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空空道人在2005-4-14 18:56:00的发言:
1、原诗虽是曹雪芹假托林黛玉所写,诗中通过写菊表现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和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写的是自己与世无争的高洁情操,而不是与宝玉的爱情。何况和诗已经改换主题,凭“北国女儿”如何能说明“宝黛”情感?《红楼梦》中宝黛都是南方人呢!
2、王、苏二人的趣谈,我在诗话中也曾看到。但“黄花不比春花落”(秋天的花不和春天的花一样纷纷飘落),探究的是秋花是否和春花一样落这一自然现象,和菊花本身(形、意)无关。这个趣谈偏离了“菊花”的主题。
3、为什么写诗?写诗不是为了创造“哈姆雷特”,是写给别人看的。尽管对诗意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对诗词的美学认知应该是相同的,常识是应该认同的。苏轼只有一个,但他犯了赏识错误,勇于承认。如果苏轼也用“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对付王安石,他永远不会知道“黄花如春花一样落”。每个人都应该“仔细”吟,所谓“仔细”?写前仔细看,仔细想,写后仔细推敲,仔细听取意见,仔细修改。如果能这样,你会发现:哈姆雷特也只有一个。
空空版主,此言又差矣!我还要说几句,但愿不要遭到封杀;
1;从<<红楼梦>>中元春入宫,及后来考证是曹雪进芹以自己的家族史为原型创作的,因此我推测他们很可能是北方少数民族人,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吧!另外,宝黛之间的高洁爱情与菊花的性格也有点相似之处吧!再说了,文学的思想永远大于行形象.
2.版主说"王、苏二人的趣谈,我在诗话中也曾看到."这与版主以前说的"估计也没有留下什么趣谈。“千载趣谈传到今”属于凭空想象。"难道不自相矛盾?另外,王.苏二人趣谈难道与菊花无关?除非能完全割裂赋比兴.再次,也不应该把所谓的"主题"僵化,文学作品不是科学实验报告.
3.意见是要听的,但要加以甄别,假如不加区分地什么意见都听,我真担心"画虎不成反累犬!"假如谁走上来不容置辩地指手画脚地棒喝,那我真要说他是"圣人 !"再则,我的眼中当然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人眼中一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审美的多样性是谁都不能改变的,假如说持这种观点是用来对付人的,那是不是太紧张了.
最后,我想说假如你以平常人心态去交流,你会发现;一千个人眼中一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