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另类三百六十行---医托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9 0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07:20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5>                               医托的骗人伎俩</FONT><P>    <b>假装看病与就诊者套近乎</b></P><P>  昨天中午1时40分,记者来到深圳一家大型综合医院门诊大厅。因为是中午休诊时间,候诊长椅上坐满候诊的病人。</P><P>  该院门诊导医组的李医生在医院已经工作多年,在她的指引下,记者发现了坐在注射室门口的两个身穿黑衣的女医托。两女子约30岁左右,手里都拿着病历,看上去和普通病人没什么两样。</P><P>  大约10分钟后,这两个女子找到了目标:一个来看肥胖病门诊的30多岁女子被她们锁定。高个子女子装作不经意地移坐到“目标女子”身旁,记者也悄悄地坐在了她们对面。就听到黑衣女子先和“目标女子”攀谈起来,紧接着就现身说法,巧舌如簧地讲起以前她是怎样被肥胖病困扰。没多久,目标女子就深深地被她吸引,不住地点头。</P><P>  最后,女医托话锋一转,“这家医院我也来过,不怎么样,而且大医院价钱贵。我最后是在一家小诊所治好病的,根本不用排队等,还没花多少钱,你要相信我,就带你去试试。”目标女子欣然同意,立刻起身和这个女子离去。  </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s.39.net/userwebsite/39.net/index_2004081_yt.jpg"></P><P align=center><FONT size=2>有人纳入“视线”,两名女子热心地推荐自己的“医院”。</FONT></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s.39.net/userwebsite/39.net/index_2004082_yt.jpg"></P><P align=center><FONT size=2>医托开始物色新的“猎物”。</FONT></P><P>

    <b>医托拉帮结派流窜各科室</b></P><P>  记者随后在医院门诊各科室转了一圈,发现在各科室流窜的医托有十几人,而且相互认识,拉帮结派。</P><P>  在中药房前候诊椅上,记者装成一名肾病患者和一个女医托聊了起来。看见有人上钩,女医托拼命游说记者到罗湖一家私人诊所看病。记者顺势要她马上带路,正在女医托满口答应要出发时,医院的保安巡逻过来。一个穿短袖的男子突然从旁边出来,给女医托使个眼色,就对记者说:“我们是来看病的,你要想去诊所看,明天来吧。”女医托立刻站起身,跟着这个男子匆匆地走出医院。</P><P>  据医院保安介绍,这个男子就是一帮医托的头儿,这帮医托有七八人,以女性为主,在医院活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只要一看到保安,他们就立刻逃跑。  

    <b>受聘私人诊所常驻医院</b></P><P>  在医院妇科门诊,记者见到了20多岁的小陈,她就是被医托骗到私人诊所,导致病情恶化不得不住院治疗的。</P><P>  她告诉记者,3个月前,她因妇科病到医院治疗,在候诊时一个40多岁的女子主动上来搭讪,并花言巧语地把她骗到了福田一家私人诊所。该诊所医生检查后,就告诉小陈数据显示她不止一种病,并骗她连续一星期做了七八项检查,开了1000多元的药。结果治疗近一个月,花了2000多元,小陈的病反而更严重了,最后不得不到正规医院住院治疗。</P><P>  李医生说,这些医托都受聘于各私人诊所,一般上午就来医院,趁中午休诊的时候,趁虚而入,骗钱害人。</P><P>  李医生介绍,在深圳各大医院都有医托的存在,“越是大医院,医托往往越喜欢驻扎,也越多。”她承认,因为医托隐蔽性较强,在法律上又很难给他们这种行为定性,因此医院在管理上也有难度,只能看见就驱赶,主要还是得靠市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07:21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0000ff>都是“医托”搞的鬼 骗走救命钱 </FONT></b><P><b>  站前遇到“好心人”</b> </P><P>  44岁的王先生是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人。去年10月,王先生突感身体不适,到通辽市某<img src="http://images.yybk.net/userwebsite/yybk.net/index_200402_yt.jpg">结核病医院检查得知,自己得了肾结核。吃了4个月抗结核药,又担心不把握,王先生就想到长春市再查一下病。 </P><P>  今年2月15日,王先生借了2000元钱,又带上家里的积蓄,甚至拿出了孩子的压岁钱,又凑上1000元,与爱人坐了7个多小时的长途车来到长春市结核病防治所就诊,检查结果依然是肾结核。在就诊过程中,他听一位病友说,吉林市某医院的孙大夫对各种结核病疗效确切,为了尽快康复,王先生决定去试试。 </P><P>  “没想到,赶了这么长的路,却在长春受骗了。”王先生说,2月17日8时许,王先生和爱人到了长春火车站准备转道去吉林。当夫妇二人手中拿着CT片走到站前广场,从身后追上来两名身着羽绒服的妇女(以下称“羽绒服”)。“羽绒服”热情地问:“这也是出来看病的吧?什么病啊?” </P><P>  “肾结核。”王先生顺口答。 </P><P>  一“羽绒服”紧跟着说:“这病可不好治,我可知道。我弟弟也得过这病,治了好几年,这钱花的,现在治好了。”王先生一听,急忙问:“在什么医院治好的?”“南关区×医院,你要去我告诉你怎么走,坐361路车到××路下车,找于教授。” </P><P>  看到王先生有些犹豫,“羽绒服”又催促他俩:“要去就快去吧,我们俩是来看病人的,今天你们遇到我,算你们运气好,快去吧!”听她这么一说,王先生感激地谢过二人,坐上了去×医院的公交车。 </P><P><b>  药价太高不想买 再遇“好心人” </b></P><P>  按两个“好心人”的指引,王先生来到了这家小医院。 </P><P>  接诊的于教授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头,头发花白。他看了王先生的CT片后,什么都没说,只是建议吃他的药,承诺两三个月就能治好。久病缠身的王先生觉得自己遇到了名医。 </P><P>  老医生让王先生先买一个半月的药(共30服),王先生划价时发现药费竟高达1734元!王先生有些犹豫。就在此时,又一位“好心人”登场了。 </P><P>   医院门外,又急匆匆进来了一位“羽绒服”。“羽绒服”自称专程从白城市赶来给丈夫抓药的。她说,丈夫得肾结核好几年了,花了两万多元钱都没治好,最近听别人说于大夫能治,自从吃了于大夫的药,腰也不疼了,尿也不频了。“药再贵也得接着吃,这次还要再抓一个半月的药。”“羽绒服”说。 </P><P>   听了“羽绒服”这番话,王先生觉得心里有了底,“为了治病,我就别心疼钱了。”于是,夫妻俩狠狠心,掏出1156元买了一个月的药(20服)。“就像在小卖店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完了,什么收据呀、手续呀都没有。”当时,是于教授的助手帮助办理的,他对人热情,还把手机号留给了王先生,并嘱咐他们下次来前随时和他联系。
    吃药不见好 病情又加重 </P><P>  夫妻俩回到火车站等车时,王先生买了一份本报。其中一篇“毕黎琦等14名代表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打击根治“医托”的建议》”的报道让他心里一惊。可又想了想,有治好病的,又亲眼看着有人来买药,这还有假吗? </P><P>  可是,吃了于教授开的两三服中药后,王先生便出现恶心等不良反应。王先生心存疑虑,可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我家很困难,虽然吃药后很难受,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了。”一个月后,他去通辽结防所复查,B超结果表明,该药不但一点作用也没起,王先生的病情反而加重了。 </P><P>  王先生在电视上看到了北京某医院雇佣“医托”行骗,使很多人受害,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才知受骗。因为没留下任何证据,苦于无处说理,于是想到本报,希望能够弄清真相,也提醒其他人不要上当。 </P><P><b><FONT color=#0000ff>  “医托”是怎样骗人的 </FONT></b></P><P>  5月9日5时许,艳阳初升。知情者武先生准时出现在长春火车站前。 </P><P>  “附近有10多个'医托',虽然和我没关系,但这种缺德行为我实在看不惯。”武先生气愤地说。 </P><P><b>  “一道”:“细高挑”打探底细 </b></P><P>  武先生说,从火车站到公交车站点是“医托”频繁活动的区域。 </P><P>  5时30分,火车站出站口人流非常大,进出的旅客和接送站的人三五成群。6时10分,图们到长春的列车进站,旅客先后走下了列车。记者随着出站的人流走出来,穿过站内广场走到公交车站点。这10分钟内,并没有“医托”跟上来。 </P><P>  “你们这样装扮不行,应该拿着CT片,像要到长春看病一样。”武先生提示记者。7时13分,记者再次随着旅客走出来,这次记者手里拎着CT片,还拿着一个装有水果和矿泉水的塑料袋,一副旅客的装扮。 </P><P>  记者顺着人流向公交车站点走,一名30多岁的妇女跟了上来,她身材高瘦(以下称“细高挑”)。“大兄弟,你知道13路站点在哪儿吗?”“细高挑”说。记者说:“我们是外地人,你再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0 06:33 , Processed in 0.07840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