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 蕭勞(1896-1996) 蕭重梅先生壽至百齡,書法名家,京畿人瑞。早年與任二北同出吳梅大師門下,詞曲兼通,工力深湛。平生吟詠不下數千首,屢丁劫難,零落殆盡,晚年印行選本,存者僅十一耳。詞筆高渾,置之宋賢集中,可亂楮葉。惟所寫題材,大多不出懷舊弔古,詠物題圖,雖隱涵黍離麥秀之哀,而于時代風雲,殊乏正面描繪。吟壇耆舊中,有以風月園林、平居游宴為消遣者,所作注重聲律、技巧。雅則雅矣,然於詩詞須反映社會現實之本旨,往往忽之,蕭翁似未免此病。
地威星百勝將韓滔 傅子餘(1914-1998) 子餘號靜庵,曾任教香港廣僑學院,先後創辦鴻社及《嶺雅》季刊,與羊城、港、澳詩苑名家,廣通聲氣。工古文詩詞,尤擅詩詞評論,深悉源流正變。其《抱一堂集》中存詞百餘首,宗尚吳文英,詞藻麗密,思筆深澀,復參以白石之清峭、梅溪之幽俊,而總體風格典雅博奧,仍與夢窗為近。
地英星天目將彭玘 王季思(1906-1996) 季思先生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師承吳梅。歷任浙江大學、之江大學、廣州中山大學教授,于曲學研究尤力,成一代祭尊。《玉輪軒詞》澤古功深而不泥于古,創作與時俱進。早年作《翠葉庵樂府》,即在形式上探索詩詞與民間歌謠結合之途徑,為聞一多、朱自清、浦江清諸先生所贊許,故作品題材豐富,內容廣闊,富有時代氣息與生活實感。晚年多次撰文發表於報刊,力主詩詞與時代同步,緊密聯係社會,熔鑄新辭,廣拓新境;切勿摹古復古,然亦不可肆意割裂傳統。其詞清麗能兼雄駿,即理論觀點之實踐。惟集中多存趨時應景、淺直乏味之篇,似宜芟汰。
地奇星聖水將軍單廷珪 宛敏灝(1906-1995) 宛書城先生與家父同學于安徽大學文學院,出姚仲實、陳慎登、周癸叔、李范之諸師門下。專力於詞學垂七十年,與夏承燾、唐圭璋同為當代詞壇元老,惟方面較狹,故不及前者聲譽之隆。早年治二晏詞,中晚年專力于皖籍詞人研究,著有《吳潛年譜》、《張于湖評傳》、《張孝祥年譜》、《于湖詞編年箋註》、《安徽兩宋詞人述評》、《詞學概論》等,成果頗豐。作詞不入傳統宗派,純以詩法為之,明快清新,自成體格。其短調渾成流暢,圓轉如珠,看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力,實則錘煉無痕,盎然味厚,游黃山諸作尤傳誦一時。慢詞亦不為艱澀晦僻之體,多取平順暢達之調。如《高阳台》、《望海潮》、《满江红》、《满庭芳》、《水调歌头》等,題材常寫時事以發抒懷抱,筆力豪壯而不粗率,意境新穎而不淺俗。雖未到一流大家地步,亦不失為名手。
地猛星神火將軍魏定國 張采庵(1905-1991) 采庵前輩為粵東名宿,詩詞工力深醇。與吾師凡章為友,偕莫仲予、劉逸生、徐續、陳永正諸家合刻《嶺南五家詩詞鈔》,馳譽海內。其《春樹人家詞》風格多變,有雄奇磊落者,有秾麗深婉者,亦有明快清暢、幽雋峭拔者,意在融鑄宋、清,自成一家,不囿於晚近專學周、吳風氣。且每每措語尖新,闌入曲味,而不失詞之體度。門下多女弟子,如任文媛、潘潔華、周燕婷輩,倚聲皆清麗可誦。
地辟星摩雲金翅歐鵬 周夢莊(1901-1998) 猛藏翁早歲受業於章炳麟大師,造詣深廣,古文詩詞之外,兼研佛學,且及金石。少年時代即工詞,因與汪旭初同門,一時有“南汪北周”之譽,葉恭綽評其詞“高邁勁潔,殊非凡響”。1949年後居台灣,晚歲始返大陸。余承凡章師之介,得與通函,蒙先後寄贈《汪周詞》、《紅樓夢人物寓意考》、《水雲樓詞疏證》,皆國內書肆無從覓購之珍品。其《海紅詞》風格清雋流美,亦間有蘇辛之雄奇慷慨,然潛氣內轉,非粗獷叫囂者可擬。《買陂塘》題鹿潭小像一闋,南北詞家,賡和殆遍,言外多感世傷時,無限滄桑之慨。蓋周翁祖上為蘇北業鹽之富商,蔣鹿潭曾流寓其家,故留像焉。二十世紀末諸老輩詞人乃藉題詠以發懷古之幽情,慨士林與傳統文化之不幸。年來風木凋零,廣陵散絕矣。
地闔星火眼狻猊鄧飛 潘受(1911-1997) 虛之先生為當代詩壇一流大手筆,其詩功力精純,境界雄闊,馳譽域外。詞乃緒餘,《海外廬集》中僅三十三闋,成就雖遜於詩,亦獨具風神,超越凡俗。《湘月·花溪野行》嵚崎磊落,俠士情懷;《滿江紅·新加坡東海岸勿洛》憶日軍大屠殺,與月榭花臺、歌酣舞靡之景象作今昔對照,無限悲愴,撼人心魄。《水調歌頭·題玉樓吹笛圖》抒浩渺之思,造清虛之境,令人如聞仙籟,塵慮俱銷,足見其筆墨之多姿多彩。
地強星錦毛虎燕順 白敦仁(1917- ) 敦仁先生為龐石帚高第弟子,博學工詩。五十年代中期,出國任波蘭華沙大學客座教授,歸國後執教成都大學。有《水明樓詩詞集》,王仲鏞序云:“詞精工雅飭,骨力堅蒼,取徑清真、白石,而益以夢窗之沈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