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七讲B组作业**评阅老师花无语**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主题
108

711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4288
经验
396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5 1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2、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最好能写出新意来。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171 小时
主题
10

139

帖子

0

精华

436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245
经验
110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
2
发表于 2013-6-17 23:21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第16 期二年级第七讲作业
B05墨客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答:我选的是王维的《七律?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诗用的是正格的起承转合法,两句一个单位,如流水在渠般自然而下。
首联先明题意,描写久雨天气这个环境,此时用了烟火来衬托空气的潮湿,因之而显得升散的缓慢。炊烟下是农妇在做饭,准备去给在田地里忙绿的农夫送饭。这就道出了事件,此为渠水初流。
颔联为承起之句,把读者视野带到广阔的水田,觅食的白鹭盘旋浅飞;树林里高大的树间,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这一联有声有色,进一步深化了起句所要描述的幽静。水流这时缓慢无波,一如诗人的心境。但这还只是铺垫,就像顺水而游的游人,并不知道渠水会流到什么地方去一样。
颈联转向诗人想要表达的心境。虽是转,却如渠水缓动,并不激波,只是自然转向了描写山中习惯了的宁静,故而从容面对朝开暮谢的木槿之衰荣无常,就简单的居住在松下的茅屋里,采摘粘带秋露的葵菜作为素食,也不觉得清苦,反而怡然自乐。
尾联合的更是自然,就像渠水流到了镜塘,不带一丝波漪,却又有突然开阔的境象。这里我要说一下我查找资料的感受。我参查了手头拥有的几部《三百首》,都提到了最后一句的典出自《列子?黄帝篇》的“海鸥疑人”。用来表述反问,却又与前句不能配平,有些失重的感觉。而野老争席有不像平白而出。终于我在网上查找到了此典的出处《庄子?杂篇?寓言第二十七》,得到了阳子居(一说杨朱)求道老子,去时途中,人见而让席,归时,舍者却与之争,谓之无隔阂。诗取此意,与海鸥疑人形成一正一反的对比,更好的表明诗人淡泊的心志。使此诗由凡入云,无怪乎历代评唐诗者,皆谓“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
2、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最好能写出新意来。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答:
《端午节怀三闾大夫有感》
提篮就剪北园篱,采下驱邪青艾枝。
村妇慢蒸香糯透,健儿竞赶彩舟驰。
     楚江人沸何能止,龙阙鳞狂莫敢饥。
独醒还留言逆恨,众愚惟望久鸣岐。
上平四支平起入韵
我的这一首七律,是想写出三闾大夫含忠言逆耳,竟致失国之恨,这样一个思想。
首联提着竹篮,拿着剪刀从篱笆边采割艾草,插于门头辟邪引起怀思昔年的屈原。点名题意。
颔联分别从两件端午节设色的活动来说明端午节的广泛性,从而更加烘托屈原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崇高。村妇慢火煮着香米粽子,空气中弥漫着竹叶和着糯米的清香;健儿们在江面上奋力划动装扮的七彩的龙舟飞驰,夹岸的观众欢呼鼓励。
颈联接着解释上句的事情,楚江边上的雷动,不能停止,他们是怕水底的鱼虾饿了去伤害屈原的尸体。那么多年的传承,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更加说明了屈原的地位和人们的爱戴。
尾联写三闾大夫就是因为饱受不能使楚王听信忠言,偏信了小人奸臣,从而终于失国,因而抱恨投江。现在的炎黄子孙唯一的愿望就是能象周文王时凤鸣岐山,永远招贤用贤。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7 小时
主题
1

225

帖子

0

精华

577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4230
经验
144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
3
发表于 2013-6-18 10:36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第16 期二年级第七讲作业 B03-毛毛雨.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答:
野望 作者: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起句:点出了从高处看到的山雪和驻防的兵
南浦清江万里桥。=承接上句,接着从低处看到的江和上面的桥,用的景起
海内风尘诸弟隔,=转: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
天涯涕泪一身遥。=转:和自己的孤身一人浪迹天涯
惟将迟暮供多病,=展开了又因为迟暮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展开:所以不能报效国家之感
跨马出郊时极目,=合:回到出效极目,点明主题“野望”
不堪人事日萧条。=合:用一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一气呵成。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2、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最好能写出新意来。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端午节
五月田间采艾忙,家家角黍灶台香。           
岸边绿荫人头动,江内龙舟锣鼓狂
习俗传承时谨记,屈原高古可安康。
把樽吟诵离骚曲,举国同辉升艳阳。

起句点出时间五月,五月里有什么,端午节,家家采艾辟邪,锅底粽子飘香
承句接着写吃完饭走到江边,人群熙攘,接着江里龙舟驰锣鼓喧天一片热闹的景象
转句有这些景色想到了传统几千年的文明,要继承谨记,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要代代相传下去,屈原地下有知也可以安康了。
合句想到全国上下举杯同庆,一片大好,升起了艳阳天。铭记历史 展望未来。
自己这样一分析,感觉没有写出新意,只是在陈述一件事情最后发了些感慨。要努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主题
3

191

帖子

0

精华

565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2784
经验
13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7
4
发表于 2013-6-19 12: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上之爱 于 2013-6-19 12:55 编辑

小渔村16期B-15醉清风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直接起,登高楼
海天愁思正茫茫。承,承接一种心情
惊风乱飐芙蓉水,展,看到近处风吹动荷花
密雨斜侵薜荔墙。展,看到近处密雨侵墙上的草
岭树重遮千里目,展,看到远处的山,岭
江流曲似九回肠。展,还有远处弯转流动的河流
共来百越文身地,转,大家都从一个地方来的
犹自音书滞一乡。合,但是由于隔离,连音信,都无法传递。

2、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最好能写出新意来。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七律 端午圆梦  上平一冬
粽子飘香忆屈翁,忧生抱石汩罗终。
忠心万古湮尘世,浩气长天寂楚宫。
千载离骚情未了,百年大计指苍穹。
九州崛起端阳日,直把神舟送月中。

粽子飘香忆屈翁,起,点出时间和人物,在粽子飘香季节里,记起了屈原。
忧生抱石汩罗终。承接人物,屈原忧国忧民不得志,抱石头投入了汩罗江。
忠心万古湮尘世,展,屈原的一片赤胆忠心已经湮灭在尘世的繁杂之中。
浩气长天寂楚宫。展,屈原的骨气也在楚宫里一片寂静。
千载离骚情未了,转,我们,却没有忘记报效国家,还没有了却抱负
百年大计指苍穹。转,把目标和理想指向了苍穹
九州崛起端阳日,合,在端阳节前夕圆一个梦想
直把神舟送月中。合,把神舟十号送入太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3 小时
主题
3

80

帖子

0

精华

159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2654
经验
3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1
5
发表于 2013-6-21 14:41 | 只看该作者
墨客- 发表于 2013-6-17 23:21
小渔村第16 期二年级第七讲作业
B05墨客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

墨客同学好.第一题按照起承转合的章法逐步分析,很全面很透彻.不错,学习了.
第二题
《端午节怀三闾大夫有感》

提篮就剪北园篱,采下驱邪青艾枝。
村妇慢蒸香糯透,健儿竞赶彩舟驰。
楚江人沸何能止,龙阙鳞狂莫敢饥。
独醒还留言逆恨,众愚惟望久鸣岐。
上平四支平起入韵
我的这一首七律,是想写出三闾大夫含忠言逆耳,竟致失国之恨,这样一个思想。
首联提着竹篮,拿着剪刀从篱笆边采割艾草,插于门头辟邪引起怀思昔年的屈原。点名题意。
颔联分别从两件端午节设色的活动来说明端午节的广泛性,从而更加烘托屈原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崇高。村妇慢火煮着香米粽子,空气中弥漫着竹叶和着糯米的清香;健儿们在江面上奋力划动装扮的七彩的龙舟飞驰,夹岸的观众欢呼鼓励。
颈联接着解释上句的事情,楚江边上的雷动,不能停止,他们是怕水底的鱼虾饿了去伤害屈原的尸体。那么多年的传承,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更加说明了屈原的地位和人们的爱戴。
尾联写三闾大夫就是因为饱受不能使楚王听信忠言,偏信了小人奸臣,从而终于失国,因而抱恨投江。现在的炎黄子孙唯一的愿望就是能象周文王时凤鸣岐山,永远招贤用贤。

总体来说,手法还算正统,但并未出新. 且时下的欢闹与屈原当时的心境也大相径庭.最好能写出自己对此事的认知,把意思拔高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3 小时
主题
3

80

帖子

0

精华

159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2654
经验
3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1
6
发表于 2013-6-21 14:50 | 只看该作者
毛毛雨. 发表于 2013-6-18 10:36
小渔村第16 期二年级第七讲作业 B03-毛毛雨.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 ...

毛毛雨同学好.第一题分析的虽然简单了些,也算从起承转合四句逐句分析了,也还到位.只是不够深刻,只流于了表象.一般,古人写诗都很含蓄,在其表面的文字里蕴涵着更深广的道理或意愿,这就得让读者深入地去思索和感悟.

第二题
端午节
五月田间采艾忙,家家角黍灶台香。           
岸边绿荫人头动,江内龙舟锣鼓狂
习俗传承时谨记,屈原高古可安康。
把樽吟诵离骚曲,举国同辉升艳阳。

起句点出时间五月,五月里有什么,端午节,家家采艾辟邪,锅底粽子飘香
承句接着写吃完饭走到江边,人群熙攘,接着江里龙舟驰锣鼓喧天一片热闹的景象
转句有这些景色想到了传统几千年的文明,要继承谨记,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要代代相传下去,屈原地下有知也可以安康了。
合句想到全国上下举杯同庆,一片大好,升起了艳阳天。铭记历史 展望未来。
自己这样一分析,感觉没有写出新意,只是在陈述一件事情最后发了些感慨。要努力了。

发觉你们这些同学都不爱把 七律 二字写上.上面一位同学也是这样.以后别忘记了.
这首七律写得很流畅,也算四平八稳了.但如同作者自己分析的一样,不是很出新,千百年来端午节一直和屈原的命运紧相联系.但这也并不是不能出新.如果加上自己对现实的感受,可能就不一样了.祝下次能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3 小时
主题
3

80

帖子

0

精华

159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2654
经验
3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1
7
发表于 2013-6-21 15: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眉低 于 2013-6-21 15:02 编辑
爱上之爱 发表于 2013-6-19 12:49
小渔村16期B-15醉清风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爱上之爱同学你好!
第一题,从布局分析上来看,做得也还过得去.只是,一般,展多在承句上,转一定在转句上,当然 ,转句上不是说没有展,转句上的展是在转的基础上更加深层次的展,与承句的展和很大的区别.承句的把儿或许只体现在物象上,但转句的展更多的却是在思想内容上的深入,中心还是转.再有,合一般要与起联系上,也就是所谓的扣回.希望以后读古诗时注意下这些.

七律 端午圆梦  上平一冬
粽子飘香忆屈翁,忧生抱石汩罗终。
忠心万古湮尘世,浩气长天寂楚宫。
千载离骚情未了,百年大计指苍穹。
九州崛起端阳日,直把神舟送月中。

粽子飘香忆屈翁,起,点出时间和人物,在粽子飘香季节里,记起了屈原。
忧生抱石汩罗终。承接人物,屈原忧国忧民不得志,抱石头投入了汩罗江。
忠心万古湮尘世,展,屈原的一片赤胆忠心已经湮灭在尘世的繁杂之中。
浩气长天寂楚宫。展,屈原的骨气也在楚宫里一片寂静。
千载离骚情未了,转,我们,却没有忘记报效国家,还没有了却抱负
百年大计指苍穹。转,把目标和理想指向了苍穹
九州崛起端阳日,合,在端阳节前夕圆一个梦想
直把神舟送月中。合,把神舟十号送入太空。

这首律,下章虽然有离骚二字与上章相连接,但在意思的关联上还是有所脱节.这主要是主语的不明确.上章很明确写的是屈原,下章却没有了主语,一般在这样情况下,读者都会认为是顺承了上章的主语,这便在意思上造成了混乱.所以,表达一定要清晰全面,才不会有岐义的发生. 整体看来,这首律诗还算有新意的,赞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主题
3

191

帖子

0

精华

565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2784
经验
13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7
8
发表于 2013-6-22 09:38 | 只看该作者
谢小眉低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71 小时
主题
10

139

帖子

0

精华

436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245
经验
110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
9
发表于 2013-6-24 21:50 | 只看该作者
谢小眉低老师,我一定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 小时
主题
0

13

帖子

0

精华

545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5259
经验
9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6
10
发表于 2013-7-1 1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心碎无痕 于 2013-7-1 17:37 编辑

小渔村16期第七讲B-01路儿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起句,用“风急”带动全联。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承句,承接首联,写景的同时深沉抒发诗人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转句,前两联描写的秋景,这联转换诗人登高的心情。“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合句,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2、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最好能写出新意来。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主题
3

191

帖子

0

精华

565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2784
经验
13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7
11
发表于 2013-7-4 13:00 | 只看该作者
B16-情很近你很 第七节作业
      登金陵黄鹤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起句写出王朝的兴旺,如今繁华一去不复
颔联写诗人的感慨。
颈联写景,对仗工整,气象壮丽,诗人没有沉浸在历史的凭吊当中,把目光投向大自然
尾联写诗人处境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主题
3

191

帖子

0

精华

565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2784
经验
13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7
12
发表于 2013-7-4 13:01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第七讲作业B07宸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起句 起句点出从高处看到的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承句 无边落木承接起句鸟飞回。落木萧萧下,升华到滚滚来。好大的场面都是用景语呈现在读者面前。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转句 万里是在承句的基础上转到转句上来的,悲秋就是带有主观意想的情语。独登台又是由作者的思亲情绪升华出来的主观的描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_合句  前分句是对前面六句的总结,而后分句则是扣回起句,回到风急天高的初景。

这首诗写的跌宕起伏,描述了作业老来病缠身,更加思念亲人的一种心情。

2、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最好能写出新意来。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七律  端午节》

倒插蒿蒲绕户梁,雄黄酿酒室飘香。  起句  起句写了端午节的民俗现象,家家户户挂蒿蒲,酿雄黄酒。蒿蒲的香,伴着雄黄酒的香烘托出了浓烈的民俗节日气氛。

节迎玉粽袭烟袅,鼓调龙舟竞技忙。  承句  节迎室飘香,是在起句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展现节日的氛围。煮玉粽的烟袅,赛龙舟的热闹场景,更加是节日的气氛浓重。

佳节百年留史册,忠魂千载撰文章。  转句  在人们欢度节日的同时,人么也忘不了曾经的民族忠烈。所以从承句的景语转到了悼念英烈的景语上来。

汨罗江上金尊捧,共与蛟龙祭国殇。  合句  合句的前分句则是对前面六句的总结,说明了端午节的由来,是为悼念忠魂祭奠忠魂。后分句则是扣回起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主题
3

191

帖子

0

精华

565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2784
经验
13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7
13
发表于 2013-7-4 13:02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第16 期二年级第七讲作业 B06林间小溪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答:
野望 作者: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起句:点出了从高处看到的山雪和驻防的兵
南浦清江万里桥。=承接上句,接着从低处看到的江和上面的桥,用的景起
海内风尘诸弟隔,=转: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
天涯涕泪一身遥。=转:和自己的孤身一人浪迹天涯
惟将迟暮供多病,=展开了又因为迟暮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展开:所以不能报效国家之感
跨马出郊时极目,=合:回到出效极目,点明主题“野望”
不堪人事日萧条。=合:用一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一气呵成。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2、因为刚过端午节,所以要求以端午为题材写一首七律。最好能写出新意来。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4-9 05:14 , Processed in 0.3590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