯玉祥将军叙志联:
    头可断,身可杀,民族斗争不可屈;
    将非骄,卒非惰,外交妥协岂非忧。
    如浙江杭州西湖岳王庙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作者通过感叹青山的有幸和白铁的无辜来抒发爱憎分明的情怀。不难看出抒怀联的特点就是感情真挚,言辞朴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四、晓理联
    晓理联,指用意味深长的语句作成的对联,凡言情论理,警句格言,都能给人以警策和劝勉,或论治国之方,或讲处世之法,或述解脱之妙,蕴涵着哲理,给人以启迪的。如赵藩题成都武侯祠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全联就是借古讽今,论治国之法,说治国之策,委婉规劝当时的云贵总督的所作所为。又如四川青城山天师洞黄齐生的集句联: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本联以俗语组成,语辞浅白,寓有哲理,对人立身处世,解脱困境颇具启迪性。如吴敬梓叙世名句: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
读好书能明大理
交良友可益终生(大蒙)
     达理知书人不惑
    观今鉴古国无忧(大蒙)


      五、评论联

    评论联,是指对某件事或某些人进行评价的对联,或是从概括深沉的笔调,凭吊景仰的心情,对古人进行评价的议论的对联,常见于古人的祠墓。如四川成都武侯祠联: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全联精辟地评议了诸葛亮的业绩和战略思想,表达了作者的景仰之情。又如:联都联友周大烟袋题山东临淄管仲纪念馆联
     桓公果是贤君,一箭冤仇谈笑泯,恩威并重,释于齐、迎于郊、礼于庙 ;
    仲父亦为名相,千秋典范古今传,德法兼行,国而富、民而足、兵而强 。
    注解:1、“一箭冤仇谈笑泯”指管仲曾箭射小白(齐桓公),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2、“释于齐”指释囚(管仲)于齐(齐国堂阜);“迎于郊”指齐桓公亲迎管仲于临淄郊外;“礼于庙”指齐桓公礼请管仲祖庙对策。3、“仲父”即管仲,因管仲有殊勋于齐,被齐桓公尊为“仲父”。、4、“富国强兵”是管仲治国思想,“德法兼行”是其治国政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3:43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 从字数上分类
    从字数上分类,对联又可以分为短联、中等联、长联。

    一、短联(每比十言字以下的联)
    1、一言联
    一言联,一言联是指每比一个字的对联。一言联可以说最短的了,极少见,可也有副妙对。
最出名的有:
   墨;
   泉。
相传,在清咸丰年间,文宗帝以“墨”字为上联征对,众大臣多以“笔、纸、书”等字应对,钧不合其意。唯一臣以“泉”字对之,而荣膺大奖。奥秘何在?请看:“墨”和“泉”字的上半部分别是“黑”和“白”字,为颜色相对,下半部分别是“土”和“水”,同属五行之中。匠心独运,对工隐无比。又如:
    死;
    生(倒着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有一位抗日志士写了“死”与倒着的“生”字,作为一副对联,表示为了保卫祖国,宁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
    再如:
雨==风。日==云。雪==霜。地==天。月==星。电==雷。草==花。水==山等等

    2、二言联
    二言联,二言联是指每比两个字的对联。 二言联比较少,可也有一些名联。传说明成祖朱棣说《论语》中“色难”很难对,大臣解缙说:“容易。”朱说既然容易,你对二字试试,解说“容易”二字就是下联,朱略思索后大笑叫绝。又如:
    白日==青天。九夏==三冬。月色==星光。北海==东京。水面==山腰等等

    3、三言联
    三言联,三言联是指每比三个字的对联。三字联也不少见。鲁迅小时候在“三昧书屋”读书时,老师出上联“独角兽”,有的学生对“八脚虫”、“九头鸟”,鲁迅对了“比目鱼”,受到老师称赞,因“比”有“双”的意思,对“独”最佳。相传清代乾隆说出“两碟豆”,让纪晓岚对下联,纪答“一瓯油”;乾隆改上联为“两蝶斗”,纪也改下联为:“一鸥游”。一时传为佳话。又如:
    山有色==水无声。三尺剑==五弦琴。波底月==水中天等等。

    4、四言联
    四言联以上的短联通常应用广泛。四言联:
    文为人表;
    礼是身基。
         干国家事;
          读圣贤书。
            常思得失;
            每慎言行。(江湖客)

       5、五言联:
    朋友千人少=冤家一个多。
    据说宋朝有一年全国会考,考题是个5个字的上联:“烟锁池塘柳。”要求考生对出下联,可是众多学子竟无人对得妥贴。过了若干年还是无人对上,几乎成了绝句独联,不料有一牧童却对了下联:“焰镇河堤松。”
    6、六言联:
平平淡淡生活==从从容容作人。
处处花香鸟语==家家人寿年丰。

    7、七言联: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暖一家 。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梨花深处一肩雪 ;[西门望雪] 杨柳隐中数棹烟 。[空空道人]

八言联:
片言九鼎源于智慧==一诺千金始自信诚。
书成大器,当须脱俗==联超前人,贵在创新。
结友交朋冰心慧眼==做人处世霁月光风。(联都黑哥作)
九言联:
竹本无心皮外多生枝节==藕自有窍腹内满藏情丝。

     二、中短联

    中等联,一般认为:每比十到二十个字之间。

十言联:
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第==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
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享百年寿何如作百世师。
   十一言联
更上一层楼风景这边独好==重跨千里马江山如此多娇。

十二言联:
元旦启联坛,两行文妙歌天地 ==辽宁开对站,一网情深结弟兄。  联都大蒙在辽宁楹联网首届网上有奖征联比赛二等奖

十三言联:
网海扬帆,千年翰墨情,联开辽土==多鸡唱晓,两句吉祥物话,人醉春风。
网友吴广波在辽宁楹联网首届网上有奖征联比赛一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3:46 | 只看该作者
      三、长联

    一副对联,若全联上了四十个字,就可以你之为长联了。贵阳市甲秀楼联(62字)
    半面山楼半面江楼书画舫容我掀髯大笑邀几个赤松黄石白猿来一评今古;(上联)
    数声樵笛数声渔笛翠微天尽他拍手高歌听不真绿水明月清风引万象空濛。(下联)
    《联都》静斋(谢毅)微山湖征联比赛一等奖联(共96字):
杰人灵地光圣域代息英贤想子路结缨子鱼论战子房兴汉丰碑激壮怀最忆军民抗日矢丹诚铁马金戈旆卷峥嵘岁月;(上联)
秀岛明湖展神工天开图画看红霞张网红鲤跃波红袖采莲俊景邀清赏宜偕俦侣扬舟裁碧水轻弦短笛歌吟锦绣山河。(下联)
    孙髯翁题昆明大观园楼长联 (180字)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上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下联]
    唐达仿孙髯大观楼联讽嗜鸦片者(180字)
五百两烟泥赊来手里价廉货净喜洋洋兴趣无穷看粤夸黑土楚重红瓢黔尚青山滇重白水估成辨色不妨清客闲谈趁火旺炉燃煮就了鱼泡蟹眼正更长夜永安排些雪藕冰桃无辜负四棱响斗万字香盘九节老枪三镶玉嘴;(上联)
数千金家产忘却心头瘾发神疲叹滚滚钱财何用想品类巴菰膏珍福寿种传罂粟花号芙蓉横枕开灯足尽平生乐事尽朝吹暮吸哪管他日烈风寒纵妻怨儿啼都装作天聋地哑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下联)
    张之洞题湖北洞庭湖屈原湘妃祠(400字)
九派会君山刚才向汉沔荡胸沧浪濯足直江滚滚奔腾到星沉龛赭潮射钱塘乱入海口间把眼界洗宽无边空阔只见那庙唤鹧鸪落花满地洲邻鹦鹉芳草连天只见那峰回鸿雁智鸟惊寒湖泛鸳鸯文禽戢翼恰点染得翠霭苍烟绛霞绿树敞开着万顷水光有多少奇奇幻幻淡淡浓浓铺成画景焉知他是雾锁吴樯焉知他是雪消蜀舵焉知他是益州雀舫是彭蠡鱼艭一个个头顶竹箬笠浮巨艇南来叹当日靳尚何奸张仪何诈怀王何闇宋玉何悲贾生何太息至今破八百里浊浪洪涛同读招魂呼屈子;(上联)
三终聆帝乐纵观觅伶伦截管荣援敲钟竟响渢渢随引去潭作龙吟孔闻鼍吼静坐波心里将耳根贯彻别样清虚试听这仙源渔棹歌散桃林楚客洞箫悲含芦叶试听这岳阳铁笛曲折柳枝俞伯瑶琴丝弹桐柏将又添些帆风橹雨荻露葭霜凑合了千秋韵事偏如许淋淋漓漓洋洋洒洒惹动诗情也任你说拳椎黄鹤也任你说盘贮青螺也任你说艳摘澧兰说香分沅芷数声声手拨铜琵琶唱大江东去忆此祠神尧阿父傲朱阿兄监明阿弟宵烛阿女敤首阿小姑亘古望卅六湾白云皦日还思鼓瑟吊湘灵 。下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3:5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 从联语出源分类
    从联语的来源来分类,对联又可分为: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创作联。
       一、集句联
    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如:
花木手栽偏有兴;
歌谣自作别生情。(集刘禹锡句)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徐文长集唐诗题孙夫人庙。

    二、集字联
集字联,就是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如:
山行起幽兴;
石立景高颜。
前人集三公山碑。
修身岂为名传世;
作事唯思利及人。
前人集《争座位贴》(颜真卿书法代表作)
诚悬书法同归正;
子野风情一往深。
赵之谦集圣教序中字。
寄兴在山亭水曲;
怀人于日暮春初。(前人集王羲之《兰亭序》中字)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
敏学问者,终身无所为满足时。 前人集圣教序字

       三、摘句联
摘句联,就是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如: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王之涣诗)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贾岛诗)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诗)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李白诗)
江流天地外;
山花有无中。(王维诗)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诗)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诗)

                四、创作联
    创作联,就是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如:
     清风携梦去;
     明月逐人来。(联都-潇湘妃子)
    重人权 依法规 官明政善;
    扬正气 除邪恶 国泰民欢。
    《联都》大蒙获汕头2004年“12-4”普法楹联创作比赛三等奖
    特色图中,水秀山明花似锦;
    小康道上,龙腾虎跃气如虹。
    《联都》周大烟袋在“明花杯”迎春有奖征联大赛中获二等奖联
      瑞雪纷飞,九州已兆丰收景;
      金猴腾跃,四海正逢盛世春。
《联都》大蒙获六艺社区2004年春联比赛第一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3:52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楹联的格律

    第一节 对联的平仄
    写对联,必须熟练运用平仄,这是学联的第一步,非常关键。 怎样分辨平仄?现在平仄通行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现在这两套系统交叉并用,这叫双轨制。但是,不能混用。就是写一副联,只能用一套标准。要么用普通话来写,要么用古韵来写。习惯用新声或古声创作对联都是可行的,无可非议,不能把自己的习惯作为标准去定是非,失去理性,这就不可取了。我认为:一个联家,一个对联工作者,必须新声、古声都懂,否则不够格。其实这两套系统相差不是很大,约有300个字左右,按照偏旁来记不是很难的,只需记几十个代表字就差不多了,还有一些字,到用时再查一下,久了,问题就解决了。

    (一)、新声(现代汉语即普通话)
    因为按照四声原理,入声字与平声字的音频相差甚微,而平声的谐乐范围都在入声的谐乐范围之内,所以,到了元代以后,在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之中,平声又分出阴平和阳平两大类,后逐渐衍化成近代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即现在的普通话,人们将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普通话第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去声(普通话第三、四声)的称为仄声。 四十岁以下的朋友应该明白的。不用费什么大的劲,就弄清楚了。现在全国都在推行普通话,用这套声韵来写联,这好办吧,也不用多说了。

(二)、古(旧)声(平水韵)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其读声比较悠扬,可以延长,如:中、东,开、来等;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读声不好延长,读音或上升,或下降,或曲折,可短促。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主要还是以平水韵为准。如:“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仍应属仄声。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联句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句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抑,因为有通感在起作用。” (关于平仄方面的书籍很多,如要进一步分辨清楚平仄,特别是入声字的熟练运用,都需要看专门的工具书,在此我推荐几本供大家选择:首推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和郭锡良先生的《汉字古音手册》以及唐作藩先生的《上古音手册》,其次闭克朗先生的《入声》、周秉均先生的《古汉语纲要》也不错)
    编者希望联友们不要怕苦,克服困难,花一两个月时间,学一下古韵,这对你的对联平生有好处。记下几十个关键字就差不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3:5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对联格律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对联的平仄,这一节主要是学习对联的格律。对联格律分为两种:一种是句中格律。一种是句脚格律(指每比有两个分句以上的对联,一般以马路韵为主)。下面分别讲解:

    一、句中格律
    对联的句中平仄规则: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就互换平仄。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1、一言联格律。上联仄下联平。 上联:仄 下联:平 例如:
    虎=龙。 雨=风。 画=诗。 墨=泉。
2、二言联格律。上联:仄仄。下联:平平。第一个字可以不论。 上联:仄仄 下联:平平。例如:
上海 彩凤 绿叶 好友 上网 对苑 电脑
北京 金龙 红花 良朋 聊天 联都 手机
3、三言联格律。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A: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B: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第一个字可以不论。例如:
    三尺剑 桃叶渡 空中月
    六钧弓 琼花台 水底天
4、四言联格律。平仄的要求是一、三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分明,不忌孤平、孤仄。格律为: A:上联: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例如:
    天明鸟语=月夕鸡栖
    山川万里=翰墨千秋(大蒙作)
心无俗念=有书香[潇湘妃子]
   家家幸福==岁岁平安
春风得意==壮志凌云
B:上联:仄平平仄。下联:平仄仄平。例如: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以联交友==凭德做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4:04 | 只看该作者
5、五言联格律。

   平仄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分明,格律为: A:上联:平平平仄仄。下联:仄仄仄平平。例如:
临军称将能==玩洞羡诗雄 (石达开题广西宜州白龙洞联)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诗犹称弟子==酒不让先生。(何绍基题四川江油太白楼联)

出句:云天听鹤韵 [高天流云]
对句:雪海赏松姿 [陆 君 云] 得之工整。
出:鱼眠波底月 [一川烟雨]
对:蝶戏画中兰。 [白衣殷原] 得画意。
对句:老山今胜地(霜鬓雪髯)
出句:新野古名城(潇湘妃子) 地名嵌的自然。
出句:月来千壑雪(无刃歪刀)喻句有新意。
对句:云起一天山 [大烟袋]
有时当放眼 无处不容身(七楼往下飞)得联味。
B: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例如: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放眼瀛台小==置身天地宽。(曾国藩题安徽宿松小孤山联)
出句:万竹连云翠 [谢青堂] 对句:
百花酿雨香 [谢青堂] 工整。
出句:瀑飞千尺雨(乖乖窿的冬)具象而工。
对句:虹架九天桥(废园)
史记千年事 理明一代人[潇湘妃子] 得之稳。

    6、六言联格律   
     平仄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五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六分明。格律为: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例如:
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
窗外数声啼鸟=== 庭前几点落花

出句:未许一心国事 [狂狂生]
对句:空余满腹文章 [阿错] 调子沉了点,例句较少。
出句: 何忍焚琴煮鹤 [狂狂生]
对句: 不如踏雪寻梅 [24岁的老婆婆] 转的自然。

       7、七言联格律。
   平仄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五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六分明。格律为: A: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如:
春云巧似青山帽 [谢青堂]
烟雨恰成书阁帘 [谢青堂] 得之巧。
对句:难堪新友询高寿 [联系人]
出句:偏爱慈亲唤小名 [叶公好龙] 取之在其诚。
一楼瑞霭来天地;
千载文光射斗牛。
名传寒北三千里;
味压江南十二楼。
花容失色为时迁; [乱云飞渡](联都联友,以下不再注明)
石秀多姿缘史进 。[青山]
此联嵌《水浒传》中的四个人名:花容,时迁,石秀,史进。颇感趣味。
B: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如:
地到无边天作界;
山登绝顶我为峰。
广结佛缘心自坦;
多行善事梦长圆。
春水无波鱼可数 ; [空空道人]
新花有蕾蝶方来 。 [五柳绿风]
拾得清风驱妄念; [青山]
移来玉案写丹心。 [大观楼] 转的好。
出句:雨问莲心千点事 [苏三] 对句:风翻雁字两行书 [冲龙煞北] 也因巧取之。


       8、八言联和格律。
    平仄要求:奇位字可心活用,偶位字要分明。格律为: A: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例如:
东施效颦 无颜以对; [小蛮]
郑人买履 不足为凭 。[雨里烟村]
银镜青螺,水天一碧;
澄波玉宇,星火双辉。《题鄂州梁子湖联》(苦丁)
粗布淡蔬 所须已裕  [杨柳困]
朝来暮至 欣沐其辉  [杨柳困] 得之达观。
清夜援琴,奇怀曝月; [叶公好龙 ]
高台拊剑,逸气凭河。 [叶公好龙 ] 取其势。
气爽天高,如心自远;[飘萍浪子]
风清云淡,与意俱平。[飘萍浪子] 收放自如。
花影树声,都含妙理(叶公好龙)
清歌浊酒,便是神仙 ( 蓝小顺 ) 对稍宽,意有味。
B: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例如:
左图右史书香永代===绿水青山宇宙长春
对句: 春融冰释 流传佳话 [小蛮]
出句: 月引潮生 浪得虚名 [雨里烟村] 机巧而工。
八言联,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
九言联,一般是四五言(或是五四言)、七二言相加。
十言联一般是四六言或五五言相加而成。
十一言联多为四七言相加,也有五六或六五相加组合而成,以后照此类推。
注意:以上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遇到对联的禁忌时,要严格遵守平仄格律,以后再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4:07 | 只看该作者
    二、句脚平仄规则

    当一副对联中的上联和下联,有若干句时,每一分句的最后一个字(简称为句脚)的平仄安排也要讲究,一般是按照马蹄韵为准的(也有例外,叫变形格)。句脚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就是马蹄韵)如下 :(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和句脚没有列出,公式与上联正好相反,大家自己对照学习。)
二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八句:●,○,○,●,●,○,○,●      
八句以上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另外:“意节说” :主张联句内应遵循词组或节奏点平仄交替的规则。意节律可以作为马蹄韵的补充说明,但是其适用性要比马蹄韵广泛的多。因为马蹄韵是建立在单字词的基础上,如果有专有名词,马蹄韵就不一定适用了,比如“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陶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用马蹄韵是解释不通的,因为“李谪仙、陶彭泽、千金裘、五斗米”都是专有名词。如果用意节来分析则李谪仙(平)|欲以(仄)|千金裘(平)|换酒(仄),陶彭泽(仄)|不为(平)|五斗米(仄)|折腰(平),则平仄交替,抑扬顿挫的感觉就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4:09 | 只看该作者
    意节,指词语的意义单位。对联不是用于吟唱的,而是供阅览和诵读的,因而不宜套用诗词中的节奏而应强调意节!由于汉语中的字(大多数)、词、词组都有独立的意义,而有些三个字或更多字的专用词组往往又不能再作划分(如呼和浩特),因而意节的划分就相当灵活。
    为了在诵读时停顿合理、表意清晰,在对联中,我们可以这样规定:一般情况以二或三个字为一意节;单字词在句首或句末时作独立意节,但在句中则不作独立意节而归并入相邻的意节;固定词组允许四字或四字以上作为意节单位。兹举数例如下(各意节用竖线隔开):
[例一]
十九峰前|龙井叶
三千里外|玉壶香 [漂萍浪子]
天地¦低昂¦龙虎¦气¦;
雌雄¦争战¦帝王¦才¦。
抬眼|一江|明月|在;
会心|万古|酒杯|空。(叶公好龙)
[例二]
名山¦超五岳¦以外¦;
精舍¦在二灵¦之间¦。
[例三]
九十二株柳¦为幕¦;
一百八声钟¦到门¦。
节点往往有稍长的停顿。
对联句子的平仄安排规定以意节为单位、以意节点的平仄为核心点。这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使联意的明白、诵读的停顿、音韵的和谐统一起来;二是打破句式僵化的桎梏,句子可长可短,句式灵活多变,使对联比诗词更具活泼性和生命力;三是可以将专用名词、成语、口语、甚至歇后语、泊来词入联,既丰富了对联的容量,又拓宽了对联创作和服务的领域;四是与诗律、词律、曲律均有广泛的兼容性(即合诗词格律的大都合联律,合对联格律的不一定也不必非要合诗律)。

    二、用“意节”创建对联上比格律对联上比的格律是对联格律的基础和骨架。它主要包括句中意节点的平仄安排、自对的运用规则和句脚平仄要求等三个方面。


(一) 句中意节点的平仄安排。
可归纳为三句话:

一是上比句中意节点的平仄交替安排(句脚平仄另有规定,见后)。如例二上比句中意节点为“山”、“岳”即“平—仄”;例三上比句中意节点为“地”、“昂”、“虎”即“仄—平—仄”,相互交替。

二是领字、引字、衬字和句首的单字意节不拘平仄。如下面例子划横线的字:
[例四]
剪¦半岭¦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例五]
大地¦少闲人¦,(谁能作)风月¦佳宾¦,湖山¦贤主¦;
前朝¦多圣迹¦,(我爱此)荷花¦世界¦,鸥鸟¦家乡¦。
三是运用特殊修辞手法时,意节点的平仄交替规则允许突破。如:
[例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例六中上下比的首句运用了不等相排比,其意节点平仄不可能交替,这在对联中认为是合律的。在不等相排比时,意节应按排比元素划分,如上例与“风声”、“雨声”排比的“读书声”应作为一个意节,而不应再分为“读书¦声”两个意节。

    (二) 自对的运用规则。

    一是在对联的上比里,运用句中词语自对时,仍要符合意节点平仄交替的规定。如果是若干个单字词自对,如下面例七中的“诗 书 画”;例八中的“祖、孙、父、子、兄、弟、君、臣”,可自定二至三字为“假定意节”,还可以在适当地方假定分句(如例八将“祖孙父子”作假定分句),通过这些假定,使之符合意节点平仄交替的规定。
[例七]
三绝¦诗 书 画¦;
一官¦归 去 来¦。
[例八]
(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 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 一堂¦上下¦仰千秋¦。
二是多句联运用句子自对时,各自对句本身仍应符合“意节点平仄交替安排”的规定,各个自对句的句脚还要符合“句脚平仄安排”(见后)。如例九中,上比的第二句中的“十里春风”和“二分明月”就是句子自对。而“免辜负”三字为领字,前面已说过,领字可不拘平仄。
[例九]  
仍从¦水竹¦开轩¦,(免辜负)十里¦春风¦,二分¦明月¦。
偶向¦湖山¦放棹¦,(好领略)红桥¦烟雨¦,白塔¦青云¦。

    (三) 上比句脚的平仄安排。
    句脚指一比之中每个句子的最末一个字。它也是一个意节点,但它在句中不受“意节点平仄交替安排”的制约。如例二上比的意节点为“山—岳—外”即“平—仄—仄”,句脚“外”的平仄不必与“岳”的平仄交替。
对联通常规定:上比最后一句的句脚为仄声。当上比有多句时,各句句脚平仄要错杂安排,但联律对此没必要规定硬性模式,一般可袭用两条常规:
(1)毗连的句脚同平仄的一般不超过三个(运用特殊修辞手法时例外);
(2)倒数第二句的句脚和最末句句脚平仄相反。

       三、下比格律    对联的下比是上比的配偶。我们在上比符合格律的前提下规定下联格律。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三条。


    (一) 基本要求:下比与上比句数相同,各句字数相等,对应位置的词语意节相称、词性和语法结构相似、意节点平仄相反(见例一至例四)。

    (二)上比运用了自对时,下比对应处也必须使用自对。此时,下比的对仗从宽:句中词语自对时只要求意节点平仄与上比相反,而词性甚至语法结构可以放宽(如例七下比之“归 去 来”为动词,对上比名词“诗 书 画”);多句联句子自对时,只需本比自对工整、意节点和句脚的平仄与上比相反,而词性、语法及自对句的句式可以放宽(如例九下比以“红桥烟雨、白塔青云”对上比的“十里春风、二分明月”)。
    (三) 上比在不同位置中使用了同字时,下比要在对应的位置使用另外的同字属对。如
[例十]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例十一]
洞¦隐重天¦,天底天¦、天外天¦,天天¦巧叠¦天天¦妙¦。
天¦生秘洞¦,洞边洞¦、洞中洞¦,洞洞¦幽连¦洞洞¦奇¦。
      结 语    提出“意节”概念,作为创建联律的基本元素,用以取代诗词格律中的“节奏”,建立完全独立的对联格律,有以下优点和好处:
1、 彻底冲破用诗律束缚对联的桎梏,撇开对句子形式的僵化规定,挖掘语言音韵新规律,使对联格律既系统、又简约,既严谨、又通俗。有利于对联在新时代的普及和提高。
2、 归纳了大量前人对联作品内在的音韵美和语言规律,更突出了对联是供阅览和诵读的这一特点。有利于彻底走出“对联必须服从诗律”和“对联可以不讲格律”两个误区。
3、 可使对联的表现形式更加灵活,因而可表达更加丰富的内容,为对联跟上时代的步伐向前发展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4、有利于统一不同流派的主张,摆脱“律句联”、“散句联”、“非格律联”的争论,促进联坛百花齐放,多出好作品。
(作者注:文中引用对联例一至例十引自《中国楹联大典》,例十一为作者题波月洞“一洞天”联)
转载自<中国古典文化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4:14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对联的六要素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有的叫做五要素,节奏相应略去)。
     一、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指的是,上联、下联必须字数相等,不论上下联各有多少个字。否则,就不能算是一副对联。(不举例了)
    二、词类相当
    词类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花落方参生死理 (佳人挽袖)云浮常悟盛衰机 (空空道人)
其中“花”和“云”“理”和“机” 都是名词,“落”和“浮”,“参”和“悟”都是动词,“方”和“常”都是副词,“生死”和“盛衰”都是形容词。
    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如:
对句:酿得月光浮酒盏 [空空道人] 出句:掬来春色入诗囊 [青山]
其中“酿得”和“掬来”都是动词组,“浮”和“入”都是动词,“月光”和“春色”,“酒盏”和“诗囊”都是名词。
    比较而言。虚词的对仗似乎比实词要求得宽些。比如有时介词可与副词相对,这不仅因为虚词类的汉字相对少些,更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字、词本身词性就很复杂,往往一个字包容几种词性。比如“为”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副词、助词,有时还可以做连词。“向”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介词、动词、副词、连词等等。所以通常人们对虚词要求得就不很严格了,能做到虚词对虚词也就可以了。但叹词、助词、象声词却很少与介词、副词、连词相对。  在讲究词类和词性对仗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义类相对的问题。什么是义类相对呢?所谓义类相对,悬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
  1.天文(日月风雨等)  2.时令(年节朝夕等)  3.地理(山风江河等)   4.官室(楼台门户等)  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飞禽(鸡鸟凤鹤等)   7.走兽(狼虎象马等)  8.鱼虫(蛇鱼蚁蝗等)  9.饮食(茶酒莱肴等)   10.器物(盆杯壶盏等) 11.文具(笔墨纸砚等) 12.衣饰(衣冠巾带等)   13.形体(身心手足等) 14.人事(道德才情等) 15.人伦(父子兄弟等)   16.珍宝(金银玉珠等) 17.军事(弓箭刀剑等) 18.文艺(诗词书画等)   19.文史(经典史册等) 20.精神(智愚苦乐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4:16 | 只看该作者
          三、 结构相同

    结构相同,指上下联的句型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主谓:面熟、性急(名词+形容词)地震、祖传(名词+动词)你来、我往(代词+动词) 春风得意(再分:春-风 偏正,得-意 动宾)鸟兽飞腾(鸟-兽、飞-腾并列)
    并列:声音、朋友(名词性,名+名)飞腾、歌唱(动词性,动+动)甘苦、好歹(形容词性,形+形) 山欢水笑(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欢、水-笑均为主谓)红男绿女(整体名词,红-男、绿-女偏正)山明水秀(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明、水-秀均为主谓。和 山欢水笑 的不同点:欢、笑为动词,明、秀为形容词)
    偏正:铁路、春风(名词性,名+名)晴空、丽日(名词性,形+名)狂欢、微笑(兼具动词和名词属性)雪白、桃红(形容词性,名+形)炎黄子孙(名词性,炎-黄、子-孙并列)艰苦创业(动词性,艰-苦 并列,创-业 动宾)
    动宾:司令、革命(动词+名词)联系实际(联-系 并列或动宾,实-际 名词性偏正)
    述补:鼓足、提高(动词+形容词)好得很(形+助+副)交代清楚(交-代 并列,清-楚 并列)例:
出句:水聚千峰影 [苏三]
对句:风扶万柳腰 [红袖流云]
    该联上下比均为主谓宾结构。其中,名词“水”“风”为主语,动词“聚”“扶”为谓语,同为偏正结构的“千峰”“万柳”是定语,名词“影”“腰”为宾语。
又如:一副有名春联: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丽日和春风 同为偏正结构词组,属于工对;但是 春对丽 是名词对形容词,春字在这里的词性可作形容词用,仍然是工对。又如:
    出句:不弃涓流成大海(透风)
    对句:能容块垒是高山(飞扬跋扈)
    该联上下比均为主谓宾结构,"不弃涓流"和"能容块垒"都是动宾短语作主语,其中,"不弃"和"能容"均为偏正结构动词组,"成大海"和"是高山"皆为动宾结构.又如:
出句:对自心生,非关难易 [冷恬] 对句:词无天造,总要推敲 [空空道人]
    该联上下联均为因果复句构成,"对自心生"和"词无天造"都是主谓式,中间两个字为介宾结构,后一分句中"难易"为形容词,"推敲"为动词,但因为是句中自对,所以也很工整.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个例子稍有不同,“处”和“年”单独看词性是不同,但是“处”连用为“处处”时,已经名词化,表示“每一个地方”,和“年年”(每一年)的词性是相同的。(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四、节奏相应
    节奏相应,是指对联语句中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风和--日丽===人杰--地灵,这副对联是二二节奏。
说--真心话===作--老实人,此联是一三节奏。
不眠夜 (慕容泊尔)
寒风---直彻梦;往事---甚缠人。
题重阳菊 (废园)
千丝--冷韵--因风--谱一院--霜心--借酒--题
常缘木--而求--至乐 (叶公好龙)独刻舟--以志--初心 (叶公好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4:19 | 只看该作者
         五、 平仄相反

     平仄相反,又称平仄协调。平仄相反, 指上下联相应处的字,平仄相反,一联之内要不是平仄交替(见马蹄韵)。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六、上下相关
上下相关,是上联下联的意思彼此互相关联,有相同,也有相反,上下联之间要浑然一体。如:
反对分裂===学习琴棋,
电影院中看电影===图书馆里读图书。
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只能算是对偶句。这在我们联都里也是常见的,初学最容易犯,大家要注意。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类相当是结构相同的基础,结构相同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 总之,对联格律六要素,关系到一副对联是否成其为合格对联的问题。
引用[《对联的基本要求和创作方式》(达之)]

(大蒙略有改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4:21 |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楹联的禁忌

    写作对联除了遵循几大要素,还要注意几个禁忌。
    1.忌上重下轻
    对联是具有对称性的文体,上下联要保持平衡,或下联略强于上联,作联一定要忌上联气盛,下联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如:
气凌衡岳三千丈==心托离骚廿五篇。下联弱了些
    2.忌乱脚
    对联上联必须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必须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是为对联大忌。
例:党恩比海深==人心向阳红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下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所以,在应用“一三五不论的定理时,要注意,有这种情况产生时,就不能一三五不论了,而是要论了”。
如:一年春作首==万事公为先。
尽管律诗中没有三仄尾的禁忌,不少联家也提出忌上联末三仄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在创作对联时,也要尽量避免。如
“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
     4.忌孤平和孤仄
    一般来讲,在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子中,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去写联,往往容易犯“孤平或孤仄”,下联当中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叫犯孤平句。若一句中只有一个仄声字,叫“孤仄”,孤平和孤仄都应该避免。如:
“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 但对联中一般不允许“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漏网之鱼,世间时有;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合掌
    合掌是同义相对,又称雷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如:
情钟翰墨
意在文章
翰墨,本意的是笔和墨,后来泛指文章,与下联和文章二字意义重复。
    7、忌上下联无关
    指上下联意思不统一,各表其意,风马牛不相及。如:
春风得意==寒露浸心。前言不搭后语。
花开并蒂====人贺同春。上联是贺新婚的联话,下联则是联春的意思,两两无关。不成为对。
    8、忌失替,失对
    撰写对联时注意平仄相对,在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切忌失替,如:韬略终须建新国==奋起还要读良书。联中“起”对“略”为仄对仄,失对(上下相同联位置)。起与要为二四位字同仄,失替(同一句中)了。
对联的禁忌,除以上几条外,还有其它一些,如忌用典生僻、用词生僻;路边联忌写得过长;喜庆联忌用不吉祥字眼;忌古今声混用;实用对联不切实际,给人留下话柄。
    注意:1、一三五不论的原则,是要在回避上面的忌禁的基础上应用的。2、在参加比赛当中,最好是尽量做到全论, 这对自己有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7:11 | 只看该作者
            第九章 楹联的谋篇

            第一节 立 意 明 确

    诗以意为主,楹联也如此。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全铺锦帐,寓意则灵。”意,就是楹联中的“题旨”,作者写一副楹联作品,必须要明确歌颂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总得要有个明确的感情。没有立意在先,再好的文辞、再好的技巧,也只能是文字的堆砌。一副楹联,不仅要寓意明确,还要立意高远、精神。古今名联,或言及风物,或追溯历史,或以文采见长,或以技巧取胜,而成佳构。如明嘉庆进士陈大纲写的湖南岳阳楼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独辟蹊径,写风景,言简意赅,只在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这是全联的主题所在,立意也就在于此。作者若没有真挚的怜悯之心,是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联句的。
立意,也叫命意,是对联之前提。对联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因此,作品首先要做到主题明确,意象清晰,概念具体。你要写什么,怎么写,均在立意之中。应该说,艺术的提炼往往来源于笔前的立意,点晴之笔往往来自于熟虑的思考和机智的文采。请看山海关一联:
群山尽作窥边势;
大海能销出塞声。
联语道出“山”、“海”之气势,巧用“窥边”、“出塞”二词,拟戍边将士,透出了山海关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负荷的重要性。作者犹如向人们述说历史,把人们牵回那烽火硝烟的岁月之中。立意可谓高妙、奇绝。被人们视为不可多得之上品。
1、立意正确,体现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指的是一个时代的思想面貌。不同时代的思想面貌是不一样的。一副好的对联应给人以健康的情感,正确的思想和时代气息。在立意上要做到:要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要歌颂广大人民群众,要有全局观念,要站得高、望得远,不拘泥于个人和得失恩怨。写风景名胜,写祖国江山等等。
迎来科普队奔向小康村 (联都大蒙)
金鸡鸣两岁科技富三农 (联都大蒙)
金鸡报晓迎丰岁丹凤朝阳奔小康(联都大蒙)
科技振三农,堆金积玉文明传万代,益子利孙 (联都大蒙)
本人的这几副春联,基本上反映祖国大江南北富有时代特色的农村面貌。
然而,有一些联,则是非常陈旧,是“老掉牙”的了,如:
财丁两旺;
富贵双全。
一看就比较陈腐,是过去那种:“七男三女”的多子多福,大富大贵的旧观念。且与现在的计生国策不相符,没有时代感。
2、立意鲜明,态度明朗
创作对联,要立意鲜明,态度明朗,爱什么,恨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表达清楚。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岳飞墓联,上联歌颂岳飞之“忠”。上联痛恨秦刽之“佞”,态度非常鲜明。
才过小龙年,又催千里马;
曾经大风浪,更上一层楼。
这是1990年《太原北郊报》春节征联获得一等奖的联。作者通过这副对联,表明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
3、立意新颖,不落俗套
创作对联,要体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重复别人写的东西。
风景共楹联一色;
人文与经济齐飞。
这是2004年11月,在南昌首届楹联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的节目表演中,反复朗诵的一副佳作。作者能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中化解出来,赋予时代和南昌新十景的内容。非常巧妙,不落俗套,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推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7:1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取 象 真 实

    取象,或称物色,就是选取意象,这是在楹联立意之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所谓意象,即是楹联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在构思时直接浮现于头脑中的多种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情感。平时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这个“景”就是我们说的“象”。要做到取象自然真实,首先要对所写的对象要有深入的了解。其次是用语要切人、切事、切情、切地、切时。
对联的切题方法:
    1 、抓住所咏的人、物、事的本质特征来进行楹联创作。如:
利国利民真壮士;
伟基伟业耀蓝天。(联都大蒙)
    这联作于2005年春节,是为航天英雄杨利伟先生而写的(见《中国楹联》2005年第一期)。杨利伟是航天英雄,他的事业就在蓝天上,联中紧扣了“蓝天”和“壮士”这两个特定“景象”,基本上做到切人切时切事。
    2、将所咏的人、物、事巧妙置于联中,写出特色。

国越千年,际逢六合,听今日鸡鸣三省
商拥四海,城发多元,看河东凤举九天( 潘一之)
    这是《联都》网友(江西)潘一之先生在河东“今日国际商城”海内外有奖征联大赛中获得特等奖的联。联中嵌了“河东今日国际商城”,非常自然。此联主要反映了商城特色和河东风貌及地临三省的特点。联作应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立意高远、雅俗共赏、富有文艺色彩,符合对联格律,尽可能将传统的文艺形式与现代的商贸气氛有机结合,将深邃的文化内涵与通俗的语言文字精巧结合。用对联这一传统的文学艺术奇葩,显示商城的广告宣传效果。
又如,广州市韩江酒楼上的一副联: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这副联巧妙地引用了与诗酒有紧密关联的四个历史人物:韩愈、刘伶、江淹、王粲。在对联的首尾嵌入了酒楼名“韩江酒楼”四个字,十分贴切。

                 第三节 言 志 高 远

    舜帝曰:“诗言志,歌咏言。”这是在说诗体的文学宗旨。楹联也同样如此。诗不言志,作者无法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志向、情趣抒发出来,从这一点说,“志”应是诗的灵魂,联与诗同在写法上,言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的表白,一种是无意的流露。前者如清代彭元瑞写的自勉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虽然是旧时代的勤奋苦读心态,但是对于今天来说,同样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
    再有如长篇小说《红岩》中革命志士为牺牲难友龙光章同志献出的一副挽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魂,死不还家。
    辜鸿铭集苏轼的一副对联则属后者: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周策纵的集词联,似不自觉的无意流露,然而最能看出人物的思想情趣。请看:
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啼到春归无寻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孟子在论诗时曾提出过“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两种读书方法,前者是说只有全面理解了作品,才能了解作者的思路;后者是说要读懂某作家的作品,一定对其作者的身世有所了解才行。两者相互为用,会对我们欣赏对联大有帮助。 在对联创作过程中,要遵循“诗言志”的宗旨,强调写作态度端正、严肃,因作品一旦写出,便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如处理得不好,轻的闹出笑话,严重者还会带来很坏的社会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7:1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 抒 情 真 切    

    抒情是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可“直抒胸臆”,谓直接抒情,亦可“寓情于景”,谓间接抒情。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的某种共同感情,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晋朝陆机就指出过“诗缘情”之说。他说的情乃是指人们的心灵意绪,它包括人生悲喜之感,而以真实感人作为其审美之特征。 请看周 作人挽马隅卿联:     月夜看灯才一梦;    雨窗欹枕更何人。    马隅卿为北大教授,是周的故友。上联写二人前一天还一道观灯,仅隔一个梦(即一夜)就病逝了;下联写自己在风雨中转侧不安的情绪。联语洗练,既不写逝者生平之业绩,也不写自己悲痛欲绝的伤情,而只写一方空间,以小事托出,极富诗意。此深情笃意完全是自寓情于景中道来,此种写法属于间接抒情。 还有一种抒情手法既不属于直接抒情,又不属于间接抒情,从字面上看似通篇写景,无一字涉及主观情绪,但作者思想感情已在不尽然中融化在其中了。如山东济南大明湖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联中不掺入任何主观情绪,只将此地现实风景以直接的手法托出,俨然一幅风景优美的山水画。然而我们却不能说作者无“诗兴”之作。试问,如果作者没有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心情,又怎能写出这样饱醮情感,寓意舒展的佳作呢?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是此理。

          第五节 章 法 灵 活
    章法即指文章的组织结构。一般而言,写对联是无成法可循的。总的来说,对联章法灵活,意思完整,语言清新,主题思想突出。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还是应该借鉴诗歌的一些创作方法,因此学习对联,还要懂得一些作诗章法,这对我们楹联创作是有帮助的。
如,南京燕子矶永济寺联: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此联构思巧妙,上联写声音美,用了五个“声”字,并用“声声自在”谱出了一曲大自然和谐优美的交响乐。下联写视觉美,而美丽的山光水色以“空”定论,表达了出家人超凡脱俗的思想。全联声色相间,加之运用反复手法,从不用的角度强调了其所见所闻,从而使联语更加鲜明,节奏铿锵有力。
请看徐达为故邸撰写一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地有舜日尧天。
上联前两句从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化出,由此引发对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发思古之幽情。此为大处着笔,给读者展开一副风云迭起,辽远壮丽的景象;下联则从小处点墨,从小见大,错落有序,使人观之有物、闻之有声,感情贴切,一“问”一“看”使得起、承、转、合十分得体,叹为观止矣。
总之,对联的章法,要应用灵活,要求周密、完整,布局得体,脉胳清晰,还要做到跌宕有致,那种平铺直叙的写法,是无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7:1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章 对联句法   

    对联的句法,就是对联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并列关系  上联与下联在意义上一致,在形式上平行并列,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物,这种结构关系,就叫做并列关系。有的用关联词语组联,常常用“也”、“又”、“既------又------”等等。例如: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苏州拙政园联)
  并列关系的对联,结构简单,立意集中,遣词造句也比较容易、顺当,在对联作品中较为多见。这种逻辑关系的作用在于,使上下联语气一致,并行不悖,能详尽、完整地论述一件事物或一种主题;不足的是稍显平淡、单调和古板,缺乏灵活变化的生气。
2、转折关系  下联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朝着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语言逻辑上讲,叫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常用关联词有:“但”、“然”、“却”、“犹”等。例如下面这一副借“咏煤”拟制的格言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从字面上看“黑时”与“红处”,“犹有”与“便成”,“骨”与“灰”,都是相对或相反的;从所含的意义上看,上下联的意思是转折的,相对的、相反的。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对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比起正对的并列关系的对联,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对地要好一些。
3、连贯关系  连贯关系也叫“顺承关系”。上下联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意义的承接关系结构。常用关联词有,“才---又---”、“已---又---”、“曾---又---”等。例如兰州“河神庙”的一副对联:  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特征是上联所述之事在先,下联所述之事在后;上联是起始,下联是继续;上联是已经过去,下联是正在进行。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常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文韵舒展、一气呵成的感觉,可以增加对联的语势和节奏。所以,这种逻辑关系在对联创造中应用较多。
4、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的表现是,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例如,章乃器挽鲁迅先生的对联:  一生不曾屈服,  临死还要斗争。
又如:理发店联:
不叫白发催人老;
更使春风满面生。
5、因果关系  上联与下联的关系,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或者理由和结论的关系。依据因果关系来创作的对联,可以是上联讲原因或理由,下联讲结果和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例如: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这是雁门关的一副集句对联。上联说的是结论,下联说的是理由。如果不倒装,这副对联的意思应该是,因为西出阳关之后还有许多故交旧友,所以,不必忧虑此行前去碰不到深知自己的人。依据因果关系创作的对联,一般来说,层次分明,说理性强,在对联作品中也很多见。
6、选择关系  选择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例如:  宁以义死,  不笱幸生。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依据选择的逻辑关系结构的对联,一般来说,笔调清朗,语气肯定,倾向鲜明,主题清楚。这种结构形式,多见于一些抒怀言志、寄托抱负的堂联或者格言联。
7、假设关系  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例如,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一副对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又如:某药店联:
但愿世间人不病;
何愁店内药生尘。
  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妥帖。因此,此类对联较少。
8、目的关系  上下联分别表示目的与行动的关系,或者是上联说目的,下联说行动;或反之。例如杭州苏公祠的一副对联: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又如:
巧理千家财;
温暖万人心。
上联说行动,下联说目的。
9、条件关系
出句提出条件,对句说结果。例如:苏振民赠李必才联:
必须经得千般冷;
才可炼成一段香。
又如:
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上联说结果,下联则说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7:22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章:楹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 集句式
    集句,就是把他人的诗词、文章中符合联句特点、意思连贯的现成句子,组成一副对联。集句是对联和一种特殊创作方法。原句,对于作者来说,只是一种备用材料。作者根据自己的主题需要,经过思考、选择,把两个不相干的句子配成对联。这也是一种创作。
集句主要有五种:
1、整联集句
风定花犹落(王安石)
鸟鸣山更幽(王籍)
举杯邀明月;(李白)
放眼看青山。(白居易)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
2、半联集句
一副联有半联是集句,半联是自己新创作的,如:
三顾频烦天下计;(杜甫句)
一番晤对古今情。(董必武题隆中武候祠)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
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陶行知题晓庄学校)
3、半截集句式
对联有半截是集诗句或典故,大部分是自己创作。如:北京通县河楼,昔日清人程德润一联:
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
夕阳无限好,对燕去蓟树,百千万叠米家山。
“高处不胜寒”出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夕阳无限好”出于李商隐《乐游源》诗。
4、改字集句
改动原诗句中的个别字,而不损旧意或反生新意,这种方式叫改字集句式。如:
莫愁前路无知已;
西出阳关多故人。
此联集唐代高适《别懂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句。下联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无”字改为“多”。这一字之改,其妙无穷。
5、漏字集句
漏字集句,故意把原句的某些字漏掉,如:
醉翁之意不在;
君子之交淡如;
这副联上联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故意把“酒”字漏掉。下联出自《庄子·山水》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故意把“水”漏掉。

                  第 二节 摘句式

  摘句,就是直接摘取他人诗中的偶句化成对联。如:
山重水覆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7:2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脱化式

    脱化式,又叫翻新,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诗词文中的句子略以改动,推出新意出来,成为新对联。
1、诗词脱化式。就是把诗词中的句子,略加改造,翻新成对联。
例如: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名句,后人将之改成副联,题目于同乡会馆:
身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相识倍相亲。
他把原句中的“独”字改为“身”字,把“佳节”改为“相识”,“思”字改为“相”字,这么一改,有了新意,题目于同乡会馆,十分恰当。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五十一岁时,曾把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成一副励志联: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有人将杜甫《寄李十三白二十韵》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句,改成副笔店联:
落处惊风雨;
挥来泣鬼神。
作者将原诗中的“笔”字隐去,加了一个“处”字,把“诗成”改为为“挥来”,既保持了原诗的风格,又增加了动感,读来颇有兴趣。
2、对联脱化。就是将已成对联脱化为新联。如:明代文学家徐渭在青藤书屋题目有一联:
两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
昔日有一副名联为: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有一年,一位半文盲的财主为其母亲祝寿,将这副联的“人”改为“妈”,“福”字改为“爹”,然后贴在门口:
天增岁月妈增寿;
春满乾坤爹满门。
如此一改,就成了天下的一个大笑料。
后来有人将此联改成如下此联,书于一家铁铺: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把原联中的“两”改为“三”字,把“南腔北调”改为“千锤百炼”,有了新意,符合铁匠身份。明代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写了一副著名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早些年,有人因有情绪,改为:
风声雨声不吱声,了此一生;
家事大事不问事,平安无事。
后来胡耀邦知道后,认为此联境界太低,遂改为:
风声雨声悲叹声,枉此一生;
险事难事天下事,争当勇士。
这样一改,有了新意,鼓励大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奋勇当先。可惜有失律之处。1987年初,北京东城区少儿图书馆举办了读书征联活动,帽儿小学郑伟同学又改成:
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悦耳;
口试笔试模拟试,试试惊心。
这样一改,写出了学生的喜和忧,另有一番新意。
3、对联加字脱化。在原联的基础上,增加字,以达新意。如:从前有个穷秀才写了这样一副联:
行勤俭事;
过冷清年。
有人知他底细,便在他的对联前面加了两个字,成为:
早行勤俭事;
免过冷清年。
这样一改,对联新意立见。
生意人最爱用的一副联:
生意兴隆能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改革开放后,有人在此联前面加了几个字,成为:
旭日融融,生意兴隆能四海;
春风袅袅,财源茂盛达三江。
这样一改,具有时代气息了。
4、改标点脱化式。在对联中移动或改动标点符号,使联意发生改变。
从前,有个不得人心有财主,在春节到来之时,请了一位秀才帮他写两副对联。这位先生想:他平时对人很不好,这时玩弄他一回。这位先生便表面欣然答应,帮他写好的对联: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亡。
写好后,读给财主听: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亡。
财主听了,很高兴。叫家人贴上。第二天,有个和尚来化缘,得到这副联后,哈哈大笑,笑后念到: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亡。
财主一听,不觉大怒。马上叫人撕了。
5、换位脱化式。在原来的句子中变动字的位置使对联的意义发生改变。如: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后来清代名人纪晓岚因对榨取钱财的庸医非常愤恨,于是就用孟浩然的诗句,通过换位手法,改成如下这副联,讽刺庸医:
不明才主弃,
多故病人疏。
真是巧妙。
(1)一联单换,即两联中只有一联有换位。如: 五风十雨梅黄节;二水三山李白诗。 这副对联中,下联没有换位,而上联中的“梅黄”,将“黄梅”换位成“梅黄”,以对“李白”。
(2)各联自换,即上下联均有换位,但都只在本联内进行。如: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上联“十八”恰好是“八十”换位而成,“十八公”即“松”字;下联中“重九”,也换位成“九重”,与之前后相对,非常贴切。
(3)两联互换,这种换位又叫“异位互重”,即上下联都用了同一个字或者词,但在相应的位置上交叉相对。如: 子将父作马;父望子成龙。 下联中的“父”与“子”就是上联中“子”与“父”的换位。再如: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这是林森挽孙中山的联。下联中的“千古”与“一人”是上联中的“一人”与“千古”的换位,意思却各不相同。再如: 过苦年,苦年过,过年苦,苦过年,年去年来今变古;读好书,好书读,读书好,好读书,书田书舍子而孙。 此是钟耘舫所题,反复换位,每换位一次,就出一层新意。再如: 寸管难书三尺意;三尺常对寸管情。 此联中“寸管”与“三尺”在上下联中互换,各言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7:2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 创新式
    创新,就是自己动手创作对联。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一、对句
对句,就是应对。即由甲方出句,向社会征求对句。这种方式目前应用得非常广泛。每年各级各类征联都不少。大家都不陌生了。2003年到2004年,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交流”节目,每周六都有一次。《联都》主动与中央电视台联系,集体应征。不少网友还获得了奖。名字如下:
《邓刚教女》一期节目观众对下联获奖名单(2003--10--19年)   上联:父子情深远近高低风景     无嗔 手足义重炎凉冷暖人生   小U 师生谊厚古今中外美谈    俞荣斌 家国任重兴衰荣辱沧桑     潇湘妃子 人生梦远离合聚散时分     
上联:唱念做打玩戏中有戏 (2003--11--16年)。
对句:李 天 生旦净末丑京益求京   逍遥游神  吹拉弹奏练功里见功   金 钧 比学赶帮超情里含情   大 蒙 棋琴诗书画闲里不闲
尽管这些下联还不是一流水平,但是,能在十个获奖名单中排上名,这对我们这些初学对联的网友们的鼓励是相当大!
又如:延庆县第三届杏花节征联活动中,一等奖对句:
青杏撩人,红杏醉人,杏花引动生花笔;(延庆出句) 东风剪柳,南风梳柳,风絮招来咏絮才。 (联都 静斋 辽宁) 二、定题创作
征联活动中,有一种规定范围、主题的征联,这就是定题创作。如:延庆县第三届杏花节征联活动中,一等奖对联作品: 人游花海身披锦; 鸟出杏林翅载香。  联都 一夫 (甘肃省)
这副对联构思奇巧,紧扣“杏花”这个主题,比喻形象,生动活泼,非常优美,诗意很浓,趣味无穷!可见作者的诗词功底深厚。
又如:2005年山西省煤矿工会和《对联》、杂志社联合举办“煤矿安全新春联有奖”征集活动,联都版主、获奖专业户----周大烟袋先生获得了特等奖,联为:
煤海情深,效益与安全并重; 矿山春满,乌金共日月争辉。
这副对联构思奇巧,紧扣了煤矿安全这个主题,联语流畅自然,表达了煤矿上下和家属的一种美好愿望。赞颂煤矿的社会功用和业绩,造句巧妙,形容生动,非常优美!确实是一副佳作。再如:山西省运城市于2005年4月揭晓的“今日国际商城”全国有奖征联大赛特等奖联:
国越千年,际逢六合,听今日鸡鸣三省; 商拥四海,城发多元,看河东凤举九天。
此联是联都网友江西省的潘一之先生所创, 此联紧贴运城所特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又极力颂扬当代运城在商海弄潮中的领先形象,慨当以歌,声画并茂。“今日鸡鸣三省”中的“今日”即是说时间,又嵌国际商城之名,“河东凤举九天”之“凤举”,即描述其外高耸入云的火凤凰雕塑,又状运城作为凤凰城的经济腾飞之势。全联把 河东“今日国际商城”八个大字巧妙地嵌入联中,不露半点痕迹,真是非顶尖高手不能为之!

       二、自由创作
    就是根据对联的特点,自己自由创作的对联,这种方式不受约束,灵活性大。这是对联的最常见的创作方式。如联都网站于2005年春节到来之际,举行的一次春联比赛,最后经过评选,获奖对联如下:
(妃子提供吧)
又如:延庆2005年迎春主题征联大赛获奖名单及作品
  一等奖:(10副)
  诚信如山知进退
  虚怀若谷纳乾坤
   (苗云泽河北省)
  雄鸡一二声人间尽晓
  瑞雪七八片天下皆春
  (王景延庆县)
  宏观调控猴年收硕果
  深化改革鸡岁上新阶
  (刘连璧石景山区)
  奔小康干群共驰千里马
  创大业城乡同上一层楼
  (赵士春怀柔区)
  多子多孙多苦累何来福寿
  少生少育少分神自有芳春
  (杨永来平谷区)
  科技兴农五谷丰登山水绿
  乡村通路千商汇集市场红
  (金庆祜崇文区)
  厚意浓情手机传话三千里
  新风泽雨网络订单亿万元
  (赵春明延庆县)
  灶王神位请出老户宅门第
  电话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孟广臣延庆县)
  农村农业农民三农瑞兆三春喜
盛世盛情盛景万户祥集万象兴
  (彭善民顺义区)
  大棚种植嫩枝悬花绿瓜溢翠迎春笑
  细水滴灌青藤结果红柿飘香斗艳来
  (叶学中石景山区)
    这些获奖作品,内容健康,突出主题,含义深刻,内容新颖,遣词造句准确,意境优美,充分反映出中国近年来,农村面貌的新变化:到处是设施农业,农家有了手机、小车、高楼等现代生活新时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9-27 21:50 , Processed in 0.0921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