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川流不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言若反(之一)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2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3 20:29 编辑

正言若反(之四十)

       第四十章

       反者,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谓运动之生生不息也,


即谓运动之永恒也。弱者,谓天地万物皆从无到有、由

弱转强,历史地形成也。大道之妙用,一鉴于此矣。”

天地万物生于有“者,谓天地万物皆由原有之旧物质形

态转化而来也,即谓世界乃物质者也。老子之唯物主义,

由此可悉也。或云,老子谓“有生于无”,表明老子之

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最终难免滑入唯心主义之泥坑,

愚以为此观点大错特错也。何也?盖观诸人之生老病死,

物之成住坏空,皆证明天地万物非原本具有,乃从无到

有,历史地形成者也,换言之,物质之不灭,源于运动

之永恒也。综而言之,老子已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

运动的,此在当时绝对属于空前之哲思也。此章与首章,

显然互相呼应也。愚以为老子乃世界辩证唯物主义之父,

非虚言也,望诸君细辨焉。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42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05: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4 06:03 编辑

正言若反(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

       何谓上士?依道而勤行者也。何谓中士?信


道不坚,若信若疑者也。至于下士,则公然违道

而大加讥笑者也。“不笑,不足以为道”,此句

真哲语也。上士之正,与下士之邪,截然相反,

故矛盾正常也。逆思之,下士之大笑,恰好证明

上士之行道正确也。由知:有人贬之,未必谬误

也;有人褒之,亦未必真理也。当悉其言者谁也。

上士究少,中下者多,故真理未必以众寡定论也。

换言之:贬者虽多,未必谬误也;褒者虽多,亦

未必真理也。一言以蔽之,正言每每若反也,安

得不细细辨之耶?透过表象认清实质,是所冀于

吾侪也。建言之谓,无讹也。“明道若昧”,非

真昧也,其道依然明也,谓因若而有人惑焉疑之

也。进道若退,亦然也。夷者,平也,谓大道之

平坦也。类者,杂也,谓邪道之杂乱不平也。上

者,伟大崇高也。谷者,隐也,隐而不睹其伟也。

建德若逾者,何谓也?建,通健也。逾者,远离

也,谓远离刚健也。质真若渝,其真字应为德字

之误也。古德字,上直下心,故抄录者错看而误

为真也。质真若渝,即质德若渝也。渝者,背弃

也,即背弃质朴也。大白若辱者,谓很清白之德

好像污辱也。大方无隅者,谓很方正之德好像没

有棱角而模糊也。大器晚成一语,激吾侪童心永

驻,老有所为也。大音希声者,谓最伟大之声音

很少有人能协以和声也,即阳春白雪之识者究寡

也。大象者,谓大道也,其以宇宙为载体,称之

大象,正其宜也。然其的确无实物之形有以状之

也。道虽默默无闻,其妙用却无垠也。所谓“善

始且成”者,谓大道功德无量,于天地万物之作

用贯始彻终也。从音韵角度讲,文字稍有错乱,

宜同类韵归并之,如逾、渝、隅是也,又如谷、

辱、足是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06: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4 06:36 编辑

正言若反(之四十二)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何谓也?谓大道制约宇宙也。“一生


二”何谓也?谓宇宙之运动令天地得以诞生也。“二

生三”何谓也?谓天地依道而行,从而诞生众多事物

也。三,非三个,亦非第三者,乃众多之意也。“三

生万物”何谓也?谓这众多事物依道而行,相互作用,

得以不计其数之所有事物也。万,已谓多之又多,不

计其数,概括所有事物也。冲者,调节也。和者,和

谐也。冲气以为和,谓调节阴阳二气使二者臻于和谐

也。“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侯以自称”,此

悉别章之句混入,删之正宜也。教父者,教育宗旨也。

吾将以为教父者,乃”“强梁者不得其死”一语也。

何谓强梁?强力违道者也。不得其所者,未有好下场

也。夫何故?盖因其强力违道耳。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44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07: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4 07:23 编辑

正言若反(之四十三)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一语,乃老子之


哲语也。人们注重“至柔”二字,殊不知“驰骋”二

字更重要也。夫新生事物,其兴起之初,未有不呈“至

柔”外貌者也。而那旧事物,当时亦不乏“至坚”之外

貌也。然终能破旧立新者,何故?盖大道起作用所致耳。

由悉:认识事物,当透过表象认清实质也。今日之至柔,

未必永久如此也。事物之变化发展,终究有一个过程也。

外貌至柔之新生事物,能凭自强不息之精神作坚韧不拔

之拼搏,信其终可战胜外貌至坚之旧事物也。夫外貌至

坚者,往往妄为,故其趋于消亡也必矣。而外貌至柔者,

往往不妄为,故其逐渐变强而取胜也必矣。由见老子之

倡无为,非消极也,乃有其积极意义也。由悉:老子非

顽固守旧者,乃支持新生事物锐意创新也。诚然,天下

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非一时半刻可造就也,务须刻

苦奋发,持之以恒而锐意创新也。不然,则徒然空想耳。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45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07: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4 07:50 编辑

正言若反(之四十四)

       第四十四章

       亲者,亲近也,文中指更值得亲近也。多者,富也,文中指


更富有价值也。“名与身孰亲”?当以是否合道而定之也。若此名

涉及民族大义,则虽殒身而捐国,亦何惜焉。若此名悉虚名,则不

加计较而倚身自重,亦其宜焉。“身与货孰多”?亦同然,当以是

否合道而定之也。若此货涉及国家重大利益,则誓死卫之,亦其宜

也。若此货悉私物,则洁身以远之,亦无讹也。老子谓“甚爱必大

费,多藏必厚亡”,即警戒人们勿贪私财也。夫私财者,乃身外之

物,岂足贪哉。于物质享受,老子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真

千古雅训也。世之妄为者,岂知足耶?于物质享受不胜其奢,其自

取灭亡固然也。又,世之妄为者,岂知止耶?贪多无厌,过犹不及,

物极必反,何如适可而止也。老子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二语,

堪为座右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0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4 08:23 编辑

正言若反(之四十五)

       第四十五章

       事物之表象,往往掩盖事物之实质,不可不悉也。唯


依道而行者,能透过表象而认清实质也。夫若者,好像也,

非真相如此也,苟不细加勘察,恐惑于其表象也。以若缺

之态,促大成之业,此大丈夫所为也。以若冲之形,盛大

盈之量,此亦英雄本色也。若屈者,未必非大直也。若拙

者,未必非大巧也。若讷者,未必非大辩也。若绌者,未

必非大赢也。熟视无睹者可谓多矣。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可不慎哉。由“清静为天下正”六字可悉,其前应论清静,

而非静寒也。故吾改之。谓“静胜躁,寒胜热”当为“清

胜浊,静胜躁”之误也。清者,心清也。心清则唯道是从,

无贪欲焉。静者,行静也。行静则唯道是从,无妄为焉。

心无贪欲,行无妄为,天下之太平指日可待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47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0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4 08:43 编辑

正言若反(之四十六)

       第四十六章

       却者,本义退却,转义退还也。走者,古时非谓现在意义


上之行走,乃奔跑之意也。走马,谓奔跑于战场上之骏马也,

即战马也。粪,粪田也。因粪乃用于肥田。故粪,由粪田而指

肥田也。却走马以粪,即谓退还战马用于肥田务农也。戎者,

兵戎,此指战场也。戎马生于郊,谓征到战场上的马在战场的

郊外生下小马驹也。此何谓也?谓战争残酷,连母马也用于征

战也。“罪莫大于可欲”,谓最大的罪恶是思想上充满可以引

起人们贪欲的坏念头也。“祸莫大于不知足”,谓最大的祸害

是行动上于物质享受方面不知满足也。末句“故知足之足,常

足矣”,后二足字显然为二乐字也,何妨大胆改之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48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09: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4 09:10 编辑

正言若反(之四十七)

       第四十七章

       户者,门户也,家室之卫也。道乃众妙之汇也,谁卫


之?德也。德者,道行也,依道而行者固有其德焉。“不

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何谓?俗译之曰:“不

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之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

日月星辰运行之自然规律”,此大谬也。其三昧若何?愚

以为其意乃“玄德内守,天下可知;超然物外,方见天道”

也。进而,“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亦指“其违背天道

越远,其对天地万物的认识也就越少”。如斯而已,岂有

它哉。不行,非不行动也,谓不冲动也。不见,非不看见

也,谓不显摆也。不为,非不作为也,乃不妄为也。吾所

以于此章之译有所改动,有所秉焉。若真不出门户,不看

窗外,完全反对实践,此岂老子之旨耶?老子可是极力主

张“事善能”者也。无实践,何以臻“事善能”耶?由悉

俗译之谬可谓大矣,是以在下敢断然改之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49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09: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4 09:24 编辑

正言若反(之四十八)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一一一损,相反乎?非也。彼为


学者,日益其智慧也。彼为道者,日损其私欲也。各表其旨,互

不涉焉。“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者,何谓?谓:唯思想上无

贪欲,行动上始无妄为也。无为,缘何无不为?夫无为者,无妄

为也。因无妄为,故有依道而行之为。而依道而行,万事皆顺,

故其无不为也。夫无事者,何谓?谓杜绝妄生事端以扰民也。夫

取天下,或译之曰取得天下,愚以为似是而非。何也?盖依道而

行,不独圣人可,百姓亦可;不独官可,民亦可也。故取天下,

宜解作取信于天下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09: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4 09:40 编辑

正言若反(之四十九)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乎?非也。圣人常有依道而行之心,


终其一生不改也。由知“圣人常无心”应改为“圣人无

常心”也。何谓常心?指平常人之私心也。苟圣人有平

常人之私心,其为圣人乎?由知圣人非同寻常也。圣人

不唯无平常人之私心,且有“以百姓之心为心”之博爱

胸怀也。于善者,何以善之?褒扬其善行也。于不善者,

何以善之?促其向善而诲人不倦也。德善,何义?谓唯

如此方能使社会公德善良化也。于信者,何以信之?褒

扬其信用也。于不信者,何以信之?导其诚信而诲人不

倦也。德信,何义?谓唯如此方能使社会公德诚信化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21: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4 21:16 编辑

正言若反(之五十)

       第五十章

       “十有三”,非真三分之一也,乃约占十分之三也。


何也?盖三个三分之一,亦非整体也。所谓“陆行不遇兕

虎,入军不被甲兵”,有二字失误,当改之也。夫遇字与

被字,皆当为畏字也。何也?盖善摄生者,陆行纵遇兕虎,

又何畏也。而入军纵遇甲兵,亦不怯焉。夫善摄生者,何

以不畏耶?盖因其依道而行,心底无私天地宽,故遇险无

畏也。夫死地者,非死亡之危险境地也,乃指无恐惧死亡

之心地也。何也?盖善摄生者,纵死亡之危险境地临之,

其亦泰然自若,毫无恐惧死亡之心地也。历来译兹章甚

多谬误,故愚一一更正焉。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2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4 21:41 编辑

正言若反(之五十一)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谓大道生成天地万物也。“德畜之”,


谓依道而行,天地万物得以养育也。“物形之”,谓天地

万物各呈其态也。“势成之”,谓天地万物各有其生存环

境也。天地万物何以尊道?皆因大道令天地万物有以形成

也。“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也”何义?谓大道乃宇宙内在之

客观规律,其存在自然而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者

也。覆者,覆盖,遮盖,遮护,转义庇护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11: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5 11:08 编辑

正言若反(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

       贯天地万物之始终者,运动也。生天地万物之实况者,物质也。道者,昭宇


宙之物质及其运动之基本规律者也由道,可知天地万物也。知天地万物,而时时牢

记依道而行者,其一生无恙也。兑者,现也.现何?现贪欲也。塞其兑,何义?谓思

想上阻止贪欲之出现也。门者,门路也。闭其门,何义?谓行动中关闭妄为之门路

也。勤者何谓?勤苦也。终身不勤,即一生无恙也。不救,谓不可救药也,即无可

挽救也。“见小曰明”,何谓?谓处事细致入微者聪明也。“守柔曰强”,何谓?

谓虽暂居柔弱亦无怨无悔,有以自强不息者也。如斯,乃经得起生活之千锤百炼

也,鉴其精神焕发,光彩照人,非生活之强者乎?既精神焕发,光彩照人,又脚踏

实地,细致入微者,其一切灾祸磨难皆可化解也,故谓之无遗身殃也。袭者,承

袭,继承,发扬,弘扬,坚守也。常者,自然而然之大道也。袭常,即依道而行

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1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5 11:45 编辑

正言若反(之五十三)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迤是畏”何谓?谓我老子只要稍有知识,就


依道而行,担心自己迷失方向走上邪路也。“行于大道,唯迤是畏”,兹八字大义

凛然,堪作座右也。大道很平坦,朴实无奇,可有人偏偏不甘朴实,而一心想着走

邪路,何其愚也。何以知之?由下列事实可证之矣。其一。朝甚除,谓朝政很不像

样,非常腐败也。其二。田甚芜,谓农田无人耕种,到处一片荒芜也。其三。仓甚

虚,谓国库物资奇缺,十分空虚也。为何如此?盖执政者失道也。其既失道,故妄

为亦屡见不鲜也。如“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皆其因贪欲而生之

妄为也。老子于斯执政者若何?不胜其怒也。何以证之?由“是谓强盗”一语可悉

矣。究其故,盖非道也。由悉老子之哲思,贵在依道而行也。亦由知老子为人之正

大,其于民生甚是关注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11:58 | 只看该作者
正言若反(之五十四)

       第五十四章

      于事功,老子倡勇于建树,坚定不移也。于大道,老子倡勇于坚守,坚持不懈


也。既能建树事功,又能坚守大道者,享受万世祭祀亦其宜也。“修之于身,其德

乃真”,之字何谓?谓道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愚以为余字宜改为华字,

更使音韵感臻美也。同然,“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愚以为普字宜改大字,更

使音韵感臻美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12: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5 15:09 编辑

正言若反(之五十五)

       第五十五章


       厚德,即玄德,为何比之赤子也?因赤子无妄为也。盖赤子天真无邪,无相

害之妄为,故“毒虫不螫,猛兽不击,攫鸟不搏”也。赤子“骨弱筋柔”,缘何

“握固”耶?又,赤子未知性交,缘何小生殖器自然勃起耶?皆因其精气未因妄为

而消耗,故臻精良焉。赤子缘何“终日号而不哑耶?”皆因其中气未因妄为而损

伤,故究充沛焉。其气也,既精良,又充沛,甚合大道也。认清大道而依之行,此

聪明者也。反之,奢求养生,非祥也,何者?盖奢求养生者易妄为也。同然,意志

受感情驱使,属于逞强。何者?盖意志受感情驱使者易妄为也。由悉:老子于兹章

亦大力强调切戒妄为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15:31 | 只看该作者
正言若反(之五十六)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何谓也?谓智者不妄言也。言者不知,何谓也?谓妄言者不智

也。挫其锐,何义?谓力避锋芒毕露也。解其纷,何义?谓解消不必要之纷争也。

和其光,何义?谓含敛自身之光耀而徐徐展示,切勿让人感到刺眼也。同其尘,何

义?谓平易近人地将自身混同于广庭大众之中也。为何当挫其锐?盖锋芒毕露,易

招人怨恨也。为何当解其纷?盖蛮触之争徒然无益而有害也。为何当何其光?盖人

皆各有所长,当互相尊重,而戒唯我独尊也。为何当同其尘?盖唯此才兼听则明,

而博采众长也。夫玄同者何谓?即今所谓大同世界也。夫大同世界者,乃人人皆圣

之最高境界也,故无亲疏、利害、贵贱之分矣。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58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21: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5 21:14 编辑

正言若反(之五十七)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何为正?悉道也。依道而行,即为正。“以奇用兵”何也?


盖用兵,非得道君子所好也,不得已而用之,故宜奇也。奇者,谓其手段非正也,

宜其灵活处之也。然奇不失正,其手段固奇,而其目的当正也。夫用兵于不得已,

乃以卫国也,故奇不失正也。“以无事取天下”,此取,或谓取得,亦通也。然愚

以为,此取,乃取信也。夫无事者,非无事业也,乃指不妄生事端也,即无妄为

也。由悉“以无事取天下”亦合道而不失正也。总而言之,凡事皆当依道而行也。

“天下多忌讳”,缘何“民弥貧”耶?盖忌讳越多,扰民越多也。“人多利器,缘

何”而“国家滋昏”耶?盖利器泛滥,难于制止妄为也。“人多使巧”,缘何“奇

物滋起”耶?盖巧诈泛滥,则妄为者猖獗,不正之风难于控制也。“法令滋彰,盗

贼多有”何谓也?谓政策法令过于严苛,压而不服,盗贼自然到处出现也。由悉此

四者,皆云妄为之害也,令吾侪力求无为也。“我无为,而民自化”何谓?谓上无

妄为,民亦效之而自动化归于道也。“我好静,而民自正”何谓?谓上不妄动私心

以生非,民众自然趋于正大光明也。“我无事,而民自富”何谓?谓上不无事生非

以扰民,民众自然幸福富足也。“我无欲,而民自朴”何谓?谓上无贪欲,则民众

自然乐于效法而崇尚质朴无华也。此四自,皆合道者也。由悉老子自始至终强调依

道而行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59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21: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6 05:00 编辑

正言若反(之五十八)

       第五十八章

       闷闷者,本指昏昧,转义浑厚,再转义宽容,再转义宽厚也。淳淳者,淳厚


也。察察者,本指清楚,转义严苛也。缺缺,本指缺失,转义老百姓心怀不满,心

有抱怨,心怀狡诈也。“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乃老子宽

厚执政之思想也。由悉,老子民本主义思想甚是浓厚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之所伏”,此哲语今已成家喻户晓之名言也。老子谓,在一定条件下,祸可以转化

为福。逆思之,在一定条件下,福亦可转化为祸也。老子反对看问题僵硬地绝对

化,何其伟也。“其无正也”,乃“其无正耶”之误也。非是非无标准也,乃谓具

体情况当具体分析也。老子此实事求是之精神,至今亦大放光彩也。夫“方而不

割,廉而不刽,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皆谓做事当行之有度,适可而止也。所度

者何?谓道也。由悉老子反复强调依道而行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60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21: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2-6-6 05:43 编辑

正言若反(之五十九)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者,谓治理百姓与遵循天道,没有比节俭更重要者也。


何故?盖唯有节俭,始能早作准备也。亦唯有早作准备,始能大大积蓄实力也。能

大大积蓄实力,自然攻无不克也。能攻无不克者,其潜力自然无穷无尽也。潜力无

穷无尽者,可负治国之重任矣。唯此治国之道节俭,可以令国家长治久安也。由悉

节俭者,实乃深扎根底、永保长安之国策也。老子于兹章反复强调节俭精神,非小

气也,乃甚有大局观之卓思也。夫执政者,崇尚奢侈之流可谓多矣,其视节俭,必

为迂腐也。夫节俭者,非真迂腐也,乃貌似迂腐耳。孰知兹貌似迂腐者,乃治国安

邦之妙策哉?唯有道者方深悉节俭二字乃无价之宝也。个人节俭,则戒其贪欲而无

妄为也必矣,由悉节俭乃修养身心之妙法也。举国节俭,则国力迅增,民利多多,

国富民强,天下太平,由悉节俭乃治国安邦之妙策的非虚言也。彼治国者,当依道

而行,慎勿失正也。而欲一生持正,当勿以恶小而为之,亦勿以善小而莫为也。而

兹而勿,最宜从节俭二字做起也。能节俭者,无贪欲也。无贪欲者,无妄为也。无

妄为者,不扰民也。不扰民者,取信于天下也。取信于天下者,能群策群力,大利

国家也。能群策群力,大利国家者,可令百姓安居乐业,国富民强也。由悉,节俭

二字不容小视也。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8 12:10 , Processed in 0.1110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