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录—天涯]《余教授教对联》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3 1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ff0000>第三讲: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FONT>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存统文化瑰宝。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1. 对联只有中华民族才有, 其它民族或国家如果有对联, 都是汉字写的, 也有对汉字对联进行模仿的, 如丽江的东巴文、楚雄的彝文、越南的越南文和喃字对联等。
  2. 对联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 历史悠久, 它的产生、发展和成熟, 都没有受任何非汉族文化的影响, 不仅如此, 至今我们仍不能原汁原味地进行翻译来让其他民族或不懂汉语的人明白。
  3. 对联是瑰宝, 因为对联是中国国学的一种, 是中国的国粹。
  
  对联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原因有四:
  1. 我们的文字是单音节方块汉字, 每个字都是一个独立结构, 一样大小, 便於对称排列, 加上有平上去入或者阴阳上去四声, 可以按抑扬顿拴安排, 读起来音调铿锵, 非常和谐。
  2. 汉字书法非常独特, 不仅有许多书体, 而且同一种书体在不同人写起来便会有不同的风格, 用以书写对联, 非常美观及容易传播。
  3. 对联长短不拘, 可以表达各种内容, 形式多样, 使用轻便快捷。
  4. 对联用途广泛, 节日、开业、新春、乔迁、寿辰、名胜古迹、赠友人、祝贺、写实和婚丧礼嫁等等都可以写联, 也习惯写联。
  
  有了以上4种原因, 在一千多年来, 对联一直长盛不衰。
  对联又是中华民族的名片, 在海外华人居住的地方, 几乎都有对联, 反之见到对联就可以找到华人了, 这也是对联独有的作用, 也是中华民族族魂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联有著很高的教育价值, 许多对联的内容都可以给人以启迪, 像清末吴大澄所题:
  
  好人多自苦中来, 莫图便宜
  凡事皆缘忙里错, 且更从容
  
  注: 我的疑问, “宜”字在今音/古音皆为平声, 何解?...故意“忙里错”?...呵呵, 往后讨论吧!
  就这一联便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还有, 许多对联都给人以美妙的艺术来享受, 如讽刺一贪官联:
  
  大老爷做生, 金也要, 银也要, 铜钱也要, 红黑一把抓, 不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 稻未熟, 麦未熟, 高梁未熟, 青黄两不接, 哪有东西
  
  许多对联都艺术地记录或者反映了当时的一段史实, 像清代秦涧泉所题: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联记录了在拜谒杭州岳王墓时的感受。
  
  清光绪二十七年, 赵藩写了这副对联来讽刺(劝喻)岑春煊任四川巡抚时的恶行: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
  
  以上数个例子可以看出一点, 学写对联要动许多脑筋, 还要写什么切什么, 作好一副对联并不容易, 但当作出了一副好对联, 往往欢欣鼓舞, 更会提高对联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学习过程中, 不断动脑筋和受到启发, 智力也就得到提升了。只要引导得好, 不仅可以写好对联, 还可以推动语文和其它学科的学习哩!
  对联的把握可以为多种文体而特别是韵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骈文和诗词曲都讲究对仗与平仄, 对联又是对仗与平仄之集大成者, 把握好对联的规则, 对学习这些文体是大有好处的。
  
  第三讲总结:
  
  1. 对联存在著四种主要价值:
   史料价值 – 赵藩以联来讽刺(劝喻)岑春煊巡托
   教育价值 – 诸葛亮七擒孟获, 主张攻心为上, 审势定策, 语重心长
   欣赏价值 – 对联符合规则, 正反立论转接自然, 令人愈玩味而愈觉得是大手笔所为。
   旅游价值 – 上百年以来, 名胜景点挂有对联的, 游人必定会看的。
  2. 对联有三美:
   对称美 – 是讲究对仗的
   和谐美 – 是讲究平仄的
   语言美 – 是讲究修辞的
  3. 对联是对称美、和谐美与语言美的高度统一。
  4. 个别地方小有失对是允许的, 为了不因形式影响内容; 但失对太多, 就会失去对称美了。
  5. 个别地方打破平仄是允许的, 但平仄失协太多, 就会失去和谐美。
  6. 若全以政治口号入联, 又没有特殊的修辞作用, 读起来就会失去语言美了。
   举例:
   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若这类题词都算作对联的话, 就是不知道对联的讲究和三美了!
  
  第三讲作业:
  
  1. 你看见哪些地方或场合用过对联?
  2. 为什么其他民族很难产生对联这种文学形式?
  3. 你为什么要参加对联学习
  
  背诵3副对联
  
  【书房联】 明代邓子龙题。 “瘦”—消损, 减少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格言联】 厌, 满足; “看”字读如 “刊”
  
  好书不厌看还读
  益友何妨去复来
  
  【湘覃关圣庙联】 清代王壬秋题
  
  匹马斩颜良, 河兆英雄齐丧胆
  单刀会鲁肃, 江南名士尽低头
  
<!--开始首帖底部通栏--><!--结束首帖底部通栏-->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align=right width=100></TD>
<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FONT color=#808080>桃花客</FONT></A>  回复日期:2005-3-28 12:56:00</FONT></TD>
<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
<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FONT color=red>第四讲: 对联产生在唐代</FONT>
  
  对联是在桃符习俗、对仗和平仄的结合中产生的。
  桃符, 是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名的桃木板, 以为可以压邪。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 “正月一日……贴画鸡(于)户上, 悬苇索于其上, 插桃符(于)其旁, 百鬼畏之。” 后来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 是为春联。春联的出现大约在南朝以后一段较长的时间。
  除了桃符习俗以外, 南朝的骈体文和永明体的对仗和平仄规则, 构成了对联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骈文又叫四六, 是讲究对仗的, 而且亦开始讲究平仄, 特别是句脚平仄。
  
  看南朝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一段: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翠竹青林,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沈鳞竞跃。
  
  从以上每句句脚的字可看到的是: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中平仄, 尚不是十分规则, 但 “仄仄平平” (翠竹青林) 和 “平平仄仄” (沈鳞竞跃) 这样标准的格式已经出现了。再看看:
  
  永明体诗如阴铿《人朝曲》
  
  依然临江渚, 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 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馀鸟, 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 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运, 江汉与城闉。
  
  渚, 水中陆地。纶, 鱼线。闉, 读音, 角落也。
  在这首诗里, 已出现了这样的对仗句了。
  
  “鼓声随听绝, 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馀鸟, 离亭已散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如何相背运”
   平平平仄仄
  
  “钓晚欲收纶”
   仄仄仄平平
  
  对仗和平仄到了这一步, 对联产生的基本条件就具备了。
  有人提出所谓 “大楹联”的观点, 把对联产生的时间推到南北朝以前, 推到汉代, 甚至推到《孟子》、《论语》, 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这种观点不仅混淆了对联与对偶修辞格的区别, 而且也忽视了其时还不具备或者说人们还不知道运用这些基本条件的事实。
  然而, 基本条件有了, 也还不等于对联已经产生。要将这些基本条件综合起来形成对联这样的一种文体, 还需要一个过程。至今, 我们还没有发现初唐以前的对联, 就说明了这一点。初唐时期, 只见到这样的一段典古记载:
  贾嘉隐年7岁, 以神童召见。时长孙太慰无忌、李司空绩于朝堂立语。
  李戏之曰: “吾所依何树?”
  嘉隐云: “松树。”
  李曰: “此槐也, 何言松?”
  嘉隐曰: “以公配木, 何得非松?”
  长孙复问: “吾所依何木?”
  嘉隐曰: “槐树。”
  公曰: “汝复不能矫对耶?”
  嘉隐曰: “何须矫对, 但取其鬼木耳!”
  李叹曰: “此小儿獠面, 何得如此聪明?”
  嘉隐应声曰: “胡头尚作宰相, 獠面何废聪明!”
  
  释字: 复, 再。不能, 不要。矫对, 故意乱答。獠面, 面目粗野丑陋。胡头, 即魌(读期)头, 本指过去打鬼驱邪时带的面具, 此暗指长孙无忌形象可怕。
  像这种应声而出的对联, 古人谓之口号。初唐乃至中唐时期出现的对联, 大都是这一种。对联产生在唐代是凿凿有据的。盛唐以后, 陆续发现了一些堪称对联的例子。如:
  
  【李邕题太平公主南庄联】
  
  流风入座飘歌扇,
  瀑水侵阶溅舞衣。
  
  【杜牧题汉阳渡口联】
  
  残灯明市井,
  晓日辨楼台。
  
  【林嵩题堂室联】
  
  大丈夫不食唾余, 时把海涛清肺腑,
  士君子岂依篱下, 敢将台阁占山颠。
  
  唾余, 唾沫之余。
  
  第四讲总结:
  1. 对联是在桃符习俗、对仗和平仄的结合中产生的。
  2. 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 是为春联。
  3. 春联的出现大约在南朝以后一段较长的时间。
  4. 对仗和平仄规则, 构成了对联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5. 对联产生的时间推到南北朝以前, 推到汉代, 甚至推到《孟子》、《论语》, 这是不正确的。
  6. 对联在初唐乃至中唐时期出现。
  
  第四讲作业:
  1. 对联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 对联为什么在唐代才得以产生?
  3. 为什么不能把对联的产生推到南北朝以前?
  
  背诵 5 副对联
  【江夏灵泉寺联】 唐代李洞题
  
  千崖竞香旷怀远
  万壑争深法眼宽
  
  【御赐陈师孟联】 唐代僖宗李儇题
  
  麒麟阁上精神爽
  虎豹关前胆气豪
  
  【御赐陈氏义门联】 唐代僖宗李儇题
  
  九重天上旌书贵
  千古人间义字香
  
  【钟祥莫愁湖水阁联】 唐代郑谷题
  
  一片湖光比西子
  千秋乐府唱南朝
  
  
  【蕲州三角寺联】 唐代羔应弹师题
  三角山前三角寺
  九龙桥上九龙庵
  
  作业於 30-3-2005 (星期四)汇集, 星期五开新帖讨论, 各学员及联友自发性参与吧!
  
  另外, 有关课程时间的重申编排将尽快通知各位, 谢谢!
  
</DIV>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2
 楼主| 发表于 2005-4-3 15:11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ff0000>第五讲: 对联的发展(上)
</FONT>  
  诗联界的许多人都说对联是从律诗发展来的, 经事实证明, 这种认识是错的。其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没有详细考察对联与律诗在发展初期的情形,不知道对联和律诗是同源的,后来也没有隶属关系。
  之前曾谈到了骈体文和永明体诗为对联的产生,提供了基本条件,现在进一步说明,骈体文和永明体诗,还为律诗的产生提供了基本条件。
  先看杜甫五言律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再看看韩翃七言律诗《同题仙游观》
  
  仙台初见五层楼,
  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
  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
  细草春香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
  人间亦自有丹邱。
  
  在这两首律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规则与骈体文和永明体诗的密切联系。如:
  1. 两首律诗每句的第二字依次排下:
  4. 《春望》— 破春时别火书头欲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5. 《同题仙游观》— 台物色声松草用间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与第四讲所引骈体文《答谢中书书》的句脚平仄规律一样,都是“仄顶仄,平顶平”。律诗给这种平仄排列规律一个专门术语 – “粘”。打乱了这种平仄排列规律叫“失粘”。这是骈体文的平仄规律用到律诗上了,但骈体文用在句脚,律诗则用在每句的第二个字而已。
  2. 永明体诗用对仗句, 律诗也用, 永明体的对仗句位置不固定, 而律诗却固定在 3,4,5,6 句。
  3. 永明体中出现的平仄格式, 如: 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 / 仄仄仄平平…之类, 五言律诗中已全面使用。七言律句是在五言律句的前面加上相反的两平或两仄便可以了。
  4. 永明体在上述平仄的运用中, 不一定配套使用以形成 “对”的格局; 而律诗中则是两两配套使用的, 而且也成了定规了。
  
  对联的情况, 唐宋间的短联不一定看得很清楚, 举个例:
  
  【永济寺联】 清代某地永济寺僧题
  
  江水滔滔, 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 万念皆空, 说什么晋代衣冠, 吴宫花草。
  天风浩浩, 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 一关独闭, 更何须故人禄米, 邻舍园蔬。
  
  由上可见, 对联也是按骈体文的句脚平仄规律安排句脚平仄, 并按骈体文和永明
  的句中平仄规律安排句中平仄。
  
   第五讲总结:
  1. 对联和律诗是同源的, 它们的源在於骈体文和永明体提供了基本条件。
  2. 对联对骈体文和永明体诗有较为全面的承继关系。
  3. 对联与律诗是同时产生和平行发展的。
  4. 对联与律诗之间是互相成就的, 不分谁成就了谁。
  5. 律诗的对仗句是可以摘出来作对联用的, 也可以说律诗中的对仗句正是借用了对联的结果。
  6. 诗歌被定为科举考试必考科目, 造成研究的人多而研究对联的人较少, 还自然地把对联看作为诗的附庸。
  
   第五讲作业:
  
  1. 律诗和对联的基本规则是如何奠定的?
  2. 为什么说对联和律诗是平行发展的?
  3. 律诗和对联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背诵 5 副对联
  
   【杨州史公祠联】 清代张尔荩题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释文: 明朝末年, 史可法在杨州抗清遇难, 因尸积难辨, 葬其衣冠于梅花岭。唐代徐凝有诗云: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在杨州。国, 指明朝。故臣, 指史可法。
  
  【杭州岳王庙联】 清秦涧泉题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马鞍山太白楼联】 清代姚恭泶题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泰山南天门联】
  
  门辟九霄, 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仞, 俯临千嶂奇观
  
  【成都杜甫草堂联】 清代顾变初题
  
  异代不同时, 问如此江山, 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 有长留天地, 月白风清一草堂
  
  
<!--开始首帖底部通栏--><!--结束首帖底部通栏-->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FONT color=#808080>桃花客</FONT></A>  回复日期:2005-4-1 11:01:00</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FONT color=red>第六讲: 对联的发展(下)</FONT>
  
  中晚唐时期, 对联出现的数量已经多了起来, 只是记录下来的不多, 因此我们见到的也不多。而今见到的唐代对联大都是通过志书、家谱一类代代相传的典籍保留下来的, 题写的人也很有权威。从第三讲引用和要求背诵的对联来看, 除了口号对联而外, 胜迹对联和堂室对联之类也出现了。
  《宋史 – 蜀世家》记载了一副五代时期的春联:
  
  新年纳馀庆,
  佳节号长春。
  
  最初的作者本是后蜀大臣辛寅逊, 孟昶(读厂) “以其非工”, 改成了这个样子, 人们便把著作权归到孟昶身上了。孟昶很喜欢写联, 年年春节都写, 到了五代, 春联已非常盛行了。若说对联是从孟昶这里开始产生, 这又把时间定得太晚了。
  宋代开始, 对联迅速走向各个领域, 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朱熹写的对联就流传甚广。
  
  【相传苏轼曾为广州真武庙题过如下一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 仙佛焉耳矣;
  有伏虎降龙手段, 鬼蛇云乎哉。
  
  【镇江金山寺联】 胜迹联 朱熹题
  
  日夜长浮, 不用千篙争上水;
  乾坤屹立, 独能一柱砥中流。
  
  【建阳沧州精舍春联】 朱熹题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题霞浦武曲朱氏宅联】
  
  文章华国
  诗礼传家
  
  从上面四联已涉及有四个类别的对联 – 题庙联、胜迹联、春联和家宅联。
  
  元代留下的对联极少, 至明代朱元璋, 他非常喜欢对联。
  他曾於一阉猪户撰了一联:
  
  双手辟开生死地,
  一刀割断是非根。
  
  由于朱元璋的提倡, 家家必定要有门联(春联), 没有的当抗旨论, 因此明代不仅春联大盛, 其它对联也大为发展起来。
  到了清代, 对联可谓是鼎盛时期了, 其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
  1. 对联越写越多, 并出现了一大批撰联高手; 据记载, 每年皇帝过生日, 庆典上就有数以万计的对联, 加上民间的就更难计算了。康熙和乾隆都撰得一手好联, 乾隆与纪晓岚的对联故事就更是家传户晓了。
  2. 对联越写越长:
  6. 孙髯所题昆明大观楼长联, 凡 180 字, 号称 “海内第一长联”
  7. 到清末, 四川江津钟耘舫连出三副长联, 题成都望江楼联 220 字; 题江津临江城楼联竟达 1612 字。当然, 对联不一定是越长越好的, 但当时出现的这些长联一般水平都不低, 而且字数上能达到这个程度, 也可以说是对联发展的一个标志了。
  3. 越写越巧。能使用的修辞手段都用上了, 《对联通》中列出的艺术技巧就有四十种之多, 但还没有把对联的艺术技巧完全穷尽, 鲁晓川君专文论及的“揶榆手法”就在这四十种之外。艺术枝巧可使对联更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4. 声律系统已臻于完善, 这声律系统叫做 “马蹄韵”, 它是一整套句脚规则与句中规则的有机结合。只有那些尚不知道或者没有把握这个系统的人创作出来的对联, 才与马蹄韵不合。因此对这个声律系统的肯定与提倡, 对规范对联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对联的发展前景确实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 展望未来也有令人担忧的地方:
  1. 重创作轻理论的现象依然存在, 许多对联典籍也无人发掘整理。
  2. 许多图书馆为了自身的利益, 将资料的查阅和复印费定得很高, 这等于对资料进行封锁, 给讨联的研究造成了困难。
  3. 由于市场和世俗文化的冲击, 使人们产生一种浮躁心理, 满足於简单肤浅的东西, 不去深入研究, 反之还主张对联不要规矩, 这对对联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4. 联界人员老化的现象很严重, 如果不加紧培养接班人, 可能二十年左右就会出现断层了。
  
   第六讲总结:
  1. 对联的声律系统在清代已臻于完善 – 马蹄韵。
  2. 马蹄韵这个声律系统为对联所独有, 它与诗词曲的声律系统都不相同。
  3. 马蹄韵这个声律系统成了对联区别于其它文体特别是诗词曲的质的所在。
  4. 马蹄韵这个声律系统成了对联赖以支撑的核心。
  
   第六讲作业:
  1. “新年纳馀庆, 佳节号长春” 一联有何重要地位?
  2. 为什公说清代是对联发展的鼎盛时期?
  3. 你认为对联的未来将会如何? 你有什么打算吗?
  
  背诵 5 副对联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徐悲鸿题】
  
  白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
  
  【旧联一副】 老, 老练也。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台南延平郡王祠联】 清代丘逢甲题
  
  由秀才而封王, 支持半壁旧江山, 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驱外夷以出境, 开辟千秋新事业, 愿国中有志者再鼓雄风。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联】
  
  天赐湖上名园, 绿野初开, 十亩荷花三径竹,
  人在瀛洲幻境, 红尘不到, 四围潭水一房山。
  
  作业於 4/4/2005 星期一汇集讨论, 请各联友学员尽早交功课吧…呵呵
  
</DIV>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3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22:42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red>《网上对联学习班》第一、二讲</FONT> 22/3/2005
  
  前言:
  各位联友和学员你们好, 欢迎参与由【对联雅座】主办的《网上对联学习班》, 也恳请特邀嘉宾们和资深联友们给予莫大的支持和参与, 桃花在这里代表全体斑竹们谢谢大家了!!..
  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 大家都能在对联上有更深的认识和更高的水平, 联友们在互相交流和讨论中也能建立更深的友情和感情, 虽是天南地北的各处一方, 但能借互相学习而把距离拉近至文字上的交流, 亦是难得的相聚, 难得的空中缘份, 我就不会错过了, 你们呢?..呵呵, 这真是值得珍惜的时光啊!!
  学习没什么硬性规条, 自发性的去做吧, 课程内容我已尽量使得不太沉闷, 只希望各联友耐心点, 最好完成所有作业, 这才知道自己的进步情况, 当然是不可以捣乱课堂了! 好了, 以下入正题了, 先是第一、二讲。
  课程内容摘录於《余教授教对联》课本, 经重新整理后登出。
  
  雾响晨钟惊晓梦
  手提笔墨上学堂
  
  <FONT color=red>第一讲: 概念(对联的认识)</FONT>
  
  对联, 又叫楹联、对子、对语、联语等。
  但楹联指的是贴挂在楹柱上的对联, 只是对联的一种, 将对联叫楹联是以偏概全, 是不正确的说法, 是不懂语言词义发展规律的表现。
  语言词义的发展有四种情况:
  1. 词义的扩大, 如 “响”, 最初只指回声, 后来发展为指一切声响。
  2. 词义的缩小, 如 “瓦”, 最初指的是一切陶制品, 后来仅指是盖在房屋上的陶片。
  3. 词义的转移, 如 “牺牲”, 最初指用以祭祀的猪牛羊头, 后来指, 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
  4. 词义色彩的变化, 如 “谤”, 最初是指一般的批评和议论, 后来发展为带有贬义。
  
  把对联叫做楹联, 显然是 “楹联”一词词义扩大的结果。而今将对联叫做楹联, 似乎还有雅俗之分。对联不仅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也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至今尚无法完整地介绍给不懂汉语和不识汉字的外国读者, 其对仗的部分要准确地翻译成其他语言文字, 所碰到的困难实在不少。所以在外国人眼中, 对联有著浓厚的神秘色彩。
  严格意义上的对联, 不管有多少句, 多少字, 全都是由对仗组成的, 有独特而完整的声律系统 — 马蹄韵。对联与其他文体, 或者说其他文学形式是区分起来的, 对联的优美, 博大精深, 艺术感染力和思想陶冶功能, 并不亚于任何一种文体。 对联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到清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长期以来, 在有华人居住的地方, 对联仍然是家喻户晓的。 对联曾经低落过, 但后来又兴盛起来了, 这就是对联顽强的生命力!!!
  少数民族对联是中国对联不可忽视的一部份, 他们都在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创作和书写, 也保持了自身的语言或者方言特点, 在对联文化艺术中, 如果忽视了这些对联, 肯定是不完整的。
  注: 记忆中,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也有方言对联
    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西藏)
    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新疆)
  
  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应当了解对联, 学习对联, 撰写对联和运用对联, 因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份。
  由于 “文革”造成的教育断层和大量俗文化与 “快餐文化”的冲击, 搞对联和诗词乃至各种传统文化的人大都已年事偏高, 中青年后续者数量很少, 因此不到20年, 青黄不接的情况就会很严重, 后果也可想而知了。
  近几年来, 联坛有一些人在强调对联规则要放宽, 有的甚至主张对联创作完全可以不顾对联规则, 说什么如果强调对联平仄, 就会加速对联的灭亡, 还说没有病联, 无所谓好坏等等….他们认为忽略质的规定, 不要衡量标准, 对联才会快速发展, 可是情况刚刚相反, 没有了质的规定和衡量标准, 好坏一个样, 灭亡的速度就更快了! 所以要谨记 “无规矩不成方圆” 的道理! 在楹联界中, 青少年对对联涉历不深甚至完全没有涉历, 容易分不清正确和错误的意见, 不愿意下苦功的就更容易被错误意见影响了, 因此我们应当把这些人引回到正确的路上去。
  
  学对联是有助语文教学的前进, 好处也不少:
  1. 作为语文课的补充, 也可把语文教学搞活
  2. 对联对思维与智力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
  3. 持之以恒, 可提高整体素质, 推动其他学科的学习
  4. 能写对联了, 遇上节日或婚丧礼嫁之事, 就可以帮上忙了
  
  第一讲总结:
  1. 对联是一门学问, 是一门学科, 它有其自身的内涵和规律
  2. 要发展对联, 首先要学好它, 在学习过种中, 有两种情况出现”
  2.1 难 – 是因为对联有一整套规则需要去掌握, 不懂语法、平仄、不懂对与联们关系和不愿意去学, 这就会觉得很难了。
  2.2 不难 – 古人谓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只要肯学习和钻研, 是没有学不会的东西的。
  3. 学术争鸣是允许的, 也是正常的, 但若鼓吹对联没有学术和无须有学术的说法, 不仅不正确和不符合实际, 而且是十分有害的。
  4. 青少年和新学联的朋友们不要受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的影响, 要好好学习, 在对联方面真正学出点成绩来, 或许将来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上, 做到有一点点的贡献。
  
  第一讲作业:
  
  1. 每人搜集一副对联, 并说说这副对联好在那里。(学员必做题)
  
  2. 背诵以下5副对联
  
  【清代邓石如联】
  
  海为龙世界
  云是鹤家乡
  
  【明代杨继盛有联曰: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李大钊改下联之 “辣” 为 “妙” 成: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巧联】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族馆联。极言来得很远。】
  
  共对一樽酒
  相看万里人
  
  【教育家陶行知自撰联, 上联嵌 “行知”二字】
  
  行是知之始
  学非问不明
  
<!--开始首帖底部通栏--><!--结束首帖底部通栏-->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桃花客</A>  回复日期:2005-3-22 10:09:00</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FONT color=red>第二讲: 对偶、对仗与对联</FONT>
  
  为了弄清对联的概念, 先说对偶: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一般都用在行文之中, 作为行文的一部份, 分别有严格和不严格:
  1. 不严格: 只要句式相同或者相近, 不讲究平仄。举例:
  
  摘录自【汉乐府 战城南】诗
  - 战城南, 死郭北
  - 水声激激, 蒲苇冥冥
  - 朝行出攻, 暮不夜归
  - 攀栖鹘之危巢, 俯冯夷之幽宫
  
  2. 严格: 对偶叫对仗, 既要求句式相同, 也讲究平仄, 对仗句可以不独立使用, 律诗中颔联和颈联(3,4,5,6句)就是例子了! 如:
  
  杜甫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对仗不独立使用时还是 “修辞格”, 独立使用就成对联了。就是说对联是独立使用的对仗句。再看看:
  
  【郑板桥题竹联】
  
  未出土时先有节
  纵凌云处也虚心
  
  【鄂比赠曹雪芹联】
  
  远富近贫, 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 因财而散世间多
  
  【李渔题庐山简寂观联】
  
  天下名山僧占多, 也该留一二奇峰, 栖吾道友
  世间好话佛说尽, 谁识得五千道德, 出我先师
  
  从上面三联看出, 对仗句之独立运用而成为对联, 每边一句或多句组合均可, 如果是每边多句的成联, 上联或下联中每句的数字可以不同, 但上下联之间相对应的句子的字数就一定要相等。
  在我国历代考试中, 对偶、对仗或对联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科举考试以考对联取士的故事, 至今尚在流传。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 对偶、对仗和对联逐渐进入考题。
  
  1987年: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1991年: 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
  
  1993, 95, 96年都有题目让考生写出与一句名诗相对偶或者对仗的句子。直至现在, 尽管每年所占的分数都不很高, 但可以看出人们对对偶、对仗和对联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还是比较重视的。
  
  第二讲总结:
  
  1. 对偶是指将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平行排列使用。
  2. 对偶有严格与不严格之分。
  3. 严格的对偶叫做对仗。
  4. 对仗句独立使用, 就成了对联; 就是说对联是独立使用的对仗句。
  
  第二讲作业:
  
  1. 在学过的语文课本中找出对偶句 (学员必做题)
  2. 比较对联、对仗和对偶的异同 (学员必做题)
  3. 将记得的对联写出1-2副来 (学员必做题)
  
  背诵4副对联
  
  【成语对联 – 锦, 丝织品】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焦山别峰庵联, 郑板桥题】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泰山玉皇庙联】
  
  地到无边天作界
  山登绝顶我为峰
  
  【杨度挽孙中山联】
  
  英雄作事无他, 只坚忍一心, 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 正疮痍满目, 半哭苍生半哭公
  
  注意事项:
  1. 对第一、二讲课程内容有问题者, 可随意跟帖提出, 如果雅座中解答不了或拿不准确实答案的情况下, 则会汇总问题向孙社长和余教授求助, 当然, 我只可以尽力而为了, 他们是答应了, 但也要他们有空才行啊!...呵呵
  2. 第一、二讲作业於 24-3-2005 (星期四 晚上19:00 截止, 然后归纳), 25 – 3 – 2005 (星期五) 开新帖进行讨论。
  3. 此帖只收集对课文提出的问题, 不作讨论之用, 讨论内容一概删除及转移到讨论帖内, 敬希留意。
  4. 下一课为第三、四讲, 日期: 29 – 3 – 2005 (星期二)登出, 各学员自发上课吧。
</DIV>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4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22:42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桃花客</A>  提交日期:2005-4-7 11:02:29</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FONT color=red>第七讲: 思想内容是对联的灵魂</FONT>
  
  重温一下对联的四种价值
   教育价值
   欣赏价值
   史料价值
   旅游价值
   对联这四大价值, 首先是由其思想内容决定的。在历代统治者中都把文学作为教化的工具。孔子删定《诗经》, 就曾经说过“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对联是文学作品, 当然也会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 因此也是文字狱关注的对象。这是一个典型例子:
  雍正四年, 庶吉士徐峻因文中有:
  
  “明月有情反顾我, 清风无意不留人”
  这样一个对仗句, 被说成是 “有心诽谤”, 满门抄斩,
  
   另外, 道光初, 阮元出任云贵总督, 驻昆明, 他认为昆明大观楼长联是 “以正统之汉唐宋元伟烈丰功总归一空”, 进而否定大清王朝, 为了达到 “扶正消逆”的目的, 于是亲自动手将长联加以修改, 虽然没有行得通, 但也说明他对这副长联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何等看重。
   在古今中, 内容好的对联比比皆是, 以下举一些例子:
  【杭州岳飞墓联】 清代松江女史题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联歌颂岳飞之 “忠”, 下联痛恨秦刽之 “佞”, 态度非常鲜明。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宰相, 指李鸿章。司农, 官名, 指翁同和。合肥, 既作宜肥解, 又指李鸿章的籍贯。常熟, 既作经常丰收解, 又指翁同和的籍贯。联语讽刺了李翁二人, 但有人说翁同和在此联中是 “陪斩”。
  
  【顺治进士笪重光题】
  
  拙因知事少,
  老悔读书迟。
  
  联语是勉励人多涉世, 勤学习。
  
  【安庆大观亭联】 黄兴题
  
  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 天若有情, 应识四方思猛士;
  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 人谁不死, 独将千古让先生。
  
  徐锡麟, 民主革命家, 1907年与秋瑾策划皖浙两省起义, 旋即刺杀安徽巡托恩铭, 攻军械库失败后, 不久遇害, 其墓在大观亭旁。一抔土, 指坟墓; 抔, póu, 相当于“捧”、“把”、“握”; 先生, 指徐锡麟。
  
  这些对联都有极好的思想内容, 可以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有些对联并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具备很高的艺术技巧, 这也有欣赏价值的, 只要内容是无害的, 也应予以肯定。撰写对联应以内容积极健康作为基本要求。
  下面是一个内容消极和思想空虚的例子:
  
  做事有何心, 曲曲厅歌多苦味;
  登山无可赏, 竿竿岭竹尽愁云。
  
  这副对联中反映出的思想是消极颓废, 无所作为的, 即使是无病呻吟, 这样的作品都会给以人消极的影响。
  
  一写就是爱情, 格调不高的例子:
  
  一黑灯光, 彼几人忙私语;
  重开电亮, 我那位在何方?
  
  这是以灯为题作对联, 但连写灯也要扯到情爱上去, 可见平时的思想多狭窄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都有自己的自由来表达和抒发的, 最重要是看时间、场合和对象。再说对联写出来是给人看的, 不适当时间和场合写出来的对联, 人们看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还有一些内容非常不好的对联, 一般在社会上发现的。
  
  一家野味餐厅的一副对联:
  
  吃尽天下飞禽走兽,
  安享人生富贵荣华。
  
  这对联只是为了一些饕餮之徒的愿望和心理, 一饱口福进而安方子富贵荣华而写的。
  
  余教授在观北京自然博物馆以后, 写下了这样的一副对联:
  
  人类贪婪掠取, 戕草木, 灭生灵, 吃蛇吃鹤吃青蛙, 就差吃蝇蛆蚊血;
  自然报复频临, 暴沙尘, 发洪水, 隳土隳田隳市井, 最后隳发展生存。
  
  那些饕餮之徒与之相关的一流人, 何尝想到了这一点!
  时代是发展的。那些一封建的、没落的、腐朽的东西随着时代的进步总会被淘汰, 而代之以新生的、积极的、进步的东西, 对联的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 努力反映时代精神, 只有这样, 才能使对联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七讲总结:
  
  1. 对联的四大价值, 首先是由其思想内容决定的。
  2. 撰写对联应以内容积极健康作为基本要求。
  3. 对联作品应使读者受到教益, 受到启迪, 至少不能产生负面影响。
  4. 对联创作在思想内容上, 今后应努力贯彻我们国家提倡的四项要求:
   发展先进文化
  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第七讲作业:
  1. 是不是只有今天才注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2. 你能举出一两副思想内容好的对联作品来吗?
  3. 对联创作中的思想内容上应当贯彻的四项要求是什么?
  
  背诵 5 副对联
  
  【清代陈白崖题】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清代俞樾题】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做人。
  
  【施粥厂联】 清代朱彝尊题
  
  同是肚皮, 饱者不知饥者苦;
  一般面目, 得时休笑失时人。
  
  【题赠联】 告诉人们为人处世的态度
  
  君子淡交, 宁可淡中交君子;
  好人难做, 偏从难处做好人。
  
  【成都望江楼联】 唐胡曾《赠薛涛诗》 “万里桥边女校书, 枇杷花下闭门居”
  
  古井冷斜阳, 问几树枇杷, 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 占一楼烟月, 要平分工部祠堂。
  
  
</DIV><!--开始首帖底部通栏--><!--结束首帖底部通栏-->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桃花客</A>  回复日期:2005-4-7 11:06:00</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FONT color=red>第八讲: 对仗是对联的基础</FONT>
  
  前面讲过对仗是严格的对偶, 现在深入一点的介绍。
  一为威严, 二为开道, 三为保卫, 封建时代官员出行, 轿子前后都列有两排仪仗, 两边人数一样多, 相对之人所持之器械也相同, 看起来非常整齐。人们由此受到启发, 便把诗联里面对得很工稳的平行句子, 叫做对仗句。对仗句也分有广义与狭义两种:
  1. 广义: 连平仄也包含在内。因为平仄在对联中是配套使用的, 比如 “仄仄平平”对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下联平仄完全相对。
  2. 狭义: 不包括平仄。通常所说的对仗, 是指狭义的对仗。
  
  对仗的基本要求是:
   词性相同
   结构相应
   节奏相当
  古人讲究虚字对虚字, 实字对实字, 但跟现代语法中的虚词与实词, 只能说大致相当, 包含的范围不完全一致。
  1. 词性相同:
   名词对名词,
   动词对动词,
   形容词对形容词,
   数词对数词,
   副词对副词,
   助词对助词…等等。
   先看一个例子:
   【杭州西湖灵隐寺联】 赵孟頫题
  
   龙涧风回, 万壑松涛连海气;
   (名名名动, 数名名名动名名)
  
   鹫峰云敛, 千年桂月卯瑚光。
  (名名名动, 数名名名动名名)
  
  此联上下联相对的词语词性完全相同。
  词语的词性有时候会随著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发生转化。碰到这种情况, 转化成什么词性, 就按什么词性处理。例如:
  
  馥醴才觞三畹菊,
  扁舟又览一江秋。
  
  馥醴, 香味很浓的酒。畹, 田土计量单位, 一畹等於三十亩。觞, 古代一种用兽角制的酒杯, 是名词, 这里与 “览”相对, 应作动词看待, 意思也变成了 “(在三畹菊边)喝(馥醴)”, 词性的临时转换, 在于上下语言环境的需要。懂得这一条, 词性的把握和使用就更灵活了。
  
  2. 结构相应:
  是说上联是什么结构, 下联也是什么结构。仍以灵隐寺联为例:
  
  龙 涧 风 回,万 壑 松 涛 连 海 气
  <FONT color=red>偏 正 主 谓 偏 正 偏 正 谓 偏 正</FONT>
       
  鹫 峰 云 敛,千 年 桂 月 卯 瑚 光
  <FONT color=red>偏 正 主 谓 偏 正 偏 正 谓 偏 正</FONT>
  
     
  上联两个分句, 前一个是主谓结构, 后一个是主谓宾结构。下联一样。这是全联的大结构。
  如果细分:
   主谓结构: “龙涧风回”“鹫峰云敛”
   偏正结构: “万壑松涛”“千年桂月”, “海气” “湖光”
  再细分:
   偏正结构: “龙涧” “松涛” “鹫峰” “桂月”
   数量结构: “万壑” “千年”
  这是联中的小结构。
  
  一般说来, 上下联大结构必须相同。大结构不同, 就会失对。但是有时候由于受到内容的限制必须使用某个词语, 这样一来就可能会使个别的小结构乃至部份大结构变得不相应。这种情况能不能原谅过去, 就要看不相应的部分大不大和明不明显。如果不很大也不明显, 可以不视为一个问题。举个例:
  
  【南通广教寺联】
  
  长啸一声, 山鸣谷应;
  举头四望, 海阔天空。
  
  在这副对联中, “山鸣谷应”与 “海阔天空”对得很工稳, “长啸一声”为动补结构, “举头四望”为兼语结构, 但因前面都是数词, “一声” “四望”表面看去区别并不明显, 剩下的 “长啸” “举头”尽管一为偏正结构, 一为动宾结构, 在全联中所占的比例不大, 加上此联气魄很大, 虽然前一部分细考不得, 也算可以通过了。不过对初学者来说, 还是尽量求工为好。
  
  3. 节奏相当:
   节奏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根据语意了所作的小停顿, 这种停顿不用标点断开。举个例:
  【林则徐赠梁章钜联】
  
  曾从二千石起家, 衣钵新传贤子弟;
  难得八十翁就养, 湖山旧识老诗人。
  
  这副对联, 上下联都由两个分句组成, 每个分句都是七个字。但是前七字与后七字节奏就不相同。上下联的前七字与后七字节奏是:
  
  曾/ 从二千石/ 起家 衣钵/ 新传/ 贤子弟
  难/ 得八十翁/ 就养 湖山/ 旧识/ 老诗人
  
  懂得节奏会有诸多好外。朗读起来层次分明, 意思不乱。标点错误, 可能影响对语意的理解, 朗读节奏不对, 一样可以影响对语意的理解。另外, 对于同形语法结构, 节奏停顿的地方不同, 不仅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而且可以取得戏剧性的效果。举个例:
  
  【戏赠商家春联 明代祝允明】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馀财
  
  商家理解为不吉利:
  
  明日逢春/ 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 少有馀财
  
  祝允明道:
  
  明日逢春好/ 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 有馀财
  
  第八讲总结:
  1. 诗联里面对得很工稳的平行句子, 叫做对仗句。
  2. 对仗句也分有广义与狭义两种。
  3. 通常所说的对仗, 是指狭义的对仗。
  4. 对仗的基本要求是:
  a) 词性相同
  b) 结构相应
  c) 节奏相当
  
  第八讲作业:
  1. 对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2. 为什么词性相同以后还要结构相应?
  3. 懂得节奏有什么好处?
  4. 以某事物为题写一副对联, 5-7字。(学员必做题)
  
  背涌 5 副对联
  
  【庐山白鹿洞书院联】 南宋朱熹题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上饯信江书院联】 清代张邸尘题
  
  已用浮云看富贵,
  更于何处觅蓬来。
  
  【都江堰市青城山西客堂联】
  
  小院回廊春寂寂,
  碧桃红杏水潺潺。
  
  【传为渔人农夫游戏对】
  
  桶漏干, 船漏满;
  灯吹熄, 火吹燃。
  
  【青城山建福宫联】 清代程昌祺集《道德经》句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注意事项:
  1. 此为课文教材, 不作讨论之用。
  2. 问题及作业於10/4/2005 (星期日)汇总收集。
  3. 11/4/2005 (星期一)发作业讨论帖。
</DIV>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5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01:37 | 只看该作者
<TABLE borderColor=#ffffff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2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middle bgColor=#336699><FONT color=#ffffff size=+1>『<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index.asp?vitem=23&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B><FONT color=white>对联雅座</FONT></B></A>』 [联艺杂弹]<FONT color=red><B>《对联学习班课程》</B></FONT>第九、十讲</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桃花客</A>  提交日期:2005-4-12 13:13:02</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前言:
  为避免课程过长而带来沉闷心境, 为加快课程进度, 从今课开起, 课文内容将会更为浓缩, 如有不尽之处, 恳请原凉或以短信与我沟通查询, 谢谢各位了!!
  
  <FONT color=red>第九讲: 正对、反对、串对、自对、借对与无情对</FONT>
  
  对联有正对、反对、串对、自对、借对与无情对等分别。
  
  1. 正对: 上下联的意思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举些例子:
  
  漳洲白云岩书院联 南宋朱熹题
  
  地位清高, 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 江山常在掌中看。
  
  上联写书院的地位, 下联写书院的门庭, 也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的。
  
  2. 反对: 上下联的意思完全相反。举些例子:
  
  杭州岳飞墓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联讲 “青山有幸” “忠”, 下联讲 “白铁无辜” “佞”, 内容完全相反, 就是反对。
  
  3. 串对 (或说流水对): 上下联之间意思上存在着连贯关系, 少了前一半或后一半都使人觉得没斗没脑。举些例子:
  
  古人题镇江甘露寺一联
  
  到此已穷千里目,
  何须更上一层楼。
  
  此联上联讲原因, 下联讲结果, 语意相贯而下, 不可分开, 分开就没有意义。
  
  4. 自对: 又叫当句对, 即在一句中自成对偶。举些例子:
  
  明代解缙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对联, “头重” 与 “脚轻” 与是自对, “嘴尖” 与 “皮厚” 与也是自对。此外, “头重脚轻根底浅” 与 “嘴尖皮厚腹中空” 又可以上下相对, 十分工稳。“头重” 与 “脚轻” 与 , “嘴尖” 与 “皮厚” 与, 都是两个字自对。
  
  5. 借对: 用某个词语的其中一个意思的同时, 又借这个词语的意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举个例子:
  
  传为纪晓岚题的一副对联
  
  南通州, 北通州, 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 西当铺, 东西当铺当东西。
  
  此联中的后一个 “东西”就是在用其表物件的意义的同时, 又借其表方向的意义来与 “南北” 相对, 这就是借对。借对是一种巧对。再举个例:
  
  6. 无情对: 或可叫做 “流水联”。其特点是上下联仅字面相对, 平仄相谐, 意思绝不相干。举个例: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一般认为无情对不过游戏之作而已, 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也可以表达比较严肃的内容。举个例:
  
  杨三已死无苏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杨三, 指杨鸣玉, 李二, 指李鸿章。
  
  第九讲总结:
  
  1. 正对: 上下联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的。
  2. 反对: 上下联内容完全相反。
  3. 串对: 上下联语意相贯而下, 不可分开。
  4. 正对、反对和串对, 就对仗方式本身而言, 地位是平列的, 没有优劣之分。
  5. 借对: 借对也可以说是一种巧对。
  6. 无情对: 表面意思完全不连贯, 但对得实很工稳。 这种对仗全都是借对, 可以这么说, 无情对的对仗, 基本上都是通过使用借对来实现的。
  
  第九讲作业:
  
  1. 写一副对联 (自对)
  2. 写一副对联 (串对 ‘流水对’)
  3. 写一副对联 (正对)
  
 注: 以上内容部份引用了《余教授教对联》书中的语句。作者: 余德泉教授 
</DIV><!--开始首帖底部通栏--><!--结束首帖底部通栏-->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桃花客</A>  回复日期:2005-4-12 13:16:00</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FONT color=red>第十讲: 老四声和新四声</FONT>
  
  前面说过, 对仗是对联的基础, 而对仗最旱产生於骈文, 演变下也产生了对联和成为了律诗的主体。而对联与其它文体的区别, 就是对联的声律规则 – 马蹄韵。在写文章时, 措辞工巧易得, 能使声律和谐则较难了。对联也一样, 对仗容易掌握, 声律则难! 在声律难掌握的同时, 便有人主张对联声律要 “放宽”了, 这其实是自欺欺人的想法, 对联作品很难写出较高的档次。
   对联的声律只有平仄, 毋须押韵。
   汉语主要存在两个声调系统:
  
  1. 老四声: 有入声字(南方方言区)
  2. 新四声: 没有入声字(普通话)
  
  1. 老四声: 指 “平上去入” 也可以叫做 “阳平和阴平” 加上去入声变为五声。但一般都是说四声代表了。
  
  2. 新四声: 指阳平和阴平加上去声 (亦即是说 1, 2, 3, 4声 ), 而现今的普通话就采用了新四声的声调系统了。这新四声的声调系统其实在元代以前就开始形成了。
  
  3. 对比举例:
   
普通话 – 平声、仄声
新四声:
3.1 阴平字 – 山风花通开
3.2 阳平字 – 云黄成行林
3.3 上声字 – 酒起止我
3.4 去声字 – 冻痛救命

老四声:
3.5 阴平字 – 山风花通开
3.6 阳平字 – 云黄成行林
3.7 上声字 – 酒起影雪
3.8 去声字 – 照痛训冻
3.9 入声字 – 则得弗石吉
  
  从上对比可以看到, 新四声和老四声的平声、 上声和去声字分别不大; 而入声字则只存在於老四声之中。在现今的声调中, 老四声的入声字很多都归入了普通话的平声系统内, 如: 一, 十, 石, 得, 吉…..等等。所以以防声调混乱, 在现今的对联写作中, 最好以今音(即普通话/ 新四声)来写, 这效果会比较好。但在另一方面来说, 欣赏及阅读古人的作品时, 多了解一些老四声字也未尝不可的。可参考一下以下网址:
  http://www.hotqq.com/cgi-bin/mz/poetry/dispingze.asp

注: 以上内容部份引用了《余教授教对联》书中的语句。作者: 余德泉教授
  
  老四声联作举例:
  
  【嵌字,香, 墨四唱】 木雁
  
  炉袅藏香难引蝶,
  砚涵徽墨好涂鸦。
  
  注: “蝶”字新四声 (今音) 为平, 老四声(古音)为仄
  
  新四声联作举例:
  
  【嵌字,香, 墨四唱】 金箍棒
  
  渡月沉香遗玉色,
  屏竹茗墨染青葱。
  
  注: “竹”字新四声 (今音) 为平, 老四声(古音)为仄
  
  【嵌字: 龙马精神 (碎锦格)】 金箍棒
  
  怒啸神州龙叱海,
  精突赤水马平川。
  
  注: “突”字新四声 (今音) 为平, 老四声(古音)为仄
  
  以上举例说明了新老四声的运用, 其实真接影响到平仄和律对应问题, 但在一副成联中, 一定不可以新、老四声同时使用。谨记!!
  
  第十讲总结:
  
  1. 以普通话为基础, 分清楚字的读音和平仄分配。
  2. 新四声在现今的学习环境中极力提倡。
  3. 老四声适宜於欣赏及阅读古人的联对作品。
  4. 新、老四声皆可用於对联作品中, 是共存的。
  5. 一副成联中, 一定不可以新、老四声同时使用。
  
  第十讲作业:
  
  1. 用新四声 (普通话/ 今音)写一副对联
  2. 用老四声 (古音)写一副对联
  
  注意事项:
  1. 作业於 15-4-2005 (星期五) 汇集, 作出讨论。
  2. 此帖只作课文阅读及提问之用, 不作讨论。
  3. 欢迎各学员及联友提问及纠正!
  
  开始了, 谢谢!!!!!
  
</DIV>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6
 楼主| 发表于 2005-5-4 15:17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b><FONT color=#ff0000>《对联学习班课程》</FONT></b><FONT color=#ffffff>第十一、十二讲
</FONT></FONT><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right width=100><FONT color=#ffffff size=4></FONT></TD><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桃花客</A>  提交日期:2005-4-18 15:50:11</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前言: 近期发觉联友们懒隋了, 作业也少了, 作业讨论也不积极了, 那不如我多问一句, 这学习班是否应该结束呢?...呵呵!...无论怎样, 先完成以下两课再说吧!!
  
  <FONT color=red>第十一讲: 如何安排句脚的平仄</FONT>
  
   前一讲的四声就是如何确定平仄, 确定后就要懂得运用和安排。
   平仄的安排上, 交替和对立的应用是声音和谐的基础, 别以为对联只要对上了就可以, 更不要说什么平仄安排会令对联灭亡之类的话, 想创新也必须先打好基础, 所谓无规矩难成方圆, 这是不二说法。现在试分析之:
  1. 平仄交替: 这不是说每个字的平仄交替, 应理解为一副对联中的组合平仄在交替著, 举个例说明:
  
  闲人免进贤人进, 闲人/ 免进/ 贤人/ 进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盗者休来道者来。 盗者/ 休来/ 道者/ 来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从以上这联可看到是以2个字为一组的平仄在交替著, 若再套用 1,3,5 不论, 2,4,6分明, 则可演变成:
  
  通平/ 通仄/ 通平/ 仄
  通仄/ 平平/ 通仄/ 平
  
  从这可以看到, 无论怎样演变, 在两个字的组合下, 2,4,6位都是平/ 仄/ 平 或 仄/ 平/ 仄的安排。当然, 对联的句脚上联是仄, 下联是平, 这是众所皆知的事。(个别特例除外), 还有的是, 在没有标点符号分隔的情况下, 单句要四个字或以上的才可以称作对联, 三个字或以下的只可称为对仗句。断句是欣赏及理解对联的一种读法, 在七言句中, 平仄方面我个人(桃花客)认为也跟著 2,4,6分明的用, 这比较少一点争议。
  
  2. 平仄对立: 就是说下联在对应上联同一位置的文字平仄相反, 当然也可以套用1,3,5不论的格式, 但也要避开三仄尾和三平尾的大忌。
  
  3. 对联的平仄安排基本规则 – 马蹄韵, 这是对联经过多年来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
  
  4. 马蹄韵 – 无论用新老四声来写对联都用得著的, 包括用在对联的句脚或句中两部份。
  
   句脚平仄安排: 一般从每边两句说起。可参考以下链接:
  http://www5.tianyaclub.com/new/TechForum/Content.asp?idWriter=0&amp;Key=0&amp;idItem=23&amp;idArticle=540965
  
  举个每边5句和7句的例子, 句脚安排如下:
  
  五句:●,●,○,○,●
  ○为平声字, ●为仄声字
  七句:○,○,●,●,○,○,●
  
   句中平仄安排: 以五/七言为例, 上面已谈过了, 在不谈1,3,5不论的情况之下, 在1,2,/ 3 ,4,或5,6 位的安排应以组合平平或仄仄的为佳, 间隔著使用就是了。在下一讲中再详细一点的谈。
  
  第十一讲总结:
  
  1. 平仄的运用, 首先要确定平仄声的读法, 建议以今音为其中一个准则。
  2. 平仄交替使用应以两字为一组合, 平平/ 仄仄, 而平仄交替是以每组合的末字为交替对像。
  3. 马蹄韵是对联的一种规律, 在写联中广受使用的一种。
  4. 每边多句的对联句脚也有一定的规律。
  
   第十一讲作业:
  
  1. 对联句脚的平仄是怎样安排的?
  2. 列出从每边2句至7句的句脚平仄安排
  3. 用新四声(今音/ 普通话) 写一副每边三句的对联
  
  背诵以下几副对联: 除拆字联以外, 请留意一下联作的句脚平仄安排。
  
  【清代林则徐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长沙古麓山寺联】
  
  古刹出层霄, 看岳色平分, 湘流环绕;
  名山留胜迹, 有少陵写句, 北海题碑。
  
  【拆字联】
  
  冻雨洒窗, 东两点, 西三点;
  切瓜分客, 横七刀, 坚八刀。
  
  【南昌滕王阁联】 清代周峋芝题
  
  滕王何在, 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 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公能传, 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 莫轻看过路才人。
  
  第十一讲课文内容部份摘录於 《余教授教对联》一书, 作者: 余德泉教授
  
  
</DIV><!--开始首帖底部通栏--><!--        <table height=2><tr><td></td></tr></table>        <table border=0 width=100%><tr><td><embed src=http://article.tianyaclub.com/2005/benq/acro_680x80_177.swf  width=680 height=80 border=0 wmode=transparent></embed></td></tr></table>--><!--        <table height=2><tr><td></td></tr></table>        <table border=0 width=100%><tr><td><embed src=http://article.tianyaclub.com/2005/benq/acro_680x80_178.swf  width=680 height=80 border=0 wmode=transparent></embed></td></tr></table>--><!--结束首帖底部通栏-->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桃花客</A>  回复日期:2005-4-18 15:53:00</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FONT color=red>第十二讲: 如何安排句中的平仄</FONT>
  
  句中的平仄安排已说了不少, 所以也毋须再怎样细说了, 就用举例吧, 希望这使各联友容易明白。举例 (只谈上联正格, 下联平仄基本相反便是):
  
  三言句:
  1. 平平仄
  2. 平仄仄
  
  四言句:
  平平仄仄
  
  五言句:
  1. 仄仄平平仄
  2. 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
  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
  1. 平平仄仄平平仄
  2. 仄仄平平平仄仄
  
  注: 以上例子避谈了1,3,5不论的话题。
  
  还有, 在每边多句中, 其规律是:
  
  1. 上联句脚若用仄声字收句, 下联相应位置上就用平声字收句; 上联句脚若用平声字收句, 下联相应位置上就用仄声字收句。
  2. 在每边三句或以上的对作中, 句脚字也要注意四连仄、四连平、三仄尾和三平尾的禁忌, 这与单句中的平仄安排大同小异。
  3. 八言和八言以上的联句, 句中或句脚的平仄安排也是一样。
  
  第十二讲总结:
  
  1. 对联的句脚平仄与句中的平仄安排, 至今仍未完全统一。
  2. 自明清以来, 马蹄韵一直为楹联所通用。
  3. 马蹄韵是比较科学, 有规律, 最系统和最容易把握的平仄安排方式。
  4. 马蹄韵是衡量一副对联的其中一个标准, 虽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
  
  第十二讲课文内容部份摘录於 《余教授教对联》一书, 作者: 余德泉教授
  
  第十二讲作业:
  
  1. 试列出4 – 7言的句中平仄规则
  2. 八言和八言以上的联句怎样定平仄?
  3. 试用马蹄韵的平仄安排写出一副每边两句的对联。
  
  注意事项:
  1. 作业於 22-4-2005 (星期五) 汇集, 作出讨论。
  2. 此帖只作课文阅读及提问之用, 不作讨论。
  3. 欢迎各学员及联友提问及纠正!
  
  开始了, 谢谢!!!!!
</DIV>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7
 楼主| 发表于 2005-5-4 15:20 | 只看该作者
<TABLE borderColor=#ffffff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2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middle bgColor=#336699><FONT color=#ffffff size=+1>『<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index.asp?vitem=23&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B><FONT color=white>对联雅座</FONT></B></A>』 [联艺杂弹]<FONT color=red><B>《对联学习班课程》</B></FONT>第十三、十四讲</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桃花客</A>  提交日期:2005-4-29 10:15:21</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FONT color=red>第十三讲: 撰写对联的技巧(上)</FONT>
  
   关於写对联的技巧, 就是说对联中的修辞手法。而对联的修辞手法可达四十种或以上之多, 差不多包含了很多文体所有用的修辞手法, 从这里对联创造出一种比较独特的特色, 至少其它文体不一定能用得著。在这么多种的修辞手法中摘录某几种来研究一下, 学员们就在举例的联作品中探讨和理解, 这一讲中要用脑的思维了, 还有一点, 无论用那一种修辞手法去写联, 别忘了要有中心思想 (实质意思)的存在, 谨记!....
  
  修辞手法举例如下(先选择 6 种):
  
  1. 拆字 (磊、出)
  
  踏破磊桥三板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2. 砌字 (明、好)
  
  日在东, 月在西, 天上合成明字;
  女居左, 子居右, 世旬配定好人。
  
  3. 加/ 减 (鳳、驢)  繁体字解说
  
  鳥入風中, 啄去蟲而为鳳;
  馬来蘆畔, 吃尽草以成驢。
  
  4. 双关
   【谐音】
  
   两舟并行, 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 笛清难比箫和。
  
  “橹速” 谐指鲁肃, “帆快” 谐指樊哙, 言下文意是文不如武。
  “笛清” 谐指狄青, “箫和” 谐指萧何, 比喻武万人如文。
  
  【借形】
  
  虽然毫末生意
  却是顶上功夫
  
  毫末: 头发。又指微小; 顶上: 头上, 又指最好
  
  【寓意】
  
  双手辟开生死地
  一刀割断是非根
  
  朱元璋为一阉猪人家写的春联, 表面说阉猪之事, 实则寓意著打江山, 建立明朝的经过与功业。
  
  5. 夸张
  
  直上中天揽日月
  欲倾东海洗乾坤
  
  “揽日月” “倾东海” 属夸张的手法。
  
  6. 假称 (用这种手法写联一般比较幽默)
  
   入吾门千差万错
   要我诊九死一生
  
  联语以庸医惭愧的口吻叫人不要再找他治病。
  
   只有几文钱, 你也求他也求, 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 朝来拜夕来拜, 教我为难。
  
  某财神庙联。
  
  第十三讲总结:
  
  1. 写对联的修辞手法可达四十种或以上之多, 有些只是一点儿文字游戏, 作为轻松一下未尝不可, 但联作品很难写得出彩(我个人认为)。
  2. 在 “借形” 和 “假称” 的两种手法中, 可看出也属讽刺一类, 是自嘲还是嘲别人而已。
  3. 如对繁体字多加认识, 对写作和欣赏对联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十三讲作业:
  
  <FONT color=red>用本课程内其中两种修辞手法各写一联</FONT>
  
  背诵 3 副对联
  
  【纪晓岚嘲庸医联】
  
  新鬼烦冤旧鬼哭
  他生未卜此生休
  
  上联是杜甫《兵车行》, 下联是李商隐《马嵬》, 也是被医死者的自述。
  
  【宋朝寇准、杨大年戏联】
  
  水底日为天上日
  眼中人是面前人
  
  【挽重庆渣滓洞烈士龙光华联】
  
  是七尺男儿, 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鬼, 死不还家。
  
  注: 第十三讲课文内容部份摘录於 《余教授教对联》一书, 作者: 余德泉教授
  
  
</DIV><!--开始首帖底部通栏--><!--        <table height=2><tr><td></td></tr></table>        <table border=0 width=100%><tr><td><embed src=http://article.tianyaclub.com/2005/benq/acro_680x80_177.swf  width=680 height=80 border=0 wmode=transparent></embed></td></tr></table>--><!--        <table height=2><tr><td></td></tr></table>        <table border=0 width=100%><tr><td><embed src=http://article.tianyaclub.com/2005/benq/acro_680x80_178.swf  width=680 height=80 border=0 wmode=transparent></embed></td></tr></table>--><!--结束首帖底部通栏-->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桃花客</A>  回复日期:2005-4-29 10:16:00</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FONT color=red>第十四讲: 撰写对联的技巧(下)</FONT>
  
   再来继续探讨一下修辞手法的其中几种。
  
  一) 串组 – 把一些没联系的 “事物名称” 用对联的规格连接起来, 达到一定的意思, 分两类以说明之:
  
  1. “事物名称” 苴接连起来, 之间不加任何词字语
  
  【许宾衢某年七夕题】
  
  帝女合欢, 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 翠雀凌霄。
  
  帝女/ 牵牛…这里指的是织女和牛郎。
  
  2. “事物名称” 之间加上个别词字语连接
  
  金线吊灯笼, 老照四方八角;
  玉带缠如意, 连升一步三台。
  
  此联是用长沙的街道和地名连接而成: 金线街、灯笼街、老照壁、四方塘、八角亭、玉带衔、如意街、连升街、一步两搭桥、三台指定王台, 凤凰台和百善台。
  
  二) 换位 – 利用一些词组的先后位置交换一下, 产生新的含义, 探讨一下三种类形:
  
  1. 单换, 只用於上联或下联
  
  五风十雨梅黄节
  二水三山李白诗
  
  梅黄可解作梅子黄, 换位也可解作黄梅雨时节。
  
  2. 上下联词组各自换位
  
  八十君王, 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 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十八公: 松字。
  
  3. 上下联互换词组
  
  子将父作马,
  父望子成龙。
  
  “父” “子” 在上下联的换位使用情况。但个人认为这并不是好的方法, 上联三仄尾是不主张的。
  
  三) 重字 – 形式也有好几种, 就只举其中一个例子: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四) 连珠(顶真) – 就是上句末尾之词语作下句开头之用
  
   1. 一个词语的连珠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 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联也包含了重字的修辞手法。
  
  2. 多个词语接续连珠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二, 二, 三, 三连珠,
  天, 天, 道, 道连珠
  
  五) 分/ 总: 分述 汇总 – 先说前因, 末句总结/ 先总后分
  
   陶潜善饮, 易牙善烹, 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 夏禹惜寸, 分过元遗。
  
  “饮” “烹” 先分, “饮烹” 是总。
  “分” “寸” 先分, “分寸” 是总。
  
  另注: 易牙: 香秋时齐桓公的厨师。
  
  孔门传道诸贤, 曾子子思孟子;
  周室开基列圣, 大王王季文王。
  
  总 -- 诸贤; 分 -- 曾子, 子思, 孟子
  总 -- 列圣; 分 -- 大王, 王季, 文王
  
  第十四讲总结:
  
  1. 在写对联中, 一联可包含好几种修辞手法。
  2. 修辞手法的手法懂得越多, 对写作及欣赏对联有很大帮助。
  3. 个人认为沉浸在某一种修辞手法, 或刻意而为之, 应以多样化来写联。
  
  第十四讲作业:
  
  <FONT color=red>用本课程内其中两种修辞手法各写一联</FONT>
  
  背诵对联:
  
  【明代周文山对某小姐出联】
  
  假山真鹿走
  死水活鱼游
  
  【黎元洪挽蔡锷联】
  
  一身肝胆生无敌
  百战灵威殁有神
  
  【常州某竹楼联】
  
  未知明年在何处
  不可一日无此君
  
  注: 第十四讲课文内容部份摘录於 《余教授教对联》一书, 作者: 余德泉教授
  
    注意事项:
    1. 作业於 3-5-2005 (星期二) 汇集, 作出讨论。
    2. 此帖只作课文阅读及提问之用, 不作讨论。
    3. 欢迎各学员及联友提问及纠正!
  
  
</DIV>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8
发表于 2005-5-4 21:57 | 只看该作者
好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9
 楼主| 发表于 2005-5-16 21:27 | 只看该作者
<TABLE borderColor=#ffffff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2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middle bgColor=#336699><FONT color=#ffffff size=+1>『<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index.asp?vitem=23&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B><FONT color=white>对联雅座</FONT></B></A>』 [联艺杂弹]<FONT color=red><B>《对联学习班课程》</B></FONT>第十五、十六讲</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桃花客</A>  提交日期:2005-5-6 12:49:52</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FONT color=red>第十五讲: 对联的四忌五要</FONT>
  
  其实在写对联的时候, 什么是对是错, 准则不一, 那就各施各法吧, 反正多人认同的或掌声多的, 甚至参加比赛拿奖的, 都可称为对的及好的联, 当然, 自我吹捧及孤芳自赏的就不算了…哈哈。现在就摘要的说出对联作品中的好坏因素 – 四忌五要。
  
  四忌:
  
  1. 平庸: 内容一般, 格律虽没什么毛病, 但读来平淡泛味, 引不起共鸣, 给人没留下任何印象。
  2. 合掌: 上下联中部份词语, 或是整副对联上下都表达同一意思, 举个例子:
  
  月异日新呈赤县,
  龙腾虎跃看神州。
  
  赤县就是神州, 此称为合掌。
  
  上下联合掌例:
  
  青波永泄
  绿水长流
  
  青波=绿水, 永泄=长流
  
  在对联中, 字数可以很少, 如合掌就会觉得乏味, 内容空洞了。
  
  3. 重字: 这里是指不规则的 – 就是没规律的重覆用相同的字, 一般是不经意的发生或疏忽而做成的。举个例:
  
  青山藏碧血,
  碧水送悲风。
  
  4. 平仄失调: 三平尾, 三仄尾, 孤平, 四连平, 四连仄
  
  这个不用多说了, 前面好几讲都有提及到, 在一些讨论联律帖中也有挺详细的解说。
  
  现在说五要。
  
  1. 了解所写的对象: 无论在咏人, 咏物, 咏境或咏情感等等作为写作题材, 都要了解所写对象的特质, 优点及缺点, 这样才能写出要点所在, 联作中才可有充实的中心思想。
  
  2. 立意新颖: 看事物要有新的角度, 找写作题材最好是没人写过的, 或用新的手法去写旧的题材, 这样才有新意和个人风格。
  
  3. 不离题: 写任何对象都要贴切, 在写抒情中, 使人读起来容易了解联作中心思想, 使人容易投入对联中的情感世界, 或有身同感受的感觉。咏物或人物要准确, 使读者容易捉摸。举个例子:
  
  【抒情 – 离别】
  
  伊人再会无期, 不如带我一同远去;
  丽影相亲有幸, 但愿与卿长伴而行。 [桃花客]
  
  以上例子只作参考之用, 不用者砸之无妨…呵呵
  
  4. 有创作精神: 时代不停的变化和更新, 对联也要有创新的意念, 一方面继承旧有的传统, 而另一方面用创新来弥补旧有的不足, 或使旧有的传统更优质化, 令对联不古板, 富有时代感, 普通活(今音 – 新四声)入联就是很好的意念, 令现代人写联的时候容易掌握平仄的弃韵。
  
  5. 合乎对联规则: 个人认为这是要坚守的原则, 不主张对联规则放宽, 因放宽是没谱的, 没界限的, 如果一味放宽, 最后只会导至思维混乱, 在对联方面就没有了一个标准了, 可以说放宽变成另一种文体了。当然变成另一种文体未尝不可, 但这就不是对联了, 所以对联的基本和基础规则是要遵守和坚守的。
  
  注: 第十五讲课文内容部份摘录於 《余教授教对联》一书, 作者: 余德泉教授
  
  第十五讲总结:
  
  1. 写作对联时, 没必要的时候, 用正格来写犯忌的机会比较少, 用变格中也不能粗心大意的, 更不要自辩什么不以词害意之说, 这容易引起争议。
  2. 五要中在创作创新方面, 也需要先继承旧有传统作为基础, 方可求变化创出新颖, 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
  3. 个人认为要坚守对联的规则, 守稳守妥了, 出错机会也会减少, 坚守对联规则一样可以写出很好的对联的。
  
  第十五讲作业:
  
  <FONT color=red>除了 “四忌” 和 “五要”, 还有什么可提出的要注意呢?</FONT>
  
  背诵对联:
  
  【何绍基联】
  
  水墨开奇境
  丝桐发妙香….
  
  【石泉居士题】
  
  海吸长河远
  天包大地圆
  
  【南岳邺侯书院联】 近人宾凤阳题
  
  三万卷书轴无存, 入室追思名宰相;
  九千丈云山不改, 凭栏细认古烟霞。
  
  【昆明华亭寺联】 明代杨升庵题
  
  一水抱城西, 烟霭有无, 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 雨晴浓淡, 倚栏人在画图中。
  
  <FONT color=red>第十六讲: 对联的书写格式</FONT>
  
   这一讲是要说明写对联时的格式, 是结合书法而写的, 相信没必要在这里说了, 就算略列出几种格式的名称就是了。
  
  对联的书写格式: 三种
  
  1. 【常式】 – 上款落在上联的右边, 下款则在下联的左边。
  2. 【龙门对】 – 上下款都落在下联的左边。
  3. 【琴对】 – 落款在联文的下方, 这在联的文字少时用比较多, 把联文集中於纸的上方, 联脚的空间书上下款。
  
  第十六讲作业:
  
  自己在家里练习一下书法吧…呵呵
  
  注: 第十六讲课文内容部份摘录於 《余教授教对联》一书, 作者: 余德泉教授
  
  注意事项:
    1. 作业於 10-5-2005 (星期二) 汇集, 作出讨论。
    2. 此帖只作课文阅读及提问之用, 不作讨论。
    3. 欢迎各学员及联友提问及纠正!
  
  谢谢大家!!!
</DIV>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0
发表于 2005-5-16 2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5-28 23:58 | 只看该作者
<TABLE borderColor=#ffffff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2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middle bgColor=#336699><FONT color=#ffffff size=+1>『<a href="http://www3.tianyaclub.com/index.asp?vitem=23&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B><FONT color=white>对联雅座</FONT></B></A>』 [联艺杂弹]<FONT color=red><B>《对联学习班课程》</B></FONT>第十七、十八讲</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桃花客</A>  提交日期:2005-5-18 16:49:41</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FONT color=red>第十七讲: 春联的种类、写作方法和技巧 (上)</FONT>
  
   春联 – 春节期间所贴所用的对联, 除了贺婚、贺寿、悼亡等的对联以外, 其他内容几乎都可以写的。但如果碰上婚嫁或祝寿也在这段期间, 那就可以兼而写之了。春联一般张贴在除夕夜或提前一两天也有, 海内外华人一般都会张贴春联的。
   春联大致可分为好几类, 现在举些例子让大家一齐探讨及交流一下。类别有:
  
  1. 【写春的气息】
  
  又是一年春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春草绿, 杏花红都是春天的景色。
  
  千顷良田千顷沃
  一犁春雨一犁歌
  
  春雨, 犁田透出了春的气息。
  
  2. 【写如意吉祥】
  
  五色云开祥气现
  三阳运转惠风和
  
  所到尽逢欢合事
  相看总是太平人
  
  以上两联都是表达祥和现象。
  
  3. 【写人生哲理】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过如恶竹芟难尽
  学似春潮涨渐高
  
  表达学学问要持之有恒才行。
  
  4. 【写理想的追求】
  
  闻鸡起舞
  跃马争春
  
  为华夏子孙, 生当报国;
  效栋梁楠梓, 誓必成材。
  
  多有理想的春联。
  
  5. 【写个人修养】
  
  半夜问良心, 先应无渐求自己;
  渚端存余地, 当留好样与儿孙。
  
  若要虚心常学竹
  宜将平地亦当山
  
  山比喻是险阻和障碍。
  
  6. 【写扩发情怀】
  
  柳绿桃红, 但看乾坤如画卷;
  莺啼燕语, 时随意趣赏眷山。
  
  花径春风人载道
  草堂秋雨夜谭兵
  
  谭者, 谈也。
  
  7. 【其他】
  
  【闻楚卿先生题】
  
  红豆寄相思, 雁杳鱼沉人去后;
  绿衣传喜讯, 月圆花好燕归来。
  
  此联写出了对台湾亲人的思念和得到即将归来的消息的喜悦。
  
  耀祖光宗, 长生富贵;
  茂兰馨桂, 永显门庭。
  
  旧时代人们的愿望, 对自己及子孙皆可。
  -------------------------------------------------------------
  
   另外: 春联张贴的地方很广: 正门、侧门、卧室门、厨房门等等皆可。当容分别写不同的东西就可以了, 至於卧室和厨房等的门联一般是写家宅内的事情, 举例如:
  
   春有笑颜人不老
   子成大器福常多
  
   【厨房门联】
  
   储廪丰盈衣食足
   持家节俭岁时长
  
   储廪: 储粮的地方。
  
  第十七讲总结:
  
  1. 春联都是写吉利的, 不会用不好的词句。
  2. 春联内容大致都是愿望, 表达来年的期盼心情。
  3. 春联也可以是勉励及祝福语。
  4. 春联是言之有物的, 尤以门联中更因不同的地方而写不同的内容。
  
  第十七讲作业:
  
  1. 试举出春联的三种内容 (课文中没有的)
  2. 试写一副春联, 内容可参照课文中的标题或自己选定皆可。
  
  对联背诵:
  
  【清代励宗万题】
  
  韶光开锦绣
  春色上楼台
  
  【歌颂太平盛世联】
  
  万里江山, 重见尧天舜日;
  九州草木, 共沾时雨春风。
  
  【通用联】
  
  春归院落芳花艳
  喜报人家笑语多
  
  注: 第十七讲课文内容部份摘录於 《余教授教对联》一书, 作者: 余德泉教授
  
  
  
</DIV><!--开始首帖底部通栏--><!--        <table height=2><tr><td></td></tr></table>        <table border=0 width=100%><tr><td><embed src=http://article.tianyaclub.com/2005/benq/acro_680x80_178.swf  width=680 height=80 border=0 wmode=transparent></embed></td></tr></table>--><!--结束首帖底部通栏-->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桃花客</A>  回复日期:2005-5-18 16:51:00</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FONT color=red>第十八讲: 春联的种类、写作方法和技巧(下)</FONT>
  
  上一讲解说了春联的某几个种类, 和内容的浅释, 这一讲就说说写作春联的方法和技巧吧。春联在写作上有好几个地方也需要留意的, 如:
  
  1. 常用字 – 莺、燕、桃、李、梅、茶、柳、风、花、红、绿…..之类, 在春联中会经常见到的。举个例:
  
  燕落谁家, 喜檐下垂红, 溪头涨绿;
  春归何处, 看棚友剪韭, 陌上飞花。
  
  此联中有: 燕、红、绿、韭、花。
  
  几处梅茶开赤白
  一园桃李斗芳菲
  
  此联中有: 梅、茶、桃、李、芳菲。
  
  2. “春” 字可入联或不入联
  
  【春字入联】
  
  千里河山千里灿
  一重门户一重春
  
  【春字不入联】 – 用一定的方式传达春的气息。
  
  和风陌上翻新绿
  时雨枝头点嫩红
  
  新绿、嫩红都是用来表达春的景色。
  
  3. 针对对象而写
  
  【写农民春联】
  
  万里山河飞瑞雪
  三秋时节看丰年
  
  【写商人春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写勉励联】
  
  此日砚田勤耕笔
  他年天马任行空
  
  4. 借题发挥 (内容与春无关)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高山立马心胸阔
  大泊扬帆事业兴
  
  5. 结合 (借用) 天干, 地支 (生肖) 写春联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癸。
  
  【十二地支 (生肖)】 :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
  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用天干/ 地支入联】
  
  丙鼎镌铭永宝用
  戌年作赋两清游
  
  镌铭: 刻有铭文; 永宝用: 铭文内容。
  
  【用生肖入联】
  
  鼠无大小皆称老
  官有高低不事贪
  
  千树流莺歌丽日
  四方跃马上征途
  -----------------------------------------------------------
  
   春联一般用红纸来写的, 内容都是表示喜庆的用语和气氛。
  
  第十八讲总结:
  
  1. 春联避免写情绪低落的语句。
  2. 不可用不祥 (不吉利) 的字或词句。
  3. 避免触犯别人的忌讳之处。
  
  第十八讲作业:
  
  1. 春联用红纸来写, 意义是什么?
  2. 写一副正门春联 (7 – 11 字)
  
  对联背诵:
  
  【愿望联】
  
  岁盼丰年人盼富
  民思安定国思强
  
  【通用春联】
  
  和风翠掩千门柳
  细雨红开一径花
  
  【马年春联】
  
  大地回春, 锦绣山河添异彩;
  长征跃马, 英雄儿女着先鞭。
  
  注: 第十八讲课文内容部份摘录於 《余教授教对联》一书, 作者: 余德泉教授
  
  注意事项:
  
    1. 作业於 24-5-2005 (星期二) 汇集, 作出讨论。
    2. 此帖只作课文阅读及提问之用, 不作讨论。
    3. 欢迎各学员及联友提问及纠正!
  
  谢谢大家!!!
</DIV>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5-28 23:58 | 只看该作者
<TABLE borderColor=#ffffff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2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middle bgColor=#336699><FONT color=#ffffff size=+1>『<a href="http://www3.tianyaclub.com/index.asp?vitem=23&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B><FONT color=white>对联雅座</FONT></B></A>』 [联艺杂弹]<FONT color=red><B>《对联学习班课程》</B></FONT>第十九、二十最终讲</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桃花客</A>  提交日期:2005-5-27 13:47:21</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FONT color=red>第十九讲: 题赠联写作方法和技巧</FONT>
  
  【题赠联】, 是用作送别人或者写自我的志向, 表达在联对中, 大多数以交际为目的, 所以也可以称之为 “交际联”。
  题赠联可分两部份 – 广义和狭义。
  
  广义: 包括范围比转广, 包括: 行业/ 寿联/ 贺联/ 挽联…等等…我们今次不谈这个话题了。
  狭义: 主要是赠人用的, 但内容则可以多种多样, 包括表达:
  
  1. 《哲理》
  
  【林则徐题】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要达到 “大” 和 “刚” 必须 “有容” 和 “无欲” 的道理
  
  欲能则学, 欲知则问;
  守身如玉, 守口如瓶。
  
  求知和做人的道理
  
  2. 《勉励》
  宝剑锋从唐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勉励刻苦磨练中成才
  
  学海无涯勤是岸,
  青云有路志为梯
  
  “勤” 能至无涯学海之 “岸” ; “志” 为登青云之 “梯”
  
  3. 《劝诫》
  期除烦恼须无我
  可求快乐莫含心
  
  要用正确的手段去除烦恼和求取快乐
  
  4. 《自励》
  头上有青天, 做事须循天理;
  眼前皆瘠地, 存心不刮地皮。
  
  既作自励, 也起安抚百姓的作用。
  
  【清代魏象枢题】
  欺人如欺天, 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 何忍负之。
  
  5. 《颂赞》
  【左宗棠赠陶澍联】
  春殿语从容, 廿载家山, 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 八州子弟, 翘首公归。
  
  颂赞陶澍得到皇帝的宠信, 也说明了家乡的后裔在盼著他早日归来。
  
  论乐疑逢今子野,
  聆弦似入古琴台。
  
  称赞其琴拉得好, 有很高的水平。
  
  6. 《讽喻》
  一目不明, 开口便成两片,
  廿头割断, 此身应受入刀。
  
  此乃拆字联, 把 “鼎” “芬” 两字拆开, 联意是对对方已憎恨到极点了。
  
  第十九讲总结:
  
  1. 题赠联要切合对象的情况而写。
  2. 应把对象的特点、专长、学识和修养等了解清楚, 方可入联。
  3. 多用多解的词语用起来要特别谨慎, 尤其在与名字相连的时候。
  
  第十九讲作业:
  
  <FONT color=red>写一副颂赞联, 题目可自定</FONT>
  
  对联背诵
  
  【清代梁山舟题】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徐特立赠王汉秋联】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马一浮赠丰子恺联】
  
  星河界里星河转
  日月校中日月长
  
  【古联】
  
  幽圃落花多掩径
  短篇疏菊不遮山
  
  【明末朱耷题】
  
  行仁义事
  读圣贤书
  
  【纪晓岚联】
  
  过如春草芟难尽
  学似眷冰积不高
  
  【讽刺不学无术之人】
  
  权门生犬子
  才女嫁豺狼
  
  注: 第十九讲课文内容部份摘录於 《余教授教对联》一书, 作者: 余德泉教授
  
  
</DIV><!--开始首帖底部通栏--><!--        <table height=2><tr><td></td></tr></table>        <table border=0 width=100%><tr><td><embed src=http://article.tianyaclub.com/2005/benq/acro_680x80_178.swf  width=680 height=80 border=0 wmode=transparent></embed></td></tr></table>--><!--结束首帖底部通栏-->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D align=middle><FONT color=#ff0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lub.com/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桃花客&amp;idwriter=0&amp;key=0" target="_blank" >桃花客</A>  回复日期:2005-5-27 13:50:00</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FONT color=red>第二十讲(最终讲): 嵌名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FONT>
  
  嵌名联就是把人和事物的名称嵌进对联里, 但也有一定的讲究的, 也存在著多种方式, 因嵌字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称呼 – 格式。现在谈一谈其中几种(七言为例):
  
  条件: 两字名字
  
  1. 丹顶格(鹤顶格/ 并头格/ 藏头格) – 将名称嵌于上下联的首字
  2. 燕颔格(叶底格) – 嵌于上下联第二个字
  3. 鸢肩格(鹿颈格) – 嵌于上下联第三个字
  4. 蜂腰格(合欢格) – 嵌于上下联中间
  5. 鹤膝格(合跗格) – 嵌于上下联第五个字
  6. 凫胫格(长颈格) – 嵌于上下联第六个字
  7. 雁足格(雁尾格、并蒂格、脱靴格) – 嵌于上下联末字
  8. 魁斗格 – 嵌于上联首字, 下联末字
  9. 蝉联格(连理格) – 嵌于上联末字, 下联首字
  10. 碎锦格 – 嵌于上下联不固定的位置(多字名字也可)
  
  只举出其中九种格式, 条件局限於两个字为准。而名称为三个字或以上的, 也有不同格式的名称的, 在这里就不作详细列出了, 个人认为用碎锦格嵌入对联之中会比较好和容易一点。
  
  第二十讲总结:
  
  嵌名联在写作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一些问题的, 如:
  
  1. 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
  2. 包括: 对方的品性、专长、特点和成就等等。
  3. 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或生活中的经历。
  4. 一般嵌名联都以不超过七言为联的。
  
  第二十讲作业
  
  <FONT color=red>写一副对联, 嵌 “对联” 二字, 用 “蝉联格”</FONT>
  
  注: 第二十讲课文内容部份摘录於 《余教授教对联》一书, 作者: 余德泉教授
  
  注意事项:
  
    1. 作业於 31-5-2005 (星期二) 汇集, 作出讨论。
    2. 此帖只作课文阅读及提问之用, 不作讨论。
    3. 欢迎各学员及联友提问及纠正!
  ========================================
  尾言:
  
  首先谢谢各斑竹的容许在这里开办对联学习班, 也感谢各嘉宾的默默支持和辅助, 使学习班能顺利进行; 再感谢一些联友从旁指导和鼓励以及纠正我的错误, 更感谢对学习班不离不弃的学员, 桃花客在此向各人致敬!!
  希望通过这类型的沟通、讲解、讨论和交流, 令大家和我在对联知识上有更进一步的帮助, 课文内容只作部份摘录, 不能详述, 而课程经再三考虑之后, 缩短为二十讲便告结束, 在这还望各位见谅了, 只能期待著第二期的学习班中, 再和大家更深入的去研究对联, 再令大家和我有更大的进步, 写出更优秀的对联作品, 令雅座更添辉煌, 谢谢大家!!!!!!
  
  再向各位鞠躬和致敬!
  桃花客
  
</DIV>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5 11:52 , Processed in 0.1180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