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佛教的基本教义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20 小时
主题
126

1289

帖子

15

精华

2176

积分

联都元老

《联都》对联学堂教授(高级班)

Rank: 10Rank: 10

UID
146
经验
217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16
1
 楼主| 发表于 2003-7-1 22:31 | 只看该作者
三界六道
三界六道是佛教业报轮回说的主要内容。佛教认为,众生由惑业之因(贪、瞋、痴等)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回的果报,如车轮之回转,永无尽止,故称轮回,或生死轮回、轮回转生。
三界,指众生所居住的三种世界,或者说三类生存形态,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指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睡眠欲等多种欲望的众生所居之世界,其间男女参杂而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欲界众生的苦乐相差很大,包括: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六欲天(即欲界六天)。因欲界为六道众生杂居之地,故又称杂居地。
色界,指远离欲界淫、食之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的众生所居之世界。这里的色,指色质,亦即物质。此界在欲界之上,没有欲染,无男女之别,其众生皆由化生,以光明为食物及语言。其身体及物质环境皆清净美妙。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为四级,即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其中,初禅、二禅、三禅各有三天,第四禅有九天,共十八天,称色界十八天。
无色界,指超越物质(色)之世界。此界唯有受、想、行、识四种精神现象而没有物质现象(色)。此界众生无身体,亦无物质环境,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中,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分为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称为无色界四天。
欲界、色界、无色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都属于生死轮回之迷界,故为圣者所厌弃。
六道,又称六趣,指众生以自己所作的行为(业)而趣向来生的六种生存形态或生存世界,亦即众生生死轮回的六种去处,分别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天道、人道、阿修罗道被称作三善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被称作三恶道。除了天道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以外,其余五道皆属于欲界。六道与三界是互相重合、互相包容的,通常称三界六道。
                             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又作三十七菩提分,指为追求智慧、获得觉悟而进入涅槃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和途径。三十七道品分为七科,即: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四念住,又作四念处,指四种以智观境的方法,即:(1)身念处,观身不净,观此色身皆是不净,破除净想的颠倒;(2)受念处,观受是苦,观一切感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悉皆是苦,破除乐想的颠倒;(3)心念处,观心无常,观此识心念念生灭,更无常住,破除常想的颠倒;(4)法念处,观法无我,观诸法皆因缘所生,空无自性,破除我想的颠倒。
四正勤,又作四正断,指四种正确的修行努力,即:(1)已生恶令其断灭;(2)未生恶令其不生;(3)未生善令其生起;(4)已生善令其增长。
四神足,又作四如意足,指四种可以得到神通如意的定,即:(1)欲神足,由希慕、意欲发起的定力,可得神通变化如意自在;(2)勤神足,又作精进神足,由精进修行发起的定力,可得神通变化如意自在;(3)心神足,又作念神足,由心念发起的定力,可得神通变化如意自在;(4)观神足,又作思维神足,由观想、思维发起的定力,可得神通变化如意自在。
五根,指五种能生起一切善法的根本,即:(1)信根,笃信正道及助道善法;(2)精进根,于正法修行,精勤不断;(3)念根,于正法忆持不忘;(4)定根,修习禅定,心不散乱;(5)慧根,对于诸法观照明了。
五力,指由五根增长所产生的力用,即:(1)信力,信根增长,能破除疑惑;(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除懈怠;(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除邪念;(4)定力,定根增长,能破除昏沉散乱;(5)慧力,慧根增长,能破除烦恼及三界见思之惑。
七觉支,又作七觉分,指达到觉悟的七种次第或七种智慧,即:(1)择法觉支,以智慧辨别、选择所修之法的真伪、正邪;(2)精进觉支,勇猛精勤地修习正法,无有间杂;(3)喜觉支,契悟正法,心得欢喜;(4)轻安觉支,又作除觉支,断除诸见烦恼,得身心轻安愉快;(5)念觉支,思维、忆持所修之正法;(6)定觉支,摄心不散而入定境;(7)舍觉支,能舍离所见念著之境,心无挂碍。
八正道,又作八圣道,指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具体内容见前面所介绍。
                            涅槃
涅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等,是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无明后所证得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不生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此外,出现于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迦牟尼),其肉体之死,称涅槃(寂灭)、般涅槃(圆寂)。后来,也将佛教高僧大德的死亡,称作涅槃、般涅槃。
小乘佛教将涅槃分为有余依涅槃和无余依涅槃,或略称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前者虽断烦恼,但肉体(残余之依身)仍然存在;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肉体(残余之依身)已灭,生死之因已尽,众苦永寂。
大乘唯识学派则将涅槃分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无住处涅槃四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指一切事物的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亦即真如、实相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欢迎光临達之的博客
http://blog.kdnet.net/boke.asp?xdz123.showchannel.0.html
包括社会批评类杂文、佛学文章、佛教对联 、对联作品与对联理论文章、新诗、格律诗词、哲理随笔、杂感体验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0 小时
主题
126

1289

帖子

15

精华

2176

积分

联都元老

《联都》对联学堂教授(高级班)

Rank: 10Rank: 10

UID
146
经验
217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16
2
发表于 2003-7-1 2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教的基本教义
肖大志
从某种意义上,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论,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禅悟)基础上的成果。当然,从具体内容上看,这两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开来的。现将佛教的基本教义简介如下。
                      缘起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在《杂阿含经》中,释迦牟尼曾经给缘起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在《中阿含经》中,释迦牟尼又说:“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中,说缘起有11个意义:(1)无作者义;(2)有因生义;(3)离有情义;(4)依他起义;(5)无动作义;(6)性无常义;(7)刹那灭义;(8)因果相续无间断义;(9)种种因果品类别义;(10)因果更互相符顺义;(11)因果决定无杂乱义。在《造塔功德经》中,有法身偈(又作诸法缘起颂)云:“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在《初分说经》卷下中,有缘起偈(又作缘起法颂)云:“若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此缘起之理为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所证悟,为佛教之基本原理。佛教以缘起解释世界、生命及各种现象产生之根源,由此建立起佛教特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所谓缘起论,即阐释宇宙万法皆由因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论说。缘起论是佛法的代表,是佛教与世界上其它宗教或古今任何哲学流派相区别的根本特征。缘起论系以“法印”为基础,以“十二因缘”、“四谛”、“八正道”为中心思想。所有佛教之教法均以缘起论为依准。不管是原始佛教、部派佛教还是大乘佛教,任何时代或任何地域之佛教宗派,必然以缘起论为其根本教理,反之,则不能称为佛教。随着佛教的发展,以缘起论为根本教理,逐渐发展出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一系列缘起论系统教说。
                             法印
所谓法印,即作为印证是否合乎佛法的标准。小乘佛教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之说。
所谓三法印,即《杂阿含经》卷10所说:“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通常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所谓四法印,即《增一阿含经》卷18所说:“一切诸行无常,一切诸行苦,一切诸行无我,涅槃永寂”。通常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皆苦,涅槃寂静。
    所谓五法印,即《菩萨地持经》卷8在四法印外,再加上“一切法空”,则成五法印。通常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一切法空,涅槃寂静。
大乘佛教则以诸法实相作为法印,称一实相印。所谓诸法实相,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本然之真实。佛教认为,世俗认识的一切现象均为假相,唯有摆脱世俗认识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相状,故称实相。
                             四谛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槃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槃寂灭的境界。
                            八正道
八正道,即合乎正法的八种悟道成佛的途径,又称八圣道。即:(1)正见:正确的见解,离开一切断常邪见。(2)正思维:正确的思维,离开一切主观分别、颠倒妄想。(3)正语:正确的言语,也就是不妄语、不慢语、不恶语、不谤语、不绮语、不暴语,远离一切戏论。(4)正业:正确的行为活动,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诸恶莫做,众善奉行。(5)正命:正确的生活方式,即远离一切不正当的职业和谋生方式,如赌博、卖淫、看相、占卜等。(6)正精进:正确的努力,去恶从善,勤奋修行,不懒散度日。(7)正念:正确的念法,即忆持正法,不忘佛教真理,时时以惕励自己。(8)正定:正确的禅定,即专注一境,身心寂静,远离散乱之心,以佛教智慧去观想事物的道理,获得人生的觉悟。
                     十二因缘
    所谓十二因缘,就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フ彩| 六合投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フ乐フ城:顶级信用フ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欢迎光临達之的博客
http://blog.kdnet.net/boke.asp?xdz123.showchannel.0.html
包括社会批评类杂文、佛学文章、佛教对联 、对联作品与对联理论文章、新诗、格律诗词、哲理随笔、杂感体验等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36

1638

帖子

31

精华

2884

积分

联都举人

网上睡觉的流氓

Rank: 4Rank: 4

UID
32
经验
28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5
3
发表于 2003-7-1 22:56 | 只看该作者
达之兄能不能将三大系统也介绍来?
[SHADOW=255,pink,1] 常参无量法,不及一嗔怒[/SHADOW] 欢迎进入【槐花公社】 楼下的木有小J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

330

帖子

1

精华

38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逍遥派掌门人

Rank: 3

UID
104
经验
5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7
4
发表于 2003-7-2 06:14 | 只看该作者
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报应、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磐。这几个概念,在逻辑上,有些是相交和相容的关系。
推荐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略论》可供参考。
康家老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0 小时
主题
126

1289

帖子

15

精华

2176

积分

联都元老

《联都》对联学堂教授(高级班)

Rank: 10Rank: 10

UID
146
经验
217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16
5
 楼主| 发表于 2003-7-2 19:59 | 只看该作者
回杨柳困君:你说的三大系统,是否是指小乘、大乘、密乘?我个人认为:这种分法很不究竟,是方便说。或指巴利语系,汉语系,藏语系(大体相当于小乘、大乘、密乘)?
欢迎光临達之的博客
http://blog.kdnet.net/boke.asp?xdz123.showchannel.0.html
包括社会批评类杂文、佛学文章、佛教对联 、对联作品与对联理论文章、新诗、格律诗词、哲理随笔、杂感体验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0 小时
主题
126

1289

帖子

15

精华

2176

积分

联都元老

《联都》对联学堂教授(高级班)

Rank: 10Rank: 10

UID
146
经验
217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16
6
 楼主| 发表于 2003-7-2 2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康师傅:是有点重合,但都是原始佛教最根本的内容。
欢迎光临達之的博客
http://blog.kdnet.net/boke.asp?xdz123.showchannel.0.html
包括社会批评类杂文、佛学文章、佛教对联 、对联作品与对联理论文章、新诗、格律诗词、哲理随笔、杂感体验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36

1638

帖子

31

精华

2884

积分

联都举人

网上睡觉的流氓

Rank: 4Rank: 4

UID
32
经验
28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5
7
发表于 2003-7-2 23:05 | 只看该作者
哦我忘了说是如来藏、中观、地师了
[SHADOW=255,pink,1] 常参无量法,不及一嗔怒[/SHADOW] 欢迎进入【槐花公社】 楼下的木有小J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0 小时
主题
126

1289

帖子

15

精华

2176

积分

联都元老

《联都》对联学堂教授(高级班)

Rank: 10Rank: 10

UID
146
经验
217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16
8
 楼主| 发表于 2003-7-3 19:40 | 只看该作者
回楼上:那涉及佛教诸宗,题目很大。
欢迎光临達之的博客
http://blog.kdnet.net/boke.asp?xdz123.showchannel.0.html
包括社会批评类杂文、佛学文章、佛教对联 、对联作品与对联理论文章、新诗、格律诗词、哲理随笔、杂感体验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36

1638

帖子

31

精华

2884

积分

联都举人

网上睡觉的流氓

Rank: 4Rank: 4

UID
32
经验
28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5
9
发表于 2003-7-3 22:41 | 只看该作者
呵,以前 在国学网看过一书,可惜当时忘记打包,现在想找却不记得那了,
[SHADOW=255,pink,1] 常参无量法,不及一嗔怒[/SHADOW] 欢迎进入【槐花公社】 楼下的木有小J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2

128

帖子

1

精华

1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联都甲科进士

Rank: 5Rank: 5Rank: 5

UID
202
经验
26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24
10
发表于 2003-7-4 15:1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康戈戈在2003-7-2 6:14:59的发言:

推荐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略论》可供参考。


《菩提道次第略论》此书对于学佛者来说确值一看,对初学者来说起到了怎样循序渐进的指导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1

65

帖子

0

精华

226

积分

联都贡士

天狼派创始人

Rank: 6Rank: 6

UID
36
经验
22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5
11
发表于 2003-7-4 15:24 | 只看该作者
请教!十方世界何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2

128

帖子

1

精华

1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联都甲科进士

Rank: 5Rank: 5Rank: 5

UID
202
经验
26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24
12
发表于 2003-7-4 16:41 | 只看该作者
佛经中的十方世界是以十方微尘世界来说明来说明。十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上、下,散发于其间的微尘是无量无边的,就如微尘那么数不胜数。
十方世界在佛教的很多经典中都有说明。如《阿弥陀经》中所介绍的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就在距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土之遥的地方;在鸠摩罗什翻译的三十卷《摩诃般若经》里,佛说摩诃般若大法时所放的光明,遍照十方恒河沙数世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类不得不放弃几千年来的妄自尊大,放弃自以为是的“地心说”和“日心说”,也使人类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我们的故乡地球乃至太阳系决非宇宙的中心,与宇宙间无穷的未知部分相比,它们不过是一颗小小的砂粒。但科学对无限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它所能告诉我们的只是:宇宙具有潜在的无限性。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佛法对世界的认识:小世界是有量有边的,而十方微尘数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却是无边无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2

帖子

0

精华

89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258
经验
1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4
13
发表于 2003-7-7 11:14 | 只看该作者
心无菩提枉谈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5 20:06 , Processed in 0.09036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