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器》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九篇,主要是论述作家的道德品质问题,反对“有文无质”而主张德才兼备。 本篇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作家注意品德的必要。刘勰以木工制器为喻,说明不应只顾外表的美观而“务华弃实”;对文人无行的偏见,刘勰深表不满。 第二部分历举司马相如等十六个作家在品德上的缺点,批评了他们的道德败坏、贪婪无耻;同时又举出屈原和六个作家忠君爱国、机敏警觉的优良品质,一以说明并不是所有作家都有毛病,一以暗示后代作者应该向屈原等人学习。此外,还附带谈到管仲等七个古代将相,其品德上的毛病也不小,不过因为他们的地位较高而为人们所原谅罢了。 第三部分进一步提出,作者不但应注意道德品质,还要通晓军政大事。不过关于政治修养和文学创作的关系,这里未从理论上加以论述,而着重强调文人要兼通文武政事,不要只做“有文无质”的空头文人。 第四部分提出刘勰所理想的作家,是要有文有质、德才并茂,能够进可堪当军国重任,退可保持独善而垂文后世。 《程器》篇从品德方面来评论作家,是刘勰作家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对“务华弃实”,是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之一,本篇则是从正面来论述“实”的必要性。刘勰虽然是以封建道德观念来评论作家、要求作家的,但从本篇所褒所贬的具体内容来看,在上层社会道德败坏的齐、梁时期,大都是有益于时的。在文学创作上,针对“近代词人,务华弃实”的实际情况,强调“有懿文德”,要求“摛文必在纬军国”等,对挽救当时颓废的创作风气,就更有必要。 纪昀说:“观此一篇,彦和发愤而著书者。……彦和入梁乃仕,故郁郁乃尔耶?”这是有道理的。刘勰写此书时尚未出仕,正值“待时而动”之际,他主张作家要能“纬军国”、“任栋粱”等,显然和他自己对当时现实抱有一定幻想而跃跃欲试有关。正因如此,本篇所论,透露了刘勰自己的一些重要思想,是研究刘勰思想的一篇重要资料。 (一) 《周书》论士1,方之“梓材”2,盖贵器用而兼文采也。是以朴斫成而丹雘施3,垣墉立而雕杇附4。而近代词人5,务华弃实6。故魏文以为7:“古今文人之类不护细行。”8韦诞所评9,又历诋群才10。后人雷同11,混之一贯12,吁可悲矣13! 〔译文〕 《尚书·梓材》中讲到人材,比之于工匠把木料做成器具,是要兼有实用和美观两个方面。所以,木材经过砍削制成器具之后,还要涂上红漆,筑成墙垣之后还要加以涂饰。可是后来的作家们,常常只讲求外表,不顾实际,所以曹丕认为:“历代文人常常不注意小节。”韦诞评论作家,也对文人多有指责。后人随声附和,以为文人都不注意细节。唉!这真太可悲叹了。
| | 〔注释〕 1 《周书》:指《尚书·周书》中的《梓材》篇。士:能任事的人,这里泛指一般人材。 2 方:比。梓(zǐ子)材:木匠把木料做成器具。梓:木匠。 3 朴:治木材。斫:砍削。丹雘(huò获):红色涂漆。《尚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传曰:“为政之术,如梓人治材为器,已劳力朴治斫削,惟其当涂以漆,丹以朱而后成,以言教化亦须礼义然后治。” 4 垣:低墙。墉(yōng庸):高墙。杇(wū乌):涂抹。 5 近代:本书常以“近代”指晋、宋以后,这里范围稍广。 6 务:专力。华:藻饰。 7 魏文:魏文帝曹丕。 8 “古今”句:见曹丕《与吴质书》,原文是:“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之”字可能是衍文。类:大多。护:维护。细行:品行的细节。 9 韦诞:字仲将,三国著名书法家。 10 诋(dǐ底):诽谤。群才:指建安文人王粲等。鱼豢《魏略》载韦诞的话:“仲宣(王粲)伤于肥戆(gàng杠)。休伯(繁钦)都无格检,元瑜(阮瑀)病于体弱,孔璋(陈琳)实自粗疏,文蔚(路粹)性颇忿鸷。”(《三国志·魏书·王粲传》?scrip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