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ower=10]</P>
<P>一、应对(30分)
1、共济汶川多一点(5分)
直达天府暖千秋 今音</P>
<P>2、不逢焦尾不弹琴(10分)
常遇干将常试剑 今音 </P>
<P>3、缘浅宜珍,刹那拈花得自在(今音)(15分)
业多必报,虔诚顶礼可超脱(今音)</P>
<P>二、成联(25分)
围绕“多难可以兴邦”这一思想创制成联,字数格式不限(25分)</P>
<P>时难时艰(四平),倾力救灾搏机遇
欲挫欲奋(四仄),励精图治建和谐 (古音 / 搏仄)</P>
<P>三、古句重配(15分)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
(张珙)【新水令】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香烟云盖结,讽咒海波潮。幡影飘飖,诸檀越尽来到。</P>
<P>重配:檀主沙门香火旺 今音 (檀越、檀越施主、檀越主、檀那主、檀主即施主;沙门意思比较复杂)
原句:梵王宫殿月轮高 </P>
<P>四、联理分析(10分)
江南吹绿,江山洗白,江上谁看风雨
1、该句应对的难点在哪里(5分)?
答:难点有五。一是三个分句皆以江字起;二是绿白同一类字对照;三是吹洗与风雨遥相呼应;四是一二分句自对;五是江山、风雨意思可以双关。</P>
<P>2、出句的弱点在哪里(5分)?
答:弱点在于三个分句格调不协调,意思难统一,即不能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来表述。江南吹绿是风之景;江山洗白则似有隐意,但洗白硬凑,词难达意;江上谁看风雨(平仄失替了---看字平水韵有平有仄,此处不是平声;看可以改为听),则显然意不在景了----意欲深化延展全句是好的,可惜前面两个分句的铺垫不到位。
五、综合题(20分)
(材料略)
1、试述自已对“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理解。语言要求优美、准确、精洁。以四言、五言或七言的格式为宜,虽然不作平仄要求,但一般来说白话文不得分。(15分)
答:驴兄视角新颖,持论有理,敢于挑战前人和名家之观点,令人佩服。在下理解,景是客观之存在,情为主观之体验。采景入诗,即非纯粹之客体。或多或少,打上情感烙印;或浓或淡,染上主观色彩。若有纯粹之景语,实为浪费笔墨,作者文心不敏;若有纯粹之情语,常呈无病呻吟,作品面目可憎。有我未必有情,无我未必无情。所谓有我之境,则情于景显也;所谓无我之境,则情于景隐也。移情也罢,物我也罢,奴物也罢,皆为境界心理生成机制之猜想,视角不同,结论殊异,既难于生理解剖,也未必千人一途。切忌陷于神秘玄虚,庶几乎文字游戏耳。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与情,不离不弃;情与景,相辅相成。景为表,情为里,景显而情隐,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是为境界。绘景与言情骈行,景显情也显,景动情也动,直抒胸臆,亦为境界。有我无我,孰优孰劣,岂能一概而论?以当用为度,善用为上,如尺短寸长也。情与景如何交融,景与情怎样相生,则须匠心独运。惟景归景,情归情,不搭界,不配套,则风马牛耳。如此而已,岂有它哉?</P>
<P>2、“梵王宫殿月轮高”所造之境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试析之(5分)?
答:景无我,景显也;境有我,我隐也。以月轮高明暗喻佛光普照,佛法无边,隐含向往之心。</P>
<P>[/power]
</P>
<P>补个OK!</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9 12:32:3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