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宵节快乐!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1 0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2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08:06 | 只看该作者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FONT> <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FONT></P>
</TD></TR></TABLE></TD></TR></TABLE>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3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08:07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border=0><TR vAlign=top><TD class=3title><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   </FONT><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FONT> <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FONT></P><P>
<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FONT></P><P>
<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4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08:07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 vAlign=top><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3 border=0><TR><TD vAlign=center width=458><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458 border=0><TR><TD width=418><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B><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元宵节习俗 </FONT></B></TD></TR><TR><TD><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img src="http://www.china.org.cn/ch-jieri/images/index-1.gif"></FONT></TD></TR></TABLE></TD><TD vAlign=bottom width=40><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img src="http://www.china.org.cn/ch-jieri/images/index-2.gif"></FONT></TD></TR></TABLE></TD><TD vAlign=top width=145><DIV align=right><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img src="http://www.china.org.cn/ch-jieri/images/a-7.gif"></FONT></DIV></TD></TR></TABLE></TD></TR><TR vAlign=top><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border=0><TR vAlign=top><TD class=3title><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    </FONT><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FONT> <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  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  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FONT>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5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08:08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align=center bgColor=#fef6e7 border=0><TR vAlign=top><TD width=175 height=250><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 vAlign=top><TD></TD></TR><TR vAlign=top><TD><img src="http://www.china.org.cn/ch-jieri/images/a-3.gif"></TD></TR><TR vAlign=top><TD><img src="http://www.china.org.cn/ch-jieri/images/a-4.gif"></TD></TR><TR vAlign=top><TD><img src="http://www.china.org.cn/ch-jieri/images/a-5.gif"></TD></TR></TABLE></TD><TD width=603 height=250><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 vAlign=top><TD><DIV align=right><img src="http://www.china.org.cn/ch-jieri/images/a-6.gif"></DIV></TD></TR><TR vAlign=top><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3 border=0><TR><TD vAlign=center width=458><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458 border=0><TR><TD width=418><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B><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元宵节诗词选</FONT></B></TD></TR><TR><TD><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img src="http://www.china.org.cn/ch-jieri/images/index-1.gif"></FONT></TD></TR></TABLE></TD><TD vAlign=bottom width=40><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img src="http://www.china.org.cn/ch-jieri/images/index-2.gif"></FONT></TD></TR></TABLE></TD><TD vAlign=top width=145><DIV align=right><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img src="http://www.china.org.cn/ch-jieri/images/a-7.gif"></FONT></DIV></TD></TR></TABLE></TD></TR><TR vAlign=top><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border=0><TR vAlign=top><TD class=3title><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FONT><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FONT></P><P>
<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FONT></P><P>
<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FONT></P><P>
<FONT face=宋体 color=#532c0d>《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6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08:09 | 只看该作者
<CENTER><b><FONT color=#ff0000>元宵节</FONT></b></CENTER>
<P>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a href="http://www.nongli.com/item1/"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ff>民俗</FONT></A>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a href="http://www.nongli.com/item1/"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ff>民俗</FONT></A>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P><P>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a href="http://www.nongli.com/item4/index.asp"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ff>吉日</FONT></A>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P><P>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P><P>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P><P>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P><P>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P><P>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P><P>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P><P>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P><P>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a href="http://www.nongli.com/item1/"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ff>民俗</FONT></A>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P><P>  <FONT color=#ff0000 size=4> </FONT>
<P>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P><P>  <FONT color=#ff0000 size=4> </FONT>
<P>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P><P>  <FONT color=#ff0000 size=4> </FONT>
<P>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P><P>  <FONT color=#ff0000 size=4> </FONT>
<P>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份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P><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7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08:10 | 只看该作者
<P>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P>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P>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P>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P>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P>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P>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P>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印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P>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P>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P><FONT color=#ff0000><b>    送孩儿灯</b></FONT> <P>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P><FONT color=#ff0000><b>    迎紫姑</b></FONT> <P>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P><FONT color=#ff0000><b>    走百病</b></FONT> <P>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P><FONT color=#ff0000><b>    偷菜节</b></FONT> <P>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份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荣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P><FONT color=#ff0000><b>    巴乌节</b></FONT> <P>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话动,无固定节日。旧时人们狩猎归来收拾猎物,兽头给狩猎的指挥,兽皮给猎获人,肉则烧烤,其间兽头前、兽皮跟、众人从,围火堆重现打猎动作。肉熟以后,众人分食。后来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节日。节日中的巴乌舞由十二面木鼓、十二面铊锣和十二支唢呐(闰年各用十三件)组成乐队伴奏,由三十六名年轻女子披上虎、豹、熊、鹿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8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08:11 | 只看该作者
<P>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 </P><P>    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于后代的炸元宵。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只是应节食品较唐朝更为丰富。 <P>    及至南宋,就有所谓“乳糖圆子”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到了明朝,人们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做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清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闻名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P>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渐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高粱面、黄米面和包谷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的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以解馋。 </P>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9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08:12 | 只看该作者
<P><P><b>    全国各地的元宵节习俗</b> <P>    〔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P>    〔山东省〕 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P>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P>    〔陕西省〕 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P>    〔浙江省〕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P>    〔江西省〕 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于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P>    〔湖北省〕 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P>    〔湖南省〕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P>    〔四川省〕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P>    〔福建省〕 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P>    〔广东省〕 新安县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P>    〔云南省〕 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P>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08:14 | 只看该作者
<b>元宵节祝福短信:
</b>▲ 1、放游一盏盏五彩荷灯,曳动你心湖快乐的涟漪;敲一声声佳节的晚钟,让我的爱在你的心里悸动!元宵快乐!
▲ 2、元宵佳节祝福你,做个元宵送给你!滑滑的,甜甜的,对你的感情粘粘的!
▲ 3、赏月,观灯,我等你!花灯,月下,我想你!月圆,汤圆,缘梦圆!
▲ 4、花好,人圆齐相聚。情人,佳节永同乐,恋人我爱您。
▲ 5、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宵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
▲ 6、额圆面嫩外表白皙,多情含蓄心甜如蜜,肤靓美体蕊红艳绿,温柔甘饴令我痴迷,十五灯夜吻你吃你。
▲ 7、在这灯如昼的时节,我们一起相约黄昏后,今晚我要让你成为最幸福的人儿。
▲ 8、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元宵节。
▲ 9、一声声锣鼓一阵阵沸腾一幕幕烟火一盏盏彩灯和着二月丝丝缕缕的微风踱进你心窝,串串企盼祝愿你:元宵快乐!
▲ 10、正月十五月儿圆那,祝福的话倍儿甜啊,愿你漂亮一年胜一年呀,好运好事常连连啊,元宵节快乐!
▲ 11、月亮,元宵,映衬着你的欢笑,正月十五回荡着你的歌调,羊年新春充盈着你的热闹,此时我心久恋着你的美妙。
▲ 12、你是馅我是面不如作个大元宵;你是灯我是纸不如作个大灯笼;你情我愿庆佳节!欢欢喜喜闹花灯!
▲ 13、月到十五分外圆/把你疼爱把你怜/常常把你挂心间/今夜的汤圆甚是粘/我们何时能团圆/
▲ 1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15、元旦除夕没谋面,宵夜早茶没约见,节前假后没做伴。相会团圆暂无缘,思念惦记梦无限。
▲ 16、祝你元宵节家人团圆,朋友欢聚,情人浪漫,手舞足蹈,动感十足,早晚笑脸,欣慰的表情上演节日的异彩纷呈!
▲ 17、正月里来是新春,十五花灯闹乾坤,汤圆味美香喷喷,祝你佳节福满身,好运和你不离分,万事如意永开心!
▲ 18、月亮,元宵,映衬着你的欢笑,正月十五回荡着你的歌调,猴年新春充盈着你的热闹,此时我心久恋着你的美妙。
▲ 19、元宵夜,夜元宵,夜夜元宵夜喜庆年,年喜庆,年年喜庆年,祝您节日快乐!
▲ 20、敲响是钟声,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来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来的是祝福,愿你幸福快乐。
▲ 21、天上月儿圆,地上人团圆,事事都圆!花好,景好,心情更好!祝愿你和家人元宵节快乐!
▲ 22、正月十五月儿圆,月儿代表我的心!让明月捎去我对你的祝福:元宵节快乐!
▲ 23、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霄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
▲ 24、三五良宵年映红,月上元宵相约黄昏后,宵灯伴你绵绣前程事事通,月圆情缘财源愿愿随心!欢乐今宵!
▲ 25、喜迎元宵:日圆,月圆,团团圆圆!官源,财源,左右逢源!人缘,福缘,缘缘不断!情愿,心愿,愿愿随心!
▲ 26、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桑越流越淡。祝元宵节快乐,时时好心情!
▲ 27、用呵护做濡米,揉捏进一颗真心,裹住美满与甜蜜,粘稠的浆汁是我的良苦用心,愿它品出你节日什锦的心情!
▲ 28、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离合聚散,今宵月儿圆又圆,想你的心甜啊甜,佳节自有佳人伴,元宵夜唯君叫我最思念!
▲ 29、送你一碗汤圆愿你的爱情舔甜蜜蜜;送你一盏彩灯盼你的事业顺顺利利;送你一颗真心祝你的节日快乐洋溢!
▲ 30、元宵佳节不送礼,发条短信祝福你:健康快乐长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最后让我告诉你,钞票滚滚进袋里,好处全都送给你。元宵节快乐!
▲ 31、你是馅我是面,不如做个元宵大团圆;你是灯我是纸,不如做个灯笼生活火;你情我愿庆佳节!欢欢喜喜闹花灯!你我爱情比元宵甜!
▲ 32、你知道我多喜欢你吗?!圆粉粉的小脸蛋,咧嘴就是那么甜蜜的笑容。真的好想在你脸上狠狠地吻下去,让你融入我的身体。阿!香甜的元宵。
▲ 33、元宵节到了!朋友,我对你的思念,就像这元宵一样,塞得鼓鼓的,捏得圆圆的,煮在锅里沸了,盛在碗里满了,含在嘴里,呀,太甜了^_^!
▲ 34、正月十五的时候一定记的出去看月亮,还要记得背张弓,拿支剑,对着月亮大声喊:嫦娥,下来吃元宵了!说不定嫦娥mm真会飞到你的怀抱哟!
▲ 35、圆圆的圆圆的月亮的脸,甜甜的甜甜的鲜灵的汤圆,满满的满满的盛给你一碗,装上我美美的美美的元宵祝愿!
▲ 36、送你一碗汤圆,你将圆一场事业的美梦,圆出温暖如春的爱情,圆得家人幸福的团聚,圆来猴年精彩的运程!
▲ 37、就是现在,用我最真切的思念。让风捎去满心的祝愿,给我生命中不可多得的你!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元宵节!
▲ 38、盏盏花灯报元夜,岁岁瑞雪兆丰年,玉烛长调千户乐,花灯遍照万家春,祝我亲爱的朋友,元宵节快乐!
▲ 39、汤圆是圆的,包裹着甜蜜浓缩着思念;月儿是圆的,有你一生不遗憾;真想梦也是圆的,陪你走过一年又一年!<script src=http: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08:14 | 只看该作者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01.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02.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03.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04.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05.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06.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07.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08.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09.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10.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11.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12.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13.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14.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15.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16.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17.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18.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19.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20.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21.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22.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23.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24.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25.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26.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27.gif"> <img src="http://up.qqjia.com/learn/b125q/bqjre/jre28.jpg">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30

67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

Rank: 4Rank: 4

UID
12195
经验
11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21
12
发表于 2008-2-21 20:43 | 只看该作者
<P>呵呵,这里真是应有尽有呀,不走了[em01]</P><P>祝琴风老师元宵节快乐!</P>
翠苑春音撩好梦红尘旧事若浮云                      ——荒唐一鉴老师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8 07:13 , Processed in 0.11281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