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画欣赏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0 0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b><FONT size=5>仇英《吹箫引凤》</FONT></b></P>
<P>
<TABLE  borderColor=#00000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580 bgColor=#ffffff border=0 heihgt="">
<TR>
<TD><FONT face=宋体 size=3>
<P align=center> </P></FONT></TD></TR>
<TR>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Н彩| 六合投Н注| 网络赚钱去SO娱Н乐Н城:顶级信用Н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2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25 | 只看该作者
</P><P align=center> </P></TD></TR><TR><TD><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 face=Verdana>  </FONT>传为宋 张思恭画, 绢本设色 纵121.4厘米 横55.9厘米,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FONT> <P><FONT face=宋体 size=3>  张思恭,生卒不详,南宋佛画家。此画绘一娇柔美女(水星神)斜卧榻上,右手执笔,左手握纸,一副沉思之状。水星神右边的猴子奋力举着石砚,供水星神着墨。图中人物以勾描填彩绘出,造型准确,线条师法吴道子,流畅自如,有意动韵飞之感。</FONT></P></TD></TR></TABLE></P>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㑇彩| 六合投㑇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㑇乐㑇城:顶级信用㑇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3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26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溪山行旅图》</FONT></b></P><P><TABLE 580px" borderColor=#00000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580 bgColor=#ffffff border=0 heihgt=""><TR><TD><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2811553187.jpg"> </P></TD></TR><TR><TD><P align=center><B></B> </P><P align=left> <FONT face=宋体 size=3> 宋代画家范宽作。描绘的是关中景色。重山叠峰,草木蒙茸,山石坚硬,山势雄健,丰厚,虽是正面,却多变化,有空间感;山脚下开阔的路上,毛驴行人,动态准确生动,对关陕一带的地方景色描绘深刻、真实。他长于表现四季景色,行旅和“风月阴霁难状之景”,“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图大幅宽,山势逼人。”范宽的作品,着重骨法,用墨比较深重,从这件作品中即可看出</FONT></P></TD></TR></TABL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4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27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万豁松风图轴》 </FONT></b></P><P><TABLE 580px" borderColor=#00000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580 bgColor=#ffffff border=0 heihgt=""><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2811428691.jpg"></P></TD></TR><TR><TD><P align=left>     <FONT face=宋体 size=3> 五代画家巨然作,是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

  画家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FONT></P></TD></TR></TABL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5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28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宋代画家马远的《踏歌图》</FONT></b></P><P><TABLE 580px" borderColor=#00000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580 bgColor=#ffffff border=0 heihgt=""><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28105848664.jpg"></P></TD></TR><TR><TD>  <P align=left> <FONT face=宋体 size=3> 宋代画家马远作。描写一个清静深秀的山湾里,几个老农在阳春时节带有几分醉意地欢娱歌舞。他用简括的线条,清秀的色彩,巧妙地把山环水抱的复杂景物写得远近分明,图中没有花草的陪衬,却表现出愉快的春山环境。远山奇峭,近石方硬,树木多姿,云雾掩映中显出辽远的空间和光的感觉,具有清旷秀劲的特殊风格。</FONT></P></TD></TR></TABL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6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30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虚谷《松鹤延年图》</FONT></b></P><P><TABLE 580px" borderColor=#00000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580 bgColor=#ffffff border=0 heihgt=""><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28103143318.jpg"></P></TD></TR><TR><TD><P><FONT face=Verdana></FONT> </P><P><FONT face=宋体 size=3>虚谷(1824--1896),字怀仁,号紫阳山民,新安(今安徽歙县)人。曾任清军参将,因不愿与太平军作战而离职出家。他善书、画,尤以画鹤、松鼠、金鱼见长。 (松鹤延年图)轴,纸本设色,现藏于苏州博物馆。此图画一只单腿而立的仙鹤,其后有一株老松,下面是一丛野菊。虚谷作画多侧逆锋用笔,且线条短直,在侧逆中求方正。同时宽大湿润的淡墨笔触与轻逸的枯墨细线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FONT></P></TD></TR></TABL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7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30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郑燮《丛竹图》</FONT></b></P><P><TABLE 580px" borderColor=#00000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580 bgColor=#ffffff border=0 heihgt=""><TR><TD><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28103013293.jpg"></TD></TR><TR><TD><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 </P><P><FONT face=宋体 size=3>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曾在山东范县、潍县任知县,因赈济灾民,得罪上司,被免职,后在扬州定居,以卖画为生。他善诗、书,并以画兰竹闻名,是“扬州八怪”中的突出代表。《丛竹图》,横披,纸本墨笔,纵91厘米,横170厘米,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此画绘一丛老竿新篁,其用笔老辣自如,墨色浓淡相间,枝叶错落有致、劲秀挺拔。虽没有元人竹子的严谨逼真,而笔墨情趣、清雅的意境和书卷之气却溢于纸上。</FONT></P></TD></TR></TABL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8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31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吴镇松泉图 </FONT></b></P><P><TABLE 580px" borderColor=#00000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580 bgColor=#ffffff border=0 heihgt=""><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2810288230.jpg"></P></TD></TR><TR><TD><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 size=3>钱 浚</FONT></P><P><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宋体 size=3>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对汉民族采取了歧视和压制的政策。面对异族的统治,元代文人大多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态度,他们既不愿为元代统治者服务,但面对社会现实却又无能为力。于是纷纷避世遁隐,寄情于山水间,以书画来表达自己不依附权贵的民族气节,借笔墨以驱散内心的忧闷和渲泄胸中的不平。史学家们认为,政治的动乱或政治气氛的压抑,往往反而会导致艺术的发展。反映在绘画史上的是,在北宋苏轼、文同、米芾等人之后,文人画在元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能表现文人隐逸情怀的莫过于山水画了,渔、樵、耕、读更是中国文人向往的理想生活,元代的山水画家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这种精神,而以画《渔父图》著称的吴镇又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卒于元顺帝至元十四年(1354),年七十五。据史料记载,吴镇一生相当贫寒,他隐居乡里或放浪江湖间,性情孤僻不肯随俗,更极少与官僚豪绅往来,以作画自娱而不求闻达,故而在世时不为时人所重视,曾被人讥为“有酸馅气”,及至明代“元四家”之说一起,吴镇的画名才得到了肯定。吴镇山水画宗董源、巨然一派,专写江南水乡景色。从目前所存的作品来看,其中《渔父图》以及与渔隐题材有关的作品占了极大的比重。
    以“渔”作为隐居方式在江南文人中是有悠久传统的。唐代诗人张志和隐而不仕,往来于江湖之间,以乘一叶扁舟垂纶捕鱼为乐,自号“烟波钓徒”。他以独创的格律写了著名的《渔父词》和创作了描绘其隐居生活的《渔隐图》,从此“渔隐”作为绘画题材经久不衰。吴镇以其所处的时代以及生活的地区,与张志和所创导的渔隐精神产生共鸣是不难理解的。可以看到,吴镇一生活动和他的绘画无不贯穿了这一内涵,就连这幅《松泉图》也不例外。  
    此图纸本,纵105.2厘米,横3.8厘米,收藏于南京博物院,正象他在题画诗中所阐述的一样,全图无不渗透着清、静、幽、灵、平和谦淡的气息。此图着意于画松,在布局上松树占据了幅面的整个中部,松干自左下角向右上角伸展,并以主干昂首铺开,似承托着上部空间,其中一小枝稍稍下垂似与根部呼应。另一枝则折而向下,似向画面的另一主题——清泉朝揖,同时在结构上使整体造形取得平衡。用笔槎枒老辣,墨色温润浑厚,富有生气。图中山石皴笔不多,而以淡墨渲染为主,仅以少许浓墨苔点醒出轮廓,使层次分明。图中的泉口,表现手法更具特色,全用淡墨烘托而不着意刻划。泉水似在流动,却又是—片空灵静谧,与松树勃然向上的动感恰成对比。全图气氛冲溶淡远,这正是体现了元画所追求的气韵和逸趣。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将画面上部近三分之一的空间留着,借以发挥元代文入画最重要的表徵之一——款题艺术。
    在题款问题上,宋元之间的认识是相左的,宋人一般不题款,因为唯恐影响画面的完整,即使写款也只在石上或树干等隐蔽处写上简单的姓名。元代,画家、理论家赵孟颊提出了著名的“书画同体”论,极力提倡以书法入画,认为只有诗、书、画三者结合相映成趣才是完美的艺术。这一观点给中国文人画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画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士人作画不但画要好,而且要会作诗作记,要擅书法。其中题款更成了画面必不可少的部分,画家们借以平衡画面,抒发情感和充实作品的内涵。吴镇亦擅书法,故每作山水、竹石必以长题。此幅款题,草书似奔蛇走虺,布势虚实有致,落笔轻重得宜,上下牵连,顾盼有情,书与画具有同样优美的意韵,这样的书法配这样的画面,真可谓珠联璧合。
    其题曰:“长松兮亭亭,流泉兮泠泠。漱白石兮散晴雪,舞天风兮吟秋声。景幽佳兮足静赏,中有人兮眉常青。松兮泉兮何所拟,研池阴阴兮清澈底。挂高堂兮声壁间,夜半风云兮忽飞起。至元四年夏至日奉为子渊戏作松泉,梅花道人。”超尘绝俗,令人醉倒。</FONT></FONT></P></TD></TR></TABL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9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32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文 同 墨 竹 图 </FONT></b></P><P><TABLE 580px" borderColor=#00000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580 bgColor=#ffffff border=0 heihgt=""><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28102538677.jpg"></P></TD></TR><TR><TD><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 size=3>钱 浚</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 </P><P><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宋体 size=3>  元代画竹名家李衎(字息斋)在《息斋竹谱》中记道,他早年常听说苏轼、黄庭坚等人十他推崇文同画竹,很想一睹风采。最初在钱塘看到十余幅,总觉得并不起眼,暗暗思量苏黄等人的赞誉,大概缘于他们之间的交谊而已。不久他在朋友处终于见到了文同墨竹真迹,不禁概然,深憾自己闻见寡陋。惊叹文同墨竹“不异杲日升空”,在他看来没有比文同更能使他折服的了。
    借物抒情是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文人心目中,梅花孤高、幽兰洁操、秋菊凌霜,不同的花卉均代表着特定的含意,这是长期以来画家和观者所相互默契的。以竹入画有称始于唐。竹的寓意是丰富的,北宋《宣和凾谱》认为“花之于牡丹、芍药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必见之幽闲”。同是宋代,李昉在他的《文苑英华》中称竹有“刚、柔、忠、义”四德,并解释道:“劲本坚节不受霜雪,刚也;绿叶凄凄翠阴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擢秀,义也。”他对竹的看法是不同的是人格化了的竹。苏轼更在《墨君堂纪》中赞扬竹子“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瘦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俱”,没有什么比竹子更能象征文人的气节了。李衍更给竹增加了伦理色彩,他认为“竹之为物……散生者有长幼之序,丛生者有父子之亲”。在他们看来,竹既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的,说是画竹实即画人。
    画墨竹始于文同。文同(1018—1079),字与可,世称石室先生,四川梓潼人,北宋皇佑年间进士,元丰初年任湖州太守,故亦号文湖州。至于画竹,他曾对好友苏轼有过表露,说:“吾乃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以遣之,故一发于墨竹”,可见画竹是他渲泄情感,遣发胸怀的手段。苏轼是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奠基人,也擅画竹。由于文同、苏轼等的倡导,宋元间画墨竹之风大盛,名家辈出。如元代赵孟俯、李衍、柯九思、吴镇、倪瓒,明初王绂、夏昶等等均以文同为宗师,后人则以“湖州竹派”称之。竹也就与文人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幅墨竹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双拼绢本,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全图呈“∽”形构图,吴镇在《墨竹谱》中将这种构图称之谓“俯而仰”。此图竹竿曲屈而劲挺,似竹生于悬崖而挣扎向上的动态。《宣和画谱》认为“竹本以直为上,修篁高劲,架雪凌霜,始有取也”,此种弯曲的竹子自然是不可取的。而据记载文同却偏爱画纡竹,或许正因为变形而又顽强向上的竹子,更能引起他的思想共鸣。此图竹竿用笔自然圆浑,墨色偏淡,节与节之间虽断离而有连属意。画小枝行笔疾速,柔和而婉顺,枝与枝间横斜曲直顾盼有情。此图之竹叶更是笔笔有生意,逆顺往来,挥洒自如,或聚或散,疏密有致。在墨色的处理上更富有创造性,以浓墨写竹叶的正面,以淡墨表现竹叶的背面,使全图更觉墨彩缤纷和有丰富的层次。综观全图,竿、节、枝、叶,笔笔相应,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文同非凡的笔墨功力和对竹的深刻的理解。
    画竹必须先爱竹,爱竹必先由观竹而起,观竹则必须亲自养竹,文同即是这样的。据说他在洋州时曾在居处遍植竹林,经常以竹为伍,细心观察竹的不同形态,观察竹在晴晦雨雪等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做到“胸有成竹”。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也认为“有成竹于胸中,则笔墨与物俱化”,只有通过观竹、爱竹,对竹的充分理解,执笔时才能不期而然地将胸中之竹纳入毫端,这正是文同墨竹出神入化的原因。
    广东省博物馆亦收藏有文同墨竹一轴,章法笔法与本幅基本相同,但幅面稍大,左下方并有“与可戏墨”四字款。或认为古人作画同一构图连画数幅也是常事。</FONT></FONT></P></TD></TR></TABL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33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古画赏析--桂菊山禽图 (明) </FONT></b></P><P><TABLE 580px" borderColor=#00000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580 bgColor=#ffffff border=0 heihgt=""><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28102452495.jpg"></P></TD></TR><TR><TD><P>
<FONT face=宋体 size=3>  吕纪此图为工笔重彩花鸟与写意树石相结合的作品。此图画法工整鲜丽,继承了“皇家富贵”的宫廷“院体”花鸟传统,
也反映了吕纪兼工带写的成熟花鸟画风格。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  此图为工笔重彩花鸟与写意树石相结合的作品。所绘主体花鸟:缎带鸟、八哥、桂花、秋菊,均属于祥瑞、珍贵之物,寓有富贵长寿和君子节操含意,内容明显地反映了皇家的艺术和审美旨趣。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  画面的物象既真实地展现了生物的自然本性,也形象地表达了内涵的寓意。桂树干粗叶茂.枝头繁花如锦.黄色金桂似散出阵阵幽香石畔数丛菊花,红、黄、粉、白,色彩斑澜,竞相斗艳;枝头八哥相对鸣叫,突出了其善鸣秉性;绶带鸟身姿优美,深蓝色羽毛分外夺目。花鸟绚丽的色泽和生动的情致,营造出喜庆、欢悦的气氛和吉样、华美的意趣。 </FONT></P><P><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宋体 size=3>  此图画法工整鲜丽,继承了“皇家富贵”的宫廷“院体”花鸟传统。同时,工笔重彩的花鸟与粗笔水墨的树石相间,也反映了吕纪兼工带写的成熟花鸟画风格。</FONT></FONT></P></TD></TR></TABL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34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寿民《芦雁图》</FONT></b></P><P><TABLE 580px" borderColor=#00000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580 bgColor=#ffffff border=0 heihgt=""><TR><TD><FONT face=宋体 size=3><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1585456704.jpg"></FONT></P></TD></TR><TR><TD><FONT face=宋体 size=3> </FONT> <P><FONT face=宋体 size=3>
</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立轴 纸本 设色</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纵128.7厘米</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横49.1厘米</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北京故宫博物院藏</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    此图写两雁在寒沙折芦之间,一雁已息落,一雁盘旋将下,相望相依,宛如一对旅外的伴侣。一枝芦花,秃笔蓬松;隐约渚沙,墨色枯淡。作者所画的鸿雁,墨中带赭色头颈弯曲,一笔而成,由浓而淡;羽翮柔软润泽,无不情趣横溢。这种大写意的泼墨芦雁,是边寿民的独特的创意。自题:“壬子立冬后二日,边寿民写于白沙旅馆。”作者时年四十七岁,正是画艺达到炉火纯青之际,这是重要的传世代表作。</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    边寿民(1684-1752),清代画家。原名维祺,字寿民,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能书擅画,花卉翎羽,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于江、淮间。与华喦、郑燮等交往甚契,属扬州画派。所居芦间书屋,多名流造访。人称“淮上一高士”。传世作品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
</FONT></P></TD></TR></TABL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35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华喦《海棠禽兔图》</FONT></b></P><P><TABLE 580px" borderColor=#00000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580 bgColor=#ffffff border=0 heihgt=""><TR><TD><FONT face=宋体 size=3><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982930130.jpg">
</FONT></P></TD></TR><TR><TD><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FONT face=宋体 size=3>
立轴 纸本 设色</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纵135.2厘米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横62.5厘米</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北京故宫博物院藏</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  画中树枝牺一山鹞,蓄势下击秋海棠丛中的黑兔。禽、兽野逸之姿,刻画入微;动态活泼,眼睛传神,质感颇强。用笔枯墨,简括几笔,勾出树枝。花叶色彩浓艳。自识“丙子春正月,新罗山人呵冻写,时年七十有五”。</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   华喦(1682-1756),清代书画家。字秋岳,原字德嵩,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东圆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福建上杭人;一说莆田人。擅画人物、山水,尤精花鸟、草虫、走兽,远师李公麟、马和之,近受陈洪绶、恽寿平及石涛等影响。重视写生,构图新颖,形象生动多姿,时用枯笔、干墨、淡彩,敷色鲜嫩不腻,有松绣明丽、空灵纵宕之致。。传世作品有《山水图》、《春水双鸭图》、《红叶画眉图》、《金谷圆图》、《天山积雪图》和《听松图》等。</FONT></P></TD></TR></TABL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36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邹一桂《桃红图》</FONT></b></P><b><FONT size=3><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982750717.jpg"></P><P><FONT face=宋体 size=3>立轴 纸本 设色</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纵126.2厘米</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横58.9厘米</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北京故宫博物院藏</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    此图中表现了桃花繁花压枝、竞相吐色,牡丹花递次盛开的场面。画面热烈而绣雅。桃花以重粉点瓣,又以胭脂淡淡罩染,显出其千娇百媚,欣欣向荣的姿容;牡丹却敷以淡粉,用重粉点染边缘,显得晶莹梯透、庄重典雅。整个画面设色明净而又古艳,韵味十足,深得恽寿平之没骨真谛。</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    邹一桂(1688-1772),清代画家。字元褒,号小山、二知、让卿、乡森子,江苏无锡人。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擅工笔花卉。尝作《百花》卷,各系一诗。传世作品有《白梅山茶图》、《太古云岚图》、《水仙红梅图》等。
</FONT></P></FONT></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38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大梅诗意图 </FONT></b></P><P><TABLE 580px" borderColor=#00000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580 bgColor=#ffffff border=0 heihgt=""><TR><TD><FONT face=宋体 size=3>大梅诗意图 作者:任熊 册页绢本设色 纵27.3厘米 横3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大梅”是指号称“大梅山人”的晚清诗人姚燮。自宋代以来,“诗画一律说”大受推崇。许多诗句被画家作为画题加以描绘,而同时许多画面也被诗人再三吟诵。但不论是由诗而画或由画而诗,都是一种再创造,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转化。任熊作过多幅姚燮的诗意图,大多意境悠远,耐人寻味。《大梅诗意图册》共有12开,在此选其中四开。笔法或清丽疏朗,或意动韵飞,或工或写,运用自如。而线条也因人而变,因景而异,或细劲圆润,或刚劲削力,或宛转轻柔,采用铁线描、钉头鼠尾描以及战笔等来刻画人物,形成不同的特征及风格。设色清雅柔和,只是个别人物过于媚俗。
</FONT></TD></TR><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31693122.jpg"></P></TD></TR><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316911908.jpg"></P></TD></TR><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316920890.jpg"></P></TD></TR><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316930915.jpg"></P></TD></TR></TABL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39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历朝贤后故事图 </FONT></b></P><P><TABLE 580px" borderColor=#00000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580 bgColor=#ffffff border=0 heihgt=""><TR><TD><FONT face=Verdana> </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历朝贤后故事图 焦秉贞 册页纸本设色 纵30.6厘米 横37.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册共十二开,取材于古代贤后顺妃故事。此选二开,之一为《孝事周姜》、之二为《麟趾贻休》。图中作者参酌西法,注重明暗晕染和远近透视,使人物富有立体感,环境有纵深感,形成别具一格的工笔重彩画风。仕女形象多纤弱瘦削,已呈现清代仕女画的主要特色。笔法工整细腻,气息华贵。 焦秉贞:清代画家、天文学家。山东济宁人。他是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主。通天文,擅长画肖像。康熙时宫钦天监五官正,画“御容”。清廷宫中的作画机构中有许多西方教士,在钦天监中,秉贞与他们经常接触,所以他很熟悉西方画法,他所画的人物、山水、楼观的位置,自近而远,自大而小,都采用透视明暗画法。画作有:《耕织图》46幅,每幅上方圣祖玄烨均有题句,镂版印赐诸臣﹔《列朝贤后故事》册(12页),辑入《国朝院画录》﹔《池上篇画意图》轴,辑入《石渠宝笈》。传世作品有:《张照肖像》轴,蒋廷锡补景,现藏故宫博物院﹔《秋千闲戏图》册页,辑放《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
</FONT></TD></TR><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31653570.jpg"></P><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 size=3><b>《麟趾贻休》</b></FONT></P><P align=center> </P></TD></TR><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316532498.jpg"></P><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 size=3><b>《孝事周姜》</b></FONT></P></TD></TR></TABL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7:42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3>《月漫清游图》</FONT></b></P><P><TABLE 580px" borderColor=#778877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580 bgColor=#ffffff border=1 heihgt=""><TR><TD><FONT face=Verdana>  </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月漫清游图 作者:陈枚 绢本设色 纵37厘米 横3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枚,生卒年不详。字载东,号殿抡,晚号枝窝头陀,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康熙、雍正时供奉内廷,官内务府员外郎。工山水、人物,追宗宋元,具有传统功力,并参用西法,所作山水、人物形色俱备,用笔精妙。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鸦飞马健图》、《月漫清游图》等。

  一、本图描绘了宫廷仕女寻梅、赏花、吟诗、玩月的深闺享乐生活。每对开均有梁诗正七言诗,更臻诗情画意。笔法精工,仕女秀雅,面部刻画皆参用西方晕染,设色妍丽,是陈氏人物画代表作。此选四幅,之一为《月下赏梅》,之二为《秋庭观绣》,之三为《青桐聚戏》,之四为《游湖赏荷》。
</FONT></TD></TR><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3155411906.jpg"></P><P align=center><FONT size=3><b>《月下赏梅》</b></FONT></P></TD></TR><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UploadFile/NewFile/200683155422983.jpg"></P><P align=center><b><FONT size=3>《秋庭观绣》</FONT></b> </P><P align=center> </P></TD></TR><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eWebEditor/UploadFile/200683155757536.jpg"></P><P align=center><b><FONT size=3>《青桐聚戏》</FONT></b></P></TD></TR><TR><TD><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htwh.cn/TZSC/admin/eWebEditor/UploadFile/200683155841687.jpg"></P><P align=center><b><FONT size=3>《游湖赏荷》</FONT></b></P></TD></TR></TABL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390

2万

帖子

0

精华

17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9439
经验
2252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9
17
发表于 2007-3-20 14:59 | 只看该作者
<P>经典再现,欣赏![em23]</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80

5878

帖子

0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0988
经验
611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1
18
发表于 2007-3-21 15:28 | 只看该作者
这些好![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0 06:24 , Processed in 0.0943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