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18|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拿“一三五不论”当法规可以休矣!---答三羊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3 1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拿“一三五不论”当法规可以休矣---答三羊

三羊先生几年以来发表大量帖子批评王力的诗律“片面”,理由之一就是只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2句话是“平仄法规”,王力理论违背了这“平仄法规”,所以是错误的。

王力《诗词格律》中说:

(七)所谓"一三五不论"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
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是欠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
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为原则了。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
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
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
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 "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四库提要》中说:“《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一卷,元刘鉴撰。原本末附明释真空《直指玉钥匙》一卷,验之即真空《编韵贯珠集》中之第一门、第二门,不知何人割裂其文,缀於此书之後。又附《若愚直指法门》一卷,词指拙涩,与《贯珠集》相等,亦无可采。今并删不录焉。”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这两句话就是最早载于元人刘鉴《切韵指南》一书之后的 ,不知出自何人之口。
其实这两句话是很肤浅的观察,与事实情况颇不相符,很容易引起初学者的误解。所以王力在多篇文章中给以注解和纠正。
三羊竟然将这2句话当成“平仄法律”“声律”,并以此作为判定律诗和对联是否“出律的标准”,殊为可笑!请看这位先生的说法:

[原创] 王力声律理论的片面,存有辩证哲学的错误 三羊2012-4-22

王力声律理论的片面,存有辩证哲学的错误
类书,是诗文写作的工具书。古人类书《切韵指南》记载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诗文平仄用字的法规或法律。这个法规或法律,俗称,声律。
依据平仄声律,五言律句平仄,可以演绎出16个排列组合基本式:
平平——仄仄平========所谓“标准”排列组合
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所谓“标准”排列组合
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所谓“标准”排列组合
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所谓“标准”排列组合
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
=========================================
以上16基本式,每种基本式,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
16个基本式的共性就是,第二、四字的交替;
16个基本式的个性就是,第一三五字的不同。
在16个基本式中,我们拿其中的“一个排列组合格式”,去与另外“一个排列组合格式”比较,都可以得出不同的个性。所谓“4个标准格式”,也同样与其余的12格式,均有不同的个性。
王力的声律理论,只论“个性”不说“共性”,只讲“对立”不究“统一”,就是一种典型的辩证哲学的错误。
力的声律理论,只论个性不说共性,只讲对立不究统一,就是一种典型的辩证哲学的错误。

-----三羊根据他的“声律”(即那句135口诀),排列出各种可能的句型变化,并进行组合。因为三羊不懂诗律,这种排列组合是完全脱离实际,没有任何意义。但三羊却反过来指责王力,说什么“是一种典型的辩证哲学的错误。”真是无知者无畏!


三羊 发表于 2012-4-23 05:46
王力的声律理论,不能解释七律的四个平仄标准句式。
1
〇平——〇仄——〇平仄
〇仄——〇平——〇仄平
2
〇仄——〇平——〇仄仄
〇平——〇仄——〇平平
王力只能解释【1】的第“2——4——6——7”字,是交替的。
王力不能解释【2】的第“2——4——6——7”字,是不交替的。
这就充分说明,在声律理论上,王力只知其【1】不知其【2】。
只有知道其【1】交替的因果,才能知道其【2】不交替的因果;
王力不知其【1】交替的道理,也就不知其【2】不交替的道理。


-----这又是个莫名其妙的问题。比如说七言中“6-7字的(平仄)交替与不交替,在诗句中的几率可以说各占50%要什么解释?其实我看出,这个帖子只是三羊要引出这句话“王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已。为了贬低别人,真可谓处心积虑。
三羊先生前几年前就以诗歌的形式攻击过王力,
诗曰:
有感拗救和孤平,狗皮膏药扫帚星,三羊打油两两!  (2009年)    
一两:  
唐宋元明未搞明,
  
大清王朝弄不清。
  
孤平像煞有介事,
  
拗救当是害人精。
   

两两:
  
清规戒律真可笑,
  
舅岳甥婿拉帮套。
  
孤平说,拗救论,
  
无事生非迷魂药。


-----几年来三羊如此攻击王力理论,除了在诗词格律上制造混乱,没有别的作用。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
发表于 2012-4-23 1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主题
914

4615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10415
经验
1052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
3
发表于 2012-4-23 17:37 | 只看该作者
翻检了三遍元人刘鉴《切韵指南》一书,没见到“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这两句话。不知见于第几卷?莫非我老眼昏花了?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雅玩清谈隐含事业;闲吟漫识无赖平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4
发表于 2012-4-23 17:40 | 只看该作者
王力平仄理论的错误

【1】王力的说法
1958年《汉语诗律学》:
    汉语近体诗中的仄仄平平乃是一种短长律,平平仄仄乃是一种长短律。
1958年《汉语诗律学》:
  近体诗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为一节,最后一个音独自成为一节,平声占时间大致比仄声长一倍。
1962年《略论语言形式美》:
  从传统的汉语诗律学上说,平仄的格式就是汉语诗的节奏。这种节奏,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还应用在后期的骈体文上,甚至某些散文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也灵活地用上了它。
  平仄格式到底是高低律呢,还是长短律呢?我倾向于承认它是一种长短律。汉语的声调和语音的高低、长短都有关系,而古人把四声分为平仄两类,区别平仄的标准似乎是长短,而不是高低。但也可能既是长短的关系,又是高低的关系。由于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占优势,汉语诗的长短律不可能跟希腊诗、拉丁诗一样。它有它自己的形式。这是中国诗人们长期摸索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
  汉语诗的节奏的基本形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是四言诗的两句。上句是两扬两抑格、下句是两抑两扬格。平声长,所以是扬;仄声短,所以是抑。上下两句抑扬相反,才能曲尽变化之妙。

【2】三羊的看法
    论“平仄长短说”
A、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变格:平仄|仄平|平仄|仄
B、正格:平平|仄仄|仄平|平,变格:仄平|平仄|仄平|平
C、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D、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格:平仄|仄平|平仄|平
根据“平声占时间大致比仄声长一倍”的说法,我们假定“仄”声是等于1,那么“平”声即等于2。平平是2+2=4,仄仄是1+1=2,平仄是2+1=3,仄平是1+2=3。平平仄仄与仄仄平平,一为4比2,一为2比4,二者各有长短,有长短既有节奏。仄平平仄与平仄仄平都是3比3,即无长短之说,无长短既无节奏!依“平仄四节说”,从四个正格来看,其“顶节、头节、腹节”都是有长有短,或是2、4、3,或4、2、4。从四个变格来看,其“顶节、头节、腹节”都是无长无短,都是3。或1+2,或2+1。有长有短才有节奏,无长无短就无节奏。看来王力的“平仄长短说”是不成立的。这应该是王力声律理论体系的第一漏洞。

【3】科学仪器的测试结果
    平仄不是一种长短律。平仄只是一种高低律。长短是一种水平距离;高低是一种垂直距离。古人的平仄长短,我们今天无从考证。现代语音学家白涤州用浪纹计上的声浪线计算过北京方言四声的长度,其结果:上声最长为488σ〔1σ=1/1000秒〕,阳平455σ次之,阴平436σ又次之,去声最短为425σ。这微弱悬殊,只是用仪器测试的,我们在读听的整个过程中,口耳是根本无法觉察和体味的。更何况上声应短而长,平声应长而短。依据传承规律来说,虽可有变化,也不至于相差到如此程度。

总之,平仄是一种与节奏无关的高低律,而不是一种与节奏相关的长短律。王力所说的“平声占时间大致比仄声长一倍”,实际就是一种无端的猜测和臆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5
发表于 2012-4-23 17: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2-4-23 18:02 编辑
翻检了三遍元人刘鉴《切韵指南》一书,没见到“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这两句话。不知见于第几卷?莫非我老眼昏花了?
芭莎 发表于 2012-4-23 17:37


7.2这两句口诀不知是谁造出来的‘切韵指南后面载有这口诀。其实这只是很浮浅的观察,和事实颇不相符:事实上.一三五不一定可以不论,二四六不一定要分明。因此,这门诀在表面上虽给予人们一种简单明快的感觉,实际上却极容易引起初学做诗的入的误解.现在我们把不论和分明的规律详加叙述.使大家明暸近体诗的乎仄并不是那样简单的。————————王力《汉语诗律学》

芭莎斑竹,是否版本不同呢?

三羊认为,作为一代语言大师,不可能如此粗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11 小时
主题
390

6224

帖子

12

精华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8466
经验
202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9
6
发表于 2012-4-23 18:03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人的规矩越来越多
朋友全由一个缘字开始,朋友全凭一个信字延续,朋友全靠一个心字长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8:06 | 只看该作者
翻检了三遍元人刘鉴《切韵指南》一书,没见到“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这两句话。不知见于第几卷?莫非我老眼昏花了?
芭莎 发表于 2012-4-23 17:37

请三羊出示这“平仄法规”的原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主题
914

4615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10415
经验
1052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
8
发表于 2012-4-23 18:08 | 只看该作者
7.2这两句口诀不知是谁造出来的‘切韵指南后面载有这口诀。其实这只是很浮浅的观察,和事实颇不相符:事实上.一三五不一定可以不论,二四六不一定要分明。因此,这门诀在表面上虽给予人们一种简单明快的感觉, ...
三羊 发表于 2012-4-23 17:55


《钦定四库全书》本没有。《碧琳琅館叢書·切韻指南 》 (清)方功惠 輯本也没有。民国《芋園叢書·切韻指南》一卷 (民)黄肇沂 辑本也没有。看了几个版本都没有。
雅玩清谈隐含事业;闲吟漫识无赖平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9
发表于 2012-4-23 18:09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人的规矩越来越多
心朋友 发表于 2012-4-23 18:03


是啊!俗说“大道至简”。
依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简单明了。
清人王渔洋等,肆意给平仄声律加载,就是践踏和蹂躏“至简”的平仄格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9:45 | 只看该作者
是啊!俗说“大道至简”。
依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简单明了。
清人王渔洋等,肆意给平仄声律加载,就是践踏和蹂躏“至简”的平仄格律。
三羊 发表于 2012-4-23 18:09

“简单”的不见得是正确的,自然定理还要附有条件呢!肆意践踏和蹂躏诗律的正是你这样的胡乱攻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1 小时
主题
1572

456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2400
经验
135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25
11
发表于 2012-4-23 20:28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到家的辩论 感触颇深 一个共同目的 让后人明了 中华语言丰富灿烂 表述细微精准 我只希望大家抛开偏见 通过辩论更深弄明白事实真相 不要攻击个人 理论在探讨中完善。
正如我们常说的批判的继承 继承中发展 其实我没读过那么高深的书(主要没时间) 不敢从理论阐明自己看法 对于王力作为语言文字学家肯定博学多才 知识丰富 但就谋篇某句可能不太精准也有可能 研究嘛 毕竟不是自己创新 自己经历 难免有疏忽 遗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个见
理辩人间千载颂
清流世上万家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2
发表于 2012-4-23 20:33 | 只看该作者
第6-7字的平仄,为何可以交替,可以不交替。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王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8 小时
主题
119

1907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无情谷道仙

Rank: 6Rank: 6

UID
8911
经验
108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17
13
发表于 2012-4-23 21: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绝大多数楹联遵循的规则。数数前人的对联,这个占99%
彩笔常行无俗韵 青锋欲试有雄怀 ----龙脊山人老师赐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21:26 | 只看该作者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绝大多数楹联遵循的规则。数数前人的对联,这个占99%
无欲 发表于 2012-4-23 21:00

你没考虑律诗的情况吧?楹联七字句没有统计,但律诗七字句不是这样的。这句口诀主要是指诗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5
发表于 2012-4-23 21:55 | 只看该作者
你没考虑律诗的情况吧?楹联七字句没有统计,但律诗七字句不是这样的。这句口诀主要是指诗律的。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3 21:26


声律是独立的一门学问,他同时适用于“诗文”,不要认为律诗独霸!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可以适用于骈文2+2节奏的四字句,也可以适用于2+2+2节奏的六字句。与“诗”与“文”,一视同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6
发表于 2012-4-23 22:29 | 只看该作者
【1】
〇平——〇仄——〇平仄
〇仄——〇平——〇仄平
【2】
〇仄——〇平——〇仄仄
〇平——〇仄——〇平平

我们不能依据四个标准式,评断七律诗句到底是:2——2——12节奏,还是2——2——21节奏!
只有见到文字,我们才可以准确评断究竟是什么节奏的句子。这就充分说明,王力的“声律节奏”是不存在的。声律节奏与读音节奏的关系,是兔丝与豆棵的关系,是“影”与“形”的关系。声律节奏(假定存在的话),也只是读音节奏的“依附”。平仄声律,只是在读音节奏上的伴奏与强调。王力拿“影子”做文章,实际就是本末倒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7
发表于 2012-4-23 23:05 | 只看该作者
《钦定四库全书》本没有。《碧琳琅館叢書·切韻指南 》 (清)方功惠 輯本也没有。民国《芋園叢書·切韻指南》一卷 (民)黄肇沂 辑本也没有。看了几个版本都没有。
芭莎 发表于 2012-4-23 18:08


难为您了!
在下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7:19 | 只看该作者
有理不在声高!
我爱王力,我更爱真理!
三羊 发表于 2012-4-23 17:34

在我所见到的你的所有帖子中,没有见到一篇对王力有“爱”的意思,有的只有不尊重,攻击,甚至他的出生地点都成了攻击的口实。何以如此,不得而知。
至于你说的“真理”竟然是将“135,246”说是声律的唯一的“平仄法律”,如此绝对化,实在是可怜又可笑,令人难以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7:24 | 只看该作者
难为您了!
在下敬茶
三羊 发表于 2012-4-23 23:05

估计三羊也不见得见过原著。在这点上,三羊比不上孙逐明。人家论字对有“缥湘对类”做根据,三羊依据的只是道听途说的两句话,却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7:31 | 只看该作者
声律是独立的一门学问,他同时适用于“诗文”,不要认为律诗独霸!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可以适用于骈文2+2节奏的四字句,也可以适用于2+2+2节奏的六字句。与“诗”与“文”,一视同仁!
三羊 发表于 2012-4-23 21:55

三羊又在混淆概念,将某一假设的使用范围做无穷的扩展。三羊不懂:即使一条真理也有应用范围和条件的规定,三羊却狡辩:“一三五不论的条件就是二四六分明”。“135246”这口诀只是针对律诗五字七字句的平仄变化而言的,你却在此扩大到“文”“独立的一门学科的声律”,荒谬之极!
不知三羊除了这句“135246”口诀之外,还懂得点什么?是否真正读过唐诗宋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8 14:41 , Processed in 0.13168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