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29|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四六分明”的铁律适用于对联吗?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主题
181

1302

帖子

1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0247
经验
295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30 2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风 于 2010-11-30 21:36 编辑

  “二四六分明”的铁律适用于对联吗?

  对联的结构比诗词更自由,不应死按2-1-2或2-2-1等等,因为联句二字也有三字也有至几十字,与律绝诗已有了很大不同,其节奏应按句中词语间联系的密切程度来断。
  根据《联律通则》第九条“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既如此再死按二四六分明来要求联句格律是不合时宜的。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联虽从律诗中分化出来,但并不意味着要把诗的格律全盘接收,《联律通则》正是基于此虑,列出第九条,还有第四条“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这是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对联的创新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对联的对仗关系是以词为基本单位的,我们读句子也是以词意联合来理解的,谁会把一个完整的词割裂开来读来理解句意呢?所以硬要割裂词语来从语音上搞平仄相对是很不恰当的(单字词当然不存在这个问题),这在读短联时感觉不大,但在吟诵长联时,这个弊端就非常明显了。如:
  安庆大观亭:
片土寄忠魂,听槛前万马江声滚滚,惊疑征鼓动
孤城俏战气,指窗外二龙山影苍苍,飞入酒杯来
  用二四六分明的断句法来读:
片土——寄忠——魂,——听槛——前万——马江——声滚——滚,——惊疑——征鼓——动
孤城——销战——气,——指窗——外二——龙山——影苍——苍,——飞入——酒杯——来
  不知有何感觉?
  按语意节奏来读:
片土——寄——忠魂,——听——槛前——万马江声—滚滚,——惊疑——征鼓——动
孤城——销——战气,——指——窗外——二龙山影—苍苍,——飞入——酒杯——来
  听来真是爽极了!
  句中重音是在词末的,既如此,对联的平仄相对应以词末字为依据,此联平仄应是“土寄魂前声滚疑鼓动”相对“城销气外影苍入杯来”,而二四六位上的“忠槛万江/战窗二山”是不必管的。
  所以二四六分明之论不可作为对联的韵律要求,应该是对联必须抛弃的枷锁。
夜深狂写孙髯句  才浅偏吟李杜诗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主题
181

1302

帖子

1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0247
经验
295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24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0:0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条 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 避忌问题。
       (1)忌合掌。
       (2)忌不规则重字。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联律通则也并未说要“二四六分明”或“拗救”之类,是有道理的。
夜深狂写孙髯句  才浅偏吟李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
发表于 2010-12-2 10:01 | 只看该作者
  “二四六分明”的铁律适用于对联吗?

  对联的结构比诗词更自由,不应死按2-1-2或2-2-1等等,因为联句二字也有三字也有至几十字,与律绝诗已有了很大不同,其节奏应按句中词语间联系的密切程度来断。
   ...
陈风 发表于 2010-11-30 21:17

“二四六分明”不是一种“断句法”!

“片土——寄—忠魂,孤城——销—战气”,其平仄为:“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二四六位上的“忠槛万江/战窗二山”是不必管的。其平仄就是:“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这样能行吗?

“听—槛前——万马——江声”与“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是3——2——2节奏。不同的是前者为12——2——2,后者为21——2——2。他们的声律点都是在第357字上。

再如: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他们的声律点都在第246字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4
发表于 2010-12-2 1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0-12-2 11:01 编辑
第四条 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 避忌问题。
       (1)忌合掌。
       (2)忌不规则重字。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联律通则也并未说要“二四六分明”或“拗救”之类,是有道理的。陈风 发表于 2010-12-1 10:01


1
七言律绝诗的节奏是223节奏,其前四字是“二字为节”,其后三字是“三字为节”。七言律绝诗的节奏,不存在“单字为节”。
《联律通则》节奏的确定,“可以……也可以”的说法,是错误的说法。例如:“听—槛前——万马——江声”与“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也可以”没有“可以”!
2
关于音步的说法,二字音步是标准音步,一字音步是残音步,三字音步是超长音步。这就说明,汉语音步没有超过“超长音步”的音步!具体说来就是,没有超过三字音步的所谓“四字音步”、“五字音步”……。
3
“到中流击水”与“五百年滇池”,都是32节奏。他们的声律点都是在句子的第35两字上。如果说,“到”是“到中流击水”的“领字”,那么请问,谁是“五百年滇池”的“领字”呢?
4
“到”是“到中流击水”的领字。领字的作用是引领下文,难道“五百年滇池”的“五”字,不会引领下文吗?
5
在“到中流击水”中,“到”是领字,在“击水到中流”中,“到”难道还是领字?!“凡在句首、句中”如何解释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主题
181

1302

帖子

1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0247
经验
295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24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9:02 | 只看该作者
1
七言律绝诗的节奏是223节奏,其前四字是“二字为节”,其后三字是“三字为节”。七言律绝诗的节奏,不存在“单字为节”。
《联律通则》节奏的确定,“可以……也可以”的说法,是错误的说法。例如:“听—槛 ...
三羊 发表于 2010-12-2 10:32


“到中流击水”与“五百年滇池”,都是32节奏。=>大概是笔误,应是“五百里滇池”。
夜深狂写孙髯句  才浅偏吟李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6
发表于 2010-12-6 20:26 | 只看该作者
“到中流击水”与“五百年滇池”,都是32节奏。=>大概是笔误,应是“五百里滇池”。
陈风 发表于 2010-12-6 19:02


的确笔误!
应为:
“到中流击水”与“五百里滇池”,都是32节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7
发表于 2010-12-6 21:12 | 只看该作者
同意。
二四六分明:是专指近体诗的律句而言。律句的结构是利用汉语多双音节词,音节在双音节词的第二字上,为了形成音步交替,故曰二四六分明。但在本句自救的拗句中也有不分明的(非普遍现象)。因而使诗朗读起来有铿锵的节奏感。
对联则不同。因其字数不一定,也不需要律句,也不一定是双音节词,只要音步节奏变换即可,变换音步也不是绝对的,因而不存在“二四六分明”之说。还有一些关于诗句(格律诗)的规定,一般而言也不适于对联。如“避孤平”,“拗救”,“避同位重字”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8
发表于 2010-12-9 11:09 | 只看该作者
同意。
二四六分明:是专指近体诗的律句而言。律句的结构是利用汉语多双音节词,音节在双音节词的第二字上,为了形成音步交替,故曰二四六分明。但在本句自救的拗句中也有不分明的(非普遍现象)。因而使诗朗读起来有铿锵的节奏感。
对联则不同。因其字数不一定,也不需要律句,也不一定是双音节词,只要音步节奏变换即可,变换音步也不是绝对的,因而不存在“二四六分明”之说。还有一些关于诗句(格律诗)的规定,一般而言也不适于对联。如“避孤平”,“拗救”,“避同位重字”等。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0-12-6 21:12



1、
“在本句自救的拗句中也有不分明的”,应该是失律。
2、
凡是22、222或23、223节奏类型的句子,都要依照246分明的标准,否则失律。因为律绝诗的句子是23或223节奏句型的句子,所以要执行246分明的标准。与其是“诗”、“词”、“歌”、“赋”、“联”无有必要关系。
3、
至于“孤平”、“拗救”的说法,本是就是没有道理的一种说法。大拗句仄仄平仄仄和特拗句平平仄平仄,本是24不交替就失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9
发表于 2010-12-10 13:51 | 只看该作者
“铁律”非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主题
181

1302

帖子

1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0247
经验
295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24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6:31 | 只看该作者
用律绝诗是如此来证明对联应该如此,我以为是不太合理的。
再说,律绝诗也允许出律,又当如何?
夜深狂写孙髯句  才浅偏吟李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11
发表于 2010-12-14 06:56 | 只看该作者
对联之规律自成体系,与律诗虽有勾连,但迥然有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主题
181

1302

帖子

1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0247
经验
295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24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0:08 | 只看该作者
对联已经脱离五字或七字的束缚

若说五字句七字句要依诗律,更长之句却难以尽依

一联中弄出几种标准是不妥的
夜深狂写孙髯句  才浅偏吟李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3
发表于 2010-12-16 11:40 | 只看该作者
对联已经脱离五字或七字的束缚

若说五字句七字句要依诗律,更长之句却难以尽依

一联中弄出几种标准是不妥的
陈风 发表于 2010-12-16 10:08


凡是223节奏格式(或类型)的句子,都要执行246分明。与是否是对联句子格式还是律绝句子格式无关。
当然五字句或七字句,还要分必须是23或223。假定32、322、232则另当别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14
发表于 2010-12-16 12:50 | 只看该作者
对联只强调上下联之间的平仄相协,而每句之平仄无法作任何硬性规定。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5
发表于 2010-12-16 12:58 | 只看该作者
对联只强调上下联之间的平仄相协,而每句之平仄无法作任何硬性规定。
川流不息 发表于 2010-12-16 12:50


句中的平仄是有一定之规的。
所谓在律诗中执行246分明的声律标准,是因为律诗的句子格式为223节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16
发表于 2010-12-18 09:03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句中的平仄,可作一定的归纳,但谈不上是有一定之规。比如机巧联,甚至七平七仄都是允许的。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7
发表于 2010-12-18 09: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0-12-18 09:23 编辑
对于句中的平仄,可作一定的归纳,但谈不上是有一定之规。比如机巧联,甚至七平七仄都是允许的。
川流不息 发表于 2010-12-18 09:03

句中的平仄是有一定之规的。没有一定之规或标准,评委如何评判平仄失律呢?
所谓“机巧联”不讲究平仄的说法是错误的。
所谓“七平七仄”又叫“全平全仄”,全,就是“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18
发表于 2010-12-18 19:37 | 只看该作者
上下联句,句中平仄,只规定相协,未必一定要求马蹄格或其他某定格。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9
发表于 2010-12-22 10:10 | 只看该作者
上下联句,句中平仄,只规定相协,未必一定要求马蹄格或其他某定格。
川流不息 发表于 2010-12-18 19:37


没有“定格”,何来“相协”之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20
发表于 2010-12-25 10:58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定格”,何来“相协”之规定?
三羊 发表于 2010-12-22 10:10


当然没有定格!句中平仄相协多样化,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完全不必硬性规定之。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5-9 23:29 , Processed in 0.11635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