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证道诗致生命禅院诸君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 小时
主题
106

189

帖子

0

精华

3356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14870
经验
46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9 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证道诗致生命禅院诸君

其一

法求心外枉劳神,不入儒门道不真。

堪悯群氓流乞苦,不知衣底有奇珍。

其二

无中生有有还无,遍贯群生性岂殊?

宝藏在身人不识,非无非有此如如。

其三

天人割裂理非真,万物乾坤一体亲。

神教虽高非至道,古今万法要归仁。

其四

朝耽道义夕贪诗,一任群氓笑我痴。

上帝上天都不拜,香焚子夜拜良知。

其五

悟入清虚深复深,黑云迷雾漫相侵。

无忧无畏无迷惑,无限光明是此心。

其六

下笔滔滔若有神,奉天来作代言人。

明封暗反终无效,汛到桃花万象春。

2008-3-6

首发《民主论坛》http://asiademo.org/gb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2
发表于 2008-3-9 13:28 | 只看该作者
禅理深奥,悟道颇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4 小时
主题
221

1229

帖子

3

精华

2013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874
经验
201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22
3
发表于 2008-3-9 17:46 | 只看该作者
法求心外枉劳神, 万物乾坤一体亲。 神教虽高非至道, 无限光明是此心。---楼主所悟,皆自然界之真理,佩服,学习!
我的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ys7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 小时
主题
106

189

帖子

0

精华

3356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14870
经验
46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3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09:39 | 只看该作者

证道诗六首简析

国学论坛绛花洞主网友对枭诗《证道诗致生命禅院诸君》“试解”了一番。感谢,有的地方理解不错,有些则解得较浅或不准确。略予补充吧。

其一:

法求心外枉劳神,不入儒门道不真。

堪悯群氓流乞苦,不知衣底有奇珍。

绛花洞主试解:

对,法不外求,身外无法。但是,不入儒门道不真,这话有点过,门是人设的,法也不在哪个门内,为什么非要儒门道才真呢?“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道无处不在,而对我华夏而言,儒佛道可涵盖一切,虽分三家,但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在哪个门里都有证得真道的可能。

东海老人简复:

儒佛道三家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有相通相同,也有岐异,虽然“在哪个门里都有证得真道的可能”,但证得之道有所不同,道不同,人生观世界观便会因之而异。

“不入儒门道不真”确过于武断了,佛道诸家之道虽各有所偏但仍有其“真”。此句宜改为“不入儒门道欠真”,儒家之道至正至高至圆至中,其它“道”的真理度有所不足也。

其二:

无中生有有还无,遍贯群生性岂殊?

宝藏在身人不识,非无非有此如如。

绛花洞主试解:

对了,众生都有佛性,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道。能明得自己本来面目,与佛无差。

东海老人简复:

这里的“性”、“宝藏”皆指良知,佛教名相“如如”,也是借来形容良知的。良知相当于真如佛性又略有差异,详见本体论(共已五论)、良知论(共已三论)诸枭文。

其三:

天人割裂理非真,万物乾坤一体亲。

神教虽高非至道,古今万法要归仁。

绛花洞主试解:

前三句都对,最后一句也对,这首不是明心见性的话,而是证道过程中的步骤而已,是以儒家仁心入手渐至至德,至圣人之地。无仁心,则道之路不通。(最后一句这样解可对?好像还没有说完意思)

东海老人简复:

我是以良知与仁解说本体的,仁在天为道,在人为性,在身为心。仁就是至德、就是最高的道。致得良知或仁,就是圣人。“古今万法要归仁”是万法归宗之旨。

仁,万法之宗也。

其四:

朝耽道义夕贪诗,一任群氓笑我痴。

上帝上天都不拜,香焚子夜拜良知。

绛花洞主试解:

耽道义可,贪诗不可吧,一般来讲,痴贪嗔慢疑不除,与道有碍吧?良知是妄心吧,有良知,就有恶知,就有分别心,如何成道,故非成道语。

东海老人简复:

你这是佛家思维,儒家略异于此,讲究道、德、仁、艺均衡发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然后“游于艺”,正是儒家鼓励的。

“游于艺”,知识学问渊博,人生就不会枯燥,反过来有助于道德的修养和追求。

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诗可以划入艺的范畴。仅贪诗而不耽道义不行,耽了道义再贪诗则无妨。

良知是真心、本心,兹不详论。你以意识心来理解良知了。

其五:

悟入清虚深复深,黑云迷雾漫相侵。

无忧无畏无迷惑,无限光明是此心。

绛花洞主试解:

这首也是体证过程中的见解和感悟,但最后一句:无限光明 也不是本心啊,须知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心经中,观自在菩萨要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色受想行识,无限光明不就是色吗。禅宗大德也说过,直得虚空粉碎,大地沉平。这时方才有些见识,至于这个是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61

111

帖子

0

精华

2437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13091
经验
34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
5
发表于 2008-3-11 12:59 | 只看该作者

有点阳明学派的意思.只是还没有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境界

[em01][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78

1578

帖子

0

精华

2225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4305
经验
222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7
6
发表于 2008-3-13 03:30 | 只看该作者

老人肯定很有时间,只有有时间的人脑力劳动才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完了虽然有点累,但肯定满有乐趣喽?

随便说,不知是否.

KOP圣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5 05:45 , Processed in 0.07791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