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G组作业***评阅老师一招***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主题
108

711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4288
经验
396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4 1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1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2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223 小时
主题
1

83

帖子

0

精华

429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451
经验
102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6
2
发表于 2013-6-24 21:20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G组作业---素心若雪:
1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
答:第一讲、第二讲:起的方法:1)以写作手法分有:明起,借景抒情起,暗起,托物起兴(比兴),写景入手式,引事起,抒情开头式,引起—論及引起之法,反起,开门见山,问答发问式,先借他物或他事说起,以引伸所咏之物来,陈述式,今昔对照式,虚实交错。 2)以形式分有:对仗起法,比兴法,交代时间、地点、景物,兴起。
第三讲、第四讲:律诗的承法:1)按内容分有景承、 意承、承和点题。2)按写作手法分有顺承、递进式承、并列承接、一问一答、逆承。
第五讲:律诗的转法:1、景入情转法:在写景时把自己的情绪糅合在景色中,使读者也超越具象,获得蕴含丰富的哲理性的启迪,象这种以抒情为主的“转”,我们就叫景入情转法。2、反转法: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但其主旨还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3、直抒扩转法: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4、进一层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这样的手法,叫做层层递进。5、地点转法:就是转处所写的地点,场面与起、承所写的地点场面不同的。6、写意转法: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7、抒情转法,就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第六讲:起承转合之合法:1)从作用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1、首尾呼应式,以扣题作结,重点突出诗在最后点题,强调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诗。2、点意式,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3、概括式, 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2)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1、以景作结,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2、抒情作结,这种结法抒情要扣题,还要留下余韵。3、以发问作结,有问有答,反问肯定,结意清新。这样会增加层次起伏,留下联想的伏线,使诗更有力。4、以用典作结,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诗更有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让人有联想空间。5、以判断句作结,推断加强,主题突出。6、以议论作结。7、托梦寄意结法,对一些人物、事物、景物等要倾注深情,往往寄意梦中。结尾托梦寄意,常常将人的遐思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令人感到味之不尽。3)从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1、就题作结,结于主题之内。2、题外作结,结处荡开一笔。
第七讲:律诗的布局谋篇:起承转合法、起承继转合法、起承展转合法、 起承直下法、起承转承转承转合法。
第八讲: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2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梅》
纤姿飘逸越尘埃,疏影横斜香暗来。
不语苦寒凌弱骨,莫言凄冷虐骄腮。
也曾清泪轻轻拭,又把愁丝默默裁。
谁道花红因眷念,痴心一片为君开。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1彩| 六合投1注| 网络赚钱去SO娱1乐1城:顶级信用1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1 小时
主题
2

75

帖子

0

精华

2797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521
经验
56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8
3
发表于 2013-6-24 22: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
二年级主要学习了律诗的章法布局。律诗在布局上讲究起承转合,起要 平,承要顺,转要急,合要拢。而在整个章法布局上要注意内容的连贯性 和独立性,二者应巧妙结合,做到对立又统一,使整首诗展蹙有致,开合 有度。

2、 七律□妈祖颂

湄岛渔家一默娘,心怀宏愿济苍黄。
井泉出镜缘和德,老妪遗环配懿良。
海难一呼驾云至,群妖欲动闻风藏。
巡洋管海功勋卓,策号天妃享庙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49 小时
主题
6

201

帖子

0

精华

696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4419
经验
167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5
4
发表于 2013-6-27 00:07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G组长乡关愁客作业
一、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二年级主要讲七律的起承转合写法和注意事项。最后讲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首先(起)就是诗的开头,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破题开启全篇,点题明旨,为全诗创造氛围,
    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演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格律诗起的要点:
1)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先声夺人,或作大的笼罩,总要先占地步,为全诗提神。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2)起时为全诗定调子,严肃还是轻快,朴素还是华美,开笔就确定了。各种起的写法,必须要紧扣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要对某种开头的方法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3)要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要突兀高远,造成一种不平凡的局面,使读诗开始阶段,就能被吸引。当然,也有些淡淡而起的,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等。动笔前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要作诗。如果尚无所感,就根本不必作诗。
4)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承)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是顺着起句自然而然延伸。承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承的要点:
1)它是承接首联的句子,一般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对仗的句子除平仄相对外,还要区别词性,使词性相对。
2)要紧承首联,稳健顺承,紧接起的立意,要气脉相通,意境相连。
3)承有多种方式,无论那种方法,都要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
4)承和起对景物的描写有所不同,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要注意的是:承句动词不可叠用。
5)要为起而展开,要和转有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其动起来,生动而不呆板。
6)承的讲究,重视律诗的层次与结构。
7)承句要和起句的节奏互补,前实者后虚,前虚者后实。情景交融。
8)承句的最后三个字要为转句做铺垫和准备。
  ( 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转换,当然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新意。诗味十足。转句的注意事项:
1)如果颔联是风景,颈联最好离风景远一点,否则就原地踏步,不能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浪费笔墨。
2)如果非要继续写景的话,要安排一下次序,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精确到点。颔联写实实在在的景色,颈联写由眼前景色产生的联想或者心理体验等等。总之,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才好。
   (合)七律最后的合讲究一个“妙”字。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关合全篇。==照应全篇,照应起,留有余味。合的注意事项:
1)要把握的是“速”字,这个速意思就是不要拖泥带水的、紧接转的内容,干净利落的关合全篇。不要继续还停留在转的意境上扭扭捏捏。以一字或两字紧接转,使其连接、不断裂地尽快进入合。
2)合,以意为上。这个意,可以明结,能体现作品畅快得意、神采飞扬的鲜活情态,也可暗示(喻),体现作者的感情、寄托与抱负。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不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味,最好有潜移默化之意。
3)以景结情时,须要放开一步,不直说其意而又蕴含在景中。
4)诗是以抒情为主的,以情作结时,要深化自己思想感情,用警句将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
5)以议作结时,在前面要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要直接议论,须要公开申明自己的观点。
6)以问作结时,用巧妙的疑问句作结,要避免平直浅露、耐人寻味。
7)要委婉含蓄,含蓄,就是蕴储不露的意思。诗不能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而要蕴含在形象和意境里,给人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

2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自嘲
经年惯与俗尘乖,块垒聊因向酒排。
世界三千穿一眼,人生四十任孤怀。
惜将岁月书唯伴,了却江湖剑作埋。
寻道朝闻吾所欲,此心何惧弃形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49 小时
主题
6

201

帖子

0

精华

696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4419
经验
167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5
5
发表于 2013-6-27 00:07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G组长乡关愁客作业
一、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二年级主要讲七律的起承转合写法和注意事项。最后讲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首先(起)就是诗的开头,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破题开启全篇,点题明旨,为全诗创造氛围,
    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演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格律诗起的要点:
1)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先声夺人,或作大的笼罩,总要先占地步,为全诗提神。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2)起时为全诗定调子,严肃还是轻快,朴素还是华美,开笔就确定了。各种起的写法,必须要紧扣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要对某种开头的方法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3)要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要突兀高远,造成一种不平凡的局面,使读诗开始阶段,就能被吸引。当然,也有些淡淡而起的,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等。动笔前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要作诗。如果尚无所感,就根本不必作诗。
4)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承)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是顺着起句自然而然延伸。承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承的要点:
1)它是承接首联的句子,一般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对仗的句子除平仄相对外,还要区别词性,使词性相对。
2)要紧承首联,稳健顺承,紧接起的立意,要气脉相通,意境相连。
3)承有多种方式,无论那种方法,都要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
4)承和起对景物的描写有所不同,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要注意的是:承句动词不可叠用。
5)要为起而展开,要和转有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其动起来,生动而不呆板。
6)承的讲究,重视律诗的层次与结构。
7)承句要和起句的节奏互补,前实者后虚,前虚者后实。情景交融。
8)承句的最后三个字要为转句做铺垫和准备。
  ( 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转换,当然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新意。诗味十足。转句的注意事项:
1)如果颔联是风景,颈联最好离风景远一点,否则就原地踏步,不能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浪费笔墨。
2)如果非要继续写景的话,要安排一下次序,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精确到点。颔联写实实在在的景色,颈联写由眼前景色产生的联想或者心理体验等等。总之,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才好。
   (合)七律最后的合讲究一个“妙”字。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关合全篇。==照应全篇,照应起,留有余味。合的注意事项:
1)要把握的是“速”字,这个速意思就是不要拖泥带水的、紧接转的内容,干净利落的关合全篇。不要继续还停留在转的意境上扭扭捏捏。以一字或两字紧接转,使其连接、不断裂地尽快进入合。
2)合,以意为上。这个意,可以明结,能体现作品畅快得意、神采飞扬的鲜活情态,也可暗示(喻),体现作者的感情、寄托与抱负。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不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味,最好有潜移默化之意。
3)以景结情时,须要放开一步,不直说其意而又蕴含在景中。
4)诗是以抒情为主的,以情作结时,要深化自己思想感情,用警句将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
5)以议作结时,在前面要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要直接议论,须要公开申明自己的观点。
6)以问作结时,用巧妙的疑问句作结,要避免平直浅露、耐人寻味。
7)要委婉含蓄,含蓄,就是蕴储不露的意思。诗不能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而要蕴含在形象和意境里,给人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

2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自嘲
经年惯与俗尘乖,块垒聊因向酒排。
世界三千穿一眼,人生四十任孤怀。
惜将岁月书唯伴,了却江湖剑作埋。
寻道朝闻吾所欲,此心何惧弃形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6 小时
主题
2

194

帖子

0

精华

479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585
经验
113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1
6
发表于 2013-7-10 2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禧 于 2013-7-10 22:53 编辑

代交: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G02-鹿.草.清河作业

一:总结7律:7律每句7字,共8句56个字,分首联,颈联,颔联,尾联组成。按起承转合布局。讲究韵律。
二:
《割麦者之歌》
田野茫茫翻金浪,司机整装收割忙。
烟尘飞扬玻璃挡,颗粒莹亮笑声扬。
南征北战汗水淌,露宿风餐月作裳。
只盼收割结束时,亲朋团聚醉一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4-9 05:53 , Processed in 0.09197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