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15|回复: 9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妙人芭莎先生的几篇妙文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15 1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妙人芭莎先生的几篇妙文》
  一、《缥缃对类》是“伪书”吗?
  众所周知,几千年来,古人一直是根据虚实死活的对类理论属对,而记载对类理论且流行最广的古籍,当属明代《缥缃对类》《对类》和《对类注解》等对类系列,特别是被四库全书收录的《缥缃对类》最为著名。这三本对类著作是的古代文学优秀遗产,值得联律界研究学习。
  
  联都论坛的翠拔青松、芭莎和最近加盟的艺海听涛等几位先生挺有趣的,他们拼命反对现代人学习和借鉴古代对类理论〔即字类理论〕,却可笑地偷换概念,把古代对类理论〔即利用“字类一致”判别对偶的理论〕说成似乎是我孙某个人所创的“孙氏字类理论”,然后横加批判,岂不可笑之极? 
  
  自我公开声明“字类理论”绝非我之所创而是古人的理论之后,这几位先生不敢再批什么“孙氏字类理论”了,转而用否定《缥缃对类》在联律理论中的重要性来为他们的荒谬理论辩护了。
  
  芭莎先生于2012年7月2日发布的大作【《缥缃对类》属于伪书】为其代表作,原文不长,转录于下:
  -------------------------
  《缥缃对类》属于伪书
  
   《缥缃对类》属于伪书。古书的作伪手法有许多种,有挖改序跋时间落款,把将以前的序跋换成另一序跋,时间改为另外的朝代。或变更新书名,用以迷惑读者购书者。一是对普及读物拼合插进掺杂其它另外杂书的局部篇章。此类书通常保存原书大体内容。
  《缥缃对类》即是属于此类伪书。《缥缃对类》一书每卷开头又作《缥缃对类大全》书名。《缥缃对类》书内容是源本于《对类》一书,去掉原序跋(嘉靖刻本《对类》原有“勿斋”益庄王朱厚烨序),加进名为屠隆写的序,再加上“缥缃”二字,又再加上不知从哪里凑来的一篇“发蒙格式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查正统刻本《對類》目录没有“发蒙格式歌”。嘉靖刻本《對類》目录也没有“发蒙格式歌”。可见“发蒙格式歌”是以附录插进形式出现于书中的。从而使购买者认为此书为足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已有甄别:“旧本题明屠隆撰。隆有《篇海类编》,已著录。是编采对偶字句自一字至四字,各区门类,皆市井幛轴之词,其首载习对歌之类,尤俚陋可资笑噱。隆虽佻荡不检,游谈无根,然其谬尚不至此,殆坊贾所托名也。”
  既然传承有序的《对类》前无“发蒙格式歌”,那么“发蒙格式歌”就不是《对类》一书系统下的内容。而引用“发蒙格式歌”作论据时,必称是属于《对类》理论者,也可以休矣!〔按:以上是原文,后来芭莎先生作了修改。〕
  ----------------------------
  
  对于“伪书”,《汉典》作了五种解释 :1. 伪造的文书、信件;2. 指伪造文书;3. 托名伪造的书籍;4. 僭伪政权的史书;5. 内容虚妄之书。
  
  上述罪名,有哪一条可以安到屠隆编纂的 《缥缃对类》身上?
  
  第一,《缥缃对类》不可能是伪造的文书信件和僭伪政权的史书吧?
  
  第二,屠隆既没有冒充自己是《缥缃对类》的创作者,更没有伪托某某某名人当作此书的作者,倒是在序言里明白无误地指出,此书所本是“藩府《对类》一书”,自己只不过是作了“损益”和“考证”而已。
  
  《缥缃对类》的正文与此前的古本《对类》相比,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编纂体系和编目乃至例字,差别极小〔对此我后面还会详论〕;不同之处,主要是增添了四篇与对类理论密切相关的文章“习对歌”、“习对发蒙格式”、“切韵六十字诀”和“双声叠韵谱诀”放在卷首作为附类,如是而已。 
   
  把内容相关的古籍集为一册予以编辑整理,对原文进行考证和损益,在序言里介绍古籍的来源自己编撰和损益的过程,然后另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编撰古籍的惯例。何以按此惯例编纂的《缥缃对类》就变成了“伪书”了呢?  
  
  好笑的是,芭莎先生把益王勿斋编撰的《对类》看成是“非伪书”的“真书”。可益王勿斋“重刻《对类》序”里也清清楚楚写到:“予近得京本一部,凡二十卷,蒐辑广而欸类增,注释详而意义炳。屡欲重寿诸梓,念难布远;因所封土接壤于闽,以付书坊,庶可溥及,初学得此,不无小补。”
    
  益王勿斋编撰《对类》和屠隆编撰的《缥缃对类》都明明白白地声明了自己刻印的书是对古本的增广注释和重刻,都添加了自己写的序言,何以《缥缃对类》是伪书而益王勿斋的《对类》却不是伪书而是真书呢?这种自相矛盾的逻辑岂不令人笑掉大牙?
  
  第三、《缥缃对类》是不是内容虚妄之书呢?芭莎先生在此文的修订稿里写到,他所推崇的“真书”益王勿斋的《对类》“都源于元朝至正本《诗词赋通用对类赛大成》”。芭莎先生并不认为这两本书是“内容虚幻”的伪书,而《缥缃对类》的正文与此二书大同小异,都源自于同一母本,《缥缃对类》不可能仅仅是添加了几篇附加的资料就变得“内容虚幻”起来了吧?  
  
  芭莎先生除了用莫须有的罪名极力贬低《缥缃对类》的价值之外,还极力否认“习对发蒙格式”一文在对类理论里的重要性。他的理由有二:
  
  第一、《四库全书提要》评论说:“其首载习对歌之类,尤俚陋可资笑噱。”
  
  第二、既然传承有序的《对类》前无“发蒙格式歌”,那么“发蒙格式歌”就不是《对类》一书系统下的内容。而引用“发蒙格式歌”作论据时,必称是属于《对类》理论者,也可以休矣!
  
  《四库全书提要》不等于真理,单凭《提要》的批评能成为全面否‘定“习对发蒙格式”理论价值的理由么?
  芭莎先生的第二条理由更加荒谬,难道传承有序的《对类》不收的对偶理论著述就一定是错误理论不成?
  
  古人利用虚实死活理论属对的历史悠久,这是无可辩驳的史实,而对于虚实死活理论作了比较全面论述的古籍,除了“习对发蒙格式”一文之外,再无其它,此文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芭莎先生极力贬低“习对发蒙格式”理论价值的理由岂不太苍白无力了么?
  
  二、关于益王勿斋《对类》一书的考据
  
  我说芭莎先生是个奇人,奇就奇在他经常自己打自己耳光,特别表现在他他对于《对类》一书作者的考据。
  
  一般人研究古典文学遗产最大困难,就是原始资料的欠缺,势必经常引用他人的第二手资料。而所转引资料里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讹,是很难避免的现象。
  
  我在研究古籍《对类》一书时,因原始资料的欠缺,就在网上误引了一则不实的资料:
  
  “查得刘太品先生下载的《对类》一书,作者系明代王勿斋”
  
  
  二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学丛书,此书注明《对类》二十卷(明)王勿斋譔 明嘉靖二十九年(一五五〇)序刊本。  
  
  自芭莎先生提出批评之后,现在已经知道,“明代王勿斋”一语的确错了,我引用了错误的资料,我当然也有失察的错误,芭莎先生指出错误之所在,当然是必要的;我也从来没有不承认自己失察。
  
  芭莎先生却抓住这一失察的错误肆意嘲笑,说:
  
  〔孙先生〕又称:“查得刘太品先生下载的《对类》一书,作者系明代王勿斋”。更是读之令人笑掉牙。明代 “益王”是一个藩王的号,“勿斋”则是这位藩王的字或书斋名。这样做文章真是滑天下的大饥。兹剪图已存档。示孙逐明的语文语法糊涂账的见证。”
  
  我回帖虚心请教说:《对类》一书的编者究竟是“益王勿斋”,还是另有“王勿斋”其人,不得而知。不知哪位知晓,望不吝指教。
  
  芭莎先生进一步嘲笑说:
  
  “只能说明你不读书没读书,不研究而已。或看不懂书。书上的文字你都不懂,做什么研究。”“你靠广告类的网络文字如何能做学问。你说:“又查得刘太品先生下载的《对类》一书,作者系明代王勿斋,出版社:东文研所藏汉籍善本。版次:嘉靖二十九年序刊本”。既然你的《对类》一书是刘太品给你的,你又说通读了一遍。可见也是欺世盗名,只能说明你没有通读。也领会不了文字的语义。 ”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位嘲笑别人“不读书没读书不研究”“书上的文字都不懂,做什么研究”的芭莎先生,立马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他同样也是引用《国学数典》错误的书影资料来证明《对类》一书的作者是“明代益藩第四代第五位益王朱翊鈏”。
  
  时习之先生当即反驳说:“益宣王朱翊鈏的生卒年应是1537年—1603年,上面的网页错成了1306年。但袭封益王是在1580年,所以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时他还不是益王。”“号勿斋的应是益庄王朱厚烨,1551年正是他在位期间。”
  
  
  网名“仙”的就是这位芭莎先生。
  
  原来芭莎先生自己也是“不读书没读书不研究”“书上的文字都不懂,做什么研究”的人。
  
  芭莎先生无言以对,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再在《中国楹联论坛》露面吭声了,却到《联都论坛》另发帖子【《《缥缃對類》《對類》的引用指谬暨书影欣赏】。
  
  此帖芭莎先生剽窃时习之先生的研究成果,把时习之先生的考据结论据为己有,大言不惭地声称:“补考得‘勿斋’乃益庄王朱厚烨。《千顷堂书目》卷17别集记载其撰有《勿斋文集》5卷。”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k彩| 六合投k注| 网络赚钱去SO娱k乐k城:顶级信用k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19:40 | 只看该作者
  更具有讽刺意义的,这位大肆嘲笑别人“不读书没读书不研究”“书上的文字都不懂,做什么研究”的芭莎先生,竟然读不懂《对类》一书,在此帖里错误连连。
  
  芭莎先生先是对于“字类”这个术语发难,说:
  ---------------------------
   孙逐明在《“字类”不是“汉字的分类”——答翠拔青松专帖之一》一文中说: “‘同门类的词语’,被古人称之为‘字类’”。 “《缥湘对类》首先根据词语意义,把所有的词语粗分四大类‘字类’:即实字、虚字、活字、死字。”
  孙逐明这句话有漏洞。敢问古人称“字类”,这一词出处在哪里?《缥湘对类》里是把“字(词)”分为实字、虚字、活字、死字。没有“字类”一词的。在这里孙逐明用了诡辩术,偷换合并了两个概念为一个概念。
  ------------------------------
  
  只要认真读过《对类》系列著作的人都知道,它们的编纂体例,是根据字义给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字”〔古人把“字组”也称之为“字”,如《日用杂字》就全部是四字的“字组”〕进行分类,既然是给“字”分类,理所当然可以称之为“字类”;尽管《对类》一书没有明确提出“字类”这个名称,不等于《对类》体系里没有“字类”的客观存在〔要知道实字、虚字。死字和活字是“字”的分类,它们应当有个统称,不叫“字类”又叫什么呢?〕;正如隋唐时代已经发现汉语四声,而且用歌诀的形式描绘了四声的调值;尽管当时没有“调值”这个术语,不等于隋唐四声没有“调值”,道理是一样的。
  
  况且,在现代语言学研究里,有些语言学家就明确把对类理论里的虚字、实字、活字和死字称之为“字类”,可参见,张忠堂和林琼《传统语言学的字类名称及其阐释》〔《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一文。见:
  
  联律界把虚实死活称之为“字类”的学者就更多,如陈树德先生、余德泉教授,叶子彤先生、刘太品先生、时习之先生……莫不如此。
  
  芭莎先生没有能力对于古代字类理论的本质特征进行批评,只能莫可奈何地在“字类”名称上钻牛角尖,不过是枉费心力而已。
  
  更荒唐可笑的是,芭莎先生竟然读不懂《缥缃对类》一书,他紧接上文说:“《缥湘对类》中即以‘类’为最高层次,下属‘门’,其次分‘字’ ,再分‘虚实死活”,是古人的分类法,相当于现代分类法中的科目属种。‘类’与‘门’与‘字’是母概念与子概念的区别。而现代汉语词‘词类’一词是偏正结构,表示的是一个概念。用现代汉语词‘词类’一词与《对类》中古代汉语的‘类’与‘字’两个词比较。这就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术。”
  
  芭莎先生竟然对于分类学的基本常识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对于《缥缃对类》的体例更加缺乏理解。
  
  生物学把物种分类分成七类,即:界、门、纲、目、科、属、种。这七个层次是母概念与子概念的关系。而任何一个层次的分类,至少有两个类别,不可能只有一个类别,不然此层次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如“界”是最生物高层次的分类,它就有“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动物界”。显而易见,如果只有“生物界”一个总类别,这最高层次“界”的术语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不但物种分类是如此,其它领域的分类亦是如此。
  
  《缥缃对类》和所有《对类》著作一律都是五个层次:
  
  最高层为“门”,共分二十二个门类:天文门、地理门、节令门、花木门、鸟兽门、宫室门、器用门、人物门、人事门、身体门、衣服门、声色门、珍宝门、饮馔门、文史门、数目门、干支门、卦名门、通用门、巧对门、连绵门和叠字门。
  
  第二层为“字”,下分四个类别:一字类、二字类、三字类和四字类。
  
  第三层为“虚实死活”。如天文门一字类下面就有属于实字的“天日第一”,属于虚死字的“高厚第二”,属于虚活字的“吹照第三”和属于半实字的“声色第四”。余可类推。
  
  第四层是平仄。如“天日第一”里,平声下面统领“天、阳、空……”,仄声下面统领“日、月、露……”。余可类推。
  
  芭莎先生却说《缥缃对类》的最高层次是“类”,“类”是“门”的母概念。既然如此,请问子概念二十二“门”的母层次是哪几“类”?各“类”下统那些“门”???!!!——芭莎先生绝对不可能回答出来吧?
  
  芭莎先生连这种最基本的分类学常识都不知道,却反打一耙头,指责我“用现代汉语词‘词类’一词与《对类》中古代汉语的‘类’与‘字’两个词比较。这就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术。”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我曾经批评翠拔青松先生说:“翠拔青松先生根本没有读懂古典对仗的经典著作《缥湘对类》和《对类》两书”。
  
  芭莎先生却反唇相讥说:“这句话是错误的。对类这两本书是供翻检的类书,谁能读懂?至于孙逐明说其通读了《缥湘对类》,更是令人怀疑,翻看了一遍还有可能。因为对类中的对字只是为了给翻检学对仗而用,通读确实没有意义。只有傻瓜才会通读。”
  
  作为研究对类理论的研究者,怎能不对于最基本的原始资料仔仔细细地通读呢?我反复通读了《缥缃对类》,这才写出了一些评论文章,我以后还会更仔细地通读,写出更多的评论文章。
  
  我这么作,竟然被芭莎先生讥讽为“傻瓜”,而这位“聪明人”芭莎先生只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地翻看一遍,竟然得出了《缥缃对类》的最高分类是“类”的荒诞不经的谬论,难道不值得大家深思么?
  
  芭莎先生在【《《缥缃對類》《對類》的引用指谬暨书影欣赏】里上传了不少《对类》系列著作的影印图片,不断洋洋得意地炫耀自己收藏资料之多。资料收藏再多,却不去仔仔细细地研究,仅凭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翻阅就大放厥词,不过是一只“两脚书橱”而已,既可笑又可怜。
  
  三、评芭莎先生《对“语法分析法”的分析》
  
  芭莎先生挖空心思,就是驳不倒《联律通则》引入“对类理论”作为王力先生语法分析法的“两个一致”法则的补充的合理性,已经黔驴技穷了,不得已,只能不断在对仗理论的术语上钻牛角尖。上面对术语“字类”的批评是一例,对于术语“语法分析法”的批评又是一例。
  
  芭莎先生在对《“语法分析法”的分析》里说::
  ---------------------------
  “语法分析法”一语每见于论坛诸子辩论中时所引用,不知出于何人?
  语法是语言法则的简称。由词法和句法两部分组成。词法主要是指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规律。句法主要是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
  既然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则的简称,你可以说用语法对某个句子,诗句、对联、对仗,进行了词法或句法的分析。由于每个人分析占有的材料,观察角度的不同,只能说分析的结果有可能不同而已。但语法是没有分析法这一子项的。若果有“语法分析法”,则这“语法分析法”包含了那些规则呢?推论下去,会有“语法归纳法”“语法辩证法”吗?比较一下“语法分析法”与“语法分析”行文后的不同,你就会知道,用一“法”字与不用一“法”字的语意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
  用“语法分析法”一笔轻轻带过,给人一种曲解,原来还有一种学问,咱不知道呢。
  -------------------------
 
  王力先生判别合格对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看相对应的词语的“词性”是否相同,相同即可对;而是看“语法结构”是否相同,相同即可对。
  
  
  分析对仗句的“词性”属于“词法”范畴,分析对仗句的句法结构属于“句法”范畴,合起来,王力先生判别对仗句的方法,不属于“语法分析法”又属于什么?
  
  连这样明白无误的常识,芭莎先生却要横挑鼻子竖挑眼,难道不觉得自己无能和无知么?
  
  -------------------------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
  
  翠拔青松先生哈芭莎先生是《联都论坛》的主要负责人,《联都论坛》还开办了对联学堂,招收了大量学习写作对联的学员。
  
  据我所知,翠拔青松先生曾经号召大家认真学习和贯彻《联律通则》,相信应当在自己的对联学堂里对广大学员也有类似的号召。
  
  《联律通则》明明在王力先生的“两个一致论”法则里增添了传统虚实死活字类相同亦可对的法则。现在二位先生一边号召广大学员学习贯彻《联律通则》,却一边拼命地反对古典对类理论,二位何以在广大学员面前解释自己这种自相矛盾的尴尬态度呢?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ㄕ彩| 六合投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ㄕ乐ㄕ城:顶级信用ㄕ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2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21: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12-7-15 21:48 编辑

  又,芭莎先生说:

  《缥缃对类》即是属于此类伪书。《缥缃对类》一书每卷开头又作《缥缃对类大全》书名。《缥缃对类》书内容是源本于《对类》一书,去掉原序跋(嘉靖刻本《对类》原有“勿斋”益庄王朱厚烨序),加进名为屠隆写的序,再加上“缥缃”二字,又再加上不知从哪里凑来的一篇“发蒙格式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查正统刻本《對類》目录没有“发蒙格式歌”。嘉靖刻本《對類》目录也没有“发蒙格式歌”。可见“发蒙格式歌”是以附录插进形式出现于书中的。从而使购买者认为此书为足本。
  
  芭莎先生的意思是:《缥缃对类》是去掉嘉靖刻本《对类》原有“勿斋”益庄王朱厚烨的序言,“又再加上不知从哪里凑来的一篇“发蒙格式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嘉靖刻本《对类》里“习对发蒙格式”等四篇附文,一应俱全,何来“又再加上不知从哪里凑来的一篇发蒙格式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之有?
  
 
  芭莎先生为了贬低《缥缃对类》和“习对发蒙格式”的理论价值,不惜歪曲事实,这种不严肃的治学态度,令人齿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21:55 | 只看该作者
  嘉靖刻本的《对类》在总目录之前载有“习对发蒙格式”等四篇附文,芭莎先生采取不承认态度,若不是我下载到了原本,芭莎先生就瞒天过海了;正统刻本在总目录之前是不是也有“习对发蒙格式”而芭莎先生不承认呢呢?不得而知。暂且存疑,待得到原始依据之后再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6
发表于 2012-7-15 22: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2-7-15 22:03 编辑

     你还是老老实实呆在中楹联论坛去吧,那里才会有你存在的“价值”,那里还有某只娃儿极度需要你的“理论”用以自慰。

      这里真的不再适合你,因为蠢货越来越少明白人越来越多了。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主题
914

4615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10415
经验
1052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
7
发表于 2012-7-16 00:24 | 只看该作者
看看我的修改贴的日期,比较你现在发帖的日期。
再去看看关于版本学的文章。
雅玩清谈隐含事业;闲吟漫识无赖平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0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12-7-16 06:33 编辑

7# 芭莎

2012年7月12日,芭莎先生修改了《缥缃对类》属于伪书。修订稿于下:

   《缥缃对类》属于伪书。古书的作伪手法有许多种,有挖改序跋时间落款,把将以前的序跋换成另一序跋,时间改为另外的朝代。或变更新书名,用以迷惑读者购书者。一是对普及读物拼合插进掺杂其它另外杂书的局部篇章。此类书通常保存原书大体内容。

    《缥缃对类》即是属于此类伪书。《缥缃对类》一书每卷开头又作《缥缃对类大全》书名。《缥缃对类》书内容是源本于《对类》一书,去掉原序跋(嘉靖刻本《对类》原有“勿斋”益庄王朱厚烨序),加进名为屠隆写的序,再加上“缥缃”二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查正统刻本《對類》、嘉靖刻本《对类》都源于元朝至正本《诗词赋通用对类赛大成》,《诗词赋通用对颣赛大成》二十卷中没有“发蒙格式歌”,可见“发蒙格式歌”是以附录插进形式出现于书中的。从而使购买者认为此书为足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已有甄别:“旧本题明屠隆撰。隆有《篇海类编》,已著录。是编采对偶字句自一字至四字,各区门类,皆市井幛轴之词,其首载习对歌之类,尤俚陋可资笑噱。隆虽佻荡不检,游谈无根,然其谬尚不至此,殆坊贾所托名也。”

    既然传承有序的《对类》前无“发蒙格式歌”,那么“发蒙格式歌”就不是《对类》一书系统下的内容。而引用“发蒙格式歌”作论据时,必称是属于《对类》理论者,也可以休矣!

  此修订稿一点也不影响我的主贴的反驳:

  《缥缃对类》序言声明了自己编订的书所本是“藩府《对类》一书”,只是进行了损益和修订,加上了编纂说明的序言,何来“伪作”一说?

  益王勿斋的《对类》同样也是古本的重刻,也在古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损益和考订,加上了自己编纂说明的序言,与《缥缃对类》有何区别?
 
  至于先生剽窃时习之先生的研究成果的不光彩作法,先生无论如何也难辞其咎。

  先生看不懂《对类》一书,说什么“类”是“门”的母概念,先生有何说辞?

  先生在术语“字类”和“语法分析法”所钻的牛角尖,又能证明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06:30 | 只看该作者
正统刻本在总目录之前是不是也有“习对发蒙格式”而芭莎先生不承认呢呢?不得而知。

此外,正统刻本的序言也请芭莎先生上传书影,以便大家鉴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主题
914

4615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10415
经验
1052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
10
发表于 2012-7-16 10:18 | 只看该作者
7# 芭莎

2012年7月12日,芭莎先生修改了《缥缃对类》属于伪书。修订稿于下:

   《缥缃对类》属于伪书。古书的作伪手法有许多种,有挖改序跋时间落款,把将以前的序跋换成另一序跋,时间改为另外的朝代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16 06:24

首先提出益王是勿斋的是我。我再补充史料《千顷堂书目》有《勿斋文集》竟然是剽窃不成。这是佐证。你懂吗。
    而是你剽窃 时先生的研究成果。当时先生说出益王是。“号勿斋的应是益庄王朱厚烨,1551年正是他在位期间。”后,是你跟贴再把搜索得来的十来位益王的时间表贴上。真是多此一举狗尾续貂也。似乎不经你这一贴,益王就不是益庄王朱厚烨。
雅玩清谈隐含事业;闲吟漫识无赖平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主题
914

4615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10415
经验
1052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
11
发表于 2012-7-16 10:3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楹联论坛》我注册几年,是极少去的,去的只关心诗钟,见没有诗钟版所以也就没有去的。到理论版面也只纠正了对类序言的其中一个字。及跟贴了几次孙逐明生的几贴,指出你的错误后竟被禁止发言、发短信。有给时先生留言说明。也从此不去了。
你说我逃有什么用。看一下论坛的帖子就知道情况。
雅玩清谈隐含事业;闲吟漫识无赖平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12
发表于 2012-7-16 10:49 | 只看该作者
禁止你发言的也许是他也许另有其人,那里好几个人都是那样的德性,抱团吹捧是他们的一贯品行,也有那么几个人言谈举止之间总觉得他们才是国内的最高水平,他们举办的各种活动,皱巴巴酸歪歪惨不忍睹的玩意都高居榜单前面一大串。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13
发表于 2012-7-16 12:28 | 只看该作者
"指出你的错误后竟被禁止发言、发短信。"

----------------孙逐明:这就是你对付辩方的做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14
发表于 2012-7-16 1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艺海听涛 于 2012-7-16 12:52 编辑
《评妙人芭莎先生的几篇妙文》


  一、《缥缃对类》是“伪书”吗?

  众所周知,几千年来,古人一直是根据虚实死活的对类理论属对,而记载对类理论且流行最广的古籍,当属明代《缥缃对类》《对类》和《对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15 19:39

联都论坛的翠拔青松、芭莎和最近加盟的艺海听涛等几位先生挺有趣的,他们拼命反对现代人学习和借鉴古代对类理论〔即字类理论〕,却可笑地偷换概念,把古代对类理论〔即利用“字类一致”判别对偶的理论〕说成似乎是我孙某个人所创的“孙氏字类理论”,然后横加批判,岂不可笑之极? 
    自我公开声明“字类理论”绝非我之所创而是古人的理论之后,这几位先生不敢再批什么“孙氏字类理论”了,转而用否定《缥缃对类》在联律理论中的重要性来为他们的荒谬理论辩护了。

----可笑之极的你这样的不学无术只会捧臭脚御用文人和叭儿狗式的嘴脸:lol
你这篇向你的主子献媚取宠的文章又可以发表了吧?赏给你多少银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15
发表于 2012-7-16 12: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艺海听涛 于 2012-7-16 13:16 编辑

《联律通则》明明在王力先生的“两个一致论”法则里增添了传统虚实死活字类相同亦可对的法则。现在二位先生一边号召广大学员学习贯彻《联律通则》,却一边拼命地反对古典对类理论,二位何以在广大学员面前解释自己这种自相矛盾的尴尬态度呢?  

-------------
1,“王力先生的“两个一致论”法则”

-----这是你或者你的主子对王力理论的栽赃和污蔑!

2,”《联律通则》增添了传统虚实死活字类相同亦可对的法则。”

-----请问在哪里?

3,“现在二位先生一边号召广大学员学习贯彻《联律通则》,却一边拼命地反对古典对类理论,二位何以在广大学员面前解释自己这种自相矛盾的尴尬态度呢? ”
-----你狂妄地喊叫要抛弃汉语语法学的这些胡说就是“古典对类理论”?你们从王力的书里抄袭了一通传统对格,却贪天之功化为己有说成是你们的新发现,你们的脸皮好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3:1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提出益王是勿斋的是我。我再补充史料《千顷堂书目》有《勿斋文集》竟然是剽窃不成。这是佐证。你懂吗。
    而是你剽窃 时先生的研究成果。当时先生说出益王是。“号勿斋的应是益庄王朱厚烨,1551年正是他在位 ...
芭莎 发表于 2012-7-16 10:18


呵呵,首先提出《对类》作者是益王勿斋的的确是你,但是你引用截图说益王勿斋是明代益藩第四代第五位益王即益宣王朱翊鈏

时习之先生纠正了你的谬误,指出益王勿斋不是朱翊鈏,而是朱厚烨你赶忙编辑了自己的帖子,号称自己“补考得“勿斋”乃益庄王朱厚烨。”你这不是剽窃时习之先生的研究成果又是什么?

我从来没有发帖号称自己“考证”或“补考”《对类》的作者,何来剽窃之有?你这不是贼喊捉贼又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3:2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楹联论坛》我注册几年,是极少去的,去的只关心诗钟,见没有诗钟版所以也就没有去的。到理论版面也只纠正了对类序言的其中一个字。及跟贴了几次孙逐明生的几贴,指出你的错误后竟被禁止发言、发短信。有给时先 ...
芭莎 发表于 2012-7-16 10:33


自我担任版主以来,从来没有禁止过任何人发言。你在中国楹联论坛指责有人禁止你发言,那你的抗议帖子又是如何发出来的?原帖截图如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主题
914

4615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10415
经验
1052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
18
发表于 2012-7-16 1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芭莎 于 2012-7-16 21:27 编辑
呵呵,首先提出《对类》作者是益王勿斋的的确是你,但是你引用截图说益王勿斋是明代益藩第四代第五位益王即益宣王朱翊鈏。

时习之先生纠正了你的谬误,指出益王勿斋不是朱翊鈏,而是朱厚烨。你赶忙编辑了自己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16 13:12

因为你根本不懂考证!时习之先生推论出结果,是从时间推论出来的。还需要实证材料加以佐证,我引用史书目录再补考出“《千顷堂书目》中有《勿斋文集》”乃益庄王朱厚烨著,这就是实证。这话还有谁说呢?剽窃,小小的指出错误与研究成果差距也太大了。你孙逐明总是信口开河,所以你可以用一句话可以创造出一门学问,什么“字类对称语法学”之类真是笑谈。
雅玩清谈隐含事业;闲吟漫识无赖平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主题
914

4615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10415
经验
1052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
19
发表于 2012-7-16 13:32 | 只看该作者
补充内容项只能寥寥几个字,而且要附在其他贴下发才可以。与发帖、发言不同。你当那里的版主都不知道这事?哈。
跟你聊这些确实是无聊之至浪费时间。
雅玩清谈隐含事业;闲吟漫识无赖平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3:44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你根本不懂考证!时习之先生推论出结果,是从时间推论出来的。还需要实证材料加以佐证,我引用史书目录再补考出“《千顷堂书目》中有《勿斋文集》”乃益庄王朱厚烨著,这就是实证。这话还有谁说呢?剽窃,小小的 ...
芭莎 发表于 2012-7-16 13:28



呵呵,剥除假象直指本质,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需要真知灼见。你认定益王勿斋是朱翊鈏,还以此对别人大肆嘲笑,却不料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时习之先生不指出益王勿斋不是朱翊鈏而是朱厚烨,你会去查核原始资料么?给出了方向,查核原始资料,誰不会作?

如果你不是那么为自己占有一点原始资料,如此自鸣得意,对别人的失察肆意嘲笑,我也懒得指出你这种可笑行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1 06:23 , Processed in 0.10287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