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玉玲珑 于 2013-4-12 14:02 编辑
【《蕙风词话》】 清 周颐 撰
周颐(1859~1926) 清季词人。字夔笙,号蕙风。桂林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内阁中书。擅于填词,对词学理论也很有研究,与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焯齐名,时人称为“清季词学四大家”。着有《蕙风词话》、《蕙风词》等。 ○词非诗余 沈约《宋书》曰:“吴歌杂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弦管。又有因弦管金石作歌以被之。”按前一法即虞廷依永之遗,后一法当起于周末宋玉《对楚王问》。首言客有歌于郢中者,下云其为《阳阿》、《薤露》,其为《阳春》、《白雪》,皆曲名。是先有曲而后有歌也。填词家自度曲,率意为长短句,而后协之以律,此前一法也。前人本有此调,后人按腔填词,此后一法也。沿流溯源,与休文之说相应。歌曲之作,若枝叶始敷。乃至于词,则芳华益茂。词之为道,智者之事。酌剂乎阴阳,陶写乎性情。自有元音,上通雅乐。别黑白而定一尊,亘古今而不敝矣。唐宋以还,大雅鸿达,笃好而专精之,谓之词学。独造之诣,非有所附丽,若为骈枝也。曲士以诗余名词,岂通论哉。 理解: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文学艺术形式。有自己完善的韵律规则和写作手法,在表达上尤其注重与曲调的和谐。所以不能简单被说成诗余。这种有贬低含义的说法降低了词的文学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