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高山流水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27 1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 align=center><b><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高山流水</FONT></b></DIV>
<DIV align=center> </DIV>
<DIV align=center> </DIV>
<DIV align=left><b><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111ee size=3>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FONT></b></DIV>
<DIV align=left><FONT size=3><b><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111ee>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FONT></b></FONT></DIV>
<DIV align=left><FONT size=3><FONT color=#1111ee><b><FONT face=仿宋_GB2312> </FONT></b> <FONT face=仿宋_GB2312><b>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在《本味篇》中也做了类似的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吕氏春秋》的记述与《列子》的记述大致相当,但交代了结局: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b></FONT></FONT>
</FONT><FONT size=3><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111ee><b>  《吕氏春秋》虽非信史,但有《列子》记述在前,其内容也并非毫无根据。于是伯牙不复鼓琴一说被当作佳话流传下来。伯牙在当时应该很知名,荀况在《劝学》篇里也曾提到他:“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虽然语近夸张,但大音乐家伯牙的琴技之高是毫无疑问的。</b></FONT>
</FONT><FONT size=3><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111ee><b>  《列子》和《吕氏春秋》之后,西汉的《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东汉的《风俗通义》、《琴操》、《乐府解题》等等众多古籍纷纷援引。这些作品里,有关伯牙的描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例如东汉蔡邕的《琴操》中还记载了伯牙向音乐家成连拜师学习古琴“移情”之法的逸事。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的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b></FONT>
</FONT><FONT size=3><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111ee><b>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b></FONT>
</FONT><FONT size=3><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111ee><b>    因而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伯牙的绝琴明志,一者做为对亡友的纪念,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尔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b></FONT>
</FONT><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111ee<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ボ彩| 六合投ボ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ボ乐ボ城:顶级信用ボ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390

2万

帖子

0

精华

17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9439
经验
2252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9
2
发表于 2007-3-4 18:16 | 只看该作者
<P>音乐没有听到,可能链接不好!~~</P>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四彩| 六合投四注| 网络赚钱去SO娱四乐四城:顶级信用四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

48

帖子

0

精华

784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0936
经验
1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5
3
发表于 2007-3-6 19:42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111ee size=3>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在情理之中了。</FONT></b></P><P><b><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111ee size=3>喜欢这音乐震撼灵魂的那种感觉~~</FONT></b></P>[em01][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4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07:56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毒猫</I>在2007-3-6 19:42:26的发言:</B>

<P><B><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111ee size=3>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在情理之中了。</FONT></B></P>
<P><B><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111ee size=3>喜欢这音乐震撼灵魂的那种感觉~~</FONT></B></P>[em01][em01]</DIV>
<P>很有哲理,评述得很到位</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

48

帖子

0

精华

784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0936
经验
1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5
5
发表于 2007-3-9 08:47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逍遥浪子</I>在2007-3-8 7:56:45的发言:</B>


<P>很有哲理,评述得很到位</P></DIV>
<P>8系额的评述,额系借花献佛~~</P>早上好)[em04][em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80

5878

帖子

0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0988
经验
611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1
6
发表于 2007-3-17 22:5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0 06:32 , Processed in 0.08215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