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好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谜病剖析》郑百川(转帖)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813 小时
主题
164

2001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7678
经验
169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8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4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1:41 | 只看该作者
谜病剖析——歇后充谜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大多是诙谐象形的语句,使用时隐去后文,以前文示义。前文是比喻语,用形象的语言使人联想会意,引出后文;后文则是前文的解说语,是说话人想表达的真意。如说“兔子尾巴”,听者就会知他是想说“长不了”。有些谜,也用后文解释前文的方法来表达,但它丢失了作为灯谜艺术特征的“别解”,只用谜底(后文)解说或引申谜面(前文)的原意,混淆了灯谜与歇后语的界限。行家特意指出:歇后非谜。“歇后充谜”的毛病不可不防。
    歇后语与灯谜在用后文解释前文的手法上虽有相似之处,但二者有本质上的不同。这里举一歇后语,以及据此歇后语创作的灯谜,以见两者之间微妙的差异:
    歇后语:围棋盘里摆象棋——不对路数。
    灯谜:围棋盘里摆象棋(猜《论语》句) 子路不对
    围棋和象棋是两种不同的棋。日常生活中,听到有人对某人某事发表看法说:“围棋盘里摆象棋”,听者就会知道他以为这事办得乱了辙——不对路数。这个结论就是通过形象的语言所要隐示的真意,而这被隐去的后来,是不作别种解释的。这就是“歇后语”。
    灯谜就不同。上例用这个歇后语的前文来作谜面,用个谜目来限制猜射范围,猜出的谜底是“子路不对”。其联想思路与这个歇后语相似,但作为后文的谜底,其真意就大有不同了。“子路”是人名,“不对”的意思是“没有回答”。拿《论语》中这个“子路不对”,当成棋子下的路数不对的意思来扣面,是经过“变意”的,这就是作为灯谜艺术特征的“别解”。有无别解,正是灯谜与歇后语本质上不同之处。
    “歇后充谜”是个古已有之的谜病,但未见有人正式提出批评。《中国谜语大观》这样的皇皇巨著,还将此类东西当成谜作大量收集在册。为使初学者引以为戒,再举几则予以曝光。
    盲人摸象(猜成语) 不识大体
    孙大圣的筋斗(猜成语) 一步登天
    木偶人坐轿(猜成语) 不识抬举
    娄阿鼠算命(猜成语) 作贼心虚
    张飞钻进树洞里(猜成语) 英雄无用武之地
    翻砂工教徒弟(猜成语) 装模作样
    列车上的广播(猜成语) 道听途说
如果此人还让你记得,那么就点一支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813 小时
主题
164

2001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7678
经验
169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8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4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1:41 | 只看该作者
谜病剖析——意想当然

    谜是做给人猜的,太质直浅显不好,过于纡曲奥涩也不行。它既要运用“回互其辞”和“谲譬指事”的手法,来达到藏匿事物的目的,又必须回互有据,谲譬合理,使猜者有道可依,有径可寻,经过推敲最终猜出谜底,从而尝到谜味,获得喜悦。制谜者若一味隐晦,强行牵合,使制出之谜挂猜时令人百思莫辨,徒费神思;披露时面底对释也似是而非,难以服人。如此种种,正是身患“意想当然”病的症候。
    《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在书中借众才女之口,发表自己对制谜切贴与否的见解:“大凡做谜,自应贴切为主。因其贴切,所以易打。”“那难猜的,不是失之浮泛,就是过于晦暗。即如此刻有人脚指暗动,此惟自己明白,别人何得而知。所以灯谜不显豁、不贴切的,谓之‘脚指动’最妙!”李汝珍所指摘的“脚指动”,可以说是“意想当然”的形象而生动的说法。
    “人生地不熟”猜鲁迅著作篇目名“明天”。此谜用夹击法成谜。《三字经》有“三才者,天地人”句。此说法出自《易经·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据此,制谜者设想用谜面上的对“人”、“地”生疏夹击出对“天”明白,来作谜底。但这个设想有悖常情。试想一个人如果对“人道”是生疏的,对“地道”是不熟悉的,他又怎么会明白高深莫测的“天道”呢?正因为制谜者意想当然,所以才会制出这种不耐推敲的谜来。
    “马头娘”猜中药名“云母”。马头娘是神话传说中的蚕神,马首人身的少女,也叫马明王。以“马头娘”挂面,并不扣典指人,只是用“马头”扣“云”,用“娘”换“母”,这在谜法中称面上别解。虽说“谜底别解为谜之正格”,但面上别解也是成谜大法,符合“回互其辞”的要旨。问题在于此谜为什么以“马头”扣“云”呢?李白有《送友人入蜀》诗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可能这就是制谜者的依据。但李白笔下的人面起山,马头生云,是对蜀山、蜀道这一特定环境的描写,并非随时随地均可见到的情景。制谜者把“马头生云”这种特定情况下的特殊现象,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这种一厢情愿的设想,别人如何得知?这就难辞“脚指动”之讥了。
如果此人还让你记得,那么就点一支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813 小时
主题
164

2001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7678
经验
169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8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4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1:42 | 只看该作者
谜病剖析——其他谜病

    前面,我们剖析了灯谜创作中的二十一个大毛病,触及面较之前人的“七忌”、“十忌”为广。但实际存在的灯谜创作上的毛病,又岂止这么多。只能说这些是谜病中较为明显、常见的。还有一些常见病,因其为害不甚严重,所以不分节剖析,而在这里简略介绍,以期引起注意。
    一、用格相犯
    灯谜扣合,有不少是借助谜格的调整而完成的。如果按格调整后的谜底,出现与谜面相同的字部,这就叫“用格相犯”。如用陆游《咏梅》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作面,猜刊物名“花城”,作者用了“燕尾格”。按格规,谜底末字展开,即成“花成土”。以之扣面,意义虽合,但面底均有“成”字,造成相犯。又如以“一千零一天”猜物理名词(放踵格)“重量”。其格要求谜底每字的下半截必须同部,去其同部,所存部分为底。此谜用格后就以“千旦”扣面,“千”字面底两见,形成病谜。
    二、一谜多底
    同一谜面,猜出多个谜底来,前人将其列为谜病之一。仔细分析,包括“多猜”和“多底”二类。
    制谜者以底谋面,用一定法门,沿一定思路,拟出自以为贴切的谜面。挂出求猜时,猜者揣度面意,在谜目规定的范围内觅底,有时因思路不同,或谜意相近而猜出可以成立的别底来。这是每个制谜者都会碰到的问题。张起南说过:“有时所猜或突过原作,不宜固执己见,负人苦心。”可见一谜多猜,只是作者制谜时考虑欠周,未能把握面底扣合的唯一性。这样的“多猜”谜,只能算是有缺点的谜。
    毛病大的“一谜多底”,应是如下一类:“神话”猜成语二“一表非凡、谈吐不俗”,“蒙语”猜成语二“一言以蔽之、不知所云”,“山雨”猜成语二“崭露头角、出头露面”,“曲终”猜电影二“失去的歌、绝唱”,等等。这些谜都于谜目要求猜两个底,但两个底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消纳谜面的意思,两底无互相裨补之功,反而有重义迭意之弊。这往往是自知所拟谜面可能出现同义别底,又不愿换面扣紧一底;使之不能别猜,于是标目多猜。这样人为的“一谜多底”。就是毛病。
    三、一谜多格
    一条灯谜,用二个以上的谜格来调整谜底,就叫“一谜多格”。
灯谜用格,前人多持“纵然灵巧,究失天然”的看法。李文宾先生说:“将谜底除头去尾,以致面目全非,体无完肤,此类灯谜着实勉强、粗硬、呆板、机械,失却了天然之雅逸。”前人制谜,一谜同用二至三格者,其中多有异读的铃格,或顿读的红豆格,还有集缀成底的牟尼格。这些谜格现时国内谜界已渐舍弃,所以现在的谜作中一谜多格的现象已经少见。不过,作为一种谜病,“一谜多格”是实际存在的。有人牵就谜材,依赖套格成谜,一格不敷,多格为用,弄得一条谜像个严重伤残的病人,脚上夹板,头上包扎,坐轮椅又持拐杖。结果正如张起南所说:“若兼用数格,则不独千头万绪,猜者为难,且破碎支离,必非佳构。”一谜多格,毛病浅显,故不举例。
    四、定目不确
    谜目限定猜射的范围,在整个谜作中居于关键地位。定目不确,会使猜者误入歧途,空费心思。“定目不确”的毛病,包括定错谜目,定目过宽,巧立各目等几种。
    这个毛病的成因,或者是制谜者对谜底归属无知,或者是制谜者怕定目范围过小易被猜破,故意将谜目定宽,宁让人海阔天空,乱寻一气。谜作者如把定目看成制谜挂猜成败的关键而谨慎从事,并能设身处地为猜者着想,这种毛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五、一谜多目
    一谜多目,使谜底拉杂不类。即使串合释面分毫不爽,挂出求猜时,也会使人费心拼凑,令人望而生厌;赏析时,则因其谜底性质不同,支离杂碎,往往降低其韵味。这类谜一般都是制谜者因面觅底,牵强成谜的产物。
    六、用错谜格
    准确按规范用格,使猜者“知格通变”(柯国臻先生语),才便于射获。如果制谜者挂错谜格,此谜就不可能被猜中,以致成为死谜。用错谜格往往原于作者对谜格格规的无知或标格时疏忽,避免的对策只须有个认真、严谨的态度。
    七、滥用谜格
    滥用谜格和错用谜格不同,指的是谜作用格之后,对谜底并无改造变意之功,甚或使面底扣合反而变差。这样用格,就是滥用。
    用格而谜底意义未变的,如:
    天长地久有时尽(猜电影名·上楼格) 不了情
    何处着我(猜香港明星·下楼格) 余安安
    上两谜中,“不了情”与“情不了”、“余安安”与“安安余”,词义没有区别,只是着意于使底材字句与面句字序相近而已。这样来用格,实在大可不用。
    用格反而使扣合变差的,如:
    美人如花隔云端(猜称谓·双钩格) 空中小姐
    此例按双钩格调整后,谜底是“小姐空中”,与谜面的字序一致了,但读起来拗口得很,倒不如不用格的好。
    人们好把使用谜格比喻为动手术。滥用谜格,反而损坏了谜材,这手术就成为致残的失败的手术。
    八、弄错谜底
    在谜书中,在赛场上,有时会遇到无法猜射的死谜。究其原因,是作者弄错谜底。本来天下万物皆可入谜,谜底事物几乎无所不包。但一个谜人见识有限,制谜时如果只从字面追求扣合洽切,而对事物的名实不求甚解,有时就会弄错事物,误用底材。这类谜公布出来,不仅为识者所笑,还会贻误他人。所以将其列入谜病,以期引起广大谜人的重视,在制谜时对生疏底材先慎重考实而后采用。
    九、一谜多病
    一则灯谜,兼有二种以上的毛病者,通称一谜多病。
    上面剖析各病所举的谜例,就有兼有别种毛病的,因图剖析的方便,作了侧重归类论述。由于一谜多病的作品在古今谜籍中刊载的不少,有的还被视为佳谜,故有必要提出这一问题,引以为戒。
如果此人还让你记得,那么就点一支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8 21:09 , Processed in 0.0799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