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很精彩的联理辩论,建议大家认真学习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7-5 0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御赐金牙转移 常愿此心如皓月   焉得妙笔慰平生      窗风摇落银河梦   庭月引来沧海潮      不悔东天蓝月亮   来窥晓镜玉芙蓉   犹自童心常碰壁   偏多傲骨不折腰      开窗月上读书案   顾影谁怜落魄身      六月风雨后,水流云在。   半生旅途中,柳暗花明。      五湖一叶舟,六月三更雨。   百载几回梦,平生半夜钟。      执著未定不须猜,先行是下,后行是下。   胜负难分何必数,黑也成空,白也成空。 作者:不笨≠笨 回复日期:2001-9-23 19:12:00   呵呵,先请孤峰包涵。我本意是,有些出句很好,有些是对句很好,凑到一起便总得或上输下一段或下输上一段,故有此言。万望海涵。      略表一二:      “常愿此心如皓月”——此句意及喻都极好,但下句“焉得妙笔慰平生”对来则未工。“如”是象之意,虚动词,“慰”是实动词,此心与妙笔也未工,合而则整体不如单句看了。 又如:“不悔东天蓝月亮”一句意所指未明,尤“不悔”二字,蓝月亮便再罕见亦不至于“不悔”,下句“来窥晓镜玉芙蓉”意境很好, 却与上联似无甚关联,未能合而为一。当然,其他联句也不错,所言只是一己浅见,得罪之处再请包涵。 作者:孤峰倨坐 回复日期:2001-9-24 1:27:00    谈"宽对"之于"工对"并致不苯版主    先谢过不苯版主的回帖。下面再讨论一个问题。    常愿此心如皓月,焉得妙笔慰平生。这的确不是工对。然而,联在对仗形式上,有宽对工对之分。浅见,按宽对的标准的衡量,我这个联该是完全可以的。    我认为,宽对之于工对,便如同北国风光之于西湖烟雨,或如同楼台夜雪之于铁马秋风,或如同大江东去之于杨柳暗晓风残月,正是各有千秋,不可强分高下。只要意境不差,宽对有何不可?联本就有宽工之分,又何必一定要对得那么形式工稳呢?我听金大侠介绍过一个故事,说一个人有这样的句子:“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别人看了正要洒几滴同情的眼泪,并顺致节哀时,这位老兄却道并无此事,只是为了对仗工整才这样的。----金大侠评之为形式主义到了极点。为对而对,也不是不可以,甚至还是很常见的,然而我这里自选的几联,前几联积极向上些,后几联消极些,但里面都有着自己的主观情感,都可以看到我自己的影子。    古人的句子:“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固然很好,然而,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也不逊色,甚至更好些。如果说"落"与   "幽"不能相对,岂不说不过去?不苯版主说"下句“焉得妙笔慰平生”,对来则未工。“如”是象之意,虚动词,“慰”是实动词,此心与妙笔也未工",说得不错,只是我本不求对得极工,所以也不必那么强求了。    我认为,宽对比之工对,因为少了些形式上工稳的要求,能更好地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这个方面,宽对比之工对,是有长处的。   当然,如果能既工又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当然更好了。    说了那么多,只是就我这个联来发表意见,绝不是说不苯版主是那种对于对联只一味追求形式的人。只是说不苯版主对于此联却有些要求太过高了。    不苯版主指出我的另一副对联"不悔窗前蓝月亮,来窥晓镜玉芙蓉",所指不明,且上下联脱节。这本是我的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中的两句。因为诗联与对联相比,可以在别的句中修饰补充解释说明,所以诗联不一定能作对联。不苯版主指出得很对。多谢提醒。    此联我还特意加了注,但现在看来,没有注清楚。蓝月亮因为前半夜出现过,在后半夜再次出现,说它不悔,也是有所指的。当然,即使那爱情诗,也是很隐晦难解的。这好象是题外的话了。    不苯版主的看法是不是全部正确,自可讨论。但他在第二个回帖中表现出的版主风度,我是很佩服的。很高兴可以和有风度的人讨论问题。 作者:不笨≠笨 回复日期:2001-9-24 13:44:00   “力求而不强求”是在下一向以来的尺度,严时当严,精者更精。 作者:合浦之珠 回复日期:2001-9-30 0:25:00 联自有联的规矩,不能离的太远。    常愿此心如皓月   焉得妙笔慰平生    此两句皆是好句无疑,可若称是联的确有点勉强。我看过你的论对联的宽对,可觉得还是不妥,故讲一下我的看法,仅仅在切磋,莫怪。    联在明末清初时已基本完善了各种规则。虽然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面对对联的定义,对仗绝对应该放在第一,不然在文理上与诗词赋就没什么大差别了。联做为一种文体历千载至今,已形成了它的特有的风格,这是不能抹杀的。   这两句意思相连,可不很工整,不如改做诗来得好。   全唐诗中有许多编入律诗的诗都不合律,有的疏家见有佳句也不忍剔出,可有治学严谨的疏家就把这类归入了格诗里。因为不合律自不能称为律诗了。   联在这儿有点差别,因为在联的变迁中没有谁出来为联作一明确的规则。元时基本就单句联,目前仅仅存一首双句的。那时的联律基本是按律句的标准来的。至明末开始有大量长联出现<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28 23:10 , Processed in 0.06978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